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M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国芳 姚永明 丁旺才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42-146,共5页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某动车各构造拓扑关系及其力学特性,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50个自由度的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脱轨系数、振动加速度及平稳性指数等动力学特性,获得了该型动车直线运行...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分析某动车各构造拓扑关系及其力学特性,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50个自由度的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车辆的非线性临界速度、脱轨系数、振动加速度及平稳性指数等动力学特性,获得了该型动车直线运行的非线性临界速度477km/h;以200km/h的时速通过曲线半径R=4 000m的曲线线路时车体横向、垂向Sperling平稳性指数分别为2.01和1.69;车体横向、垂向加速度分别为0.062g和0.046g;1位轮对的最大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分别为0.182和0.406 4.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动车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翟婉明 姚力 +2 位作者 孙立 王开云 朱胜阳 《高速铁路技术》 2021年第2期1-10,16,共11页
为推进我国400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开展了既有350km/h高速铁路曲线设计参数适应性分析和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平面参数匹配关系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推进我国400km/h等级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和创新发展,本文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开展了既有350km/h高速铁路曲线设计参数适应性分析和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参数设计方法研究,揭示了平面参数匹配关系对系统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曲线半径小于7000m时,既有规范的曲线设计参数不再适用;在满足动力学指标和欠/过超高限值要求的条件下,并考虑留有一定的安全裕量,建议400km/h高速铁路曲线半径不应小于7500m;相比于既有欠/过超高设计要求,综合考虑车轨系统动力学性能指标来设计曲线超高具有更宽的合理设置范围。本文通过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提出400km/h条件下曲线线路平面参数匹配建议值,并评估了其安全裕量,研究成果可为400km/h高速铁路线路平面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 线路平面参数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安全平稳性
下载PDF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计算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荣成 王开云 +2 位作者 吕凯凯 黄超 姜艳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9,99,共6页
针对现行车辆限界评判标准中考虑因素不全面、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的缺陷,研究了车辆在具体线路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包络线计算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轨道参振对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影响,并综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其... 针对现行车辆限界评判标准中考虑因素不全面、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的缺陷,研究了车辆在具体线路轨道上运行时的动态包络线计算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考虑轨道参振对车辆动态包络线的影响,并综合车辆在运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其他限制因素,提出了一种精确计算车辆动态包络线的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开展了工程实际应用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运用客车-轨道空间耦合模型计算车辆动态包络线时,计算过程更方便快捷,计算结果更直观精确,可为制定更加合理的车辆限界标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包络线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辆限界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实时仿真模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国富 翟婉明 刘伯兴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38-241,246,共5页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不但在动力学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在几何结构上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在分析现有机车车辆-轨道动力学综合仿真的复杂性基础上,从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考虑数值计算和可视化...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不但在动力学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在几何结构上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本文在分析现有机车车辆-轨道动力学综合仿真的复杂性基础上,从仿真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系统集成的角度,研究了几种考虑数值计算和可视化的综合实时仿真的方法,探讨了多线程技术、DDE技术和分布式仿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几种方法是可行的,尤其基于DCOM仿真技术和基于离线计算的数据文件共享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轨道耦合 动力学 实时仿真模式 计算机仿真 可视化 分布式仿真
下载PDF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3版出版
5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4,共1页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教授撰写的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3版已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共18章,分上、下两篇。 第3版是作者在1997年出版的第1版、2002年出版的第2版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教授撰写的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3版已于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0万字,共18章,分上、下两篇。 第3版是作者在1997年出版的第1版、2002年出版的第2版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承担国家、铁道部、教育部、四川省和铁路应用部门的一系列相关科研课题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重新撰写、修订而成的,在前2个版本的基础上有了重要发展.新版本理论体系上更趋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科学出版社 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 科研课题 铁道部 教育部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3,共1页
