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进体外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被引量:17
1
作者 黄建荣 刘尚礼 +4 位作者 宋卫东 李卫平 郑召民 黄东生 何杰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体外促进以透明质酸 (HA)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能力。 方法 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分为 3组 :1IGF- 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IGF- ;2细胞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3对照...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体外促进以透明质酸 (HA)为支架材料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能力。 方法 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 ,分为 3组 :1IGF- 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IGF- ;2细胞组 :HA支架材料 +软骨细胞 ;3对照组 :单纯 HA支架材料。各组在 DMEM中培养 ,3、6周停止培养 ,取组织块通过 HE染色判断培养组织的形态 ,采用甲苯胺蓝染色、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 、 型胶原 RT- PCR判断体外组织形成软骨的能力。 结果  IGF- 组和细胞组在第 6周均能形成典型的软骨组织陷窝 ,细胞组的陷窝数量明显低于 IGF- 组 ;对照组不能形成软骨组织。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示 IGF- 组阳性表达强于细胞组 ;RT- PCR示 IGF- 组的 型前胶原量明显高于细胞组 (P<0 .0 5 ) ,而 型前胶原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细胞组 (P<0 .0 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IGF- 能促进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形成 ,并提高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组织工程 软骨形成 透明质酸 软骨细胞 HA支架材料
下载PDF
基于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方泽强 王常勇 +1 位作者 李慧增 杨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探讨hTERT转染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裸鼠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方法 :通过真核表达载体 ,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入兔髁状突软骨细胞 ,筛选并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培养 ;取兔骨髓 ,密度梯度离心和培养 ,经诱... 目的 :探讨hTERT转染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裸鼠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方法 :通过真核表达载体 ,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入兔髁状突软骨细胞 ,筛选并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扩增培养 ;取兔骨髓 ,密度梯度离心和培养 ,经诱导、扩增后与支架材料 β 磷酸三钙 (β TCP)复合 ,构建细胞 β TCP复合体 ,体外培育 1~ 2d后 ,植入裸鼠体内。通过粘多糖 (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来检测 3和 6个月复合体软骨形成情况。结果 :两种细胞和 β TCP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均能形成软骨样组织 ;6个月 ,工程化软骨GAG含量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低于正常软骨组织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TERT转染的永生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均具有良好的软骨形成能力 ,在软骨组织工程修复软骨缺损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软骨形成 实验研究 骨髓基质干细胞 永生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体外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宋世锋 肖海涛 +4 位作者 武伟 袁素 谢瑶云 吴多能 白殿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2-465,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在体外不同载体中软骨形成的能力和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猪BMSCs,将第3代BMSCs以载体内多点注射和表面点滴法植于A组:Ⅱ型纤维胶原蛋白海绵(fibrin collagen sponge),B组:生物蛋白海绵(fibrin collagen sp...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在体外不同载体中软骨形成的能力和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猪BMSCs,将第3代BMSCs以载体内多点注射和表面点滴法植于A组:Ⅱ型纤维胶原蛋白海绵(fibrin collagen sponge),B组:生物蛋白海绵(fibrin collagen sponge and bFGF);C组:明胶海绵(gelatin sponge)3种载体上,于4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纤维胶原蛋白海绵和生物蛋白海绵组均有软骨细胞形成,明胶海绵无细胞生长。利用SPSS10.0软件统计学处理,显示B组软骨细胞阳性数量(92.75±10.57)多于A组(36.45±8.34),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都明显多于C组(0),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MSCs经分离扩增后种植于三维立体结构的纤维蛋白海绵载体上,在含有TGF-β1培养液中形成软骨;在TGF-β1和FGF的双重因子培养中,其软骨的形成能力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载体 软骨形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细胞浓度选择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瑛 范卫民 陈哲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兔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合适细胞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以1,2,4,6,8,10×107/ml 6种不同浓度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4周终止培养,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 目的探讨兔组织工程化软骨形成的合适细胞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扩增后以1,2,4,6,8,10×107/ml 6种不同浓度种植到PLGA支架上。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4周终止培养,进行HE、Masson组织学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体外培养的软骨组织,与正常软骨组织有相似的组织学特性,形成软骨组织适宜细胞浓度为4×107/ml。结论体外形成兔软骨组织的适宜细胞接种浓度为4×107/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浓度 组织工程化 软骨形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软骨组织 关节软骨细胞 PLGA支架 软骨细胞支架
