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7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的家庭决策路径
1
作者 张珊 张晓天 +2 位作者 岳鹏 杨晶 尹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动机、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的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根据主题饱和原则,最终纳入11例患者... 目的深入了解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动机、模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3家三级医院的终末期患者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分析。结果根据主题饱和原则,最终纳入11例患者和15位家属。访谈资料经整理和分析后归纳为6大主题:决策前提、决策模式、家庭支持、转出医院方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及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构建终末期患者转诊的家庭决策流程图。结论深度剖析了三级医院终末期患者转诊中家庭决策的多方面因素,结果突显了内外在因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决策模式、家庭支持、医疗团队支持、转诊通道状况以及志愿者团队的介入和社会支持的综合影响,为改善终末期患者转诊流程和提升家庭决策的质量提供了深刻的理解,为未来改进医疗服务和决策支持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患者 转诊决策 家庭支持 家庭决策
下载PDF
北京市区域严重产后出血分级诊疗及转诊管理的现况调查
2
作者 杨怡珂 陈欢 +1 位作者 赵扬玉 王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 目的:探讨转诊中心与非转诊中心严重产后出血(SPPH)的救治现况,为区域内SPPH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改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北京市两区SPPH(产后出血量≥1500 ml或输血制品≥1000 ml)病例的临床资料,共纳入SPPH 201例,根据其是否为市级转诊中心分为转诊中心组(125例)和非转诊中心组(76例)。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分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量产后出血,即产后出血量≥4000 ml,和(或)输注悬浮红细胞(RBC)>10 U和(或)输注血浆>1000 ml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SPPH病例分析,转诊中心组较非转诊中心组患者的年龄大,分娩孕周小,伴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中心组SPPH的首要原因为胎盘因素,而非转诊中心组的首要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转诊中心组在剖宫产术中出血量高,采用B-Lynch缝合/血管缝扎的比例低,宫腔填塞比例高(P<0.05);非转诊中心组血浆输注量、重返手术室、剖腹探查、各种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转诊中心组(P<0.05);非转诊中心组大量产后出血病例数显著多于转诊中心组(P<0.05)。在大量产后出血病例中,转诊中心组具有孕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多于非转诊中心组(71.4%vs.33.3%,P<0.05),转诊中心组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57.1%),非转诊中心组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主要出血原因(42.9%,2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转诊中心分娩(aOR 3.47,95%CI 1.40~9.18)、多次宫腔操作史(aOR 12.63,95%CI 1.24~131.30)是大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区域内高危孕产妇转诊管理效果较好,加强非转诊助产机构的高危因素识别、手术缝合技术和SPPH综合管理培训,预防SPPH、大量产后出血和输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产后出血 危重孕产妇管理 转诊 剖宫产 大量输血
下载PDF
三级诊疗体系下儿童血友病双向转诊路径实践探索
3
作者 那春霞 刘国青 +1 位作者 刘之蕙 吴润晖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搭建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摸索本地、异地两种转诊模式,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完善药品管理、协助医保报销等辅助措施,畅通儿童血友病患儿的双向转诊路径,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带动地方专业医疗能力提升、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搭建血友病三级诊疗体系,摸索本地、异地两种转诊模式,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完善药品管理、协助医保报销等辅助措施,畅通儿童血友病患儿的双向转诊路径,能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带动地方专业医疗能力提升、合理应用罕见病药品、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通过三医联动加强儿童罕见病的诊疗服务能力,保障疑难重症患儿救治,提升高质量诊疗的可及性,有效减轻患儿疾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友病 双向转诊
下载PDF
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的设置
4
作者 程悦 杨旭 +5 位作者 吴欣娟 徐园 李芳芳 黄莉 孙湘雨 曹晶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3-598,共6页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 目的:设置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确保医联体转诊护理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优化护理转诊交接流程。方法:以身份、背景、现状、评估和建议沟通模式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6.7%、92.3%,专家判断系数为0.98,专家熟悉程度为0.86,专家权威程度为0.92,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医联体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体系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全面的向下转诊护理交接指标,为构建医联体护理转诊平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 医联体 向下转诊 护理交接 指标
原文传递
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优先事项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5
作者 刘国纯 曹春梅 +2 位作者 马新东 张献博 王正珍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1,共10页
