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3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术前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刘洪达 闫荣亮 +7 位作者 高岩 陈江华 曲平艳 王磊 彭义 曹立海 杜晓健 曲家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88-5395,共8页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 背景:距骨骨软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该损伤类型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加重病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式选择和中长期随访结果的评估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目的:探究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距骨骨软骨损伤范围对术式选择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MRI检查距骨骨软骨损伤部位,比较不同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再根据T1ρ值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将T1ρ值<45 ms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设为A组(n=73),T1ρ值≥45 ms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设为B组(n=81)。比较不同术式下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T1ρ值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y=1-1/(1+e-z)回归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十字交叉验证法验证模型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154例患者中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Ⅰ型36例,Ⅱ型37例,Ⅲ型40例,Ⅳ型41例,4个分型患者的T1ρ值及T2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154例患者治疗后局部肿胀7例(4.6%),疼痛加重3例(2.0%),创口感染5例(3.3%),软骨愈合不良2例(1.3%);③A、B组治疗后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软骨下骨骨髓水肿体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B组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0%,比A组总有效率(85%)高(P<0.05);④年龄(OR=1.589,95%CI:0.305-1.252,P=0.036)、白细胞介素6(OR=1.737,95%CI:0.974-5.254,P=0.049)、白细胞介素8(OR=1.385,95%CI:1.066-4.355,P=0.034)、C-反应蛋白(OR=1.957,95%CI:1.323-2.178,P=0.035)、转化生长因子β1(OR=1.459,95%CI:0.897-2.455,P=0.038)、T1ρ值(OR=1.687,95%CI:0.854-3.321,P=0.026)、T2值(OR=1.843,95%CI:0.657-2.454,P=0.036)、并发症(OR=1.719,95%CI:0.654-3.464,P=0.019)、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型(OR=3.789,95%CI:1.023-5.897,P=0.028)均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微骨折手术(OR=0.751,95%CI:0.321-1.264,P=0.012)、自体骨软骨移植(OR=0.649,95%CI:0.246-1.356,P=0.023)、是中长期随访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⑤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的风险迅速降低;当T1ρ值>35 ms时,术后复发风险迅速升高;⑥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9个危险因素与术后复发的关联最紧密,得出术后复发的公式,利用回归方程计算术后复发的可能性;P=0.75时,约登指数值最大,为77.728,提示模型预测效果较好;⑦提示术前T1ρ技术定量评估可有效指导术式的选择,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1ρ技术定量 距骨骨软骨损伤 分型 微骨折术 自体骨软骨移植 随访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对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2
作者 李杰峰 金艳南 +3 位作者 王庆东 康乐 徐向峰 李付彬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83-86,9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100例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并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100例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照组采取微骨折术治疗。采用MRI评估其手术疗效,并记录其术后膝关节软骨愈合时间;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估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关节软骨愈合优良率98.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研究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且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膝关节软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的远期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缩短膝关节软骨愈合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 膝关节局限性软骨损伤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赵昱 尹崑 +2 位作者 赵瑞鹏 马永胜 段王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由急性外伤性损伤所致的软骨损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中急性髌骨脱位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可致髌骨内侧和股骨外侧髁骨软骨损伤 [1-2] 。针对有症状的局灶性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 由急性外伤性损伤所致的软骨损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其中急性髌骨脱位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可致髌骨内侧和股骨外侧髁骨软骨损伤 [1-2] 。针对有症状的局灶性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建议对Ⅲ级或Ⅳ级的软骨损伤进行手术治疗 [3]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微骨折技术、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s surgery,OAT)及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等。其中微骨折技术是通过骨髓释放出的干细胞分化为纤维软骨实现软骨修复,这种纤维软骨表面粗糙,韧性较大,不利于关节长期活动;ACI和OAT首先需要获取自体软骨或软骨细胞,尽管这种修复方法较安全并且短期疗效较佳,但往往会出现供体部位持续疼痛、髌骨不稳、下跪或下蹲困难等手术并发症 [4-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纤维软骨 软骨修复 急性外伤性 急性髌骨脱位 软骨细胞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生物安全问题
