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2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大豆GmERD15c参与盐胁迫下类黄酮的生物合成
1
作者 韩乐乐 宋文迪 +4 位作者 边嘉珅 李阳 杨双胜 陈紫怡 李晓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3-252,共10页
【目的】大豆GmERD15c是ERD15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探究盐胁迫下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的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情况,揭示其与大豆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大豆‘东农50’为材料,经盐胁迫处理后,采取根... 【目的】大豆GmERD15c是ERD15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探究盐胁迫下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的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情况,揭示其与大豆耐盐性的关系。【方法】以转GmERD15c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大豆‘东农50’为材料,经盐胁迫处理后,采取根部进行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盐胁迫前后差异代谢物在类黄酮合成通路变化较大,胁迫后的代谢产物二氢山奈酚、儿茶素和槲皮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且槲皮素含量在转GmERD15c基因株系中更高。同时,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GmERD15c基因与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酶关系密切。【结论】盐胁迫下,大豆GmERD15c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类黄酮合成相关的酶类进而影响类黄酮的生物合成,而类黄酮可以减轻盐分引起的氧化应激,为后续揭示GmERD15c基因的耐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ERD15 类黄酮 转录 代谢
下载PDF
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雁楠 陈金金 +9 位作者 卞倩倩 胡琳琳 张莉 尹雨萌 乔守晨 曹郭郑 康志河 赵国瑞 杨国红 杨育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5-1798,共14页
甘薯是喜光作物,但其在套种栽培模式中一般处于低位被遮阴,大田生长中后期也时常面临阴雨寡照天气而影响块根干物质积累,因此,解析甘薯在遮阴胁迫下的代谢响应途径可为其耐荫性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薯品种郑红23号进行透光... 甘薯是喜光作物,但其在套种栽培模式中一般处于低位被遮阴,大田生长中后期也时常面临阴雨寡照天气而影响块根干物质积累,因此,解析甘薯在遮阴胁迫下的代谢响应途径可为其耐荫性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甘薯品种郑红23号进行透光率50%的遮阴胁迫15 d后发现,遮阴胁迫下郑红23号的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较自然光照下均显著提高;叶绿素光系统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合性能综合指数(PIABS)在遮阴胁迫下均显著下降;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SOD酶和POD酶活性则显著提高;此外,遮阴胁迫显著提高了郑红23号的蔓长和比叶面积,根鲜重则显著降低。对遮阴胁迫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主要共同富集于苯丙素合成途径、糖代谢相关途径、鞘脂代谢途径和精氨酸合成途径。苯丙素合成途径富集到的上调差异表达基因多数为POD酶家族基因,说明遮阴胁迫触发了甘薯的ROS活性氧清除系统。同时,遮阴胁迫降低了甘薯植株的糖代谢水平,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淀粉合成与降解均受到抑制,块根膨大受阻。而鞘脂及精氨酸代谢途径则可能通过提高生物膜的稳定性以及增加多胺类抗逆因子的合成底物来使植株更好地适应遮阴胁迫。以上结果为理解遮阴胁迫下甘薯的代谢响应途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遮阴胁迫 转录 代谢 响应途径
下载PDF
藜麦叶花青素生物合成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3
作者 张敏 王梅 +2 位作者 王红霞 王俊玲 穆国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8,共12页
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翠绿色和粉红色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机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accumulate... 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究了翠绿色和粉红色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叶片中花青素的合成机制,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及差异代谢物(Differential accumulated metabolites,DAMs)。通过对藜麦叶片的DEGs进行分析发现: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的DEGs有11个分别为4CL、C3’H、HCT、CHS、CHI、ANR、CYP75B1、UGT79B1、FG3、FG2、CYP73A;转录因子有4个分别为:MYC2、BHLH14、HY5和TGA。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有7条GO Terms(GO:0009812(类黄酮代谢过程,flavonoid metabolic process)、GO:0010468(基因表达调控,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GO:0051553(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e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813(类黄酮生物合成过程,flavonoid biosynthetic process)、GO:0009411(应对紫外线,response to UV)、GO:0043169(阳离子绑定,cation binding)和GO:0016703(氧化还原酶活动,oxidoreductase activity))与花青素生物合成密切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6条(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ko00360)、苯丙素的生物合成(Phenylpropanoid biosynthesis,ko00940)、类黄酮生物合成(Flavonoid biosynthesis,ko00941)、植物激素信号转导(Plant hormone signal transduction,ko04075)、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Flavone andflavonolbiosynthesis,ko00944)和昼夜节律-植物(Circadianrhythm-plant,ko04712))与花青素生物合成显著相关的代谢途径。