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向剂/乳化剂复合体系的深部调剖性能
1
作者 王威 卢祥国 +5 位作者 刘长龙 陈征 李彦阅 吕金龙 曹伟佳 徐元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25,共7页
渤海油藏稠油丰富但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或稠油乳化剂提高采收率效果不理想。利用室内评价方法开展了对渤海LD5-2稠油油藏稠油乳化剂与聚合物微球和冻胶分散体等颗粒转向剂复配体系性能及转向效果的研究... 渤海油藏稠油丰富但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效果较差,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或稠油乳化剂提高采收率效果不理想。利用室内评价方法开展了对渤海LD5-2稠油油藏稠油乳化剂与聚合物微球和冻胶分散体等颗粒转向剂复配体系性能及转向效果的研究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初始粒径中值为8.7~9.2μm,膨胀倍数为2.5~3.0,冻胶分散体外观呈现不规则形态,缓膨效果不明显。转向剂颗粒吸附表面活性剂致使稠油乳化剂有效含量减少,乳化降黏效果变差,但当油与降黏体系的质量比达到6∶4时仍具有较好的降黏效果。与单独使用颗粒转向剂相比,“稠油乳化剂/颗粒转向剂”二元复合体系中的颗粒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注入性及深部调驱能力。对于存在大孔道或特高渗透条带油藏,颗粒转向剂必须与强凝胶结合使用,发挥微观和宏观液流转向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系 相互作用 配伍性 机理分析 稠油乳化剂 颗粒转向剂
下载PDF
深部液流转向剂与油藏适应性研究——以大庆喇嘛甸油田为例 被引量:52
2
作者 卢祥国 王树霞 +2 位作者 王荣健 王洪关 张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582,共7页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油层厚度大、相带组合复杂多样、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调驱增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其与油藏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剂用量、强度以及渗透率变异系数对油藏调驱增油... 针对大庆喇嘛甸油田油层厚度大、相带组合复杂多样、层内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利用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开展了深部液流转向剂调驱增油效果影响因素及其与油藏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转向剂用量、强度以及渗透率变异系数对油藏调驱增油效果均有影响:转向剂用量越大,调驱增油效果越好;采收率增幅随转向剂强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调驱增油效果越好。岩心流动实验和仪器检测分析研究表明,只有当转向剂的分子线团尺寸及其拟流动岩心孔道半径中值组成的点落在配伍性区域内时,转向剂才可以在孔隙内流动。由此认为,对于非均质油藏,在设计转向剂强度和段塞尺寸时,必须兼顾高、中、低渗透层的特点以及转向剂分子线团尺寸与储集层岩石孔隙半径中值间的匹配关系,以确保转向剂对中、低渗透层的伤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剂 用量 强度 渗透率变异系数 分子线团尺寸 调驱增油效果 适应性
下载PDF
缓膨高强度深部液流转向剂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唐孝芬 刘玉章 +3 位作者 杨立民 魏发林 马涛 马红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4-497,共4页
基于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改善水驱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在常规吸水体膨网络结构中引入控制吸水速度的高分子网络,形成具备缓膨、高强、性能可调等综合特性的互穿网络结构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 基于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改善水驱技术发展要求,通过材料分子结构设计,在常规吸水体膨网络结构中引入控制吸水速度的高分子网络,形成具备缓膨、高强、性能可调等综合特性的互穿网络结构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进行了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观察到材料互串结构的均匀性。静态吸水体膨实验表明,缓膨颗粒转向剂在水中具有良好的悬浮分散性,完全吸水膨胀时间大于20 d,吸水后弹性模量在104Pa以上,远高于常规体膨颗粒类转向剂。填砂管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深部注入性能及吸水体膨封堵性能,可有效克服常规体膨颗粒材料吸水膨胀速度过快、强度较低、进入地层深度有限等不足,为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聚驱)技术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膨颗粒 吸水体膨 强度 深部调剖 转向剂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怀江 程杰成 +5 位作者 隋新光 王平美 赵庆东 李宜坤 刘强 姚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了遏制水驱油藏注入水通过高渗透部位时出现无效循环,研制了柔性转向剂(代号SR-3),用于改变油藏中水的流场及实现深部液流转向。