下载PDF
Sox9基因促软骨形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少坚 郭风劲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0年第2期65-67,共3页
Sox9基因作为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软骨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对软骨缺损修复等组织再生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骨形成过程中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过程复杂,参与的细胞因子较多,目前比较明确的是Sox9结合于软... Sox9基因作为一个重要转录因子,在软骨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对软骨缺损修复等组织再生工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软骨形成过程中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过程复杂,参与的细胞因子较多,目前比较明确的是Sox9结合于软骨细胞特异增强子Col2α1,直接调控其表达。L-Sox5、Sox6与Sox9共同形成蛋白复合物协同作用于Col2α1增强子序列,增强其转录,并通过结合于PTHrP基因的启动子区上调PTHrP基因启动子活性,刺激软骨细胞早期阶段增殖和发育。Sox9与Wnt/β-catenin和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相互作用,调控软骨细胞分化。最新研究显示,Sox9基因在软骨形成过程中还与其他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如低氧、电磁场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基因 软骨形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研究软骨形成和骨形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凡 羊惠君 +1 位作者 周德明 李瑞祥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1998年第2期62-65,共4页
为探讨软骨形成和骨形成的作用机制,用孵化14天鸡胚股骨进行无血清培养,对其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股骨在培养期间长度增长,骺端增大。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和类骨质,并... 为探讨软骨形成和骨形成的作用机制,用孵化14天鸡胚股骨进行无血清培养,对其细胞增殖分化和基质矿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股骨在培养期间长度增长,骺端增大。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成熟;成骨细胞分泌基质小泡和类骨质,并有奶盐沉积。提示鸡胚股骨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可在体外进行软骨形成和骨形成,此模型可用来进行骨形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形成 形成 骨器官无血清培养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体外培养时间对兔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宗刚 董启榕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8,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bFGF,TGF -β1)诱导下,培养时间对兔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兔 MSCs 梯度离心,分离培养。取 P3、P5、P7、P10 代细胞,在 bFGF、TGF- β1 各20 ng/ml诱导下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用甲... 目的 探讨生长因子(bFGF,TGF -β1)诱导下,培养时间对兔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取兔 MSCs 梯度离心,分离培养。取 P3、P5、P7、P10 代细胞,在 bFGF、TGF- β1 各20 ng/ml诱导下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变化,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蛋白多糖的分泌。RT- PCR半定量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取关节软骨细胞作阳性对照。结果 各代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MSCs甲苯胺蓝染色呈异染性,RT- PCR检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各代细胞灰度值,P3 0 .16±0 .05,P5 0 .37±0. 03,P7 0 .88±0 .08,P10 0. 47±0. 05,软骨细胞 2 08±0 13。P7代细胞灰度值达最大(P<0 .01),软骨细胞是 MSCs的 3 倍以上。结论 生长因子能维持 MSCs细胞活性,促进生长繁殖。一定培养时间内,软骨生成能力渐增强,但随时间进一步延长,软骨分化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形成 Ⅱ型胶原 甲苯胺蓝染色 TGF-β1 FGF 软骨细胞 表达量 RNA 体外培养
下载PDF
软骨形成蛋白与软骨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纪影畅 李宇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6-68,共3页
对于骨骼的发育和维持来说 ,软骨形成是关键的一步 ,引发软骨形态发育的信号是一热门话题 ,本文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对与软骨发育密切相关的骨形成蛋白和软骨形成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形成蛋白 软骨形成蛋白 生长分化因子-5 BMPS CDMPs 受体 信号传导
下载PDF