代谢组学分析确定了矢车菊素3-O-3",6"-O-二丙二基葡萄糖苷(Cyanidin 3-O-3",6"-O-dimalonylglucoside)和柚皮素(Naringenin)可能是粉红色藜麦叶片形成的关键DAMs;转录组-代谢组学联合分析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是藜麦叶片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富集途径;通过qRTPCR对10个DEGs进行验证,结果表明qRT-PCR的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花青素 转录 代谢 QRT-PCR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稻曲病菌的致病因子
4
作者 伏荣桃 陈诚 +3 位作者 王剑 赵黎宇 陈雪娟 卢代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5-385,共11页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 【目的】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稻曲病是一种世界性水稻真菌病害,该病严重威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探明稻曲病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可为制定稻曲病防治策略和抗病分子育种开辟新思路。【方法】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幼穗,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技术对接种后9 d显症的样本(S)和未接种的PXD25菌丝(CK)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以稻曲病菌菌株UV-8b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对比,利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以|log2fold change|≥1且P≤0.05为条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以P≤0.05且VIP≥1为标准筛选差异代谢物(DAM)。【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表明,S vs.CK有6708个DEG,通过GO富集和KEGG代谢途经分析,将DEG划分为GO功能下的3708个词条、110条代谢途径;DEG中有91个转录因子,分属23个转录因子家族,包括bZIP、C6、C2H2等;分析显著富集代谢途径发现,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途径显著富集,基因表达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都显著上调,推测这些基因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代谢组共鉴定出392个差异代谢物(DAM),DAM分析发现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亚油酸、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等都显著积累。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苯丙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氨基酸代谢途径与淀粉和蔗糖等与糖代谢相关途径显著富集,表明这些代谢物和基因可能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结论】线粒体自噬、次生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中DEG在稻曲病菌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脂肪酸类物质等代谢物与稻曲病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转录 代谢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代谢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阐释木薯叶片花青素合成机制
5
作者 罗秀芹 韦卓文 +3 位作者 蔡杰 安飞飞 陈松笔 薛晶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100-106,共7页
木薯是世界上第六大粮食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但缺乏蛋白质、花青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为了探索木薯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本研究选取了两种不同颜色木薯种质资源叶片(FL与PL)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和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及其联合分析。转录... 木薯是世界上第六大粮食作物,其块根富含淀粉但缺乏蛋白质、花青素、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为了探索木薯花青素生物合成机制,本研究选取了两种不同颜色木薯种质资源叶片(FL与PL)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和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及其联合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FL和PL中686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4112个上调表达和2752个下调表达。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2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在PL中显著高于FL,其中21种属于花青素类。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其中7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与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且花青素含量与差异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尤其是MeANS1的表达差异最大。本研究结果为阐明木薯花青素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候选基因,同时也为提高木薯花青素含量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类黄酮 花青素 转录 代谢 生物合成 差异表达基因 MeANS
