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患儿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的分析
1
作者 李桂克 孙华 +2 位作者 孟纲 尤美娜 李南施 《内科》 202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躯体化症状障碍(SSD)患儿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3例SS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症状表现分为神经系统症状组(n=44)和消化系统症状组(n=39)。比较两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自我意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结果神经系统症状组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总分、社交恐怖因子分和学校恐怖因子分均高于消化系统症状组,消化系统症状组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焦虑因子分高于神经系统症状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独生子女、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均是SSD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综合医院儿童精神科联络会诊中不同症状表现的SSD患儿的焦虑症状和自我意识水平不同,患儿的自我意识跟人际关系、是否独生子女、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关,对SSD患儿的治疗应更多关注其情绪状态,提高其自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症状障碍 焦虑 抑郁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联络会诊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及躯体化症状评分对首发心梗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郑梦奕 毛家亮 +3 位作者 邹治国 张瑞雷 张厚 李世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及躯体化症状评分(somatic symptom scale-China,SSS-CN)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并接受PCI治疗的首发AMI患者305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ACE相关事件分为MACEs组(n=203)与非MACEs组(n=102)。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检验;进一步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SII及SSS-CN预测院内MACE发生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评价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根据最大约登指数确定诊断的最佳cut-off值。结果·共有203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其中179例(88.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6例(7.9%)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4例(2.0%)患者发生休克,2例(1.0%)患者发生再发心肌梗死,2例(1.0%)患者死亡。与非MACE组相比,MACEs组SII及SSS-CN评分显著升高(1925.86 vs 934.23,38.57 vs 23.30;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当SII≥952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64.0%,特异度达62.7%(AUC 0.675,95%CI 0.612~0.737);SSS-CN≥28.5分时预测效能最佳,敏感度达80.7%,特异度达77.5%(AUC 0.840,95%CI 0.794~0.886);联合SS后,三者对MACE的预测效能进一步提高(AUC 0.898,95%CI 0.862~0.933)。结论·首发AMI患者的入院SII及SSS-CN分值为此类患者行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首发AMI患者PCI术后SII变化,或对有明显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SSS-CN评分能帮助识别院内MACE发生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躯体化症状评分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下载PDF
慢性偏头痛病人躯体化症状与焦虑、抑郁的横断面分析
3
作者 傅增辉 金艳 +6 位作者 林再红 姜岩 杜姝 刘晶 张广萍 刘旸 于绘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 CM)病人躯体化症状与焦虑、抑郁状况,为慢性偏头痛病人精神心理评估与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78例CM病人。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 CM)病人躯体化症状与焦虑、抑郁状况,为慢性偏头痛病人精神心理评估与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278例CM病人。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somatic symptom scale, SS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 GAD-7)、病人健康问卷-9(9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PHQ-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偏头痛失能程度量表(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MIDAS)分别对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睡眠、头痛程度和失能程度进行评价。结果:150名CM病人SSS量表筛查呈阳性,阳性率为53.96%。与128例SSS阴性CM病人相比,SSS阳性CM病人教育年限、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头痛病程、失能程度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评分均较高。CM病人躯体化症状的单险因素分析结果中,受教育年限、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病程、失能程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评分为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病程、失能程度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评分是CM病人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CM病人伴随躯体化症状较为普遍,头痛程度严重、头痛持续时间长、频繁的头痛发作频率、较长头痛病程、较高失能程度、焦虑、抑郁和睡眠差是CM病人发生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偏头痛 躯体化症状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与功能脑区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琳琦 谢健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抑郁症患者普遍伴有躯体化症状,其与病情恶化、疾病缓解率低和不良预后有关。目前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方法较为局限,主要依靠临床医生主观判断,尚缺乏相关的客观评价标志物。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在探索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普遍伴有躯体化症状,其与病情恶化、疾病缓解率低和不良预后有关。目前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方法较为局限,主要依靠临床医生主观判断,尚缺乏相关的客观评价标志物。近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在探索抑郁症躯体化症状发病领域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rs-fMRI技术,从区域同质性分析、区域灰质体积、低频波动幅度、功能连接性、网络同质性分析入手,对近年来抑郁症伴躯体化症状与功能脑区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化症状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影像学 功能脑区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躯体化障碍1例诊疗体会
5
作者 蒋敏菲 戴其乐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7期48-49,共2页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简称双心疾病)在临床中较常见[1]。笔者收治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躯体化障碍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两年”于2020年9月18日来我中心就诊。患者两年前突感... 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简称双心疾病)在临床中较常见[1]。笔者收治房性心动过速合并躯体化障碍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67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两年”于2020年9月18日来我中心就诊。患者两年前突感胸闷、心悸,自觉心率较快,稍有胸闷,呈持续状,无后背放射痛,无胸痛及濒死感,无气促等不适,当时未就诊,自行口服“麝香保心丸”约30 min后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躯体化障碍 双心疾病 全科医生 诊疗
下载PDF
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躯体化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朱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 探究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躯体化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医院筛选入组行PCI术后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9例。对... 目的 探究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躯体化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医院筛选入组行PCI术后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以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躯体化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躯体化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情况指标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PCI术后患者中能有效维持服药依从性,改善躯体化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服药依从性 躯体化症状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疗效探析