4
作者 田志 段王平 +2 位作者 马永胜 张城铭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是从组织供者获得整块软骨和软骨下骨来精确修补受损的关节软骨,是一种针对局限性大块关节软骨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1])。主要用于青壮年大面积软骨损伤以及微骨折、...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是从组织供者获得整块软骨和软骨下骨来精确修补受损的关节软骨,是一种针对局限性大块关节软骨损伤的有效治疗方式^([1])。主要用于青壮年大面积软骨损伤以及微骨折、细胞治疗失败的软骨损伤患者^([2])。OCA具有不受供区取材限制、提供与损伤部位相同曲度的关节面、骨融合率高、临床结果可靠等技术优势,在软骨损伤修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软骨下骨 微骨折 关节面 组织供者 临床结果 治疗失败 供区
下载PDF
推动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在我国的应用
5
作者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随着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局限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关节软骨损伤不能自我修复,临床上对青壮年局限性较大面积软骨缺损的治疗尤为棘手。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微骨折、软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等,但存在不能形成透明软骨... 随着体育运动的广泛普及,局限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逐渐增多。由于关节软骨损伤不能自我修复,临床上对青壮年局限性较大面积软骨缺损的治疗尤为棘手。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微骨折、软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等,但存在不能形成透明软骨、修复组织远期退变等不足,尤其是不能提供即时、正常的负重等生物力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透明软骨 组织工程软骨 微骨折 生物力学功能 自我修复 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移植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的历史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城铭 段王平 +1 位作者 马永胜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6,共5页
随着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膝关节局限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不断增多。由于软骨损伤不能自我修复,临床上对青壮年局限性较大软骨损伤的治疗尤为棘手。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是治疗青壮年大面积软骨损伤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 随着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膝关节局限性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不断增多。由于软骨损伤不能自我修复,临床上对青壮年局限性较大软骨损伤的治疗尤为棘手。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是治疗青壮年大面积软骨损伤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对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研究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我国对其研究尚未得到重视和发展。鉴于此,本刊开设“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专栏,将对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发展历史和现状、软骨组织的获取和保存及临床应用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以期推动我国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临床疗效 软骨组织 自我修复 体育运动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 青壮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A-PRF促进兔膝关节骨软骨损伤愈合的观察
7
作者 朱泽宇 吕成奇 +3 位作者 刘旭凌 陈昱璐 邹德荣 陆家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共10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在骨软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获取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低速离心兔心脏血液获...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在骨软骨再生中的作用。方法·获取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膝关节软骨细胞;通过低速离心兔心脏血液获得A-PRF。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A-PRF的组织学结构;ELISA法检测A-PRF中生长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采用活/死细胞双染法及MTT法检测A-PRF对兔BMSCs细胞毒性及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A-PRF对兔BMSCs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OCN)基因表达的影响;使用transwell小室测定A-PRF对于兔BMSCs以及软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建立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模型,将18只兔随机分为3组:A-PRF组(n=6)在缺损处植入A-PRF;A-PRF+BMSCs组(n=6)植入接种兔BMSCs的A-PRF;对照组(n=6)不进行植入操作。术后12周处死兔,采用苏木精-伊红(H-E)、甲苯胺蓝和番红O-固绿染色进行膝关节标本的组织学观察,并根据膝关节的表面形态学与组织学情况,采用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nternational Cartilage Repair Society,ICRS)评分系统进行宏观与组织学评分。结果·A-PRF具有松散的网络结构,可以缓慢释放生长因子。加入A-PRF后,未观察到其对兔BMSCs具有细胞毒性;在加入A-PRF后24、48和72 h,BMSCs的增殖能力均明显升高(均P<0.05),成软骨相关基因Ⅱ型胶原蛋白、聚集蛋白聚糖,以及成骨相关基因ALP和OCN均显著上调(均P<0.05)。