原文传递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甘蓝型油菜多主茎发生机制研究
6
作者 潘祥伟 薛娜 +5 位作者 袁艺 陶婧 李石开 万红 汪骞 林良斌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3,共10页
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多主茎发生机制,本研究以ms突变体油菜和野生型(WT)油菜为研究材料,分别选取播种75 d的野生型(WT)及ms的顶端分生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参与CK降解、IAA合成、G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 为了探究甘蓝型油菜多主茎发生机制,本研究以ms突变体油菜和野生型(WT)油菜为研究材料,分别选取播种75 d的野生型(WT)及ms的顶端分生组织,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参与CK降解、IAA合成、G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CKX6、IAA7、IAA16和GID1A均下调表达,这都有利于植株中分枝的发育;代谢组分析也发现与油菜多主茎性状形成密切相关的反式玉米素等差异代谢物在ms中均呈上调趋势,而生长素、赤霉素等差异代谢物则呈下调趋势,形成了适宜的激素环境。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发现ms多主茎的形成与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及赤霉素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转录 代谢 主茎
下载PDF
紫叶甘蓝型油菜花青素合成的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
7
作者 周弘峰 朱思颖 +5 位作者 贺丹 刘丽莉 陈道宗 谭晨 张大为 严明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4,共10页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 通过筛选甘蓝型油菜绿叶和紫叶突变体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为解析花青素合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对苗期叶片呈紫色的甘蓝型油菜(PL)和叶片呈绿色的甘蓝型油菜ZS11(GL)幼苗表型观察发现,PL在长出2片真叶(3周)时紫色斑驳分布,随着发育紫色逐渐加深,抽薹期后紫色逐渐变浅最终消失(>16周),GL叶片则全时期呈绿色;转录组KEGG分析在第6,13,16周找到2 523个共差异表达基因,上述差异表达基因在花青素合成途径显著富集。与花青素合成相关的24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包括3个MYBL2、1个C4H、1个F3H、2个F3′H、2个TT8、3个DFR、4个ANS、5个UGT、3个TT19,上述基因在第6,13周PL叶片中表达量均高于GL。选取8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分析数据趋势一致。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共检测到50种花青素,其中29种积累差异显著;PL相对于GL有16种花青素积累上调,13种花青素积累下调。PL叶片中多种矢车菊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而矮牵牛素积累量显著下降,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的表达量均达到显著水平。TT8及其靶基因(DFR、ANS、UGT、TT19)在发育早期(6~13周)的上调促进了PL中以矢车菊素为主的花青素的积累以及矮牵牛素为主的花青素的减少,导致叶片叶色出现差异。而发育后期(13~16周),这些花青素合成基因的下调和花青素的降解可能导致花青素积累的减少,使PL由紫叶转变为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花青素 转录 代谢 叶色
下载PDF
花生红色种皮花青素生物合成转录-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8
作者 张利苹 王俊玲 +5 位作者 李振华 李新畅 王梅 王红霞 杨鑫雷 穆国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7-1780,共14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在农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红珍珠(H)和白珍珠(B)两个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在开花后第30天和第45天,红珍珠种皮和白珍珠种皮色差值(L值、a值、b值)及其...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出口农产品,在农业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红珍珠(H)和白珍珠(B)两个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在开花后第30天和第45天,红珍珠种皮和白珍珠种皮色差值(L值、a值、b值)及其花青素含量在品种间均表现极显著差异。FPKM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后第30天红珍珠相对于开花后第30天白珍珠和开花后第45天红珍珠相对于开花后第45天白珍珠独有基因分别为1847和1843个。GO分析注释结果表明,8条GO通路与花青素合成密切相关,其中GO:0055114和GO:0016207两个条目分别富集到8个和7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6条代谢途径与花青素生物合成显著相关。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定位到了矢车菊素、原花青素、矮牵牛素、翠雀花素、锦葵素、牡丹素及其衍生物。转录组-代谢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ko00941)是种皮颜色形成的关键途径,翠雀花素和矢车菊素为关键差异代谢物。11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表达趋势基本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对揭示花生种皮花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青素 转录 代谢
原文传递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若彤 李蒙 +2 位作者 齐一鸣 王晓萍 孙志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0-702,共13页
