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祁连县牧民转场放牧的民族学调查、研究与启示
1
作者
杨月光
张芷妍
+2 位作者
刘炜烨
乔虹
吴小红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受欧亚草原的强烈影响,畜牧经济在青铜时代晚期的甘青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其发生过程和特点仍有待深入研究。民族学调查可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海祁连县牧区为研究区域,采取实地踏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县城东...
受欧亚草原的强烈影响,畜牧经济在青铜时代晚期的甘青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其发生过程和特点仍有待深入研究。民族学调查可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海祁连县牧区为研究区域,采取实地踏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县城东、西两个方向上的7户牧民进行民族学调查。调查明晰了祁连牧民随季节转场放牧的形式和特点,牲畜结构、饲养策略和利用方式等内容。这些信息对研究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畜牧经济形成过程和深化对早期畜牧经济特点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县
转场放牧
民族学调查
甘青地区
畜牧经济
原文传递
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指标研究——以青海牧区为例
2
作者
孙玮鸿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0期78-80,共3页
文章以青海牧区为研究区域,在牧区历年气象资料支撑下对牧区牧事活动的气象服务指标展开深入研究。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对于区域农牧业发展具有专业的科学性参考。青海牧区在开展转场放牧活动时需要考虑牧区返青期和黄枯期的主要时间,...
文章以青海牧区为研究区域,在牧区历年气象资料支撑下对牧区牧事活动的气象服务指标展开深入研究。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对于区域农牧业发展具有专业的科学性参考。青海牧区在开展转场放牧活动时需要考虑牧区返青期和黄枯期的主要时间,依据气象条件可以选择气温稳定通过5℃的终日作为气象指标;开展抓绒剪毛活动则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家畜与绒毛质量的影响,因此可以选择稳定通过15℃的6月中旬为气象指标;牧区开展家畜屠宰活动要以日温稳定通过0℃为气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牧区牧事活动
转场放牧
剪毛抓绒
家畜屠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前游牧生业的考古学观察——新疆西天山史前聚落分析
被引量:
19
3
作者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5,145,共13页
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
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游牧遗存的生业进行探讨。在充分认识牧业与农业在聚落形态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将聚落形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牧业聚落考古研究进行了探讨,这是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游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新尝试,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疆史前游牧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聚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游牧生业
民族考古学
史前游牧
游牧起源
转场放牧
季节性固定居址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传统游牧形态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贾伟明
丛德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1,共10页
地处欧亚草原东部的蒙古高原是游牧经济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对这些传统游牧经济状态的分析,会极大地促进史前游牧考古研究的深入开展。一直以来,游牧业始终是高原的主要经济形态。千百年来,牧民根据自然资源来决定其游牧的具体方式。这...
地处欧亚草原东部的蒙古高原是游牧经济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对这些传统游牧经济状态的分析,会极大地促进史前游牧考古研究的深入开展。一直以来,游牧业始终是高原的主要经济形态。千百年来,牧民根据自然资源来决定其游牧的具体方式。这种传统的游牧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游牧范围是固定的,各季节的牧场不仅是固定的,而且冬季的牲畜圈是固定的保暖建筑,长年沿用,牧民和牲畜在几个牧场之间随季节移动。表面上看,游牧是在不断移动,但草场、牲畜围栏、墓地、岩画,甚至是有些居所都是固定不动的。详细解析这一动一静的现象,可以拓宽中国游牧考古学研究的领域和内涵,促使我们在田野考古实践中,有意识去发现和判定游牧遗迹及其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游牧
季节性
转场放牧
游牧考古
原文传递
题名
青海祁连县牧民转场放牧的民族学调查、研究与启示
1
作者
杨月光
张芷妍
刘炜烨
乔虹
吴小红
机构
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出处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51,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3M730065)
“前丝绸之路青铜文化的年代研究”(16ZDA144)。
文摘
受欧亚草原的强烈影响,畜牧经济在青铜时代晚期的甘青地区迅速发展起来。然而,其发生过程和特点仍有待深入研究。民族学调查可为理解上述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海祁连县牧区为研究区域,采取实地踏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县城东、西两个方向上的7户牧民进行民族学调查。调查明晰了祁连牧民随季节转场放牧的形式和特点,牲畜结构、饲养策略和利用方式等内容。这些信息对研究甘青地区青铜时代的畜牧经济形成过程和深化对早期畜牧经济特点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祁连县
转场放牧
民族学调查
甘青地区
畜牧经济
Keywords
Qilian County
transhumance
ethnographic investigation
Gan-Qing area,Pastoral economies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指标研究——以青海牧区为例
2
作者
孙玮鸿
机构
赤峰市气象局红山区气象分局
出处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0期78-80,共3页
文摘
文章以青海牧区为研究区域,在牧区历年气象资料支撑下对牧区牧事活动的气象服务指标展开深入研究。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对于区域农牧业发展具有专业的科学性参考。青海牧区在开展转场放牧活动时需要考虑牧区返青期和黄枯期的主要时间,依据气象条件可以选择气温稳定通过5℃的终日作为气象指标;开展抓绒剪毛活动则要充分考虑到天气变化对家畜与绒毛质量的影响,因此可以选择稳定通过15℃的6月中旬为气象指标;牧区开展家畜屠宰活动要以日温稳定通过0℃为气象指标。
关键词
气象服务
牧区牧事活动
转场放牧
剪毛抓绒
家畜屠宰
分类号
S16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S244 [农业科学—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前游牧生业的考古学观察——新疆西天山史前聚落分析
被引量:
19
3
作者
贾伟明
机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出处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5,145,共13页
文摘
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游牧遗存的生业进行探讨。在充分认识牧业与农业在聚落形态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将聚落形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牧业聚落考古研究进行了探讨,这是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游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新尝试,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疆史前游牧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聚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聚落考古
游牧生业
民族考古学
史前游牧
游牧起源
转场放牧
季节性固定居址
Keywords
settlement pattern archaeology
nomadic pastoralism
ethnoarchaeology
prehistoric nomadic pastoralism
origins of transhumance
transhumance herding
seasonal permanent settlement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蒙古高原传统游牧形态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1
4
作者
贾伟明
丛德新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8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9ZDA226)。
文摘
地处欧亚草原东部的蒙古高原是游牧经济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对这些传统游牧经济状态的分析,会极大地促进史前游牧考古研究的深入开展。一直以来,游牧业始终是高原的主要经济形态。千百年来,牧民根据自然资源来决定其游牧的具体方式。这种传统的游牧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游牧范围是固定的,各季节的牧场不仅是固定的,而且冬季的牲畜圈是固定的保暖建筑,长年沿用,牧民和牲畜在几个牧场之间随季节移动。表面上看,游牧是在不断移动,但草场、牲畜围栏、墓地、岩画,甚至是有些居所都是固定不动的。详细解析这一动一静的现象,可以拓宽中国游牧考古学研究的领域和内涵,促使我们在田野考古实践中,有意识去发现和判定游牧遗迹及其属性。
关键词
蒙古高原
游牧
季节性
转场放牧
游牧考古
Keywords
Mongolian Plateau
Seasonal Transhumance
Nomadic Archaeology
分类号
K8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祁连县牧民转场放牧的民族学调查、研究与启示
杨月光
张芷妍
刘炜烨
乔虹
吴小红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牧区牧事活动气象服务指标研究——以青海牧区为例
孙玮鸿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史前游牧生业的考古学观察——新疆西天山史前聚落分析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9
原文传递
4
蒙古高原传统游牧形态的考古学观察
贾伟明
丛德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