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
1
作者 白志媛 王巍 +2 位作者 蒋文娇 尤圣杰 胡艳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ting,CI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STS患儿74例,按...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防治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患儿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ting,CINV)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病房收治的STS患儿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vincristine+doxorubicin+cyclophosphamide,VDC)方案化疗,试验组在上述化疗基础上加揿针治疗。对比2组化疗第1、2天CINV发生情况和生活功能指数量表(functional living index-emesis,FLIE)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化疗第1、2天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更低(P<0.05),化疗期间FLIE评分高(P<0.05)。结论揿针疗法可减少STS患儿化疗所致CINV的发生,提高患儿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儿童 揿针 化疗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2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皮瓣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方法研究
3
作者 蓝吉斌 南国新 李志星 《广州医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 目的探讨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2月对25例蟹钳指畸形或蟹钳指畸形术后出现“Z”形畸形患儿进行软组织重建治疗,观察术后1年Tad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25例患儿的Tada评分优16例(64%),良8例(32%),差1例(4%)。术后1年Peds QL评分(92.74±9.52)高于术前(79.25±7.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指间关节伸直障碍、骨折愈合延迟各发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8%。结论软组织重建治疗儿童蟹钳指畸形,患儿无需经历一期切除重复拇指,二期行截骨矫形手术或者切除多指的多次手术,只需一次手术就完成蟹钳指截骨矫形,具有治疗周期短、患儿痛苦少、家庭经济成本低,且能显著提升患儿生存质量,临床效果满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重建 蟹钳指畸形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探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创面的疗效
4
作者 王浩 侯小倩 +1 位作者 李欣 董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复杂性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做样本,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以传... 分析烧伤科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中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复杂性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做样本,信封法分组后对照组以传统换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式下对患者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面积、住院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WBC、PC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够产生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式的运用能够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创面恢复,改善炎症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出院,治疗价值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科 复杂难愈性软组织损伤 创面治疗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外耳再造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周聪 代文意 尚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外耳再造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151例(163耳)外耳再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外耳再造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的151例(163耳)外耳再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并发症发生现状;根据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耳再造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63耳有37耳发生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69%,其中血肿18例,占总并发症的48.65%,感染10耳,占比27.03%,切口裂开4耳,占比10.81%,扩张器外漏3耳,占比8.11%,扩张器不张1耳,占比2.70%,皮瓣坏死1耳,占比2.70%;并发症发生平均时间为扩张器植入后(6.82±1.65)天。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在年龄、居住地、引流管放置方式、扩张器容量、注水速度等方面存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OR=2.079,95%CI:1.166~3.707,P=0.013)、引流管平位放置(OR=1.898,95%CI::0.962~3.748,P=0.065)、扩张器容量﹥100ml(OR=2.092,95%CI:1.128~3.878,P=0.019)、注水速度每周≥3次(OR=1.962,95%CI:1.049~3.667,P=0.035)是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外耳再造耳后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居住在农村、引流管平位放置、扩张器容量>100 ml、注水速度每周≥3次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方式、扩张器容量,并实施科学的注射速度,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外耳再造提供充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再造 耳后 皮肤软组织 扩张器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胫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损伤3种不同微创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明明 张中 +4 位作者 孙建华 赵刚 宋华 颜华东 吕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885,共7页