7
作者 修国鑫 姚媛媛 +2 位作者 周玉琢 赵晓艳 于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21-0024,共4页
探析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情况应用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本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纳为分析对象,并用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探析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情况应用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本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纳为分析对象,并用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各组有50例。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躯体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周、第6周观察组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价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躯体化症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脑梗死 躯体化症状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对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症状消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立召 王巍 +3 位作者 张改芬 赵向华 武倩倩 王朝敏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62-465,47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对合并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将97例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对合并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躯体化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将97例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9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躯体形式症状筛查量表(SOMS-7)、SF-36生活调查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化症状平均个数、SOMS-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F-36量表中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的人际心理疗法可有效改善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缓解患者躯体化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化症状 家庭 人际心理治疗
下载PDF
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全英 胡晓月 刘红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样本。结合Fried得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衰弱组(120例)、前期衰弱组(95例)、非衰弱组(85例),分析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患者300例为研究样本。结合Fried得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衰弱组(120例)、前期衰弱组(95例)、非衰弱组(85例),分析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相关性。结果3组间的CHD、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DM、EH、学历、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IL-6、CRP、Scr、AL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BNP、UA、BUN、CysC、FPG、TG、TC、HDL-C、LDL-C、WBC、HG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和前期衰弱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明显高于非衰弱组;衰弱组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明显高于前期衰弱组,随着衰弱程度加重,SAS评分、SDS评分和PHQ-15评分呈升高趋势(P<0.05)。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冠心病、年龄是导致老年人出现衰弱症的独立性高危因素(P<0.05)。结论老年衰弱综合征与躯体化症状及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关联性。工作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筛查工作,尽早对病患开展干预,以提升病患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不良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综合征 躯体化 焦虑抑郁
下载PDF
伴与不伴躯体化症状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白细胞介素水平研究
10
作者 郜见亮 莫大明 +1 位作者 胡淑文 钟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56-259,共4页
目的:检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并分析其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3~18岁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93例,根据是否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 somatic sy... 目的:检测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并分析其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13~18岁的青少年抑郁障碍病人93例,根据是否伴功能性躯体化症状(functional somatic symptoms,FSS),分为伴FSS组(40例)与不伴FSS组(53例)。同时选取32名正常青少年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儿童躯体化量表(CSI)对疾病抑郁障碍现状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被试儿童血清IL-13及IL-12/23p40因子水平。结果:伴FSS青少年抑郁组IL-13因子水平显著高于不伴FSS组和对照组(P<0.05),不伴FS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FSS组IL-12/23p40因子水平显著高于不伴FSS组(P<0.05),两者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3水平与CSI总分及分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60、0.286、0.366、0.310、0.336,P<0.01);IL-12/23p40水平与CSI总分及分因子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333、0.360、0.275、0.280、0.313,P<0.01)。结论:伴躯体化症状的青少年抑郁病人的血清IL-13水平异常,且与躯体化症状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 躯体化症状 白细胞介素-13 白细胞介素12/23p40
下载PDF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躯体化障碍的临床调查分析
11
作者 庄琼霞 胡根容 上官丽清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6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100例CNLBP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其躯体化障碍的流行情况,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患者躯体化障碍的分布情况,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躯体化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100例CNLBP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其躯体化障碍的流行情况,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患者躯体化障碍的分布情况,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结果:100例CNLBP患者中,9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躯体化障碍,总发生率处于前5位的躯体化症状依次为疼痛,手脚或身体发麻、刺痛、抽搐,胃肠道症状,头晕、头痛,以及视物模糊。女性患者头晕、头痛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1.94%(26/62)和51.61%(32/62),高于男性患者的18.42%(7/38)和23.68%(9/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者各项躯体化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LBP患者普遍伴有躯体化障碍,可累及多个系统。女性患者中头晕、头痛及胃肠道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不同文化程度、职业患者各项躯体化症状表现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自评量表 问卷调查
下载PDF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R-R间期变化率联合检测躯体化障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利红 胡彩云 王波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2期235-237,共3页
