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B演唱中转音技巧的应用及其艺术表现力
1
作者 张罗箫 王子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3期69-71,共3页
R&B音乐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音乐流派,对美国本土乃至世界流行音乐界都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转音作为R&B演唱中的一种重要技巧,为这种音乐风格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表现力。转音技巧在R&B音乐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歌... R&B音乐作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音乐流派,对美国本土乃至世界流行音乐界都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转音作为R&B演唱中的一种重要技巧,为这种音乐风格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表现力。转音技巧在R&B音乐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歌曲的情感表达,还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本文通过探讨转音技巧的应用及其艺术表现力,促进其在R&B音乐演唱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演唱 转音技巧 艺术表现力
下载PDF
唢呐的“转音”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9-61,共3页
从明确什么是唢呐演奏中的"转音"入手,分析唢呐"转音"出现的多种原因及解决方法,提出唢呐超吹时气息力度和双唇控哨力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将有助于演奏者从理性上了解"转音"的性质,并在实际演奏中更好地... 从明确什么是唢呐演奏中的"转音"入手,分析唢呐"转音"出现的多种原因及解决方法,提出唢呐超吹时气息力度和双唇控哨力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这将有助于演奏者从理性上了解"转音"的性质,并在实际演奏中更好地掌握超吹的音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唢呐 转音 控制
下载PDF
龙启瑞“转音说”研究
3
作者 白俊骞 鞠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龙启瑞在《古韵通说》中用"转音说",即双声关系解释先秦诗文中的特殊押韵情况。龙氏的"转音说",即传统小学中的音转,而非为龙氏独创,但表明音转问题与声纽有着重要的关系。
关键词 龙启瑞 转音
下载PDF
二人转音乐的固有曲式结构分析——兼谈《大救驾》《打枣》的音乐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景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2-45,共4页
二人转音乐属于联曲体,它是由若干曲牌联缀而成的。一段二人转,是由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曲牌,相互联结在一起,而组成它的完整唱腔的。那么,这么多的曲牌,到底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原则和方法联成一体;是否存在着固有的曲式结构规律?对于... 二人转音乐属于联曲体,它是由若干曲牌联缀而成的。一段二人转,是由少则十来个,多则几十个曲牌,相互联结在一起,而组成它的完整唱腔的。那么,这么多的曲牌,到底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原则和方法联成一体;是否存在着固有的曲式结构规律?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探讨和研究。 在众多的二人转曲目中,如《小王打鸟》《西厢》、《兰桥》、《双锁山》(探病与观星)、《密建游宫》、《杨八姐游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析 乐功能 二人 连接段 曲式结构 转音 代言体 乐风格 联曲体 《西厢》
下载PDF
朱骏声转音理论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一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33,87,共9页
朱骏声转音理论初探杨一青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本文采用1983年6月武汉古籍书店影印版)一书中每每提到“转音”.并以此与“古韵”对称。这引起了笔者探讨朱骏声转音理论的兴趣。罗停衍《定声·序》的说法,朱骏声的古... 朱骏声转音理论初探杨一青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本文采用1983年6月武汉古籍书店影印版)一书中每每提到“转音”.并以此与“古韵”对称。这引起了笔者探讨朱骏声转音理论的兴趣。罗停衍《定声·序》的说法,朱骏声的古韵十八部大抵是根据段玉裁、王念孙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音 《诗经》 合韵 《六书均表》 段玉裁 阴声韵 阳声韵 韵部 入声韵
下载PDF
毕节:"比跻"转音得其名
6
作者 张桂江 《当代贵州》 2005年第5期53-53,共1页
毕节市位于毕节地区西北部,贵州、云南、四川省三省交汇处.东北邻金沙,东界大方,南接纳雍,西南至赫章、云南镇雄,北抵四川叙永、古蔺.有汉、仡佬、彝、苗、布依、白等民族.
关键词 转音 赫章 古蔺 德长 东界 叙永 纳雍 南至 轰勿 黑磷
下载PDF
《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
7
作者 杨军会 赵婉婷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郦道元对《水经注》中地名音转现象的阐释,既体现了汉语声韵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名物命名探源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地名变更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弄清楚古今地名变化的成因。文章从《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讨论郦道元对... 郦道元对《水经注》中地名音转现象的阐释,既体现了汉语声韵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人对名物命名探源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地名变更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弄清楚古今地名变化的成因。文章从《水经注》中的地名音转现象,讨论郦道元对地名探源的训诂学实践、地名变化所反映的语音关系和地名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地名
下载PDF
试论《说文解字》“读若某”并非“音近注音”——从段注“音转”看《说文解字》正篆与读若字异部的问题
8
作者 刘忠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0-34,共5页
《说文解字》中正篆与读若字异部而段玉裁注音转者,有正篆音转和读若字音转两种情况。上古音转会导致一字多音。在正篆与读若字构成的注音框架中,要么是正篆音转,读若字分注其不同的读音,或只注出其中一音;要么是读若字音转,用转音给正... 《说文解字》中正篆与读若字异部而段玉裁注音转者,有正篆音转和读若字音转两种情况。上古音转会导致一字多音。在正篆与读若字构成的注音框架中,要么是正篆音转,读若字分注其不同的读音,或只注出其中一音;要么是读若字音转,用转音给正篆作注。两种情况都是同音作注。在读若字注出转音或者用转音作注的情况下,从古音系统归部的角度看,正篆与读若字双方是异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注 又读 合韵 转音 异部
下载PDF
论唢呐“转音”的产生及解决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宁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2-65,68,共5页