Smad信号调控软骨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云浩 蒋欣泉 张志愿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59-561,565,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不但调控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多种生理过程,也在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程序性死亡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还参与调控软骨形成和软骨发育。Smad通过将TGF-β... 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不但调控胚胎发育、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等多种生理过程,也在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和程序性死亡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TGF-β超家族信号通路还参与调控软骨形成和软骨发育。Smad通过将TGF-β家族信号由细胞表面传递至细胞核来转导TGF-β家族信号。下文就Smad的分类、Smad传递TGF-β家族信号的机制、Smad信号对软骨形成的调控机制和Smad信号的负向调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 SMAD蛋白 软骨形成 信号转导 负向调控
下载PDF
ATDC5:一株反映软骨形成完整过程的细胞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其帅 高丽娜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79-384,共6页
中医学认为,筋骨失养,系肝肾虚衰所致。补肾中药的某些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激素类似的生理活性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可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而且在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TDC5细胞株来源于小鼠畸胎癌株AT8... 中医学认为,筋骨失养,系肝肾虚衰所致。补肾中药的某些有效成分具有与细胞因子、激素类似的生理活性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不仅可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而且在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ATDC5细胞株来源于小鼠畸胎癌株AT805,作为一个前软骨细胞株其分化过程与软骨形成过程类似。在细胞因子、激素和无机磷酸盐等作用下,ATDC5细胞将发生增殖、聚集进而进入软骨细胞分化阶段,分化为增殖性软骨细胞。增殖性软骨细胞随后继续分化为肥大性软骨细胞,从而进入终末分化阶段,软骨基质发生矿化,最终沉积成骨。通过从系统调节因子、局部调节因子和细胞培养条件三个方面,揭示ATDC5细胞增殖、分化与矿化的分子机制,为软骨发育研究及中药有效成分高通量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补肾中药 ATDC5细胞 软骨形成 软骨细胞
下载PDF
SOX9基因调控软骨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刚 李甜 +1 位作者 张舵 贾长青(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81-386,共6页
SOX9是软骨细胞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软骨细胞在复杂的增殖分化过程中,伴有多因素、多环节的精细调控,其中SOX9参与调控并起主要软骨形成因子的作用,同时SOX9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变化已成为软骨形成的重要检测依据,通过各种方法如SOX9转染... SOX9是软骨细胞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软骨细胞在复杂的增殖分化过程中,伴有多因素、多环节的精细调控,其中SOX9参与调控并起主要软骨形成因子的作用,同时SOX9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变化已成为软骨形成的重要检测依据,通过各种方法如SOX9转染至种子细胞、改变外界环境,最终提高SOX9表达并诱导软骨形成。文章对软骨形成中SOX9的基因表达调控、共同作用因子和增强SOX9促软骨形成的方法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以SOX9为切入点为软骨形成的调控机制及实际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9基因 软骨形成 基因调控 软骨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用于关节软骨衍生的软骨形成的支架 被引量:2
12
作者 Vinod E Vinod Francis D +1 位作者 ManickamAmirtham S 赵泽亮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70-170,共1页
软骨的有限自我恢复能力使得必须使用基于细胞和组织工程的疗法。关节软骨衍生的软骨形成剂(CP)的分离、扩展和表征的最新进展,已经在其软骨修复的作用中得到普及。富血小板血浆(PRP)是用于体外和体内研究的可靠的生物支架,已报道在软... 软骨的有限自我恢复能力使得必须使用基于细胞和组织工程的疗法。关节软骨衍生的软骨形成剂(CP)的分离、扩展和表征的最新进展,已经在其软骨修复的作用中得到普及。富血小板血浆(PRP)是用于体外和体内研究的可靠的生物支架,已报道在软骨和骨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软骨形成 关节软骨 生物支架 同种异体 组织工程 软骨修复 PRP
原文传递
肋软骨细胞和牙髓干细胞及FGF9的共培养对组织工程软骨形成和骨化的影响(英)
13
作者 马姝 《口腔生物医学》 2012年第4期204-204,共1页
1.肋软骨细胞和牙髓干细胞及FGF9的共培养对组织工程软骨形成和骨化的影响(英)/DaiJ…//Biomaterials.-2012,33(31).-7699—7711. 牙髓干细胞(DPSCs)来源于颅神经嵴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颅面组织再生的重要种子细... 1.肋软骨细胞和牙髓干细胞及FGF9的共培养对组织工程软骨形成和骨化的影响(英)/DaiJ…//Biomaterials.-2012,33(31).-7699—7711. 牙髓干细胞(DPSCs)来源于颅神经嵴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颅面组织再生的重要种子细胞。与关节软骨细胞相比,肋软骨细胞(CCs)容易获取,增殖扩增能力更强。CCs具有软骨形成能力,能够有效地修复关节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细胞 牙髓干细胞 文摘 英文 软骨形成 颅神经嵴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形成能力
下载PDF
气管支气管骨软骨形成症合并甲状腺癌1例
14