躯体化障碍(SD)为一组神经症,病程长,存在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且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其躯体症状进展及日常功能受损程度具有叠加效应[1]。焦虑、抑郁情况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状态,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又与SD疾病严重程度、躯... 躯体化障碍(SD)为一组神经症,病程长,存在情绪困扰和心理障碍,且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其躯体症状进展及日常功能受损程度具有叠加效应[1]。焦虑、抑郁情况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状态,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又与SD疾病严重程度、躯体化障碍有重要相关性[2]。目前,临床诊断会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R-R间期变 躯体化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3
作者 卢启帆 刘启明 +3 位作者 周红梅 柴烨子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3-1161,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躯体化症状评估量...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躯体化症状评估量表(Self-reported Somatic Symptom Scale of China,SSS-CN)、9项患者健康问卷(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及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初次就诊后的第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终点事件具体信息(包括是否死亡、是否再住院、死亡原因及再住院原因)。采用生存曲线及Cox回归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共纳入患者195例。慢性心衰患者SSS-CN得分在不同性别、心率分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是否焦虑、抑郁人群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于正常-轻度组(Log rank P=0.020)。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轻度组相比,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更高[风险比(HR)=2.797,95%CI 1.135~6.890];存在抑郁症状的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更高(HR=2.883,95%CI 1.150~6.984);与正常-轻度组相比,中-重度躯体化症状组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更高(HR=2.784,95%CI 1.073~7.226);存在抑郁症状的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更高(HR=2.823,95%CI 1.087~7.330)。心衰患者有无焦虑、抑郁,有无躯体化症状及其不同严重程度在全因住院和因心衰住院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的躯体化症状及抑郁状态是慢性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躯体化症状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基于情志理论针刺治疗躯体化障碍性头痛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赖寅洁 李安洪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2期71-74,共4页
躯体化障碍性头痛是与情志相关的常见病种,其症状多样、病情反复,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限,针刺治疗有一定优势。通过文献研究,追溯躯体化障碍性头痛情志致病的病因病机、经络归经、治疗原则,归纳腧穴及... 躯体化障碍性头痛是与情志相关的常见病种,其症状多样、病情反复,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限,针刺治疗有一定优势。通过文献研究,追溯躯体化障碍性头痛情志致病的病因病机、经络归经、治疗原则,归纳腧穴及疗法的现代应用,以期总结基于情志理论针刺治疗躯体化障碍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头痛 情志 针刺
下载PDF
MRI在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汶玲 王琳 赵小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158,187,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除持续的心情低落及快感缺失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指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症状不能用现有的疾病过程来合理解释;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除持续的心情低落及快感缺失外,大多数患者还会出现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指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而这些不适症状不能用现有的疾病过程来合理解释;伴有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往往易发生误诊且预后较差。近年来,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迅速,为研究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的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证据。本文对近年来与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相关的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躯体化症状 神经影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恐伤肾”理论论治情志创伤后躯体化障碍
16
作者 刘晨 史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8期129-133,共5页
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诉至少两年,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中医临床多根据证候的不同,运用辨证施治思维,对症治疗。因其病情时常变化,患者多反复就... 躯体化障碍又称Briquet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诉至少两年,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疾病来解释上述症状。中医临床多根据证候的不同,运用辨证施治思维,对症治疗。因其病情时常变化,患者多反复就诊,且极易误诊,因此能及时、准确识别本病极为必要,史玲教授以治病从本论治,从该病发病的根本病因入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补肾安神为治则,针药结合治疗“惊恐伤肾”为因的情志创伤后躯体化障碍患者,达到与精神类药物同样的镇静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收效甚佳。本文从肾论治躯体化障碍,“伤肾”为该病迁延难愈之因,并阐述了该病出现各类复杂多变的症状与肾及其他脏腑的关系,在恐伤肾的基础上,还会出现心神受扰、肝虚肝郁、脾胃不和等兼证,需辨清本因及不同兼夹之证再行论治。在治疗上,以肾为主的同时兼顾宁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治法以提高疗效。文章通过分享临床验案1例,介绍史玲教授论治躯体化障碍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恐伤肾 针药结合 治病求本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对躯体化障碍及其共病的辨治探析
17
作者 王若雨 谭子虎 杨琼 《国医论坛》 2023年第1期4-6,共3页
文章对《伤寒杂病论》中躯体化障碍及其共病采用病因、病机、治法三位一体进行了总结,结合现代临床运用与基础研究,系统分析仲景经方治疗此病的理法方药辨治思路,为临床治疗躯体化障碍疾病及其共病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躯体化障碍 三位一体 张仲景学术学说研究
原文传递
度洛西丁联合针刺暗示疗法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观察
18
作者 席三赢 熊飞 王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10期1965-1967,共3页
目的:观察度洛西丁联合针刺暗示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度洛西丁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暗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 目的:观察度洛西丁联合针刺暗示治疗躯体化障碍的效果。方法:68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均用度洛西丁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暗示。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分数增多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2潜伏期、N2波幅、P3潜伏期、P3波幅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抑郁情绪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洛西丁联合针刺暗示法治疗躯体化障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化障碍 度洛西丁 针刺暗示
下载PDF
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的神经衰弱与躯体化的跨文化分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汪新建 何伶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神经衰弱概念虽然源自美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向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疾病名称的转变。但现在一些西方学者将神经衰弱理解为一种与文化相关的躯体化现象,甚至在DSM-4中将其等同于某种形式的躯体化障碍。从现行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神经衰弱概念虽然源自美国,但其在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向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疾病名称的转变。但现在一些西方学者将神经衰弱理解为一种与文化相关的躯体化现象,甚至在DSM-4中将其等同于某种形式的躯体化障碍。从现行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神经衰弱与躯体化障碍概念、症状及诊断标准的比较来看,不能仅从器质性解释模式或躯体化现象来理解神经衰弱,更不能简单地将神经衰弱理解为某种形式的躯体化障碍。如果将一种文化的诊断标准或概念照搬到另一种文化中去而没有考虑到其语境的有效性,这是非常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衰弱 躯体化 躯体化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