这种柔性转向剂可随机发生形变,具有韧性好、不易破碎和断裂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室内物理模拟显示:S... 为了遏制水驱油藏注入水通过高渗透部位时出现无效循环,研制了柔性转向剂(代号SR-3),用于改变油藏中水的流场及实现深部液流转向。这种柔性转向剂可随机发生形变,具有韧性好、不易破碎和断裂以及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室内物理模拟显示:SR-3转向剂能在地层高渗透率区大孔道中运移,可实现沿程调剖,SR-3在地层"大孔道"中流动遇阻时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压力。随压力的升高,SR-3蠕变并出现突破压力,然后又降至流动压力并趋于平衡;再遇阻又发生形变并产生堵塞,如此反复地在地层深部产生动态堵塞。大庆油田东部萨尔图和葡萄花油层的柔性转向剂现场试验验证了此机理,也说明了无裂缝砂岩油藏经长期注水开发,在水驱主流道可能冲刷出了大孔道高渗透带。对这些大孔道进行沿程堵塞,可以大幅度地改善水驱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高渗透区 深部液流 柔性转向剂 韧性 黏弹性 动态堵塞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3 位作者 李宜坤 唐孝芬 覃和 熊春明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2,99,共4页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和长期水驱,油水井之间形成了大孔道。大量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无效循环,降低了水驱波及系数。矿场试验证明基于弹性变形通过孔喉的柔性转向剂SR-3,对大孔道实现了有效封堵,但其在地层运移规律及深部液流转向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化。采用孔喉模型对SR-3在大孔道中的运移规律及其封堵大孔道产生的液流转向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喉粒径比、平均喉道长度、驱替液的注入速度对门槛压力的影响及SR-3颗粒的剪切破坏。结果表明SR-3可以变形通过窄小孔喉,在大孔道中产生沿程脉动阻力,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对一定孔隙,有最优喉粒径比,使SR-3在地层中平稳运移,实现深部液流转向。SR-3运移到地层深部是其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的主要因素;SR-3的弹性变形有利于其运移到地层深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向剂 大孔道 深部液流转向 喉粒径比 模拟实验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深部液流转向机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红卫 刘玉章 +4 位作者 李宜坤 熊春明 李之燕 李才雄 田建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0-724,共5页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 柔性转向剂化学稳定性高,单轴抗拉、抗压缩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可任意变形,韧性好、不易破碎断裂。一维孔喉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与喉粒径比呈指数关系,当地层压差大于柔性转向剂的门槛压力时,柔性转向剂运移;否则柔性转向剂停留在地层中。网络模型实验表明,柔性转向剂颗粒通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造粒、粘连4种形式交替运移,并以"散兵"式分布在地层微小孔喉处,通过叠加原理形成暂堵蠕动带实现对地层的全程调剖并最终停留在地层深部实现深部液流转向。王官屯油田官74区块柔性转向剂调剖现场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说明柔性转向剂可有效解决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大量注入水沿油水井间大孔道无效循环、注入水波及效率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暂堵蠕动带
下载PDF
柔性转向剂作用机理及其先导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马红卫 李宜坤 +4 位作者 朱怀江 刘殿峰 崔世铭 王宪峰 杨林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2-94,共3页
柔性转向剂是以含芳烃单体为原料合成的新型聚合体,其原理是利用柔性转向剂弹性变形特征,在多孔介质中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道产生液流转向能力。该技术采用变径细钢管和激光雕刻有机玻璃模型研究了柔性转向剂颗粒在大孔道的运移... 柔性转向剂是以含芳烃单体为原料合成的新型聚合体,其原理是利用柔性转向剂弹性变形特征,在多孔介质中变形运移到地层深部封堵大孔道产生液流转向能力。该技术采用变径细钢管和激光雕刻有机玻璃模型研究了柔性转向剂颗粒在大孔道的运移及封堵特性。吉林油田G2-1井的先导试验结果表明,G2-1井施工后吸水剖面得到一定改善,对应连通油井产油量增加,含水量有所下降,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转向剂 深部液流转向 吸水剖面 增油降水
下载PDF
新型储层改造用暂堵转向剂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颖 郑雪琴 龙顺敏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2,67,共5页
