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田间降解动态 被引量:21
1
作者 邢珍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2-416,共5页
【目的】研究间苗后留在田间地表的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规律,比较两种Bt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 【目的】研究间苗后留在田间地表的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规律,比较两种Bt玉米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方法】以两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取样时期中幼苗残体中Cry1Ab杀虫蛋白残留量。【结果】转Bt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杀虫蛋白降解是逐渐的,且降解速度较快,到50d时幼苗残体已经完全腐烂,Bt11幼苗残体中的杀虫蛋白已经完全降解,在MON810中还能检测到微量的杀虫蛋白。两种转基因玉米幼苗残体中的Bt杀虫蛋白的初始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在同一时间段的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存在差异均显著,在30d前MON810幼苗残体中Bt杀虫蛋白降解速度比Bt11降解的快,30d后,则降解趋势相反,到50d取样结束时MON810和Bt11分别降解了初始含量的99.81%和100%。【结论】两种转Bt基因玉米间苗后留在田间的幼苗残体中的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不同,在50d完全腐烂时,其中的杀虫蛋白完全降解或仅有微量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幼苗残体 CRY1AB杀虫蛋白 降解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残体Cry1Ab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运红 黄威 +2 位作者 胡红青 刘玉荣 陈迪勤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6-490,共5页
采用ELISA定量法研究了(28±1)℃下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所含Cry1Ab蛋白在黄褐土和红壤中的残留动态,并对其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均呈前... 采用ELISA定量法研究了(28±1)℃下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所含Cry1Ab蛋白在黄褐土和红壤中的残留动态,并对其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植株残体不同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基本一致,均呈前期快速降低和后期稳定下降2个阶段,但同一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不同土壤中的残留变化速率存在显著差异,黄褐土中下降明显快于红壤,1周内表现尤为显著;不同组织释放的Cry1Ab蛋白在同一土壤中其残留差异显著,且受培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根>叶>茎,与初始时Cry1Ab蛋白土壤可提取量表现基本一致;双指数模型比移动对数模型和指数模型更符合转Bt基因玉米残体中Cry1Ab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CrylAb蛋白 残留动态 拟合模型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康来 王振营 +2 位作者 文丽萍 白树雄 周大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6期240-242,246,共4页
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诺华公司含Bt11转化系的杂交种NX4777,能全株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以其非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NX4906为对照.在玉米生长至心叶中期(50~60cm高)、抽雄前期和抽丝散粉期分别进行人工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 转Bt基因抗虫玉米为诺华公司含Bt11转化系的杂交种NX4777,能全株表达Cry1Ab杀虫蛋白,以其非转基因受体玉米品种NX4906为对照.在玉米生长至心叶中期(50~60cm高)、抽雄前期和抽丝散粉期分别进行人工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初孵幼虫40~60头.以食叶级别、存活幼虫数、蛀孔数、隧道长度和雌穗被害级别等,分别作为评价玉米心叶期和穗期的抗性标准.结果表明,Bt玉米食叶级别仅为1级,显著低于对照的7级.Bt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0.04~0.20头、蛀孔0.11~0.15个、隧道长度0.13~0.41cm,雌穗被害级别为0,植株折茎率为0,而对照玉米平均每株存活幼虫6.19~12.41头、蛀孔4.48~7.05个、隧道长度12.41~24.09cm,雌穗被害级别为5.9,植株折茎率高达73.6%~95.5%.室内生测结果亦表明,取食Bt玉米心叶、雄穗的初孵幼虫3d全部死亡,取食花丝7d死亡率达到99%,相比之下取食常规玉米的存活率在88.7%以上.表明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抗虫性,能够保护玉米全生育期免受玉米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 抗性评价 食叶级别 存活幼虫数 蛀孔数 隧道长度
下载PDF
NaCl浸种对转Bt基因玉米与受体品种萌发及幼苗生长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小文 祁鑫 +2 位作者 王海永 郭玉海 董学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7-120,共4页
控制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种研究转Bt抗虫基因玉米与其亲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转Bt基因玉米的生长势优于受体亲本郑58,二者在发芽率上差异不显著。50,100 mmol/L NaCl对玉米的发芽、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 控制条件下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种研究转Bt抗虫基因玉米与其亲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状态,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转Bt基因玉米的生长势优于受体亲本郑58,二者在发芽率上差异不显著。50,100 mmol/L NaCl对玉米的发芽、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00 mmol/L NaCl降低玉米种子的活力,降低发芽率,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外源Bt基因的导入对玉米耐盐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率 盐胁迫 耐盐性 转bt基因玉米 株高 根长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彩霞 武志杰 陈利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805,共8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和推广 ,转 Bt基因作物释放后对生态环境及其它方面产生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别从生物活性杀虫晶体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中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转 Bt基因玉米植株体成分的变化、转Bt...