加入A-PRF后,兔BMSCs与软骨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均P<0.05),且兔BMSCs的迁移能力显著高于软骨细胞(P=0.025)。在兔膝关节缺损模型中,观察关节表面形态,可见A-PRF组和A-PRF+BMSCs组缺损均基本恢复,而对照组仅有软组织覆盖。在ICRS宏观评分方面,A-PRF组与A-PRF+BMSC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PRF组和A-PRF+BMSCs组均产生骨软骨修复,但A-PRF组软骨更加成熟,对照组则形成纤维修复。在ICRS组织学评分方面,A-PRF组与A-PRF+BMSCs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体A-PR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促进BMSCs增殖的能力,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促进软骨和软骨下骨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生长因子 硬组织再生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由NF-κB/CX3CL1途径改善碘乙酸钠诱导的骨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和疼痛的机制
8
作者 管小明 肖扬 苏博源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疼痛相关趋化因子(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途径改善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以及疼痛的分...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疼痛相关趋化因子(CX3C chemokine ligand 1,CX3CL1)途径改善碘乙酸钠(Monosodium iodoacetate,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以及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健康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Control组(大鼠不做处理)、Model组(构建MIA诱导的骨性关节炎模型)、Dex组[Model大鼠关节腔内注射Dex(125 mg/kg)],PDTC组[Model大鼠关节腔内注射NF-κB抑制剂PDTC组(2.5 mg/kg)]、Dex+PDTC(Model大鼠关节腔内注射Dex125 mg/kg+PDTC 2.5 mg/kg),每组10只;实验周期为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机械痛以及冷痛潜伏期;ELISA法检测大鼠关节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13)、环氧化物酶-2(COX-2)、白细胞介素(IL-1)水平;大鼠行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参照Markin评分确定5组软骨损伤;Western-blot检测大鼠关节软骨组织内NF-κB、CX3CL1、Cleaved-caspase-3、Bax等蛋白浓度表达。结果治疗前5组大鼠TWL、MWT差异性小(P>0.05);治疗后,除去Control组,其余4组TWL、MWT均下调(P<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TWL、MWT下调(P<0.05);与Model组比较,Dex组、PDTC组TWL、MWT上调,二者联合进一步上调TWL、MWT(P<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关节液内MMP-1、MMP-13、COX-2、IL-1均上调(P<0.05);Dex及PDTC的干预可以下调MMP-1、MMP-13、COX-2、IL-1水平(P<0.05);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下调MMP-1、MMP-13、COX-2、IL-1水平(P<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软骨关节面出现明显破溃、炎性细胞大量增生现象,Markin评分上调(P<0.05);Dex及PDTC干预后软骨表现破溃、炎性细胞增生程度降低,Markin评分降低(P<0.05);Dex及PDTC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改善骨性关节炎大鼠病理状态,降低Markin评分(P<0.05);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大鼠Cleaved-caspase-3、Bax、NF-κB、CX3CL1表达上调(P<0.05);Dex及PDTC的干预可以下调Cleaved-caspase-3、Bax、NF-κB、CX3CL1(P<0.05),二者联合可以进一步下调Cleaved-caspase-3、Bax、NF-κB、CX3CL1蛋白表达(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以明显改善碘乙酸钠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大鼠的软骨损伤、软骨组织凋亡以及疼痛症状,该过程与抗炎作用及抑制NF-κB/CX3CL1信号通路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右美托咪定 碘乙酸钠 软骨损伤 疼痛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现状
9
作者 张城铭 段王平 +1 位作者 马永胜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13,共7页
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透明软骨组织,由细胞外基质与少量软骨细胞构成,关节软骨损伤在年轻、活跃的人群中非常常见[1]。损伤范围较大、有明显症状的关节软骨损伤影响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可致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关节软骨... 关节软骨是一种特殊的透明软骨组织,由细胞外基质与少量软骨细胞构成,关节软骨损伤在年轻、活跃的人群中非常常见[1]。损伤范围较大、有明显症状的关节软骨损伤影响患者运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可致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由于关节软骨的再生能力及自我修复能力较差,使关节软骨损伤的自然愈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自然愈合 透明软骨 骨关节炎 自我修复能力 细胞外基质 软骨细胞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应用天然水凝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薛春宇 陈国強 +5 位作者 袁俊虎 傅煊健 陈雨航 陈贤艺 关宏业 陈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56-60,70,共6页
由创伤或骨关节炎造成的软骨损伤是常见的关节疾病类型,是现代社会严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为软骨中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且软骨细胞迁移能力差,祖细胞数量少,导致软骨缺损的自愈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水凝胶具有诸多特... 由创伤或骨关节炎造成的软骨损伤是常见的关节疾病类型,是现代社会严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为软骨中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组织,且软骨细胞迁移能力差,祖细胞数量少,导致软骨缺损的自愈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水凝胶具有诸多特性,如高吸水性能、生物降解性、可控的孔隙率及生物相容性,具有用作关节软骨替代物所需的仿生性能,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中适合应用于软骨再生的支架生物材料之一。本综述总结了用于关节软骨修复水凝胶及动物模型。由于受当前技术的局限,人们仍然难以克服诸如血管生成和机械性能不足等问题,本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应用天然水凝胶用于软骨损伤的进展,希望为临床治疗关节软骨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关节疾病 软骨损伤