【目的】探究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及转录表达水平,揭示桑葚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青果期(W1)、转色期(W2)、成熟期(W3)白色桑葚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3个阶段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转录组变化,并基于转录组与代... 【目的】探究桑葚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及转录表达水平,揭示桑葚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青果期(W1)、转色期(W2)、成熟期(W3)白色桑葚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3个阶段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及转录组变化,并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调控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分子机制。【结果】共检测到64种代谢物,其中有机酸52种、可溶性糖12种。分析发现,蔗糖、葡萄糖和D-果糖为桑葚中主要可溶性糖类物质,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为桑葚中主要有机酸类物质。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8.65 Gb Clean Data,差异基因分析发现W3 vs W1组获得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为9098个。而KEGG富集分析表明,W2 vs W1和W3 vs W2组中差异基因富集到与糖酸代谢相关的通路,主要为淀粉和蔗糖代谢及三羧酸循环通路,在W2 vs W1组中有52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柠檬酸循环,在W3 vs W2组中有27个上调的差异基因富集到淀粉和蔗糖代谢。代谢组和转录组关联分析表明,NINV、HK、CS、ACO、MDH和ICDH是桑葚糖酸积累的关键调控基因。荧光定量分析(qRTPCR)表明,关键调控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上调,与转录组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基因NINV、HK、CS、ACO、MDH和ICDH在桑葚成熟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合成与代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桑葚口感变化的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代谢 转录 可溶性糖 有机酸
下载PDF
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新郁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户金鸽 白世践 +1 位作者 陈光 蔡军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8,共16页
【目的】研究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两种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鲜食葡萄新郁果皮黄酮相关组分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为筛选新郁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新郁葡萄为试材,以清耕栽培为对照,分别进行行间铺设园艺... 【目的】研究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两种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鲜食葡萄新郁果皮黄酮相关组分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为筛选新郁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新郁葡萄为试材,以清耕栽培为对照,分别进行行间铺设园艺地布和行间生草栽培两种地面覆盖方式处理,分析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结果】(1)园艺地布覆盖获得差异表达基因587个,其中上调基因317个、下调基因270个,生草栽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77个,其中上调基因56个、下调基因121个。(2)GO数据库将园艺地布覆盖注释的基因涉及45个功能组,将生草栽培覆盖注释的基因组涉及37个功能组,均主要集中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KOG数据库分别将其注释到的175个和86个DEGs进行直系同源分类,各自获得22个和16个功能分类,园艺地布覆盖的193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植物昼夜节律、二苯乙烯类二芳庚类和姜辣素类的生物合成;生草栽培的61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3)新郁葡萄果皮共检测到12类60个黄酮代谢物,其中地布覆盖差异代谢物7个(下调2个,上调5个),生草覆盖差异代谢物11个(全部下调)。黄烷醇含量占总黄酮含量的52.41%~63.70%,所占比例最高,生草栽培和园艺地布栽培的黄烷醇类含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2%和7.55%。(4)与黄酮合成相关富集途径主要集中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园艺地布覆盖筛选出7个候选基因:C4H、CHS、F3H、LAR、HCT、FLS和C12RT1,生草筛选出5个候选基因:CHS、F3H、F3′5′H、FLS和LAR。【结论】筛选出在地布和生草栽培模式下新郁葡萄黄酮生物合成候选基因。在新疆吐鲁番极端干旱地区鲜食葡萄新郁地面覆盖方式可选择生草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郁葡萄 地面覆盖 黄酮 转录 代谢
下载PDF
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大叶黄精皂苷生物合成相关酶基因
11
作者 崔泓实 梁思琪 +2 位作者 石广地 崔令军 肖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 为了丰富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根茎发育的转录组数据,发掘参与皂苷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基于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对大叶黄精根茎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次生代谢途径中皂苷的生物合成通路进行深入解析。结果显示,大叶黄精根茎的转录组数据经拼接后获得198296条转录本、92858条基因序列。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平台和自建数据库共检测到238种差异显著代谢物。根据大叶黄精皂苷合成途径中酶基因注释和差异基因的表达及代谢途径富集的分析,一共找到3条合成皂苷途径的相关通路以及33个酶基因,推测这些酶基因在皂苷合成途径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为大叶黄精的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数据,对于大叶黄精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精 转录 代谢 Illumina深度测序平台 超高效液相色谱 皂苷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马尔尼菲篮状菌毒力蛋白Mp1p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2