2006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6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本刊编委翟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铁道机车车辆一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前,该成果已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车辆-轨道耦合 铁道机车车辆 工程应用 动力学研究 科学技术奖励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务院总理 西南交通大学 动力学理论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7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车辆-轨道耦合 铁道机车车辆 动力学研究 系统性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开发计划 动力学理论
下载PDF
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系统性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8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2-62,共1页
西南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翟婉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持续支持下,经过15年研究,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领域取... 西南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翟婉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等持续支持下,经过15年研究,在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性成果。“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进步一等奖 车辆-轨道耦合 动力学研究 铁道机车 系统性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南交通大学 研究开发计划 动力学理论
下载PDF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审读报告
9
《出版参考》 2017年第2期13-20,共8页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书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责编姓名余丁责编证号200900135003专家点评作者—编辑耦合动力学的典型案例读者不用怀疑题目弄错,以为把"车辆—轨道耦合"错弄成"作者—编辑耦合"。我们正是要在这里谈谈"作者—编辑... 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书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责编姓名余丁责编证号200900135003专家点评作者—编辑耦合动力学的典型案例读者不用怀疑题目弄错,以为把"车辆—轨道耦合"错弄成"作者—编辑耦合"。我们正是要在这里谈谈"作者—编辑耦合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耦合 审读报告 轨道 车辆 科学出版社 典型案例 专家点评
下载PDF
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10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年第1期37-38,共2页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研究的该课题旨在解决中国铁路“大运置、高密度.客运提速、货运重载”超负荷运输模式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的轮轨动态安全问题。这一成果更加符合超负荷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际,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翟婉明研究的该课题旨在解决中国铁路“大运置、高密度.客运提速、货运重载”超负荷运输模式发展进程中日益突出的轮轨动态安全问题。这一成果更加符合超负荷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的实际,在国际上被称为“翟-孙模型”,列为该领域四种代表性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 动力学理论 铁道机车 工程应用 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铁路 客运提速 安全问题 运输模式
下载PDF
考虑弹性轮对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建模及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佳诺 王奇 +2 位作者 韩健 肖新标 金学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5-244,共10页
弹性轮对作为一种减振降噪的轮对结构,通常用于有轨电车这类对振动噪声有较高要求的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弹性轮对结构复杂,因此建立理想的动力学模型成为研究弹性轮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弹性轮对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弹性轮对... 弹性轮对作为一种减振降噪的轮对结构,通常用于有轨电车这类对振动噪声有较高要求的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弹性轮对结构复杂,因此建立理想的动力学模型成为研究弹性轮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弹性轮对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弹性轮对解耦为轮芯、左轮辋和右轮辋3部分,每部分均考虑6自由度,轮芯与轮辋间通过橡胶层连接。轨道系统被考虑为钢轨-轨道板-路基的多层结构,钢轨采用Timoshenko梁模拟。对比分析弹性轮对车辆和普通轮对车辆在随机谱和冲击条件下的动力学和减振特性,分析轮辋载荷特性,调查橡胶层等效刚度对轮轨力和轴箱加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轮对的动力学和减振性能均优于普通轮对;轮轨力、轴箱加速度与橡胶层等效刚度呈现明显的非线性。该模型和相关结论为弹性轮对的建模和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轮对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动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钢弹簧失能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系统动力特性研究
12
作者 邢文佳 陈进杰 +3 位作者 王建西 陈龙 崔泽毅 高宏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会发生钢弹簧失能,为研究此问题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钢弹簧失能数量、位置、组合形式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响应...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会发生钢弹簧失能,为研究此问题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基于车辆-轨道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钢弹簧失能数量、位置、组合形式对车辆-浮置板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弹簧失能数量相同时,同一块浮置板的振动响应板中位置大于板端位置;钢弹簧失能1个时,板中位置钢轨、浮置板位移最大值分别比板端位置大0.49 mm和0.22 mm,加速度有效值分别比板端位置大13.34%和21.42%;单侧连续失能钢弹簧数量≥2个时,列车荷载作用下钢轨和浮置板垂向位移最大值均分别超出《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规定的限值4 mm和3 mm;车体在频域上的振动响应主要集中在10 Hz内,钢弹簧失能会导致车体振动响应在频域上增大;单侧钢弹簧失能2个比双侧失能2个的钢轨位移最大值、加速度有效值分别增大17.75%、2.22%,比正常状态下钢轨位移、加速度分别增大37.08%,10.84%。