当前,运动转诊服务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中国体医融合服务尚未获得政策优先级,可能受制于卫生经济学证据不足。文章系统梳理了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得知:(1)患病率。2010—2018年中国身体活... 当前,运动转诊服务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中国体医融合服务尚未获得政策优先级,可能受制于卫生经济学证据不足。文章系统梳理了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得知:(1)患病率。2010—2018年中国身体活动不足患病率上升7.93%;(2)健康负担。1990—2019年中国可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的死亡人数增长3.24倍、残疾调整寿命年增长2.64倍、健康寿命损失年增长2.89倍、寿命损失年增长2.58倍,过去近30年健康负担持续增长;(3)经济负担。2020—2030年,身体活动不足将引起4 517.01万例12种常见非传染性疾病,导致医疗卫生和医疗保健总成本达到36 694.53亿元;(4)宏观经济收益。2020—2050年解决身体活动不足将为中国带来的累积经济收益41 473.48~150 124.07亿元。这些数据为中国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优先事项提供卫生经济学证据,但提升政策优先级还需:(1)进行独立的中国身体活动不足的疾病负担测算,为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可靠证据;(2)将运动转诊作为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治理的优先政策;(3)建立运动转诊机制,并将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服务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转诊 身体活动不足 非传染性疾病负担 医疗卫生服务 优先事项 全民健身
下载PDF
基于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调查的慢性疾病科普策略探索
6
作者 胡亚琼 夏碧芸 +2 位作者 邵志民 周靓赟 史凯蕾 《上海护理》 2024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对于常见慢性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现有科普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双向转诊门诊的老年... 目的调查了解医院双向转诊门诊老年患者对于常见慢性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现有科普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7月,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对就诊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双向转诊门诊的老年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8种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脑卒中、COPD、慢性支气管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高血脂)的认知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了解不同分类患者对相关疾病基本认知、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差异。结果共调查老年患者601例,不同性别、收入、教育程度以及是否有配偶、是否患有相关疾病等因素对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防治认知有一定影响(P<0.05)。结论公立医院要积极推进老年群体慢性病的健康科普和疾病宣教工作,着力提高科普宣教的精准性、实效性和规范性,切实保障老年人群的健康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老年 患者 健康科普 公立医院 双向转诊
下载PDF
体医融合路径创新:爱尔兰运动转诊实施的动因、经验与镜鉴
7
作者 李利强 汪晓赞 吴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梳理爱尔兰运动转诊发展和实施经验,为我国体医融合提供路径创新及方法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尔兰《国家运动转诊框架》(NERF)指导下的运动转诊(PARS)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利益... 梳理爱尔兰运动转诊发展和实施经验,为我国体医融合提供路径创新及方法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爱尔兰《国家运动转诊框架》(NERF)指导下的运动转诊(PARS)实施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得出: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实施原则,创新化的运营模式与多元利益主体监督体系,基于医疗保健的转诊路径设置,利益相关者协同参与的评估实施架构,是爱尔兰NERF指导下运动转诊(PARS)实施的核心。研究认为,我国体医融合路径创新可从4方面进行:(1)完善体医融合的多方参与制度体系,明确各参与主体利益共享;(2)构建多主体协作的运作模式,促进各利益主体权责共担;(3)设置分工明确的体医融合服务流程,增强过程的可操作性;(4)建立多方协同的体医融合评估架构,完善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医融合 路径创新 利益相关者 运动转诊 爱尔兰
下载PDF
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及满意度研究
8
作者 董海燕 黄晓磊 +2 位作者 梁辉 纪凯 陈任 《安徽医学》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 目的探讨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做实。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抽取皖中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皖北宿州市立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皖南池州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核心医院的51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的认知和满意度情况,并采用二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因素。结果139名(27.20%)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运行现状表示满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是否了解双向转诊、所在单位对双向转诊宣传力度、双向转诊制度必要性认知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P均<0.05)。调查的511名核心医院医务人员中有397人(77.69%)认为患者不信任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338人(66.14%)认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有限、222人(43.44%)认为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分配不均衡、341人(66.73%)认为没有统一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323人(63.21%)配套的政策支持不到位、301人(58.90%)认为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沟通是当前安徽省紧密型医联体运行的主要障碍。结论完善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双向转诊工作、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明确双向转诊标准和指南、平衡医疗机构间经济利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医联体 医务人员 双向转诊 认知 满意度
下载PDF
国外养老机构老年人急症转诊的研究现状及启示
9