针对现有暂堵转向剂突破压力低、耐温性差,部分暂堵转向剂存在纤维缠绕分散不均或因表面快速水化而聚结"成团"等问题,采用直链型聚合物细颗粒与粒径更小的水膨体复配,引入矿物油对其进行分散,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疏水性,从而制... 针对现有暂堵转向剂突破压力低、耐温性差,部分暂堵转向剂存在纤维缠绕分散不均或因表面快速水化而聚结"成团"等问题,采用直链型聚合物细颗粒与粒径更小的水膨体复配,引入矿物油对其进行分散,使其表面具有一定疏水性,从而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储层改造用暂堵转向剂。该暂堵转向剂利用不同粒径材料的堆砌、架桥作用,在基质和裂缝的端面以及裂缝内部形成堵剂层,并利用水膨体的吸水膨胀作用进一步填充颗粒间的空隙,提高了封堵率。室内实验表明,该暂堵转向剂耐140℃高温,可直接加入水基储层改造液体中注入地层,在储层温度下逐渐溶解/降解,对基质和裂缝均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封堵率>99%,封堵后的正向突破压力≥60 MPa。该暂堵转向剂在四川页岩气储层体积压裂中开展了8段次的现场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转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 转向剂 储层改造 突破压力 封堵率
下载PDF
插层聚合物凝胶深部液流转向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洪关 何顺利 +2 位作者 冯爱丽 程中疆 白胤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剂,利用现代插层复合技术,对目前调剖调驱中常用的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合成改性,采用原位聚合合成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插层聚合物凝胶转向剂,其插层聚合物、交联剂和助剂的... 为了开发出一种新型低成本、高性能的深部液流转向与调驱剂,利用现代插层复合技术,对目前调剖调驱中常用的聚丙烯酰胺进行聚合物合成改性,采用原位聚合合成方法,研制了一种新型插层聚合物凝胶转向剂,其插层聚合物、交联剂和助剂的浓度分别为0.15%~0.35%、0.15%~0.22%、0.005%~0.220%,其成胶时间为6~100h可调。实验研究表明,该插层聚合物凝胶转向剂具有较好的抗剪切性、与油田水的配伍性、热稳定性及封堵性能,可满足油田条件下的深部调驱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需要。其与现有的常规聚合物体系相比成本可降低10%~15%,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聚合物凝胶 转向剂 交联剂 凝胶性能 低成本
下载PDF
压裂用新型下沉式转向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平 赵文 +3 位作者 王娟 尹晓宏 薛长秀 李晓凡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低渗透底水油藏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由于层间应力差异小,或根本没有隔层形成层间应力差异而有效阻挡裂缝在垂向上的延伸扩展,必将导致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在垂向上延伸进入底部水层,从而造成底水油藏压裂后,底水沿着裂缝上窜流入井筒,引... 低渗透底水油藏进行水力压裂施工时,由于层间应力差异小,或根本没有隔层形成层间应力差异而有效阻挡裂缝在垂向上的延伸扩展,必将导致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在垂向上延伸进入底部水层,从而造成底水油藏压裂后,底水沿着裂缝上窜流入井筒,引起油井暴性水淹,致使水力压裂施工无效,不能达到提高油井产量的目的。为此研究出了一种底水油藏压裂改造用的新型下沉式转向剂,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介绍了研究与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新型下沉式转向剂达到了既能控制裂缝向下延伸进入底部水层,又能避免压裂施工后底水沿着裂缝上窜进入井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下沉式转向剂 压裂
下载PDF
水溶性转向剂在注水井多裂缝压裂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臣 李志恩 曾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7-58,共2页
本文对水溶性转向剂用于注水井多裂缝压裂工艺进行了研究,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技术的增注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 注水井 压裂 裂缝 转向剂 水溶性
下载PDF
转向剂形成遮挡层压降的数值计算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俞然刚 任文明 张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2-945,共4页
利用转向剂控制水力压裂裂缝高度已在现场实施中取得显著效果,而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基本原理的定性描述及室内实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转向剂形成人工应力遮挡作用的效果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料浆沉降原理,... 利用转向剂控制水力压裂裂缝高度已在现场实施中取得显著效果,而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是现场应用效果评价、基本原理的定性描述及室内实验研究,因此有必要对转向剂形成人工应力遮挡作用的效果进行数值计算。根据料浆沉降原理,建立了转向剂的沉降-成层数学模型;根据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达西定律并结合转向剂沉降-成层数学模型,提出了遮挡层压降的数学表达式。用数学表达式并结合试验可定量确定转向剂形成人工遮挡层的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用于压裂设计,保证工艺的可靠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转向剂 人工膈层 数值计算 数学模型 工程应用