钢弹簧失能增加了系统的振动响应,影响减振效果,应注意及时检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浮置板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钢弹簧失能 不平顺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实测轨道不平顺激励对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陆毅 赵弓长 端木晨雪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文章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实测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地铁列车-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线路实测不平顺与现有仿真常用的美国AAR6级轨道谱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仿真采用的美国AAR6级... 文章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实测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地铁列车-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线路实测不平顺与现有仿真常用的美国AAR6级轨道谱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仿真采用的美国AAR6级轨道谱会高估轮轨相互作用状态和轨道变形,却严重低估了轨道系统的振动影响。因此,开展符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际状态的轨道谱的研究,能够有效提高车辆-轨道力学性能评估的准确性,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实测轨道不平顺 美国AAR6级轨道 轨道
下载PDF
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响应研究
14
作者 徐磊 朱雪燕 +3 位作者 赵永胜 王琨 刘鹏飞 曾志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78-3587,共10页
为实现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系统耦合动力学行为模拟和分析,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引入轮轨非线性时变单元矩阵法和结构单元多尺度耦合法,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锚索系统,建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 为实现波浪荷载作用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系统耦合动力学行为模拟和分析,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引入轮轨非线性时变单元矩阵法和结构单元多尺度耦合法,采用弹簧-阻尼单元模拟锚索系统,建立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根据线性波浪理论和Morison方程,确定波浪荷载计算方法;最后,基于所建立的车辆-轨道-悬浮隧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开展数值仿真模拟,研究波浪荷载作用下锚索等效刚度、波浪高度、行车速度等参数变化时系统振动响应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锚索等效刚度变化对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位移的影响显著,提高锚索等效刚度能够有效抑制结构位移增大,且考虑部分锚索失效后系统结构位移变化较大,位移增幅均大于43%,不利于结构稳定;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的横向位移主要由波浪荷载引起,随着波浪高度增加,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结构位移整体上呈增大趋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调研场地水环境,并合理设置轨道-悬浮隧道系统的结构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辆-轨道-悬浮隧道 线性波浪理论 锚索等效刚度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车辆-轨道系统动力极值预测及可靠度计算
15
作者 徐磊 朱雪燕 +3 位作者 金浩然 刘鹏飞 闫斌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42-2150,共9页
为从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极值预测及其可靠度计算角度分析车辆系统行车安全、衡量系统可靠程度,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及概率理论,提出一种车轨系统动力极值预测及可靠度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采用轨道不平顺累计概... 为从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极值预测及其可靠度计算角度分析车辆系统行车安全、衡量系统可靠程度,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及概率理论,提出一种车轨系统动力极值预测及可靠度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采用轨道不平顺累计概率谱确定具有不同激振能量的随机不平顺序列;依据离散Parseval定理,建立轨道不平顺时域序列和功率谱间的对应关系;将轨道不平顺概率模型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相结合,从随机动力计算中提取车辆-轨道的动力极值及可靠度信息;随后利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模型及二维插值算子,根据谱线能量关系实现动力极值预测;此外,基于此系统激励输入与响应输出间的概率等效性,导出了动力极值的可靠度计算式。以实测的轨道不平顺和车体加速度数据及4种类型不平顺在不同累计概率下的谱组合计算得出的轮轨横向力和钢轨垂向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样本,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时程的分布趋势基本与实测时程一致,动力极值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动力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由于轨道不平顺随机性的存在使得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存在随机离散及方差特征,但通过轨道不平顺的幅频及能量特性预测车辆-轨道系统的动力极值的方法是较为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随机不平顺 动力极值 可靠度评估 概率模型
下载PDF
不同级别横风下虚拟轨道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弛 朱涛 +2 位作者 张卫华 王超 黄文杰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43-48,76,共7页
为了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不同级别横风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非线性胎地耦合关系建立了3编组虚拟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AW0和AW3状态下,不同级别横风对其胎地垂向力、抗倾覆稳定性、抗侧滚性能等主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为了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不同级别横风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非线性胎地耦合关系建立了3编组虚拟轨道车辆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虚拟轨道车辆在AW0和AW3状态下,不同级别横风对其胎地垂向力、抗倾覆稳定性、抗侧滚性能等主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W0状态且低速工况下,不同风级的风载和运行速度对各编组车辆影响较小,车辆动力学性能等指标基本一致;AW3状态下,各个指标值均随着运行速度和风级的提高而增大,且AW0状态下车辆的抗倾覆稳定性总体上优于AW3状态;针对各编组车辆而言,中间车的抗侧滚性能优于头车和尾车,其中尾车的抗侧滚性能最差,但各编组之间的抗倾覆稳定性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动力学 虚拟轨道车辆 胎地耦合关系 抗倾覆稳定性 抗侧滚性能