作者 俞申婧 王毅欣 +1 位作者 唐红玉 桂莉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养老机构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低,发生急症和呼叫救护车的比例较高[1-4]。养老机构虽配备了医护人员,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被转诊至医院治疗[3]。尽管医院急诊科可以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救治,但研究[5-6]显示老年患者在... 养老机构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低,发生急症和呼叫救护车的比例较高[1-4]。养老机构虽配备了医护人员,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被转诊至医院治疗[3]。尽管医院急诊科可以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救治,但研究[5-6]显示老年患者在急诊科更易发生谵妄、压力性损伤、感染、虚弱,甚至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老年人 急症 患者转诊 综述
下载PDF
双向转诊制度下的日间手术利益相关者研究
10
作者 张召 成鹏飞 贺吉群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解决当前医疗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开展日间手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双向转诊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全覆盖。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探讨日间手术双向... 为解决当前医疗需求与有限医疗资源之间的矛盾,开展日间手术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合理利用双向转诊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医疗全覆盖。采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探讨日间手术双向转诊过程中涉及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并分析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作用、承担责任、利益得失等,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日间手术双向转诊的顺利实施,为双向转诊与日间手术的研究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双向转诊 利益相关者 米切尔评分法
下载PDF
基于县域医共体框架下的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以颍泉区医共体为例
11
作者 张林林 海雯雯 李俊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内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双向转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4—5月抽取了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中医疗卫生机构9...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内居民和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的认知情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双向转诊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于2023年4—5月抽取了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医共体中医疗卫生机构9家,颍泉区辖区内随机抽取部分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双向转诊了解程度、双向转诊满意情况等内容。结果居民对双向转诊政策知晓程度,以“了解一点”为主(65.3%),非常了解的人不多;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政策知晓程度以“大体了解”为主(54.4%),“非常了解”的占比也未到40%。参加职工医保的居民对于双向转诊满意度(63.9%,129/202)最高;对双向转诊不满意的原因有:不清楚转诊流程和标准,未满足本人意愿,手续烦琐,医院为自身利益不愿意转诊,报销比例未达预期等。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非常不满意的原因有:宣传力度不足,缺乏监督考核机制,转诊手续复杂烦琐,医院为了各自利益不愿转诊病人及各级医疗机构间缺乏信息沟通,大多医务人员不清楚双向转诊制度等等。结论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居民对双向转诊了解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向转诊在医共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顺利实施。建议医共体成员单位要加大对医务人员双向转诊政策和知识的培训,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向就诊居民积极宣传双向转诊政策;机构简化双向转诊手续,把双向转诊纳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加强对双向转诊的监督等,采取多种措施让全民参与到双向转诊和医共体建设中,提高区域内就诊率,形成良好的就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颍泉区 医共体 双向转诊 认知情况 居民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双向转诊标准及运行机制的法律风险研究
12
作者 张卫建 《中国农村卫生》 2024年第4期26-28,共3页
双向转诊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作者以某市为例,通过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权利义务问题、双向转诊标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等方面... 双向转诊作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作者以某市为例,通过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的权利义务问题、双向转诊标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法律风险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提出明确医共体模式下双向转诊的形式和内涵、细化双向转诊标准,优化有序转诊、加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建设和患者信息安全保护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双向转诊 标准 运行机制 信息安全 法律风险
下载PDF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转诊患儿出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祝轲 成怡冰 林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转诊患儿出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河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至2022年住院的124例DK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满足出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为出院时血糖正常组(n=93),满...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转诊患儿出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河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至2022年住院的124例DK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满足出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为出院时血糖正常组(n=93),满足出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为出院时血糖异常组(n=31)。分别从住院病历中提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出院时血糖值是否正常的相关性。结果患儿家庭有稳定收入与出院时血糖值异常呈负相关(P<0.05)。有深大或叹气样呼吸、有感染症状、症状数量与出院时血糖值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有感染症状及临床症状较多的DKA患儿出院时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大,家庭有稳定收入的DKA患儿出院时血糖异常的风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 院前急救转诊