作者 张景旭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3年第3期167-167,共1页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骨软骨形成 合并症 甲状腺癌 甲状腺摘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体外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周广东 苗春雷 +4 位作者 王晓云 刘天一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 (BMSC)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 ,以阐明软骨细胞能否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方法 分别培养猪的BMSC与耳软骨细胞 ,将 2种细胞按 8:2 (BMSC :软骨细胞 )比例混匀 ,以 5 0× ... 目的 探讨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 (BMSC)共培养体外构建软骨的可行性 ,以阐明软骨细胞能否诱导BMSC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方法 分别培养猪的BMSC与耳软骨细胞 ,将 2种细胞按 8:2 (BMSC :软骨细胞 )比例混匀 ,以 5 0× 10 7/ml的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乳酸支架 (PGA/PLA ,直径 9mm ,高 3mm)作为共培养组 ,相同终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 ,1 0× 10 7/ml(相当于共培养组中软骨细胞数 )的单纯软骨细胞接种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每组各接种 6例标本 ,每例接种细胞悬液 2 0 0 μl。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 8周后取材 ,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软骨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细胞均与材料支架黏附良好。共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 (软骨细胞组 )体外培养 8周后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 ,并基本保持了复合物初始的大小和形状 ,2组新生软骨外观及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 ,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 2组均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共培养组的平均湿重和蛋白多糖含量均达到阳性对照组的 80 %以上。阴性对照组 (单纯BMSC组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逐渐皱缩变形 ,仅在组织块边缘的局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体外培养 BMSC 共培养 软骨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 软骨组织 阳性对照 细胞悬液 标本
原文传递
力学刺激影响猪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软骨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刘天一 周广东 +5 位作者 苗春雷 魏娴 陈付国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1997-2001,共5页
目的 研究力学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 取第二代猪BMSC以 5× 10 7/cm3 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乳酸 (PGA/PLA)圆盘形支架上 ,一周后均改用软骨诱导液 [高糖DMEM培养基含 10 %... 目的 研究力学刺激对猪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 取第二代猪BMSC以 5× 10 7/cm3 的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 /聚羟基乳酸 (PGA/PLA)圆盘形支架上 ,一周后均改用软骨诱导液 [高糖DMEM培养基含 10 %胎牛血清 (FBS)、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10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I 5 0ng/ml、地塞米松 4 0ng/ml]体外培养。根据不同的施加力分为 3组 :离心组设定离心力 10 0g ,2次 /d ,30min/次 ,间隔 12h ;摇床组设定为 80r/min ,每天施力 8h ;静止培养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 4周、第 8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聚糖(GAG)定量等检测 ,比较不同力学刺激对诱导BMSC体外软骨形成的影响。结果第 4周时两实验组 ,即摇床组及离心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基本保持原来的体积与外形 ,软骨陷窝形成 ,呈结节状或巢状分布并伴有GAG沉积及胶原合成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静止组体积缩小 ,有少量软骨陷窝结构形成 ;8周时两实验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形状保持良好 ,浅灰白色 ,光泽好 ;HE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成熟软骨陷窝形成 ,核仁清楚并有多处分裂相 ,细胞外基质沉积均匀 ;Safranin O染色显示有大量的GAG形成 ,Masson染色显示有较多新生胶原组织形成 ,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刺激 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软骨形成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内软骨形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广东 王晓云 +5 位作者 刘天一 苗春雷 吕晓杰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4,i002,共4页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猪BMSCs与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6∶4或7∶3)混匀,取2.5×107个混合细胞悬浮于0.5ml30%Pluronic溶液后注射到裸鼠皮下(n=6)。相同数... 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猪BMSCs与软骨细胞按一定比例(6∶4或7∶3)混匀,取2.5×107个混合细胞悬浮于0.5ml30%Pluronic溶液后注射到裸鼠皮下(n=6)。相同数量的单纯软骨细胞或BMSCs同样方法注射,分别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0.75×107个软骨细胞同样注射作为低浓度软骨细胞对照。各组均8周后取材检测。结果混合细胞组及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成熟的软骨。组织学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表达。两组新生软骨糖胺多糖(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混合组平均湿重分别为(320±48)mg和(294±37)mg,均达到阳性对照组70%以上。BMSCs组仅形成了纤维性组织,低浓度软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软骨,但新生软骨平均湿重低于阳性对照的30%。结论上述结果提示软骨细胞能诱导BMSCs在体内非软骨形成部位向软骨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体内 软骨形成 骨髓基质细胞 BMSC 注射 混合细胞 阳性对照 软骨组织 表达
原文传递