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和推广 ,转 Bt基因作物释放后对生态环境及其它方面产生的潜在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分别从生物活性杀虫晶体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中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转 Bt基因玉米植株体成分的变化、转Bt基因玉米花粉中杀虫晶体蛋白的表达特性及其在田间和马力筋叶片上的散积状况、花粉中表达的杀虫晶体蛋白对君主斑蝶的毒性、君主斑蝶幼虫暴露在 Bt花粉中的概率及综合风险评价估算等方面对转 Bt基因玉米产生的杀虫晶体蛋白与土壤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花粉对非目标生物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转 Bt基因作物生态安全性的科学评价和广泛宣传 ,以确保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bt杀虫晶体蛋白 bt毒素 生态安全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玲 赵建宁 +4 位作者 王生荣 杨殿林 李刚 娜布其 娜日苏 《草原与草坪》 CAS 2011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三室根箱装置获得玉米生长室(S1)、根际土(S2)、非根际土(S3)3个不同根区土壤,研究了转基因玉米Bt1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玉米播种后40,50和6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播种后4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 利用三室根箱装置获得玉米生长室(S1)、根际土(S2)、非根际土(S3)3个不同根区土壤,研究了转基因玉米Bt11及其非转基因亲本玉米播种后40,50和6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播种后40 d各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与非转基因亲本玉米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升高;播种后50 d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亲本;播种后60 d转Bt基因玉米S1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降低,S2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亲本玉米显著下降,微生物量氮则显著升高,S3根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高于亲本玉米。转Bt基因玉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在各采样时期均与亲本存在差异,依玉米生长时期和根区的变化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根箱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梅浩 刘建兵 +2 位作者 付贵成 郭线茹 马保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盆栽接虫试验、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B 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 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B t基因玉米N3030B t上的虫孔率、百株幼虫数、百株隧道数和百株隧道长... 以普通玉米杂交组合N3030为对照,通过田间调查、盆栽接虫试验、室内饲养和组织切片,系统研究了转B t基因玉米杂交组合N3030B t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表现.结果表明,转B t基因玉米N3030B t上的虫孔率、百株幼虫数、百株隧道数和百株隧道长均极显著低于对照;1-3龄幼虫取食转B t基因玉米后1-2 d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4龄以后死亡率为0,但其生长发育均受到一定的抑制;组织切片观察表明,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转B t基因玉米后,中肠肠壁细胞端部的微绒毛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大部分肠壁细胞排列松弛,细胞体缩短,细胞层变薄.该结果表明转B 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具有稳定的杀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亚洲玉米 抗性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杂交种的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敏 杜何为 张祖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40,共2页
采用快速小量的DNA提取技术,结合PCR技术,对84株转Bt基因的玉米杂交种的F2群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3株呈现阳性,11株呈现阴性。幼苗移栽大田套袋自交,对4个F3家系进行了追踪检测证实,Bt基因在后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PCR技术... 采用快速小量的DNA提取技术,结合PCR技术,对84株转Bt基因的玉米杂交种的F2群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73株呈现阳性,11株呈现阴性。幼苗移栽大田套袋自交,对4个F3家系进行了追踪检测证实,Bt基因在后代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说明PCR技术直接用于转基因植物的鉴定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PCR技术 检测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卢颖 何付丽 赵长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3期11-13,共3页
针对转Bt基因玉米MC2884在黑龙江省的种植,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C2884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抗虫效果显著,心叶末期,MC2884受玉米螟为害的食叶级别显著低于东农250和2884;穗期MC2884茎秆中的... 针对转Bt基因玉米MC2884在黑龙江省的种植,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抗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MC2884对靶标害虫亚洲玉米螟抗虫效果显著,心叶末期,MC2884受玉米螟为害的食叶级别显著低于东农250和2884;穗期MC2884茎秆中的活虫数、虫孔个数、虫道总长度均为0,东农250、2884、东农250(化防区)玉米均不同程度受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玉米 效果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景小鹏 李建东 +1 位作者 周旭梅 景希强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7-22,共6页