“转音”一词来源于民间。其主要特征:在吹奏中声音不稳定,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总是不在正音上。声音偏高时音色空洞,没有光泽、不实;偏低时音色暗淡、噪、紧张;使吹奏者无法控制。在民间,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转音”。此音突出... “转音”一词来源于民间。其主要特征:在吹奏中声音不稳定,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总是不在正音上。声音偏高时音色空洞,没有光泽、不实;偏低时音色暗淡、噪、紧张;使吹奏者无法控制。在民间,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转音”。此音突出表现在唢呐的第三孔的高八度音上,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鸣管 哨片 转音 唢呐 力的流动 着力点 呼吸肌 整体控制 气息控制 初学者
原文传递
论上古汉语的重音转移与宾语后置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利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93,共15页
关键词 句法位置 否定句 上古汉语 “之” SOV型 “何” 宾语 否定词 道德矛盾
下载PDF
论音转的性质与音转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泽顺 《求索》 CSSCI 2004年第2期220-221,共2页
音转是由于历史的 (同源分化 )、地域的 (方言分化 )和文字使用上的 (音近通假 )等原因所产生的语音流转现象。音转常常伴生着词形和词义的变化 ,所以 ,音转属于训诂学的范畴。但音转与音韵学、语源学、方言学以及地名学等学科具有密切... 音转是由于历史的 (同源分化 )、地域的 (方言分化 )和文字使用上的 (音近通假 )等原因所产生的语音流转现象。音转常常伴生着词形和词义的变化 ,所以 ,音转属于训诂学的范畴。但音转与音韵学、语源学、方言学以及地名学等学科具有密切关系 ,其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训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研究价值
下载PDF
声纽:汉语“音转”问题的关键 被引量:2
12
作者 党怀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91,共7页
声纽实是汉语“音转”问题的关键。宋末元初戴侗是较早论述声纽在音转中的主导地位并系统地将之付诸实践的学者。清代学者的音转研究成就最大。近代以来特别注意声纽问题的学者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深入研究声转问题对解决汉语文字学、... 声纽实是汉语“音转”问题的关键。宋末元初戴侗是较早论述声纽在音转中的主导地位并系统地将之付诸实践的学者。清代学者的音转研究成就最大。近代以来特别注意声纽问题的学者有梁启超、章太炎等。深入研究声转问题对解决汉语文字学、音韵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纽 文字 训诂 汉语
下载PDF
论“声(音)随义转”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雍长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清代学者的“声(音)随义转”说,实即近、现代学者“义通(同)换读”说之发轫。“义通(同)换读”现象不容否定,“声(音)随义转”说亦当肯定。
关键词 清代学者 义通 假借 沈兼士 训读 转音 同义 文字
下载PDF
论音转的制约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泽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2,共6页
音转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发生音转的字词往往要受到音义关系、语言系统以及一个音节内部声或 韵的制约。藉此,我们可以对文献语言中的音转现象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关键词 文献语言 义关系 语言现象 语言系统 对文 字词
下载PDF
论音转规律的例外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泽顺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共4页
音转具有规律性,也具有例外性,这是事物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关系在语音变化上的反映。
关键词 规律 例外性
下载PDF
论假借音转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泽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6,共6页
文字假借的必然性决定了假借音转的必然性。假借音转包括"音类比方"、"取譬相成"、"音近义通"、"音随义转"四种类型。假借音转的产生,除了语音上相近这一因素外,还与文字在发展使用过程中的形... 文字假借的必然性决定了假借音转的必然性。假借音转包括"音类比方"、"取譬相成"、"音近义通"、"音随义转"四种类型。假借音转的产生,除了语音上相近这一因素外,还与文字在发展使用过程中的形义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 类比方” “取譬相成” 近义通” 随义 通假
下载PDF
论郑玄的音转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泽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郑玄对音转现象的正确处理,解决了许多前人未解决的问题,更给清代学者以直接影响。一部音转研究史,即应从郑玄的笺《诗》注《礼》开始。
关键词 郑玄 求义
下载PDF
段玉裁语音“变转”理论探索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忠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4-89,共6页
"变转"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变转"理念是贯穿其古音学理论的重要线索。其要点在于:(1)"音变"与"正音"配合,揭示古韵系统向今音系统各韵的演变。正音发生敛侈变化而分化出新韵,"... "变转"是段玉裁古音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变转"理念是贯穿其古音学理论的重要线索。其要点在于:(1)"音变"与"正音"配合,揭示古韵系统向今音系统各韵的演变。正音发生敛侈变化而分化出新韵,"音变"是同一韵部内部古今语音的变化。(2)"音转"与"古本音"配合,揭示古韵发展演变过程中偏离常规演变方向的例外变化,发生变化以前的那个音是"古本音"。(3)据"变转"及其时代定古韵的分合。(4)据"变转"考察音韵失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玉裁 六书韵表 古本
下载PDF
马叙伦音转说之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春晓 《中国文字研究》 200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音转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语言现象。马叙伦的音转说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能够自圆其说,值得关注。马氏明确提出"建类一首"之"建类"指形的部分,而"一首"则指音的条件,即为音纽或韵部。音转是转注字发生之... 音转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语言现象。马叙伦的音转说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能够自圆其说,值得关注。马氏明确提出"建类一首"之"建类"指形的部分,而"一首"则指音的条件,即为音纽或韵部。音转是转注字发生之始因。马氏的思想源于前贤时彦而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叙伦
下载PDF
慧琳《一切经音义》中的转注字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仁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的转注材料"昏耄"中的"耄"是"毛"的转注字。以"耄"字为代表的转注材料证明:所谓转注,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转注字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的转注材料"昏耄"中的"耄"是"毛"的转注字。以"耄"字为代表的转注材料证明:所谓转注,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的一种造字方式;转注字是在转注原语的基础上加注意符而成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切经义》 慧琳 原语 意符 造字 加注 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