背景:伴软组织损伤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直具有挑战性,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是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关于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顺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之间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顺... 背景:伴软组织损伤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一直具有挑战性,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是一种新的选择。目前关于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顺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之间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顺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治疗伴软组织损伤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42岁健康男性的胫骨CT数据,通过相关软件建立胫骨远端横行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骨折的固定原则,构建新型胫骨逆行髓内钉、胫骨顺行髓内钉、外置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固定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 2019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施加载荷、数据处理,比较各模型胫骨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结果与结论:(1)3组模型的骨折端位移量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加;所有模式载荷中,逆行髓内钉组位移最小,外置接骨板组次之,顺行髓内钉组平均位移最大;在800 N垂直载荷中,各组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载荷模式下各组无显著性差异;(2)不同载荷模式下3组模型中胫骨应力均表现为胫骨中段最高,向近、远端缓慢过渡降低;胫骨干部位应力分布均呈现逆行髓内钉组最高、外置接骨板组次之、顺行髓内钉组应力最小的情况;(3)不同载荷模式下3组模型中胫骨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外置接骨板组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不同载荷条件下3组模型中固定物的应力值,外置接骨板组最大,逆行髓内钉组次之,顺行髓内钉组最小;不同载荷条件下3组固定物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5)提示3种固定方式均具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及轴向稳定性,其中新型胫骨逆行髓内钉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 逆行钉 髓内钉 外置接骨板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7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血管化骨瓣 软组织 游离龈移植术
下载PDF
子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盆腔侧壁放疗相关间叶源性软组织肉瘤1例
8
作者 张灿 张国楠 +3 位作者 王登凤 余健 徐世强 石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53岁,因子宫颈癌外院术后放化疗后14年+,发现盆腔包块2天,于2021年5月24日在本院就诊。14年前患者因子宫颈低分化鳞癌ⅡA期(FIGO 2009)于外院就诊,并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完成6周期化... 1病例报告患者,53岁,因子宫颈癌外院术后放化疗后14年+,发现盆腔包块2天,于2021年5月24日在本院就诊。14年前患者因子宫颈低分化鳞癌ⅡA期(FIGO 2009)于外院就诊,并行经腹广泛性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完成6周期化疗(具体不详),25次盆腔外照射(1.8 Gy/f)及后装放疗4次(高度危险临床靶区:6 Gy/f,中度危险临床靶区:5 Gy/f),末次放疗时间为2006年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低分化鳞癌 双侧附件切除 盆腔包块 临床靶区 盆腔外照射 术后放化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瓦合邻指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
9
作者 石定 刘宗义 +4 位作者 苟军全 宋永斌 马芮 魏向丽 荣向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 目的:探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0月-2021年2月,笔者医院对12例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创面面积2.0 cm×5.5 cm~3.5 cm×7.5 cm,门诊随访皮瓣外观与感觉、手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2.0 cm~3.5 cm×4.0 cm,示指近节背侧邻指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2.0 cm~3.0 cm×3.5 cm。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4个月,11例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10例邻指皮瓣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远期随访,10例拇指指腹饱满,外观满意,2例拇指指尖皮瓣萎缩。12例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功能恢复良好。12例拇指恢复良好的对捏及对掌功能,拇指指腹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7~16 mm,指背两点感觉辨别试验为6~11 mm。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2例,中2例。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示指背邻指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样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效果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脱套伤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下颌骨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周颖 赵宁 +3 位作者 黄竑远 李庆祥 郭传瑸 郭玉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病区经手术治疗的中早期下颌骨MRONJ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伴发疾病、用药方案(药物种类、用药时长)、MRONJ分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行下颌骨边缘切除术去除坏死骨,运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评价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66.69±13.14)岁。原发疾病包括骨质疏松7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1例;2例伴发糖尿病,2例伴发心血管疾病,1例伴发干燥综合征。9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37.7±20.0)个月,7例患者同时服用了来曲唑片等其他药物;3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平均用药时间(10.3±11.9)个月;5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平均用药时间(55.20±27.20)个月,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或阿卡波糖片。MRONJ 1期4例,2期9例。13例患者均采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平均随访11.9个月(9~17个月),13例患者皆治愈,无溢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为(68.46±14.05)分,术后评分为(82.31±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7±0.73)分,术后评分为(0.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中早期单纯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的下颌骨MRONJ患者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为用药情况更加复杂的MRONJ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 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 边缘性颌骨切除 抗骨吸收药物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骨与软组织肉瘤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11