作者 刘宇轩 韦吴迪 +6 位作者 包秀丽 陈丽香 詹佰丽 何小桃 叶力 蒋俊俊 梁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探索Mp1p对宿主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Mp1p的THP-1巨噬细胞株(THP-1-Mp1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在转录组学分析中,检测细胞内mRNA的表达量,确定差...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联合代谢组学探索Mp1p对宿主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Mp1p的THP-1巨噬细胞株(THP-1-Mp1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 sequencing,RNA-Seq)技术,在转录组学分析中,检测细胞内mRNA的表达量,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在代谢组学分析中,通过数据库比对进行代谢物鉴定,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分析,揭示潜在作用机制。将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结果联合分析,将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基因进行联合分析,进一步阐述Mp1p对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结果转录组分析表明,THP-1-Mp1p^(+)组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共有1180个差异基因,上调基因345个、下调基因835个。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有135个,其中BP 105个、CC 28个、MF 2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p1p对THP-1巨噬细胞的作用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高度相关。代谢组分析发现,正、负离子模式下空白对照组和THP-1-Mp1p^(+)巨噬细胞组在质量控制样本之间都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显著差异的阈值为:VIP≥1且T-test P<0.05,筛选出差异代谢物488个,其中正离子模式230个、负离子258个,将鉴定出的代谢产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显著富集到了代谢途径上。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发现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是其中重要的代谢途径。结论毒力因子Mp1p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影响宿主巨噬细胞。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Mp1p的作用机制,并为未来筛选相关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Mp1p TNF通路 转录 代谢
原文传递
花生种皮类黄酮物质的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
13
作者 金欣欣 苏俏 +3 位作者 宋亚辉 杨永庆 李玉荣 王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0-2961,共12页
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 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结果表明,5种花生种皮共鉴定到329种类黄酮代谢物,其中黄酮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及种类最多。共检测到19种花青素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色苷、飞燕草素色苷、矮牵牛素色苷,多以葡萄糖苷、桑布苷、芸香苷、半乳糖苷等糖苷修饰。黑色种皮花青素含量约是其他皮色的22.60~66.72倍。黑色种皮中以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相对含量最高。4种有色种皮分别与白色种皮相比,差异代谢物主要在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有色种皮中,类黄酮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是促进种皮花青素积累的主要原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糖基转移酶(UGT)是参与种皮色素沉着的候选基因,两者的活性以及对底物花青素的竞争,最终决定花生种皮的颜色模式。本研究解析了类黄酮物质对花生种皮颜色合成的调控机制,可为特色花生品种培育以及营养价值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皮 类黄酮 代谢 转录
下载PDF
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解析赤皮青冈叶片黄化变异机制
14
作者 林立 何月秋 +3 位作者 王豪 陆云峰 王建军 黄华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19-1336,共18页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离子(POS)、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 为揭示赤皮青冈叶色黄化变异机制,该研究以赤皮青冈叶色变异植株和正常植株的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1)代谢组在正离子(POS)、负离子(NEG)模式下分别检测出正常植株和突变体之间存在257个和357个显著差异代谢物(SCMs),其中槲皮素、白矢车菊素、杨梅素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糖苷衍生物(吡喃酮啡肽A、异鼠李素3-葡糖苷酸等)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而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色素含量则显著下降。(2)转录组测序检测出414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711个基因上调表达,2435个基因下调表达。(3)KEGG富集分析表明,SCMs和DEGs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综上表明,突变体叶色黄化可能是受到叶绿素合成受阻、叶绿体发育异常及黄酮物质合成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MYB和bHLH家族基因在突变体中显著上调,证实该两类转录因子参与调控类黄酮生物合成。该研究结果为植物黄化突变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叶色功能基因挖掘与园林植物育种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叶色突变体 黄化 代谢 转录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PI3K/AKT通路对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肌肉代谢稳态的影响
