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双结构氧枪与转炉熔池交互行为的水模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国新 刘广强 +1 位作者 刘坤 李绘祥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9,共4页
以钢厂260 t顶吹炼钢转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7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新型双结构氧枪喷头与熔池作用的交互作用,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坑深度和宽度以及射流对转炉熔池的搅拌强度,并将结果与传统结构氧枪喷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喷头... 以钢厂260 t顶吹炼钢转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7的物理模型,分析了新型双结构氧枪喷头与熔池作用的交互作用,讨论了不同工况下的冲击坑深度和宽度以及射流对转炉熔池的搅拌强度,并将结果与传统结构氧枪喷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喷头与熔池作用形成的冲击坑深度与传统氧枪喷头的差别不大,设计流量下,枪高为H=35 de时,新型喷头形成的冲击坑深度最大为147 mm;不同枪位下,新型氧枪射流冲击坑直径比传统氧枪射流冲击坑直径平均增加22%;新型喷头的射流对熔池的搅拌效果好于传统喷头,设计流量下的最佳操作枪位为35~40 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结构氧枪 转炉熔池 冲击坑 混匀时间 水模实验
下载PDF
转炉熔池内流动的数学模拟研究
2
作者 冒建忠 赵占山 +1 位作者 岳强 周小宾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6期35-39,42,共6页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转炉顶吹、底吹以及顶底复吹条件熔池内流动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顶吹在相同流量条件下,随着枪位降低,熔池形成多个回流,钢液湍动能增大,对熔池搅拌强烈,混匀时间缩短;纯底吹条件下,底吹流量与搅拌效果成正相关,且...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转炉顶吹、底吹以及顶底复吹条件熔池内流动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顶吹在相同流量条件下,随着枪位降低,熔池形成多个回流,钢液湍动能增大,对熔池搅拌强烈,混匀时间缩短;纯底吹条件下,底吹流量与搅拌效果成正相关,且搅拌效果相对于顶吹更加强烈,混匀时间更短,但流量太大易引发喷溅;顶底复吹条件下,流体速度最大,搅拌作用最好,均混时间最短,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转炉熔池 数学模拟 混匀时间
下载PDF
复吹提钒转炉熔池形状与底枪布置方式 被引量:5
3
作者 丁小明 李京社 +1 位作者 陈永峰 田东方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根据相似原理采用修正Froude准数相等,对承德150t提钒转炉进行物理模拟,选取相似比为1∶6。通过研究确定了纯顶吹状态下熔池冲击面积和穿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冲击直径与穿透深度比值为3.1时混匀效果最佳。对底枪布置研究确立了底枪... 根据相似原理采用修正Froude准数相等,对承德150t提钒转炉进行物理模拟,选取相似比为1∶6。通过研究确定了纯顶吹状态下熔池冲击面积和穿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冲击直径与穿透深度比值为3.1时混匀效果最佳。对底枪布置研究确立了底枪支数和布置方式对熔池混匀的影响,此试验中8支底枪非对称布置熔池混匀时间最短,平均混匀时间为38.6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熔池 水模研究 熔池形状 底枪布置
原文传递
转炉型熔池内钢液流动数学模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元 朱宏利 +3 位作者 魏季和 史国敏 江庆元 池和冰 《上海金属》 CAS 2006年第4期57-60,51,共5页
综述了现有转炉型熔池内钢液流动的一些数学模型,分析了有关模型的成功与不足,指出研究和开发切合实际的数学模型,对于掌握侧顶复吹AOD转炉熔池内钢液的流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转炉熔池 钢液流动 数学模拟
下载PDF
大中型转炉底吹模拟研究与结构优化
5
作者 张昆 郑冰 +2 位作者 李洋 王喆 刘广强 《四川冶金》 CAS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优化转炉底吹布置方式,对于减小熔池内死区占比,改善熔池内部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60t转炉为对象,提出“小集团”布置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底吹模型,优化“小集团”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小集团”形式非对称集中布置... 优化转炉底吹布置方式,对于减小熔池内死区占比,改善熔池内部流体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60t转炉为对象,提出“小集团”布置形式,通过数值模拟建立底吹模型,优化“小集团”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小集团”形式非对称集中布置在0.4D和0.6D上,并且“小集团”夹角为15°时,转炉池具有最好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该方案的布置,底吹流量720Nm^(3)/h时取得最佳效果,继续增加流量熔池死区比例与混匀时间减少不再明显。相关结论为大型转炉的底吹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底吹 转炉熔池 死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顶底侧吹转炉炼钢新技术开发研究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兴富 陈伯瑜 +2 位作者 赖兆奕 钟良才 朱英雄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在30t顶底复吹转炉熔池炉壁增加侧吹枪组成顶底侧吹转炉,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吹气搅拌技术的转炉熔池的混均时间。结果发现:顶底侧吹搅拌效果最好,熔池混匀时间比原顶底复吹转炉平均降低65%,且熔池混匀时间呈现τ顶底侧吹<... 在30t顶底复吹转炉熔池炉壁增加侧吹枪组成顶底侧吹转炉,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吹气搅拌技术的转炉熔池的混均时间。结果发现:顶底侧吹搅拌效果最好,熔池混匀时间比原顶底复吹转炉平均降低65%,且熔池混匀时间呈现τ顶底侧吹<τ顶侧吹<τ纯底吹<τ顶底复吹<τ纯顶吹的规律。该技术首先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炼钢厂的30t顶底复吹转炉熔池侧壁增加一支侧吹枪进行大生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顶底侧吹转炉碳氧积低,脱磷效果好,降碳快,全炉役侧吹枪可见,冶炼技术指标得到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熔池 顶底侧吹 搅拌方式 混均时间 工业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