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丹BT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对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浆期全磷含量,大喇叭口期和... 试验以转Bt基因玉米丹BT01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转Bt基因玉米对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Bt基因玉米抽雄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灌浆期全磷含量,大喇叭口期和成熟期缓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其余生育时期与非转基因玉米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缓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土壤水解氮含量在大喇叭口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在抽雄期和灌浆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硝态氮含量则在拔节期和抽雄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在成熟期却显著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从拔节期开始,除了灌浆期的速效磷含量,非转基因玉米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转Bt基因玉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土壤养分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及挑战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芳 徐海滨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探讨了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评价策略中有关与已知的致敏原和毒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比对、对热稳定性实验、消化稳定性实验等实验方案及... 本文综述了国外有关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及其面临的挑战。主要探讨了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评价策略中有关与已知的致敏原和毒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的比对、对热稳定性实验、消化稳定性实验等实验方案及其实施情况。为国内开展转Bt基因玉米中外源蛋白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制定相关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bt杀虫蛋白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叶面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变化
12
作者 田晓燕 赵蕾 +4 位作者 赵辉 孙红炜 李凡 杨淑珂 路兴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15-2121,共7页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玉米Mon810及其亲本玉米DK647作为材料,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测定玉米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2个玉...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玉米Mon810及其亲本玉米DK647作为材料,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测定玉米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2个玉米品种叶面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但年度间和相同的发育时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增多,到生育后期达到数量高峰。转Bt基因玉米对叶面细菌和真菌影响较大,大部分生育期内Bt玉米叶面真菌和细菌数量与亲本玉米有显著差异,而放线菌数量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2010年,苗期、拔节期和完熟期Bt玉米叶面细菌生理群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亲本玉米,2011年除喇叭口期Bt玉米细菌生理群的3种群落特征参数均大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叶面微生物 多样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几种主要酶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0
13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幼虫解毒酶、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取食转Bt基因玉米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 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啨e)幼虫解毒酶、保护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测定比较了取食转Bt基因玉米后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中肠总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力。结果表明,取食转Bt基因玉米48h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在取食48h、60h和72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2.00、1.50和2.50倍。保护酶系、中肠总蛋白酶、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在取食48h后明显受到抑制;但强碱性类胰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取食48h、60h和72h的活力分别是对照的4.00、1.67和1.33倍。乙酰胆碱酯酶和强碱性类胰蛋白酶可能与亚洲玉米螟对Bt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 CrylAb杀虫蛋白 转bt基因玉米 解毒酶 保护酶 蛋白酶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发展状况及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修伟明 刘红梅 +2 位作者 李刚 赖欣 杨殿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转Bt基因抗虫玉米是目前商品化进程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外源基因的导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米自身的基因序列,因此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文从转B... 转Bt基因抗虫玉米是目前商品化进程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外源基因的导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米自身的基因序列,因此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玉米发展现状及对非靶标昆虫影响的角度对转Bt基因玉米的安全性研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抗虫性 非靶标昆虫 生态安全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玉米植株叶腋处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 被引量:7
15
作者 邢珍娟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以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两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玉米散粉时沉积在植株叶腋处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比较了两种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结果表明,Bt玉米花粉中Cr... 以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两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MON810和Bt11为材料,采用ELISA方法研究了玉米散粉时沉积在植株叶腋处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的田间降解动态,比较了两种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的降解速度.结果表明,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是逐渐降解的,且降解速度逐渐加快.但两种Bt玉米花粉中Cry1Ab杀虫蛋白降解速度不同,MON810中的Bt杀虫蛋白降解较快,而Bt11中的降解较慢.d15时在MON810叶腋处的花粉中已经检测不到Bt杀虫蛋白,而在Bt11花粉中Bt杀虫蛋白到d18才完全降解.两种Bt玉米花粉中杀虫蛋白的初始含量差异显著,且在各个取样时间内Bt杀虫蛋白的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散粉时留在田间的Bt玉米花粉中的Cry1Ab杀虫蛋白不会在自然界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花粉 CRY1AB杀虫蛋白 叶腋 降解