下载PDF
横风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田 张继业 张卫华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0,共6页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组,利用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利用沈氏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编写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程序,研究了轨道结构对高速列车动... 应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新型显式积分法求解动力学方程组,利用赫兹非线性弹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法向力,利用沈氏理论计算轮轨蠕滑力,编写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计算程序,研究了轨道结构对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横风环境下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和列车姿态。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为350 km.h-1,横风速度为15 m.s-1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为0.45 m.s-2,车体最大垂向位移为24.5 mm,车体向背风侧横移80.0 mm,车体最大侧滚角为2.23°;一位轮对的最大轮重减载率接近0.80,二、四位轮对均向背风侧横移,背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二位轮对的横向位移最大,为7.4 mm。在横风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指标变差,车体振动加速度变化不明显,车体向背风侧横移。在所有轮对中,二位轮对最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 横风 运行姿态 车体 轮对 轨道结构 安全指标
原文传递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发展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21
18
作者 翟婉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3793-3807,共15页
长期以来,车辆和轨道一直被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加以研究,形成了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现代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导致日益突出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突破子系统研究框架,从整... 长期以来,车辆和轨道一直被分离成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加以研究,形成了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体系.现代铁路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导致日益突出的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及其安全问题.因此,需要突破子系统研究框架,从整体大系统角度综合研究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机制,实现整体系统动力性能最优设计.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应运而生,在吸纳车辆动力学、轨道动力学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新型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将车辆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耦合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大系统.本文概要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形成过程,重点阐述其学术思想、理论模型及其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该理论而形成的车辆与线路动态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最后选取若干典型工程案例,介绍该理论在中国铁路大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车辆动力学 轨道动力学 轮轨相互作用 轨道交通工程
原文传递
两种类型踏面的车辆与轨道耦合动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蔡成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0-264,共5页
采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应的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 ,分别对锥形 (TB型 )和磨耗形 (LM型 )踏面车辆与轨道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理论仿真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 :LM型踏面有利于车辆动态曲线通过 ;TB型踏... 采用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相应的动力学仿真软件TTISIM ,分别对锥形 (TB型 )和磨耗形 (LM型 )踏面车辆与轨道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理论仿真计算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 :LM型踏面有利于车辆动态曲线通过 ;TB型踏面对提高车辆蛇行失稳临界速度有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性能 车轮踏面 比较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锥形踏面 磨耗形踏面 轮轨关系
下载PDF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显隐式求解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0
作者 秦佳良 刘林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针对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联立求解过程,将车辆和轨道分别考虑为2个子系统,通过2个子系统之间的位移协调和轮轨非线性接触力耦合,再结合显隐式积分格式,提出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的分离迭代和分离同步两种求解方法,... 针对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联立求解过程,将车辆和轨道分别考虑为2个子系统,通过2个子系统之间的位移协调和轮轨非线性接触力耦合,再结合显隐式积分格式,提出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的分离迭代和分离同步两种求解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并对两种求解方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显隐式分离迭代法和显隐式分离同步法的最大有效时间步长分别是0.5、0.1 ms;在时间步长较大时,采用Aitken加速法可以起到增强显隐式分离迭代法的计算稳定性的作用,但Aitken加速法的作用会随着时间步长的减小而变小;相同时间步长下显隐式分离同步法的计算效率要比显隐式分离迭代法高,但可以通过选用较大的时间步长来提高显隐式分离迭代法的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道非线性耦合系统 显隐式积分 分离迭代法 分离同步法 Aitken加速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