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9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转录激活因子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刘秀良 李瑞斌 万智恒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检测并比较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的表达差异,探究ATF3与超重/肥胖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评估其作为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使用... 目的:检测并比较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转录激活因子3(ATF3)的表达差异,探究ATF3与超重/肥胖结直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及其诊断效能,评估其作为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4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ATF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ROC曲线评估ATF3的诊断效能,并与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进行比较,评估其作为分子标志物在诊断超重/肥胖人群结直肠癌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正常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ATF3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TF3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超重/肥胖健康体检人员(P<<0.05)。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TF3表达水平与肿瘤部位和TNM分期密切相关。ROC曲线结果表明ATF3对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效能高于临床常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结论:超重/肥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ATF3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ATF3具有成为超重/肥胖人群结直肠癌分子诊断的血清学指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肥胖 结直肠癌 血清 转录激活因子3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2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瘤体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光 王猛 +1 位作者 贾骐瑄 张云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缺血再灌注(I/R)是指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供,引起组织细胞再次损伤的临床症状。肠道是I/R损伤发生的常见器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及多样性,临床难以精准预测及有效预防,因此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再灌注期的症状缓解及组... 缺血再灌注(I/R)是指组织因各种原因引起缺血,一段时间后恢复血供,引起组织细胞再次损伤的临床症状。肠道是I/R损伤发生的常见器官,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及多样性,临床难以精准预测及有效预防,因此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再灌注期的症状缓解及组织保护策略上。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肠I/R损伤的过程,本研究综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肠I/R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肠I/R相关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自噬 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转录激活因子参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钊 齐婧姝 +4 位作者 平大冰 孙鑫 陶艳艳 刘成海 彭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9-746,共8页
纤维化是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环节,可影响任何器官,常导致组织器官实质细胞减少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进行性组织结构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1-2]。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可逆性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与信号转导间交联。转录激活因子(act... 纤维化是多种疾病共同的病理环节,可影响任何器官,常导致组织器官实质细胞减少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进行性组织结构破坏和器官功能障碍[1-2]。纤维化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可逆性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细胞与信号转导间交联。转录激活因子(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s,ATFs)是信号转导网络的关键枢纽,串联多种细胞信号,涉及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与靶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损伤及自噬等多种病理过程,可调节细胞功能,并影响疾病转归。目前对于ATFs在器官纤维化疾病中的表达和功能的报道较为零散,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对ATFs的分类与特征,与器官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 器官纤维化 内质网应激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子情 谭年花 +1 位作者 郝若冰 陈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健康SD雄... 目的:探讨温阳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造模。采用皮下多点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致敏联合D-氨基半乳糖胺(D-Gal)/脂多糖(LPS)腹腔急性攻击法构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正常组以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给予温阳解毒化瘀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检测各组大鼠急性攻击后1 h、12 h、24 h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IL-10]、STAT3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结果:①肝功能: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在各时间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②炎症因子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TGF-β、IL-10)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促炎因子(TNF-α、IL-1β)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抑炎因子(TGF-β、IL-10)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③肝组织病理评分: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肝损伤均显著加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损伤减轻(P<0.05)。④IL-10 mRNA、p-STAT3 mRNA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IL-10 mRNA、p-STAT3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各时间点IL-10 mRNA、p-STAT3 mRNA均显著升高(P<0.01)。⑤IL-10、p-STAT3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各时间点IL-10、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在各时间点IL-10、p-STAT3均升高(P<0.05)。结论:①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存在炎症因子表达失衡,以促炎因子占据主导地位。②温阳解毒化瘀方通过增加IL-10/STAT3表达促进抑炎因子分泌,使炎症反应由促炎向抑炎方向发展,这可能是其抗肝衰竭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温阳解毒化瘀方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信号转导因子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s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血清可溶性CD30分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6