作者 周莹玲 张子豪 +2 位作者 王晓露 刘宝瑞 李茹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 当前在骨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方案中,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具有协同效应,可提高治疗效果,但联合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往往比单独靶向治疗或单独化疗更为明显,特别是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不容忽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当熟悉联合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事件,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本综述总结了晚期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在联合治疗中出现的常见不良事件,综合分析临床已发表的数据,对比靶向单药治疗与联合化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提高对联合治疗常见不良事件的认识,更好地把握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软组织肉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不良反应 化学治疗
下载PDF
三种组织移植形式修复面部软组织凹陷对比研究
12
作者 薛晓燕 郭群 +3 位作者 杨云 张颖佳 何永静 王继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455-462,共8页
目的:评价自体脂肪颗粒(Autologous fat granules, AFG)、真皮脂肪瓣(Free dermal fat, FDF)、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三种不同方法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7月在昆... 目的:评价自体脂肪颗粒(Autologous fat granules, AFG)、真皮脂肪瓣(Free dermal fat, FDF)、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三种不同方法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29例面部软组织凹陷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自体脂肪颗粒移植,5例行真皮脂肪瓣移植,4例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患者的满意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9例患者术后面部形态与功能改善良好,三组在手术时间、患者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 > 0.01)。与其他两组相比,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组术后住院时间最短(P P < 0.05)。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予清创换药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真皮脂肪瓣与脱细胞真皮移植组无皮下硬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组织移植形式在面部软组织凹陷修复方面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凹陷 自体脂肪 脱细胞真皮基质 真皮脂肪瓣
下载PDF
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13
作者 尚修超 孟祥圣 +4 位作者 朱海泉 王岩 井晟 孙晓 潘俊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53,93,共4页
目的介绍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2021年6月,对13例手背复合神经肌腱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重建患手伸指、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8.0 cm×5.5... 目的介绍应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重建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15年6月-2021年6月,对13例手背复合神经肌腱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重建患手伸指、感觉功能。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8.0 cm×5.5 cm,肌腱移植长度4.0~7.5 cm,肌腱移植数目1~4根,供区全厚皮片植皮加压包扎。结果术后13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辨别觉为9~13 mm,患手重建伸指功能恢复良好,根据手指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价法,优良率达75%,患者较满意。供区植皮处稍有色素沉着,行走无影响,1例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1例供区一期VSD覆盖,二期植皮。结论游离足背复合组织瓣修复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能很好地覆盖创面的同时通过携带肌腱神经重建伸指以及感觉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足背 复合组织 重建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3种带蒂瓣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14
作者 任露露 俞沁 +3 位作者 龚寅 朱敬慈 王丽雅 朱丽芳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6-49,80,共5页
目的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 目的分析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修复牙龈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23例牙龈瘤患者,术中切除牙龈瘤后,根据软组织缺损情况分别采用冠向复位瓣术、侧向转位瓣术、双乳头瓣术行软组织修复。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角化龈宽度(keratinized gingival width,KGW)、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龈乳头充填指数(papilla fill index,PFI),记录牙龈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牙龈退缩类型及术后2周患者自主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以评价3组修复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3组患者牙龈瘤均无复发。与术前相比,采用3种带蒂瓣修复后GI、GR均显著改善(P<0.05);KGW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侧向转位瓣组及双乳头瓣组术后KGW明显宽于冠向复位瓣组(P<0.05);冠向复位瓣组及侧向转位瓣组PFI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带蒂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和美学效果,术后角化龈明显增宽,其中侧向转位瓣术及双乳头瓣术优于冠向复位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软组织缺损 冠向复位瓣术 侧向转位瓣术 双乳头瓣术
