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矩力作用下不同颈部构型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常少海 常岚如 +2 位作者 张健娜 鲁颖娟 叶玉珊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转矩力作用下新型微种植体不同颈部构型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新型微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6 N·mm转矩力。设定微种植体颈部增粗部位的参数变化范围为:高度H0~2.0 mm...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探讨转矩力作用下新型微种植体不同颈部构型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新型微种植体及周围骨组织三维有限元模型,加载6 N·mm转矩力。设定微种植体颈部增粗部位的参数变化范围为:高度H0~2.0 mm,直径D 1.3~1.6 mm,和锥度T 0~60°。每次固定两个变量,研究在转矩力作用下另一个变量变化时微种植体的周围皮质骨、松质骨等效应力峰值(Max EQV)及微种植体位移峰值(Max DM)的变化。【结果】随着颈部H的增大,皮质骨Max EQV和微种植体Max DM逐渐减小,但是超过皮质骨厚度后,减小幅度较小;随着D逐渐增大,皮质骨Max EQV和微种植体Max DM逐渐减小;当T为15°时最有利于微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结论】转矩力作用下,新型微种植体颈部构型应采用较大直径,高度至少为皮质骨厚度,锥度为适宜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矩力 三维有限元 新型微种植体 颈部
下载PDF
转矩力及其在方丝弓矫治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海平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转矩力是方丝弓矫治器的基本特征之一。正确地使用转矩力,是掌握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关键,本文论述了转矩力的产生及其作用原理,并对影响转矩力大小的因素及使用转医力时对支抗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转矩力 方丝弓矫治器
下载PDF
Begg矫治中控根辅弓转矩力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郭启明 张国栋 +2 位作者 孙连军 钟文 张宝山 《沈阳部队医药》 199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本文采用国产仿澳丝制作在Begg矫治中常用的各种控根辅弓.测量结果发现,曲突间的内弯角弯度越大,曲突顶端距牙面的距离越远;曲突的个数越多,辅弓的转矩力越大。单独给多曲突辅弓的某一曲突加载,其转矩力随着它离开牙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本文采用国产仿澳丝制作在Begg矫治中常用的各种控根辅弓.测量结果发现,曲突间的内弯角弯度越大,曲突顶端距牙面的距离越远;曲突的个数越多,辅弓的转矩力越大。单独给多曲突辅弓的某一曲突加载,其转矩力随着它离开牙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而相邻曲突的转矩力却随着前者离开牙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根辅弓转矩力 实验研究 牙齿矫治弓丝 矫治
下载PDF
一种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抑制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周京星 曹鑫 +1 位作者 邓智泉 刘从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4-641,共8页
由于定、转子的双凸极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在采用传统控制方法时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直接瞬时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方法(DITC&DFC)。该方法通过转矩滞环控制以及等效电压符号选择的方... 由于定、转子的双凸极结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在采用传统控制方法时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和悬浮力波动。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直接瞬时转矩和直接悬浮力控制方法(DITC&DFC)。该方法通过转矩滞环控制以及等效电压符号选择的方式,同时对电机转矩和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并且省去了传统算法中的电流环,在控制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简化了控制算法。基于12/8极单绕组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详细分析了电机悬浮机理和所提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和原理样机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直接悬浮控制 转矩脉动悬浮 波动
下载PDF
改良的转矩工具-精确转矩钳和精确转矩卡
5
作者 吴立鹏 朱建华 +1 位作者 赵刚 侯玉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转矩工具 精确转矩 精确转矩 转矩力
下载PDF