作者 邹涛 张敏 +2 位作者 杨凡 王丽 喻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清可溶性CD30分子(sCD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45例(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血清可溶性CD30分子(sCD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45例(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2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8例(代偿期22例,失代偿期16例),另选择健康人40例,分离PBMC,采用RT-PCR法检测STAT3 m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30水平。给予两组患者抗病毒和护肝治疗。结果肝硬化组PBMC STAT3 mRNA和血清sCD30水平分别为(1.6±0.4)和(60.3±12.9)U/L,均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1.3±0.3)和(51.8±10.2)U/L,P<0.05】或健康人【分别为(0.5±0.1)和(10.6±2.4)U/L,P<0.05】;25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STAT3 mRNA和sCD30水平分别为(1.4±0.3)和(57.2±11.9)U/L,均显著高于20例HBeAg阴性患者【分别为(1.2±0.3)和(45.1±8.1),P<0.05】,1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STAT3 mRNA和sCD30水平分别为(1.8±0.5)和(70.5±14.3)U/L,均显著高于2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4±0.3)和(52.9±11.8),P<0.05】;经抗病毒或/和护肝治疗3个月和6个月,CHB患者STAT3 mRNA和sCD30水平呈进行性降低,其中肝硬化患者STAT3 mRNA和sCD30水平分别为(1.2±0.2)和(43.6±8.3)U/L及(0.7±0.2)和(21.5±3.7)U/L,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 STAT3和血清sCD30水平升高,与病情进展关系密切,值得临床进行监测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可溶性CD30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丙酮酸激酶M2通过活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7
作者 刘念念 缪旭 +3 位作者 施健 张冬梅 张俐 陈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2-660,共9页
目的:检测丙酮酸激酶(PK)M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CSCC A431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CSCC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行皮... 目的:检测丙酮酸激酶(PK)M2和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p-STAT)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CSCC A431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30例CSCC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行皮肤美容手术患者术中修整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比较PKM2和p-STAT3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SCC中PKM2和p-STAT3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采用慢病毒感染法构建靶向敲低PKM2基因的CSCC A431细胞模型,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验证敲低模型的构建效果。通过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探讨PKM2对A4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STAT3(Tyr705)、N-cadherin、Vimentin和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PKM2和p-STAT3在CSCC中均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KM2和p-STAT3在CSCC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A431细胞中敲低PKM2基因后,p-STAT3(Tyr705)、N-cadherin和Slug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TAT3和Vimentin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M2和p-STAT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CSCC的发生及发展,且PKM2可能通过活化STAT3促进CSCC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激酶M2 皮肤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化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原文传递
多嘧啶结合蛋白3与信号转录及转录激活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8
作者 李佳 李刚 +2 位作者 邢益祥 谢贞兰 赵铁 《解剖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探讨PTBP3与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BP3、STAT3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两种蛋白不同表达组间患者的预后。结果PTBP3、STAT... 目的探讨PTBP3与STAT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BP3、STAT3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比较两种蛋白不同表达组间患者的预后。结果PTBP3、STAT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分别为72%、6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23%、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P<0.05),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06,P<0.05)。两种蛋白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PTBP3、STAT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密切,两种蛋白阴性表达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二者的联合检测将有助于胃癌的诊断以及恶性程度和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嘧啶结合蛋白3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免疫组化染色
原文传递
转录激活因子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少霞 高婷 +2 位作者 王菲 赵泉 陈娇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2918-2925,共8页
转录激活因子3 (ATF3)属于ATF/环AMP反应元件结合(ATF/CREB)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应激诱导转录因子,在调节代谢、免疫和肿瘤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ATF3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转录激活因子3 (ATF3)属于ATF/环AMP反应元件结合(ATF/CREB)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是一种应激诱导转录因子,在调节代谢、免疫和肿瘤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ATF3在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且随着细胞类型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发挥着促癌或抑癌两种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ATF3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调节作用,为其在肿瘤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3 肿瘤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法 郝静 陈志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144-147,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类的关系。