下载PDF
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15
作者 郝云 门永忠 马新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206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诊...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206例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诊断结果及其安全性与准确性、超声检查声像图特点。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超声检查与MRI检查两种方式对诊断效能、损伤类型及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检查对半月板撕裂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神经损伤患者超声检查可见受压部位横断面减小,回声逐渐降低,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少量血流信号;19例实性肿块患者声像图可见形态不规则回声区,边缘模糊,多普勒探查无血流信号;28例囊性肿块患者声像图可见部分液性暗区或无回声区,部分可探及血流信号,边缘清晰;24例韧带撕裂患者声像图可见患侧韧带弥漫性增厚且回声减低、结构紊乱,并可见血流信号;15例肌腱损伤患者声像图可见呈条带状低回声,且有连续性中断伴裂隙样低回声,断端可见血流信号;61例半月板撕裂患者声像图显示半月板连续性中断伴内部不均匀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肌骨超声检查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中,可有效鉴别损伤类型及其范围,准确率较高,可作为患者初步筛查手段,且具有无创、安全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超声检查 声像图特点 安全性 准确性
下载PDF
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在中重度踇外翻矫形中的应用
16
作者 石守印 海拉提·巴合提 +3 位作者 孙俊刚 徐江波 周文正 周敏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中重度足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42足)采用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 目的:探讨采用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中重度足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42足)采用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28例;年龄23~65岁,平均(41.5 ± 12.5)岁。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踇外翻角(HVA)、跖骨远端固有角(PASA)和第1、2跖骨间夹角(IMA)、前中足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 ± 5.5)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无畸形复发、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踇内翻等并发症。截骨端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患者术后出现跖趾关节僵硬,无其他不适,综合分析考虑患者术后石膏佩戴时间过长(患者自诉自行固定6周),术后康复锻炼不足有关,经过专业康复锻炼后治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VA、IMA、DMAA较术前均获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中重度足踇外翻,应用单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切口小、术后外观美观、患者满意度高,是对外观要求较高年轻女性患者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踇外翻 跖趾关节 软组织松解 末次随访 跖骨 切口改良 AOFAS评分 康复锻炼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17
作者 李海义 刘志功 陈克俊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经明道转移皮瓣至受区。缺损面积4.2 cm×3.6 cm~9.5 cm×7.0 cm;皮瓣设计面积5.0 cm...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经明道转移皮瓣至受区。缺损面积4.2 cm×3.6 cm~9.5 cm×7.0 cm;皮瓣设计面积5.0 cm×4.2 cm~11.5 cm×8.4 cm。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8个月。皮瓣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皮瓣外观色泽良好,质地柔软,对正常穿鞋无影响,未出现磨损溃疡,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相对恒定、手术操作简单、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易成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损伤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后病人软组织源性疼痛护理干预需求的质性研究
18
作者 王婷婷 顾海燕 +2 位作者 孙丽 宣沁 高红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手术后病人对软组织源性疼痛干预的需求,为病人术后软组织源性疼痛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符合标准的腰椎后路手术病人进行面对面半结...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手术后病人对软组织源性疼痛干预的需求,为病人术后软组织源性疼痛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符合标准的腰椎后路手术病人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总结导致腰椎后路手术病人术后软组织源性疼痛护理干预的障碍因素,归纳为躯体障碍因素、认知障碍因素、信息障碍因素及环境障碍因素4个主题及11个亚主题。结论:腰椎后路手术病人对术后软组织源性疼痛的认知及干预意识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应结合腰椎后路手术病人术后软组织源性疼痛护理干预的障碍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满足病人对疼痛干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软组织源性疼痛 预防 护理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骨骼与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19
作者 张晓菡 张瑶 +2 位作者 艾林峰 李恬 熊浩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199-204,共6页
骨骼与软组织肿瘤种类多、组织学成分复杂且生物学行为差异大,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仅限于对解剖结构和异常信号的辨认,难以满足影像上定性的需求。随着医院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电子病历... 骨骼与软组织肿瘤种类多、组织学成分复杂且生物学行为差异大,传统影像学检查,如CT、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仅限于对解剖结构和异常信号的辨认,难以满足影像上定性的需求。随着医院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电子病历的引入和计算能力的提高,现代智能医疗逐步演变为人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研究者致力于挖掘更深层次的影像数据信息,影像组学应运而生。影像组学基于医学图像提取亚视觉的定量特征并分析,通过建模来量化肿瘤异质性,在骨骼与软组织肿瘤的精准诊治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骨骼与软组织肿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