下载PDF
新型上浮转向剂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中华 张士诚 +3 位作者 沈建新 谭艳新 刘光炳 杨之照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1,11,共4页
塔里木轮南油田碳酸盐岩主力产层距上部石炭系水层较近,为避免酸压时缝高向上延伸至水层导致水淹,有必要开展人工隔层控缝高研究。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施工中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主次因素,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值可以有效控制缝高延伸,为此有... 塔里木轮南油田碳酸盐岩主力产层距上部石炭系水层较近,为避免酸压时缝高向上延伸至水层导致水淹,有必要开展人工隔层控缝高研究。文章从理论上论述了施工中影响裂缝高度延伸的主次因素,增加裂缝尖端应力值可以有效控制缝高延伸,为此有针对性地研制了性能优良的新型上浮转向剂TBA,使得缝高向上延伸受到钳制,强化向下或向前延伸程度。研制的新型上浮转向剂TBA在优化流量及浓度条件下可以建立3~5 MPa的人工应力遮挡。现场应用3井次,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控缝高 上浮转向剂 人工隔层 现场应用
下载PDF
人工转向剂控制缝高试验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收 唐汝众 宋长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6期70-71,74,共3页
针对压裂过程中缝高较难控制的问题,研制开发了新型的油溶性垂向双转向剂,开展了室内基础实验研究,验证了转向剂对裂缝延伸的控制机理,确定了转向剂的适用浓度及控缝能力。试验表明转向剂可以增加隔层应力3~4 MPa左右。研究了控制裂缝... 针对压裂过程中缝高较难控制的问题,研制开发了新型的油溶性垂向双转向剂,开展了室内基础实验研究,验证了转向剂对裂缝延伸的控制机理,确定了转向剂的适用浓度及控缝能力。试验表明转向剂可以增加隔层应力3~4 MPa左右。研究了控制裂缝高度施工方案的设计方法,并利用全三维软件结合垂向应力剖面进行控缝技术的优化。该技术在现场推广应用了30井次,取得了较好的控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双转向剂 端部应力 实验 方案设计 现场应用
下载PDF
具防砂功能的蒸汽吞吐稠油井改性硅酸盐蒸汽转向剂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鹏 赵修太 +2 位作者 魏芳 吴琼 陈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报道了针对易发生蒸汽窜、后期出砂严重的孤东稠油油藏蒸汽吞井研制的一种蒸汽转向剂。该剂基料为表面经10%金属氧化物、5%有机硅改性的G级油井水泥,增渗剂为质量比8:0.05:1:1.5的石油树脂+铝粉+苯甲酸+直径0.1~0.3mm、长5~10mm的植... 报道了针对易发生蒸汽窜、后期出砂严重的孤东稠油油藏蒸汽吞井研制的一种蒸汽转向剂。该剂基料为表面经10%金属氧化物、5%有机硅改性的G级油井水泥,增渗剂为质量比8:0.05:1:1.5的石油树脂+铝粉+苯甲酸+直径0.1~0.3mm、长5~10mm的植物秸杆纤维,用量为基料的60%,用清水配浆,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水灰比0.6,固化温度60℃,固化时间72小时。固结体油相(煤油)渗透率为0.01219μm2,抗压强度6.43MPa,经300℃高温蒸汽和60℃煤油处理后渗透率>1.0μm2,抗压强度5MPa。注入并联填砂管并固化后,高、低渗填砂管的吸汽能力之比由2.4:1变为1:1.9。在两口蒸汽吞吐井使用该蒸汽转向剂,注入量分别为8和10m3,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转向剂 油井水泥浆 表面改性水泥 增渗剂 组成与配方 深部调剖 防砂 蒸汽吞吐井 胜利孤东油田
下载PDF
新型VDA酸化转向剂研究及性能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名秀 阿布都拉江.那斯尔 +3 位作者 孙洪志 王倩 刘晓明 朱维群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104,共4页
盐酸酸化、酸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增产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在非均质地层中酸液能够均匀推进,必须添加酸化转向剂。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不同的油田酸化转向剂(VDA),根据VDA酸化转向剂标准进行性能测定。对比可知,以硬脂酸为原料合成... 盐酸酸化、酸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增产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在非均质地层中酸液能够均匀推进,必须添加酸化转向剂。实验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不同的油田酸化转向剂(VDA),根据VDA酸化转向剂标准进行性能测定。对比可知,以硬脂酸为原料合成的盐酸质量分数为15%的转向酸溶液,在恒定90℃,170 s-1的剪切速率下,剪切1.5 h,其粘度先降低然后趋向稳定,其有很高的剪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且转向剂体系盐酸质量分数为15%时,其表观粘度最大为60 mPa.s,说明其变粘效果好。随后改变温度,对15%的酸化转向酸中进行流变性测试。随温度的升高,粘度逐渐变小。说明其有很好的流变性。最后对其做缓释性能和自发破胶性能测试,用15%的VDA酸化转向剂体系与碳酸钙反应可知其可以降低酸的消耗速度和很好的自发破胶能力,可用于油田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表观粘度 酸化转向剂体系 性能评价
下载PDF