方法选取二四二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眼睑基底细胞癌且经手术切除保留的癌组织蜡块93...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类的关系。方法选取二四二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经病理证实为眼睑基底细胞癌且经手术切除保留的癌组织蜡块93例作为观察组,皮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织中SIRT1、STAT3蛋白阳性表达率;Spearman法分析SIRT1和STAT3蛋白表达相关性;χ^(2)检验分析SIRT1和STAT3蛋白表达与眼睑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指标的联系。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IRT1和STAT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7%(74/93)和76.34%(71/93),均显著高于皮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组织(P<0.05);Spearman法分析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IRT1和STAT3蛋白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72,P<0.05);SIRT1、STAT3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年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肿瘤长径和肿瘤病理分型有关(P<0.05)。结论SIRT1和STAT3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病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呈正相关,与病人年龄、PCNA增殖指数、肿瘤长径和病理分型分类有关,可能是鉴别眼睑基底细胞癌恶性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瘤 基底细胞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临床病理分类
下载PDF
miR-218-3p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对肺腺癌增殖和免疫浸润的影响
11
作者 孙广浩 许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miR-218-3p通过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对肺腺癌增殖和免疫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UALCAN分析miR-218-3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miR-218-3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 目的探讨miR-218-3p通过靶向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对肺腺癌增殖和免疫细胞浸润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在线数据库UALCAN分析miR-218-3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miR-218-3p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miR-218-3p对STAT1的调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18-3p与STAT1的3’非翻译区(3’UTR)的结合;Timer数据库分析STAT1与肺腺癌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miR-218-3p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下调;其高表达显著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miR-218-3p能够通过直接结合STAT1的3’UTR区负向调控其蛋白表达水平(P<0.05);STAT1与肺腺癌中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218-3p通过直接靶向STAT1调控肺腺癌增殖和免疫细胞浸润,参与肺腺癌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8-3p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 肺癌 增殖 免疫细胞浸润
下载PDF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在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远洋 王志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98-1400,共3页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一种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在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主要表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主动脉血管壁扩张或膨出,超过正常直径1.5倍以上[1]。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均有可能导...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一种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在65岁以上男性患者中发病率高达9%。主要表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主动脉血管壁扩张或膨出,超过正常直径1.5倍以上[1]。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外伤等均有可能导致AA的发生发展,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ular cells,VSMC)凋亡、主动脉中膜退行性病变一直被认为是AA发生的主要病理标志[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反应因子,在多种组织器官中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过程[3]。近年研究表明,STAT3及其相关信号转导参与调控VSMC的增殖凋亡及表型转化,进而参与AA的发生发展,现就STAT3对AA调控机制以及STAT3抑制剂对AA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信号转导 STAT3转录因子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紧张素Ⅱ
下载PDF
从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探讨牛磺酸对Aβ_(25-35)所致神经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3
作者 李婷君 王晶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Aβ_(25-35)损伤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自2019年3—11月通过Aβ_(25-35)损伤实验室提取的神经干细胞模型,探讨牛磺酸和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Aβ_(25-35)损伤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保护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自2019年3—11月通过Aβ_(25-35)损伤实验室提取的神经干细胞模型,探讨牛磺酸和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的作用关系。从出生48 h内的C57BL/6乳鼠海马区提取NSCs,以25µmol/L浓度Aβ_(25-35)诱导NSCs,建立体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NSCs模型(AD-NSCs),并利用不同浓度的牛磺酸共同孵育,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5µmol/L)、Aβ_(25-35)+牛磺酸5 mmol组、Aβ_(25-35)+牛磺酸10 mmol组、Aβ_(25-35)+牛磺酸15 mmol组及Aβ_(25-35)+牛磺酸20 mmol组,共六组。利用CCK-8法检测各组NSCs活力,细胞成球率、EDU染色检测各组NSCs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NSCs分化能力;Real-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总-Janus激酶2(t-JAK2)、总-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t-STAT3)、磷酸化JAK2(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100.00%)相比,模型组NSCs活力[(61.25±6.36)%]显著降低;细胞球半径长度及增殖比例显著降低;NSCs向神经元分化比例降低;Bax/Bcl-2比值及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61.25±6.36)%]相比,牛磺酸各浓度[(74.82±5.14)%、(81.58±7.03)%、(74.32±8.27)%、(69.33±4.36)%]均显著改善AD-NSCs活力;显著增加细胞球半径长度并促进其增殖;显著促进AD-NSCs向神经元分化;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及caspase-3 mRNA表达;此外,牛磺酸还能够抑制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对Aβ_(25-35)所致的神经干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凋亡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金丝桃苷通过调控微RNA-125a-5p/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轴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14