下载PDF
188例住院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分析
11
作者 温丰平 李恒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目的调查分析188例住院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为OLT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 目的调查分析188例住院踝关节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s of the talus,OLT)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为OLT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住院的OL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损伤原因、病灶位置,分析其大小、病程、手术方式及结果随访资料等。按手术方式分组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8例住院OLT患者,男130例(69.1%),女58例(30.9%)。其中,18~40岁为发病高峰,达138例(73.4%);144例(76.6%)患者的BMI大于25 kg/m^(2);病程平均(29.1±7.8)个月;创伤性损伤160例(85.1%),退变性损伤28例(14.9%);内侧软骨损伤142例(75.5%),外侧软骨损伤46例(24.5%);左踝84例(44.7%),右踝104例(55.3%);HeppleⅠ、Ⅱ型75例(39.9%),HeppleⅢ、Ⅴ型113例(60.1%);115例(61.2%)患者的病灶大于1.5 cm^(2)。67例(35.6%)患者采用微骨折手术治疗(关节镜微骨折组),84例(44.7%)患者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自体骨软骨移植组),37例(19.7%)患者采用带骨膜髂骨移植术治疗(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术后18个月自体骨软骨移植组和带骨膜髂骨移植组患者的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关节镜微骨折组,且VAS评分低于关节镜微骨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T患者以创伤性损伤占多数,中青年好发,男性多于女性,内侧损伤多于外侧,HeppleⅢ、Ⅴ型损伤建议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软骨损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软骨损伤探讨自体软骨细胞植入术的相关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宁 王广积 杜秀藩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膝关节软骨是覆盖双关节末端的无血管和非神经结缔组织,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润滑的关节运动,在日常活动中其承受重复的高冲击和负荷,所以膝关节软骨损伤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1]。由于其无血管结构,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它的修复和再生具... 膝关节软骨是覆盖双关节末端的无血管和非神经结缔组织,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润滑的关节运动,在日常活动中其承受重复的高冲击和负荷,所以膝关节软骨损伤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1]。由于其无血管结构,再生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它的修复和再生具有很高的挑战性。临床上对于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手术已有多种方法,比如微骨折(microfracture,MF)、骨软骨自体移植(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plantation,OAT)、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OCA)、自体软骨细胞植入(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以及组织工程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软骨损伤 组织工程技术 骨科疾病 微骨折 血管结构 软骨 关节运动 自体移植
下载PDF
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
13
作者 吴苏琪 吴寒松 +2 位作者 余冬梅 陈琼 池蓉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并对比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 rich gel,PRP)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injury,OLT)。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HeppleⅤ型... 目的分析并对比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与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 rich gel,PRP)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injury,OLT)。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金华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入的HeppleⅤ型OLT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将其分为移植组(接受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31例)、联合组(接受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治疗,31例)。对患者进行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研究,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治疗效果、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Orthopedic Foot andAnkle Surgeons,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移植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联合组(93.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ROM、AOFAS评分均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P<0.05)。移植组患者主观总满意度(77.42%),低于联合组(96.77%,P<0.05)。移植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35%)与联合组(3.23%)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骨粉联合PRP可避免额外手术切口,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骨膜髂骨 异体骨骨粉 富血小板凝胶 距骨骨软骨损伤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在软骨损伤修复中的研究