下载PDF
取食转Bt基因抗虫玉米后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艳聆 王振营 +1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4-1038,共5页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 利用透射显微镜(TEM)观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幼虫取食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转Bt基因玉米心叶组织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以探讨转Bt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致病机理,为其合理、安全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取食Bt玉米后中肠细胞及其细胞器发生了明显的病变。取食Bt玉米12h后中肠细胞开始病变,首先微绒毛脱落、内质网开始肿胀,24h后内质网肿胀、增多,杯状细胞杯腔增大,48h后微绒毛大量脱落,细胞开始空泡化,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细胞空泡化程度加剧,在感染前期细胞间的病变程度差异较大。微绒毛脱落、内质网肿胀断裂是在多数取食Bt玉米的亚洲玉米螟中肠细胞发生的普遍病变。由此表明,人工修饰的Cry1Ab基因导入到玉米染色体组中所表达的杀虫蛋白可使玉米螟幼虫中肠细胞发生病变,最终导致其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 转bt基因玉米 CRY1AB杀虫蛋白 组织病理变化 透射显微镜
原文传递
转Bt 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蕾 丛斌 +2 位作者 钱海涛 李冰 孙海燕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9-1141,共3页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 转bt基因玉米 Cry1F毒蛋白 存活率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红炜 李凡 +2 位作者 杨淑珂 王敏 路兴波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6,共7页
连续两年在田间自然状态下,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6个不同生育期种植转Bt基因玉米MON810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同一生育期内转Bt基因玉米与非Bt基因玉米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 DGGE指纹图谱相似,细菌群落... 连续两年在田间自然状态下,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6个不同生育期种植转Bt基因玉米MON810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同一生育期内转Bt基因玉米与非Bt基因玉米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 DGGE指纹图谱相似,细菌群落的遗传物质组成差异不显著,仅在抽丝期和乳熟期Bt玉米出现两条差异条带。2009年,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4个生育期两种玉米出现差异条带,抽丝期和乳熟期无差异条带。对DGGE图谱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部分图谱中的条带所代表的DNA序列相同,最终得到51条DNA序列,共涉及主要细菌门类8个,典型差异条带分别属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总体来看,与不同品种相比,不同生育期、不同年份间细菌群落差异更为显著,Bt蛋白的积累对根际细菌群落变化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根际土壤细菌 PCR—DGGE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玉米秸秆发酵对微生物菌系SFC-2的影响
19
作者 孟瑶 顾万荣 +2 位作者 李晶 魏湜 杨德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4,共8页
当前,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使玉米自身产生抗虫蛋白而达到抗虫目的成为可能。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携带Bt蛋白参与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与效应,利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Bt基因及非转基因玉米秸秆进行接种,通过对... 当前,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使玉米自身产生抗虫蛋白而达到抗虫目的成为可能。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携带Bt蛋白参与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与效应,利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Bt基因及非转基因玉米秸秆进行接种,通过对发酵过程的pH变化、纤维素降解率、分解产物定性定量分析、Bt毒蛋白含量进行全程检测,并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接种并发酵后,4种玉米秸秆的气味具有甜酸香味、色泽好、质地松散,且pH符合发酵饲料的要求;发酵体系中pH变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种类无差异,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产生量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在发酵过程中秸秆的毒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玉米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微生物菌系 秸秆发酵
原文传递
转Bt基因玉米的生殖毒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琳晗 李赞 +2 位作者 许超 郭洁 车会莲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29,36,共4页
将昆明种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显性致死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评价转Bt基因玉米的生殖毒性。结果显示,饲喂转基因玉米的3组小鼠各项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 将昆明种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显性致死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评价转Bt基因玉米的生殖毒性。结果显示,饲喂转基因玉米的3组小鼠各项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说明使用添加不同剂量转Bt基因玉米的饲料饲喂小鼠不会造成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玉米 毒性实验 显性致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