作者 夏丽秀 尹霞 肖瑞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17-1323,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调控微RNA-125a-5p(miR-125a-5p)/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脑I/R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建立大鼠I/R模型...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调控微RNA-125a-5p(miR-125a-5p)/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轴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脑I/R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建立大鼠I/R模型并将其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金丝桃苷低剂量组(20 mg/kg)、金丝桃苷高剂量组(50 mg/kg)。通过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法建立I/R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与细胞中miR-125a-5p、STAT3的表达的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金丝桃苷在脑I/R损伤大鼠中起保护作用。相对于假手术组(1±0.09、1±0.08、0.67±0.06),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miR-125a-5p表达(0.21±0.03)降低、STAT3的mRNA(4.89±0.52)和蛋白表达(2.25±0.24)水平升高。金丝桃苷能够促进miR-125a-5p的表达并抑制STAT3的表达。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OGD/R组miR-125a-5p表达被抑制,IL-6、TNF-α浓度增强,SOD活性下降而LDH活性增加,加入金丝桃苷后上述指标表达被部分逆转。但是金丝桃苷对I/R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能够被miR-125a-5p inhibitor和STAT3过表达部分挽救。结论金丝桃苷在I/R动物和细胞模型中均具有保护作用,而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iR-125a-5p/STAT3轴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缺血/再灌注 微RNA-125a-5p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微小RNA-223调控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泽丰 郑金花 王自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82-48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23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大鼠炎症反应、纤维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CG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GN组,尾静脉注...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23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大鼠炎症反应、纤维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CG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GN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NC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50μg/kg NC agomir)、miR-223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50μg/kg miR-223 agomir)、miR-223 agomir+IL-6/STAT3通路激活剂组(miR-223 agomir+rhIL-6组,尾静脉注射50μg/kg miR-223 agomir和1μg/kg rhIL-6),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造模期间同期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期间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各10只。检测5组大鼠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肾组织炎症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学和纤维化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miR-223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L-6、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GN组大鼠肾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损伤,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炎症因子、IL-6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肾组织miR-22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CGN组比较,miR-223 agomir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显著减轻,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减少,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炎症因子、IL-6蛋白表达水平、p-STAT3/STAT3比值均降低,肾组织miR-22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iR-223 agomir组比较,miR-223 agomir+rhIL-6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加重,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肾功能指标、肾组织炎症因子、IL-6蛋白表达水平及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P<0.05)。结论miR-223过表达通过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激活改善CGN大鼠炎症反应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23 慢性肾小球肾炎 炎症反应 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质Gla蛋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β-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雪平 王觅柱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4期1521-1523,1538,共4页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早诊早治以期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检测胃肠道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是一... 胃肠道肿瘤是一类常见的肿瘤,近年来,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居高不下,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临床希望通过各种手段早诊早治以期提高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检测胃肠道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目前有关基质Gla蛋白(MGP)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已知与胃肠道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但未被运用于临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能够参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增殖、侵袭、转移等。β-联蛋白(β-catenin)作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主要因子,参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参与胃肠道肿瘤的上皮-间充质转化,其表达与肿瘤的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以上四者并未在临床作为肿瘤标志物,但是四者与胃肠道肿瘤密切相关,尤其与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四者联合检测有望提高胃肠道肿瘤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MGP、STAT3、β-catenin以及MMP2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基质GLA蛋白 β-联蛋白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C-X-C趋化因子配体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