兔关节囊自体游离移植形成软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瑞江 赫荣国 +5 位作者 朱志宏 顾章平 马承宣 刘贵麟 游联璧 石怀银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探讨兔髋关节囊移植化生软骨的可能性 ,为修复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新材料。方法 :新西兰幼兔 2 4只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 16只 ,取左髋关节囊 5mm× 5mm修复同侧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 ;对照组 8只 ,仅造成左股骨头软骨缺损 4... 探讨兔髋关节囊移植化生软骨的可能性 ,为修复股骨头软骨缺损提供新材料。方法 :新西兰幼兔 2 4只 ,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 16只 ,取左髋关节囊 5mm× 5mm修复同侧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 ;对照组 8只 ,仅造成左股骨头软骨缺损 4mm× 4mm。术后左髋进行持续被动活动 3周。这两组的右髋手术方法同实验组 ,术后让其自由活动 ,作为亚对照组。术后 6周及 12周处死动物 ,进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软骨形成率占 87.5 % (14/16 ) ,明显优于亚对照组的 2 9% (7/2 4) (χ2 =13 .0 99,P <0 .0 0 1) ,对照组无软骨形成。实验组及亚对照组 6周时 ,移植区表层可见滑膜细胞 ,深层为软骨细胞 ,12周时软骨细胞逐渐增多 ,对照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结论 :兔髋关节囊移植可化生关节软骨 ,持续被动活动优于自由活动。关节囊游离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 自体移植 软骨形成 关节软骨缺损
下载PDF
多聚左旋赖氨酸促进软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宇 纪影畅 +2 位作者 李晓昀 李军 张锦堃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年第6期307-3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聚左旋赖氨酸 (PL)对软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剂量PL( 0~ 15 μg/ml)的培养液对大鼠肢芽细胞培养 4d ,根据培养细胞中软骨集落形成情况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判断PL对软骨形成的促进作用 ;采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多聚左旋赖氨酸 (PL)对软骨形成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剂量PL( 0~ 15 μg/ml)的培养液对大鼠肢芽细胞培养 4d ,根据培养细胞中软骨集落形成情况和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判断PL对软骨形成的促进作用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钙黏附蛋白的表达 ,探讨PL促进软骨形成的机制。结果 PL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培养细胞中软骨集落的形成 ,情况如下 :5 9± 13( 0 μg/ml) ;82± 14 ( 1μg/ml) ;97± 19( 3μg/ml) ;10 8± 2 4( 5 μg/ml) ;软骨细胞集落互相连接成片状 ,以至未能彼此区分 ( 10 μg/ml) ;软骨细胞集落形成减少 ,且不典型 ( 15 μg/ml)。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 :高剂量PL组 ( 5 μg/ml)中Ⅱ型胶原和神经钙黏附蛋白的表达较低剂量PL组 ( 0 μg/ml)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软骨形成 钙黏附蛋白
原文传递
残耳软骨细胞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体内软骨的形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震 蒋海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312-3319,共8页
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细胞从细胞数量和质量上难以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出正常人耳郭大小的同质耳软骨支架。目的:探讨残耳软骨细胞能否在裸鼠体内非软骨环境下模拟软骨诱导微环境,促进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并形成组织工程软骨... 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细胞从细胞数量和质量上难以作为种子细胞构建出正常人耳郭大小的同质耳软骨支架。目的:探讨残耳软骨细胞能否在裸鼠体内非软骨环境下模拟软骨诱导微环境,促进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并形成组织工程软骨,从而为解决组织工程化人耳郭软骨支架制备做基础准备工作。方法:(1)实验分为4组:第2代残耳软骨细胞与第3代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以3∶7比例混合作为共移植组,单纯残耳软骨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残耳软骨细胞组),单纯脂肪来源的干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脂肪干细胞组),以上3组接种细胞终浓度为5.0×10^(10) L^(-1),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细胞终浓度为1.5×10^(10) L^(-1);(2)按照实验分组将0.2 mL细胞-Pluronic-F127复合物注射到裸鼠背部皮下,体内培养8周后对新生组织进行大体观察、湿质量测量、糖胺多糖含量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1)共移植组平均湿质量达到残耳软骨细胞组的80%以上;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平均湿质量低于残耳软骨细胞组的30%;(2)共移植组和残耳软骨细胞组的平均湿质量和糖胺多糖平均含量均显著高脂肪干细胞组和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P<0.05);(3)组织学染色:共移植组、残耳软骨细胞组与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标本均有成熟的软骨陷窝形成,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软骨陷窝松散排列不均,胞外基质着色淡;脂肪干细胞组为纤维样组织,未见软骨陷窝形成;(4)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共移植组、残耳软骨细胞组与低浓度残耳软骨细胞对照组可见成熟软骨陷窝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棕黄色沉淀即Ⅱ型胶原表达;脂肪干细胞组未见Ⅱ型胶原表达;(5)结果提示,残耳软骨细胞能够在裸鼠体内非软骨环境下模拟软骨诱导微环境,促进脂肪干细胞向软骨分化并生成组织工程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脂肪类 干细胞 组织工程 脂肪干细胞 残耳软骨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 软骨形成 共移植 诱导 体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