15
作者 张倩 杨波 +6 位作者 罗瑞明 胡晓磊 毕永昭 陈雪妍 王金霞 李荣 胡丽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4,共9页
为揭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代谢调控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冷却滩羊肉经PI3K抑制剂LY294002注射处理后分别在贮藏期为0、4、... 为揭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在冷却滩羊肉贮藏期间代谢调控中的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冷却滩羊肉经PI3K抑制剂LY294002注射处理后分别在贮藏期为0、4、8 d时转录组的变化。在对照组和LY294002处理组之间,0、4、8 d时被鉴定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数分别为474、96、13。功能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与代谢稳态有关,如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糖酵解/糖异生、甘油脂类代谢过程。此外,组织切片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Y294002组肌纤维间距增加,肌纤维直径显著减小,表明肌肉发生萎缩。结果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在维持滩羊肉贮藏过程中代谢平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又确保了肌肉的正常生长。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冷却滩羊肉贮藏中PI3K/AKT信号代谢稳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 PI3K/AKT通路 滩羊肉 代谢
下载PDF
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解析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对外源ABA的响应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晨晨 张文霞 +3 位作者 陈芳珍 武志健 黄科 王军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4,共10页
为探究植物激素脱落酸对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合成的作用机制,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外源喷施50μmol·L^(-1)的ABA,对处理后的青花菜芽苗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组共检测出14类物质,包含... 为探究植物激素脱落酸对青花菜芽苗黄酮类物质合成的作用机制,以青花菜品种耐寒优秀为试材,以清水为对照,外源喷施50μmol·L^(-1)的ABA,对处理后的青花菜芽苗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组共检测出14类物质,包含黄酮共212种,具有明显差异的黄酮共30种。其中,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明显上升,柚皮苷、银锻苷和枸橘苷含量明显下降。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联合分析,黄酮合成途径、苯丙烷合成途径以及ABA信号通路共筛选出13个相关调控基因,其中LOC106337270、LOC106329559、LOC106326133对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桑色素含量呈明显正相关,推测上述基因可响应ABA信号参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征了青花菜芽苗响应外源ABA并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为后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调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黄酮 转录 代谢 外源ABA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料慈竹的耐盐机制分析
17
作者 杜娟 陈咸吉 +6 位作者 王哲 聂现辉 陈彦超 艾文胜 孟勇 汪启明 彭国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选取盐处理组(1.0%NaCl溶液浇灌)和对照组(用井水浇灌)料慈竹的成熟叶片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分析料慈竹在转录水平与次生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检测到差异基因487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30个;G... 选取盐处理组(1.0%NaCl溶液浇灌)和对照组(用井水浇灌)料慈竹的成熟叶片进行转录组与代谢组分析,分析料慈竹在转录水平与次生代谢物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共检测到差异基因487个,其中上调基因257个,下调基因230个;GO功能分析基因差异表达(DEGs)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叶片中DNA出现损伤,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富集最多;DEGs的KEGG富集分析发现,料慈竹的糖类、氨基酸类代谢相关途径富集种类较多,次生代谢产物途径富集数量最多;盐处理后差异表达的次生代谢物共有225种,上调的有77种,下调的有148种,其中差异表达显著上调的次生代谢产物1种(log_(2)(FC)≥1),为葫芦巴碱,下调的有20种(log_(2)(FC)≤-1),主要为酚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料慈竹在长时间的盐胁迫下依靠自身的甲基化复合物相关基因调控稳定了基因的表达,但盐胁迫仍然导致DNA受到损伤;通过初生代谢能力的提高及下游苯丙素类生物合成途径的减少,料慈竹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葫芦巴碱等渗透压调节物质含量提高,维持了渗透压,保证在盐胁迫下的生理活性,提高了在含盐环境中的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慈竹 盐胁迫 代谢 转录 苯丙素类生物合成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叶面喷施丹参碳点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转录组与代谢组学分析
18