17
作者 李亮 路霖 +2 位作者 庞云峰 魏凯 李小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1-24,48,共5页
目的 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DeBakeyⅠ型AD患者6... 目的 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DeBakeyⅠ型AD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出院后1年的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亚组46例、预后不良亚组1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3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XCL1、STAT1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eBakeyⅠ型AD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CXCL1、STAT1水平对DeBakeyⅠ型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浆CXCL1、STA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t/P=31.396/<0.001、10.567/<0.001);与预后良好亚组比较,预后不良亚组DeBakeyⅠ型AD患者血浆CXCL1、STA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t/P=6.327/<0.001、6.298/<0.001);血浆CXCL1、STAT1水平升高是DeBakeyⅠ型A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403(1.100~1.789)、1.295(1.052~1.594),P均<0.05];血浆CXCL1、STAT1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DeBakeyⅠ型AD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886、0.968,二者联合预测DeBakeyⅠ型AD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单项预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P=1.547/0.061,1.432/0.076)。结论 DeBakeyⅠ型AD患者血浆中CXCL1、STAT1表达升高,与预后结局相关,均对预后结局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Ⅰ型 C-X-C趋化因子配体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预后
下载PDF
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介导的基因组定点修饰技术 被引量:52
18
作者 沈延 肖安 +3 位作者 黄鹏 王唯晔 朱作言 张博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9,共15页
人工构建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靶序列,造成双链断裂,从而引起基因组结构的定点改变。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对任意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开启了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新天地。类转录激活因子效... 人工构建的序列特异性核酸内切酶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靶序列,造成双链断裂,从而引起基因组结构的定点改变。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使得研究人员有可能对任意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开启了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新天地。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自2010年底开始成功应用于基因打靶,很快成为一种比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ZFN)更容易设计、特异性更高和毒性更低的人工核酸内切酶。文章综述了TALEN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重点介绍TALEN的结构、作用机制与构建方法和利用TALEN进行基因组定点修饰的策略,以及目前利用这一技术已成功实现突变的物种及内源基因,特别是在斑马鱼中的应用,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TALE) 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 人工核酸内切酶(EEN) 基因组编辑 基因组定点修饰
下载PDF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Y705)在子宫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静 杨阳 +3 位作者 杨宁 邓晓惠 杨兴升 晁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Y7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p-STAT3(Y705)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Y7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p-STAT3(Y705)和VEGF在子宫腺肌症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4例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p-STAT3(Y705)和VEGF的定位和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STAT3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组织中p-STAT3(Y705)、STAT3和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STAT3(Y705)主要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表达,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p-STAT3(Y705)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中,STAT3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EGF主要表达在腺上皮细胞中,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症在位内膜相应的增殖期和分泌期VEGF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STAT3(Y705)促进血管生成对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腺肌症 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Y705)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莱菔硫烷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志宇 赵云转 +3 位作者 王维丽 张英怀 Chweeming Lim Robert L Ferris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STAT1,STAT3)的影响,探讨STAT/JAK途径在SFN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0、20、40μmol/L的SFN处理3、6、12、24 h。...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SFN)对头颈癌细胞系PCI-13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和3(STAT1,STAT3)的影响,探讨STAT/JAK途径在SFN抗肿瘤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I-13细胞,经血清饥饿后,分别用0、10、20、40μmol/L的SFN处理3、6、12、24 h。为检测IL-6诱导的STAT3激活情况,用20、40μmol/L的SFN处理24 h,再用50 ng/ml的IL-6处理15min。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分别获取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STAT(p-STAT)1和3的表达。结果:SFN对pSTAT1表达无影响,但可以显著抑制p-STAT3的表达,还可以抑制IL-6诱导的p-STAT3的升高,这种抑制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FN能够抑制PCI-13细胞中的STAT3的磷酸化水平,减少其构成性激活和IL-6诱导的激活,提示SFN诱导PCI-13细胞凋亡可能由STAT/JAK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菔硫烷 头颈癌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