自制四曲辅弓控制前牙转矩效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苹珠 温秀杰 +5 位作者 聂鑫 赵茜 王莹莹 曾湫雲 朱林 李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分析四曲辅弓作用上前牙不同转矩力值时,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为四曲辅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自制四曲辅弓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四种不同状态:无拔牙间隙磨牙回扎(A组)... 目的分析四曲辅弓作用上前牙不同转矩力值时,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为四曲辅弓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自制四曲辅弓对上前牙转矩控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四种不同状态:无拔牙间隙磨牙回扎(A组)、无拔牙间隙微种植体回扎(B组)、关闭拔牙间隙磨牙回收(C组)(内收牵引力设定为115 g)和关闭拔牙间隙微种植体回收(D组)(内收牵引力设定为115 g),并分别施加4种转矩力(0.5 N、1.0 N、1.5 N、2.0 N)时,A1~A4、B1~B4、C1~C4、D1~D4共16组上中切牙的位移初始变化和牙周膜的应力分布状态。结果在不同状态下,随着四曲辅弓力量的增加,上中切牙牙根舌向移位,牙冠唇向移位。中切牙的切端位移值随着转矩辅弓加载力量的增大而增大,中切牙的根尖位移值随着力量的增大而增大。中切牙的切端-根尖移动距离差值A1~A4组、B1~B4组、C1~C4组、D2、D4组随着转矩力量增加,位移差增大;D3组根尖与切端位移差值较D1、D2组略减小。上中切牙唇侧牙颈部牙周膜未超过牙周膜应力组:A1、A2、B1、B2、B3、C1、C2、D1、D2,上中切牙周膜唇侧牙颈部超过牙周膜应力组:A3、A4、B4、C3、C4、D3、D4。即四曲辅弓在运用种植体支抗时,无拔牙间隙时施加力量不超过1.5 N,拔牙间隙内收时施加力量不超过1.0 N;在非种植体支抗时,无拔牙间隙时和拔牙间隙内收时施加力量均不超过1.0 N,在以上力值范围均未超过牙颈部牙周膜最大应力值,可达到有效安全的转矩移动;而在其余力值作用条件下,上中切牙的唇侧牙颈部牙周膜超过应力值(2.6×10-2MPa)。所有分组根尖部均未超过牙周膜应力值2.6×10^(-2)MPa。结论四曲辅弓作用于上前牙效果显著,配合微种植体的运用可以更好进行控根移动使上中切牙牙冠不过度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曲辅弓 前牙 转矩力 三维有限元 牙周膜 错[牙合]畸形 种植体支抗 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剪切阀式旋转MR制动器的开发与评估
7
作者 方映平 陈大鹏 +2 位作者 刘佳 张运杰 陈庚 《测控技术》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液的流变特性,MR制动器具有的高转矩-体积比(Torque-to-Volume Ratio,TVR)和低功耗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被动力输出装置。为了提高旋转型MR制动器在单位空间内的输出制动转矩,基于凸轮结构... 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液的流变特性,MR制动器具有的高转矩-体积比(Torque-to-Volume Ratio,TVR)和低功耗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被动力输出装置。为了提高旋转型MR制动器在单位空间内的输出制动转矩,基于凸轮结构提出了一种在剪切阀模式下工作的旋转型MR制动器。首先,介绍了这种新型MR制动器的总体结构,并基于Bingham塑性模型和凸轮模型对MR制动器的输出制动转矩进行了理论推导。然后,利用ANSYS软件和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对制动器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最优的几何参数。在自主搭建的实验平台上对制动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动器具有较高的TVR、较低的初始制动转矩和良好的动态特性。该制动器在较小的体积下能够实现最大42.4 kN/m^(2)的TVR,可以很好地满足力触觉交互、康复训练、可穿戴设备等需要小体积和大输出转矩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制动器 剪切阀模式 /转矩反馈 转矩-体积比
下载PDF
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飞 胡春明 张必军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118,共8页
对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智能起停、制动能量回收、转矩助力、电池管理系统。利用整车动力学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了48V系统的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与12V起停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8V系统起停功能的节油效果与... 对48V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包括智能起停、制动能量回收、转矩助力、电池管理系统。利用整车动力学仿真软件Advisor建立了48V系统的仿真模型,将仿真结果与12V起停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8V系统起停功能的节油效果与12V系统相当,新欧洲行驶循环(NEDC)测试循环下节油约为5%;48V系统采用的12kW起停电机使得制动能量回收的节油效果更加明显,NEDC工况下48V系统的总节油率为13%。此外,转矩助力功能可以为汽车提供20~30N·m的转矩,从而调节电池SOC及优化发动机工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8V系统 起停 制动能量回收 转矩
下载PDF
平面微重力模拟气浮系统的侧向力测量与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新峰 向东 +1 位作者 田兴华 魏伟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746-3752,共7页
利用测力法可直接测量平面气浮系统的侧向力,该方法通过在系统周向布设加载了预紧力的横向张力计,根据浮起前后张力计的变化量可获得气浮系统侧向力及其绕中心转矩;为进一步估计搭接位置的摩擦力,对摩擦系数和侧向力进行联合估计,为解... 利用测力法可直接测量平面气浮系统的侧向力,该方法通过在系统周向布设加载了预紧力的横向张力计,根据浮起前后张力计的变化量可获得气浮系统侧向力及其绕中心转矩;为进一步估计搭接位置的摩擦力,对摩擦系数和侧向力进行联合估计,为解决最小二乘算法的矩阵亏秩,将求解状态问题转化为带约束的最小值问题。测试实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预紧力范围内,当静摩擦力不改变测试的运动趋势时,静摩擦有无参与联合状态估计对侧向力的特性估计结果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气浮 侧向 侧向转矩 摩擦系数 亏秩 奇异值分解
原文传递
高转矩齿轮电动机