14
作者 徐训安 徐同光 +4 位作者 曹鹏飞 黄永丰 王强 何毅 刘勇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148-153,158,共7页
目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及两者联合的膝关节腔注射3种治疗方式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24只,采用手术在兔膝关节中建造软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软骨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单... 目的:对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及两者联合的膝关节腔注射3种治疗方式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耳兔24只,采用手术在兔膝关节中建造软骨损伤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软骨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单独SMSCs关节腔注射组(SMSCs组)、单独PRP关节腔注射组(PRP组)和SMSCs联合PRP关节腔注射组(SMSCs+PRP组)4组,每组6只。剔取4组兔关节滑膜进行SMSCs的体外培养,并进行SMSCs的形态学观察及鉴定。抽取兔静脉血,离心制备PRP,对比PRP与全血中血小板及生长因子的含量。将SMSCs和PRP注射入已造模的3组兔膝关节腔中,于注射治疗2、4和6周后根据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软骨修复评分对各组的软骨缺损区的修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兔膝关节滑膜的原代滑膜细胞分离初为圆形,传代后均为梭形。4组的SMSCs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99.22%和99.99%,CD45检测0.5%,具备干细胞的性质。4组的血小板计数显示PRP中血小板浓度约为全血的6倍。PRP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水平分别为(569.15±57.48)ng/ml、(633.56±63.90)ng/ml和(1243.55±106.04)ng/ml,约为全血中的5倍、6倍、7倍。关节腔注射治疗后2周时,4组的软骨修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治疗4周、6周后,SMSCs+PRP组软骨修复宏观形态学及组织学评分较空白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周=6.35、9.15,t6周=8.16、8.60,P<0.05);结论:SMSCs联合PRP对于兔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进行PRP和单独SMSCs的治疗,且均优于未进行治疗情况,SMSCs联合PRP能够显著提高软骨损伤自我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PRP)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 软骨损伤 修复
下载PDF
三维稳态成像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葛艺杰 张海峰 +1 位作者 卢珩 郭俊俏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51-54,58,共5页
目的分析多回波梯度成像(multi-echo data merging imaging,MERGE)、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t suppression fast disturbed phase gradient echo,3D-FS-SPGR)、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ast imaging employ... 目的分析多回波梯度成像(multi-echo data merging imaging,MERGE)、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hreedimensional fat suppression fast disturbed phase gradient echo,3D-FS-SPGR)、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fast imaging employing steady-state acquisition cycled phases,FIESTA-C)对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40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常规扫描,同时行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扫描,并于4周内行外科或膝关节镜手术。对三种检查序列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计算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分析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评估不同级别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价值。结果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与临床手术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分别为0.57、0.90、0.81。MERGE、FIESTA-C和3D-FS-SPGR序列对膝关节不同级别急性软骨损伤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9.67%、91.95%和94.54%,特异性分别为95.23%、98.90%和95.33%。结论FIESTA-C序列对膝关节不同级别急性软骨损伤的诊断与临床手术结果的符合度高于MERGE、3D-FS-SPGR序列,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可通过改动参数有效缩短扫描时间,可作为膝关节急性软骨损伤的优化序列,但对低级别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软骨损伤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多回波梯度成像 双激发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 三维抑脂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下载PDF
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曹树业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6-78,8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自体骨软骨移植与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记录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踝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标准)、供区恢复程度(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1.6±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7)分;踝关节活动度、AOFAS评分、Harris评分分别为(67.3±4.6)°、(91.5±8.2)分、(95.8±2.6)分,均明显大/高于对照组的(59.7±4.2)°、(82.4±7.8)分、(91.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7.5%、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显著,可有效修复患者软骨,改善踝关节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骨软骨损伤 自体骨软骨移植 踝关节镜微骨折手术 踝关节功能 软骨修复