下载PDF
院前急救及转诊对晚期产后出血产妇的影响
14
作者 权曼曼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及转诊对晚期产后出血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单县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产妇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及转诊对晚期产后出血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单县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产妇9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9)。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院前急救及转诊。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生命体征、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抢救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心率降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有效的院前急救及转诊措施对于晚期产后出血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血压、心率水平,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产后出血 院前急救 转诊
下载PDF
脑功能损伤患者康复转诊中行胃肠减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15
作者 邵亚娣 程小玲 叶智学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观察脑功能损伤患者康复转诊后体温的变化,探讨转诊期间应用胃肠减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由浙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诊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功能损伤的患者118例,根据患者转诊期间是否使用胃肠减压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脑功能损伤患者康复转诊后体温的变化,探讨转诊期间应用胃肠减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由浙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诊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功能损伤的患者118例,根据患者转诊期间是否使用胃肠减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转诊后的体温变化、肺部CT影像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诊期间持续行胃肠减压,引流量≥50mL的有1例,引流量<50mL的有24例,均为EN营养液,37例患者胃肠减压无引流液引出。观察组在转诊入康复ICu后24h内体温升高率(9.68%)低于对照组(4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CT无炎症征象,对照组有3例(5.36%)患者肺部CT有炎症表现,两组肺部CT示炎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诊1~10h及转诊11~16h体温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1~16h体温升高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诊17~24h,对照组体温升高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功能损伤患者在转运期间常规使用胃肠减压,有助于预防转运途中发生误吸反流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损伤 康复转诊 体温变化 胃肠减压
下载PDF
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邹亚兰 张康 +1 位作者 李红霞 吴婷婷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疗管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 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庆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疗管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行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管理)和对照组(50例,行常规诊疗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记录干预前后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及骨钙素]。采用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简明量表(COQOL)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股骨颈、腰椎L1—L2及L3—L4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P低于对照组,血清钙和骨钙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症状、身体机能、社交活动能力及心理精神等CO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分级诊疗的双向转诊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访管理,有助于改善骨代谢和骨密度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 双向转诊模式 老年骨质疏松 管理效果
下载PDF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1430例转诊高危孕产妇病种分布及结局分析
17