10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转矩齿轮电动机 转子线圈 电刷 齿轮减速器 转矩弹簧 美国Bodine公司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器不同治疗阶段的根吸收状况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彤 赵丹 余国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64-66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直丝弓矫治不同阶段牙根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直丝弓矫治与根吸收的关系。方法:50名正畸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转矩阶段开始(T2)及治疗后(T3)3个阶段对同一象限的上中切牙及侧切牙进行平行投照,通过计算并分析根吸收状况... 目的:通过观察直丝弓矫治不同阶段牙根长度的变化情况,分析直丝弓矫治与根吸收的关系。方法:50名正畸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转矩阶段开始(T2)及治疗后(T3)3个阶段对同一象限的上中切牙及侧切牙进行平行投照,通过计算并分析根吸收状况。结果:直丝弓矫治过程中,前牙牙根长度受到影响,特别是加入转矩力后,根吸收趋势更加明显,但所有根吸收都没有超过根长的1/3。结论:直丝弓矫治可能会造成切牙根吸收,在加入转矩力后这种根吸收趋势更加明显,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矫治技术不易造成中度以上的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 根吸收 切牙 转矩力
下载PDF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悬浮绕组短路故障下的容错运行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鑫 钱婷 +1 位作者 周恒 邓智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40,共9页
为了提高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的可靠性,研究了BSRM悬浮绕组短路故障下的容错运行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正常运行的电机数学模型,推导得到短路电流模型和电机容错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基于容错模型提出... 为了提高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BSRM)的可靠性,研究了BSRM悬浮绕组短路故障下的容错运行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正常运行的电机数学模型,推导得到短路电流模型和电机容错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基于容错模型提出悬浮力及转矩补偿策略,通过有限元仿真及Matlab/Simulink动态建模仿真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验证;最后,通过样机悬浮绕组短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 绕组短路 数学模型 悬浮转矩补偿策略
下载PDF
锚杆钻机试验系统设计
13
作者 申屠军阳 付颜红 李思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85-86,共2页
为了检测锚杆钻机的使用性能,设计一个用于其出厂检验的试验系统。并设计一个用来同时检测锚杆承受的推进力和转矩的力-扭矩传感器,其形状与固定锚杆用六方套相似。该试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锚杆钻机 试验系统 -转矩传感器
下载PDF
切牙转矩对上颌骨性前突患者颌骨和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丽艳 林珠 +2 位作者 施亮 刘艳 张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7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转矩力对骨性上颌前突病例上颌切牙整体移动的效果及对侧貌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6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年龄14~34岁(平均26岁),常规上颌拔牙矫治内收前牙,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标准弓形使上颌切牙段... 目的:探讨转矩力对骨性上颌前突病例上颌切牙整体移动的效果及对侧貌的影响。方法:实验组16例骨性上颌前突患者,年龄14~34岁(平均26岁),常规上颌拔牙矫治内收前牙,用0.019"×0.025"不锈钢方丝弯制标准弓形使上颌切牙段根舌向转矩30°控根;对照组16例骨性上颌前突病例,年龄12~45岁(平均32岁),拔牙矫治内收上颌前牙,未做控根处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切牙的轴倾度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SNB、∠ANB、U1-SN、U1-NA、NLA、UL-EL、Facial Convexity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颌骨性前突病例内收前牙后控根可避免切牙过度舌倾,上颌骨基骨后移,上颌前突面型改变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性前突 转矩力 切牙整体移动
原文传递
直丝弓矫治技术系列讲座(四)(第二阶段:覆盖与磨牙关系矫正)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月华 傅民魁 曾祥龙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6年第4期180-183,共4页
直丝弓矫治技术系列讲座(四)(第二阶段:覆盖与磨牙关系矫正)刘月华,傅民魁,曾祥龙正畸拔牙提供的间隙主要用于:①排齐牙齿。②适当内收切牙,使之有正常的突度和稳定的位置。③当不可能以控制生长的方法矫正颌骨矢状关系不调时... 直丝弓矫治技术系列讲座(四)(第二阶段:覆盖与磨牙关系矫正)刘月华,傅民魁,曾祥龙正畸拔牙提供的间隙主要用于:①排齐牙齿。②适当内收切牙,使之有正常的突度和稳定的位置。③当不可能以控制生长的方法矫正颌骨矢状关系不调时,通过上、下牙弓牙齿的差别移动来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关系 下切牙 转矩力 Ⅲ类颌间牵引 上切牙 远中移动 矫治技术 直丝弓矫治器 拔牙间隙 近中移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