下载PDF
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疾病成因分析及修复治疗策略
17
作者 彭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36-0039,共4页
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疾病成因分析及修复治疗策略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0月收治的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修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 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疾病成因分析及修复治疗策略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10月收治的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修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治疗有效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治疗有效性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动员骨软骨损伤等骨类疾病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软骨损伤 骨类疾病 成因 修复治疗
原文传递
CT与MRI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董金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6-0068,共3页
探讨CT与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样本是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8例,本次参与实验的68例患者进行MRI、CT、关节镜三种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结果、软骨损伤分级诊断情况。结... 探讨CT与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样本是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68例,本次参与实验的68例患者进行MRI、CT、关节镜三种检查。观察三种影像学结果、软骨损伤分级诊断情况。结果 影像学结果两组对比(P>0.05),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两组对比(P<0.05)。结论 临床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MRI检查的诊断结果更接近金标准关节镜,诊断还拥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膝半月板 关节软骨损伤
下载PDF
软骨多参数MRI在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河锋 邱艳兰 +1 位作者 李英创 容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45-47,共3页
目的:探究软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软骨损伤进行分组,将存在软骨损伤的患者纳入损伤组(9... 目的:探究软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在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存在软骨损伤进行分组,将存在软骨损伤的患者纳入损伤组(92例),将未发现软骨损伤的患者纳入无损伤组(8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软骨多参数MRIT2*mapping序列扫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软骨区域(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软骨区域的T2*值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于治疗4周后根据损伤组患者的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进行分组,将关节软骨损伤分级在0~Ⅰ级的患者纳入轻度损伤组(46例),将分级在Ⅱ级的患者纳入中度损伤组(35例),将Ⅲ~Ⅳ级的患者纳入重度损伤组(11例),对比三组患者不同软骨区域的T2*值。结果:损伤组的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均高于无损伤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评估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90、0.728、0.742,灵敏度分别为69.89%、68.13%、75.00%、69.23%,特异度分别为68.97%、66.29%、66.35%、73.68%(P<0.05)。治疗4周后,轻度损伤组股骨内侧踝、内侧胫骨平台、股骨外侧踝、外侧胫骨平台的T2*值均低于中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低于重度损伤组(P<0.05)。结论:软骨多参数MRI对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同时有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数MRI 膝骨性关节炎 软骨损伤 疗效评估
下载PDF
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Hepple 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赵弟庆 孙振彬 《医师在线》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Hepple 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Hepple 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左足16例,右足10例;年龄20...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Hepple 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在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行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治疗的Hepple 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左足16例,右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28.5±10.7)岁;病程5~12个月,平均(7.9±3.1)个月.镜下行踝关节清理术,显露距骨骨软骨损伤的部位并行微骨折处理.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RI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随访,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1.1)个月.术后VAS及AOFAS踝-后足评分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MRI检查显示,术后距骨骨软骨损伤面积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治疗HeppleⅡ~Ⅲ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及功能,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镜 距骨骨软骨损伤 微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