作者 徐甜甜 薛皊 +5 位作者 蔡林君 张晓静 王琳琳 王欢 焦阳阳 陈彦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3期377-379,3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孕产妇转诊资料,了解病种分布和结局,基于过程管理理论视角,从转诊前的机制建设、转诊过程中的规范化诊疗及转诊后的经验总结三个方面总结转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通过门诊、急诊转诊至某医院的1 430例...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孕产妇转诊资料,了解病种分布和结局,基于过程管理理论视角,从转诊前的机制建设、转诊过程中的规范化诊疗及转诊后的经验总结三个方面总结转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通过门诊、急诊转诊至某医院的1 430例高危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转诊孕周、病种分布、术式选择、转归结局等指标。结果:平均转诊年龄29.9±5.2岁,平均转诊孕周24.6±10.0周;病种分布依次为:妊娠并发症(40.2%)、妊娠合并子宫瘢痕(23.4%)、胎儿附属物异常(15%)、妊娠期合并的非产科的其他系统的疾病(5.2%)、妊娠监督(4%);术式选择:1 430例转诊患者中,剖宫产占比56.3%、顺产占比29.5%、妊娠监督占比8.8%、产后转诊占比1%、自然流产和其他术后病人占比4.4%。治愈占比66.3%、好转占比32.4%、转至其他科室占比1.0%、未愈占比0.3%。结论:高危孕产妇的早期转诊与规范化救治是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应完善统筹城乡的孕产妇转诊网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提高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孕产妇 转诊 疾病分布
下载PDF
慢性病病人在双向转诊中的下转现状研究
18
作者 谈学灵 李琴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6期2171-2175,共5页
目的:了解双向转诊中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病人下转现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4所三级医院200例慢性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11.5%、37.5%的病人有下转经历和愿意下转。病人不愿意下转的主要... 目的:了解双向转诊中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病人下转现状调查问卷”对成都市4所三级医院200例慢性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11.5%、37.5%的病人有下转经历和愿意下转。病人不愿意下转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低。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已签约家庭医生、有下转经历、信任基层医疗技术对慢性病病人的下转意愿有影响(P<0.05)。结论:慢性病病人的下转率、下转意愿均较低。下转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从宣传教育、政策完善、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等方面促进慢性病病人合理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卫生服务 双向转诊 向下转诊
下载PDF
公立医院临床医生双向转诊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19
作者 吕晖 于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027-0030,共4页
了解公立医院医生对转诊认知现状,探讨临床医生转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可借鉴的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500名公立医院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 了解公立医院医生对转诊认知现状,探讨临床医生转诊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提出可借鉴的政策建议。方法 文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河南省500名公立医院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医生相较于女性医生更愿意为患者推荐转诊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相比于三级医院医生更愿意为患者进行转诊医院推荐。转诊对医生收益越高,医生越倾向于为患者推荐转诊医院。结论 干预医生的转诊行为,需要从开展相关培训、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优化激励策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双向转诊 临床医生 转诊决策
原文传递
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翡 郁秋荣 +1 位作者 龚叶 孔颖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常熟市某基层骨质疏松防治站开展辖区内的1 700例(女性≥50周岁,男性≥65周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感人群的筛查,通过病史询问、... 目的 探讨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常熟市某基层骨质疏松防治站开展辖区内的1 700例(女性≥50周岁,男性≥65周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易感人群的筛查,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量表评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筛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筛选出的329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对照组,转入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将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筛选出的327例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纳入双向转诊组,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质疏松症区域防治指导中心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或骨质疏松骨折术后再返回基层进行长期随访管理。入组时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共280例,占总筛查人群比例为16.47%(280/1 700),其中对照组125例,双向转诊组155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2年内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情况。同时根据骨密度水平将双向转诊组分为非OP组101例和OP组5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向转诊模式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双向转诊组各时间点骨密度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双向转诊模式下非OP组和OP组患者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性骨折史、补充钙剂、血钙、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 ALP)、臀大肌肌肉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598,95%CI为0.467~0.767)、臀大肌肌肉横截面积(OR=0.897,95%CI为0.850~0.946)、25(OH)D(OR=0.877,95%CI为0.808~0.953)均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ALP(OR=1.061,95%CI为1.001~1.124)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 基于双向转诊模式下可观察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及筛选骨质疏松高危人群,BMI、25(OH)D、臀大肌横截面积、ALP水平是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模式 骨质疏松 骨密度动态变化 臀大肌横截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