转向剂形成水力压裂人工隔层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然刚 任文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8,共3页
以下沉式转向剂为例,借鉴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相关原理,对水力裂缝上下尖端充填转向剂以形成人工隔层、控制裂缝垂向扩展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包括形成人工隔层的过程描述和机理分析。介绍了基本假设,探讨了裂缝中转向剂的输送规律、转向剂... 以下沉式转向剂为例,借鉴端部脱砂压裂技术的相关原理,对水力裂缝上下尖端充填转向剂以形成人工隔层、控制裂缝垂向扩展的机理进行了阐述,包括形成人工隔层的过程描述和机理分析。介绍了基本假设,探讨了裂缝中转向剂的输送规律、转向剂充填形成有效人工应力遮挡的临界条件,可为人工隔层控制缝高技术的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转向剂 人工隔层 输送规律 机理分析
下载PDF
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平德 魏发林 +2 位作者 郭子义 朱秀雨 熊春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 为提高无机凝胶的强度、避免在无机凝胶中加入聚合物后出现沉淀和析出的现象,采用低成本聚合硫酸铝铁、尿素、丙烯酰胺、引发剂过硫酸铵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合成了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凝胶转向剂的耐温性和耐冲刷性。研究结果表明,热响应复合凝胶转向剂适宜的合成条件为(以质量分数计):2.0%数3.0%丙烯酰胺、1.5%数2.5%聚合硫酸铝铁、0.4%数0.8%尿素、0.03%数0.05%过硫酸铵、0.02%数0.04%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成胶温度50数90℃。该转向剂成胶时间可控(5数36 h),凝胶强度大(>3×10~4m Pa·s),克服了普通无机凝胶成胶快的缺陷;同时该转向剂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及深部运移性能,成胶前溶液的表观黏度<10 m Pa·s,可以实现大剂量注入并深部放置;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良好,在90℃下老化120 d后的黏度保留率为87.4%;复合凝胶的封堵与耐冲刷能力好于普通无机凝胶及有机凝胶,其对岩心的封堵率大于98%,满足现场调驱施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响应复合凝胶 转向剂 黏度 封堵 调驱
下载PDF
驱油剂与转向剂对岩心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跃 卢祥国 +1 位作者 刘文超 王亮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4-59,共6页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驱油剂和转向剂及其段塞组合对相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驱油剂和转向剂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对驱油效率存在影响,聚合物凝胶驱采收率增幅最大,其次是驱...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利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方法,开展驱油剂和转向剂及其段塞组合对相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驱油剂和转向剂类型及其组合方式对驱油效率存在影响,聚合物凝胶驱采收率增幅最大,其次是驱油剂YHZ,再次是"聚合物凝胶+驱油剂YHZ"、"聚合物凝胶段塞+驱油剂ZWY"和"聚合物凝胶段塞+驱油剂ROS",聚合物溶液的增幅最小;以聚合物为主体的驱油剂和转向剂可以引起岩心水相渗透率降低,相对渗透率曲线右端点向右移,等渗点下含水饱和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转向剂 岩心相对渗透率 驱油效率
下载PDF
一种可逆酸液转向剂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源 唐存知 +1 位作者 葛际江 蒋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61-63,共3页
针对酸压储层非均质性特点,研究合成一种用于地层酸化的可逆转向剂。这种可逆转向剂是由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和少量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共聚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的水膨体。该水膨体在酸液中可吸酸膨胀,迅... 针对酸压储层非均质性特点,研究合成一种用于地层酸化的可逆转向剂。这种可逆转向剂是由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和少量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共聚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的水膨体。该水膨体在酸液中可吸酸膨胀,迅速封堵高渗透层;但随着交联链与酸液的反应加深,在酸中交联链中含有的酯基会逐渐水解,使网状高分子转变为线型高分子,最后在酸液中溶解,从而解除地层堵塞。考察了单体比例、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水膨体凝胶膨胀性能的影响,获得该水膨体的最佳合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液 转向剂 水膨体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丙烯酰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