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棉针织物活性染料轧烘轧蒸染色工艺
1
作者 俞成丙 陶开鑫 +2 位作者 常仪洵 陆懿琳 奚子伟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45,共5页
为优化雷马素红RGB染料对棉针织物的轧烘轧蒸(PDPS)染色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和响应面法(RSM)考察了4组实验变量(NaCl和Na2CO3质量浓度、预烘时间和汽蒸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回归分析、方差... 为优化雷马素红RGB染料对棉针织物的轧烘轧蒸(PDPS)染色工艺,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和响应面法(RSM)考察了4组实验变量(NaCl和Na2CO3质量浓度、预烘时间和汽蒸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模型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实际染色实验的验证表明,RSM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棉针织物在PDPS染色过程中染色条件对K/S值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NaCl质量浓度172.78 g/L、Na2CO3质量浓度38.46 g/L、预烘73 s,饱和蒸汽下汽蒸13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分析 活性染料 轧烘轧蒸工艺 中心组合设计 染色
下载PDF
基于LS-SVM棉针织物轧烘轧蒸染色工艺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开鑫 俞成丙 +1 位作者 刘引烽 梁珊珊 《现代纺织技术》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为优化活性染料对棉针织物的轧烘轧蒸染色工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以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烘干时间和汽蒸时间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染色织物K/S值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织物... 为优化活性染料对棉针织物的轧烘轧蒸染色工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以氯化钠质量浓度、碳酸钠质量浓度、烘干时间和汽蒸时间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染色织物K/S值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织物实验K/S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96,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该建模方法可用于染色织物K/S值的预测,可以用于棉针织物轧烘轧蒸染色工艺的预测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轧烘轧蒸工艺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多因素模型 棉针织物
下载PDF
张力对棉针织物活性平幅染色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施凯琴 奚子伟 +2 位作者 陶开鑫 陆懿琳 俞成丙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0-22,共3页
采用平幅轧烘轧蒸的连续染色工艺,对棉针织物进行活性染料染色。通过对常规染色试样、不均匀张力下轧烘和轧蒸的染色试样进行比较,研究张力对棉针织物平幅染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活性染料在棉纤维中的分布和染色牢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采用平幅轧烘轧蒸的连续染色工艺,对棉针织物进行活性染料染色。通过对常规染色试样、不均匀张力下轧烘和轧蒸的染色试样进行比较,研究张力对棉针织物平幅染色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活性染料在棉纤维中的分布和染色牢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张力对棉针织物平幅染色效果影响较大,活性染料在棉纤维截面上分布均匀,染色牢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染料 染色 轧烘轧蒸工艺 针织物
下载PDF
解决染色布布面棉粒问题
4
作者 翟保京 王贤瑞 +1 位作者 李元增 柴志民 《河北纺织》 2004年第2期18-20,共3页
染色布布面棉粒问题一直是令印染企业头痛的问题,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在前处理使用双丝双烧工艺、在染色时采用活性轧烘轧蒸工艺、在后整理使用予缩工艺,能够成功的解决桑色布布面棉粒问题.
关键词 染色布 布面棉粒 双丝双烧工艺 活性轧烘轧蒸工艺 予缩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