作者 朱晓亚 张强强 +5 位作者 赵鹏 刘明 王静 靳容 于永超 唐忠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3,共11页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 为探究叶面喷施碳点(CDs)对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发掘CDs调控甘薯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基因,解析根系代谢产物与关键基因的协同变化,探讨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机制,本研究以商薯19和徐薯32为研究对象,设置低磷水平下(0.01 mmol L-1KH2PO4)叶面喷施超纯水(CK1)、喷施丹参碳点(CDs)和正常磷水平下(1 mmol L-1KH2PO4)喷施超纯水(CK2) 3个处理,对不同处理甘薯根系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同时考查不同处理中甘薯叶、茎和根系生物量和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丹参CDs显著增加了低磷胁迫下甘薯幼苗叶、茎和根系的生物量,提高了根系磷含量,增强了甘薯幼苗的耐低磷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磷酸盐吸收和转运基因(PHO1、PHT1-4)、根系构型调控基因(ZAT6、ZFP5、PLT5)和肌醇磷酸盐生物合成基因(VIP2)在缓解甘薯低磷胁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CDs处理较CK1处理甘薯根系磷酸肌醇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这表明,低磷胁迫下,叶面喷施CDs通过诱导甘薯根系高亲和磷吸收转运系统、优化根系构型等以提高甘薯对磷素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调整植株体内的磷代谢过程来维持磷稳态。但CDs介导下不同甘薯品种的低磷胁迫反应也存在差异。与CK1处理相比,CDs处理中还观察到商薯19根系磷酸乙醇胺和4-磷酸肌醇等磷酸酯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徐薯32根系分泌的柠檬酸和草酸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它们能够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促进植物磷吸收。这可能与不同甘薯品种本身的耐低磷性存在差异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建立甘薯磷养分高效的调控理论与调控新途径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也为后续针对纳米CDs缓解甘薯低磷胁迫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候选分子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低磷胁迫 碳点 转录 代谢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假微型海链藻硫代谢相关途径分析
19
作者 李佳岷 孙文杰 +2 位作者 王华龙 米铁柱 甄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5,共8页
为分析近海广布藻华原因种应对广盐环境的细胞关键生命代谢活动过程的调控策略,本研究对不同盐度以及不同处理时间的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T.pseudonana硫代谢途径酶编码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研究... 为分析近海广布藻华原因种应对广盐环境的细胞关键生命代谢活动过程的调控策略,本研究对不同盐度以及不同处理时间的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T.pseudonana硫代谢途径酶编码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下,共发现13个硫代谢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随培养时间延长,低盐度培养的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更多的硫代谢编码基因发生显著差异表达,如在硫酸盐同化过程中,在培养的第二天ATP硫酸化酶的基因表达量相对于第一天显著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藻细胞对硫酸盐同化需求的减少,从而可能会限制亚硫酸盐的形成;在低盐胁迫下,与半胱氨酸合成相关的酶(如丝氨酸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说明藻细胞减少了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的合成,这些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本研究表明,沿海河口区的盐度波动可能会对T.pseudonana的硫代谢产生重要影响,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近海广布藻华原因种应对盐度压力时的分子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微型海链藻 代谢 转录 盐度 差异性表达基因
下载PDF
伊犁马与哈萨克马背最长肌脂质代谢与转录组分析
20
作者 黄高齐 左林芳 +6 位作者 李若婵 程雪 任万路 孟军 姚新奎 曾亚琦 王建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6,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对伊犁马与哈萨克马背最长肌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马脂质代谢相关的候选功能基因。以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为研究对象,采集所选马匹背最长肌样本,对所采样本进行脂质代谢和转录组检测,筛选脂质代谢差异代谢物及差异表达基...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对伊犁马与哈萨克马背最长肌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马脂质代谢相关的候选功能基因。以伊犁马和哈萨克马为研究对象,采集所选马匹背最长肌样本,对所采样本进行脂质代谢和转录组检测,筛选脂质代谢差异代谢物及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与哈萨克马相比,伊犁马背最长肌中共筛选出21种显著下调的脂质差异代谢物;两组肌肉样本中共筛选出718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哈萨克马相比,伊犁马中有300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418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78个GO条目中,其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主要有蛋白质转运、有机物运输、细胞质、钙离子结合和ATP酶活性等;KEGG显著富集在41条通路中,其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主要有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肌病、丙酸代谢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等。本研究初步确定了APOA1、MPC1、ACOX1、EGF、VLDLR、GAS6和ABCA1等7个基因参与了马脂质代谢,为马脂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哈萨克马 背最长肌 脂质代谢 转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