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往复密封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对比研究
1
作者 彭超 张鑫 +3 位作者 靳思博 杨亮 何涛 欧阳小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1-1039,1050,共10页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 针对往复密封研究中平面应变模型与轴对称模型计算结果差异不明的问题,研究2种模型的宏微观密封特性.通过数值迭代计算的方法,求解往复作动中密封界面的流体域模型、微观接触模型和变形方程,在宏观零拉伸率的条件下,详细对比2种建模方法的接触压力、油膜压力和摩擦泄漏等密封特性的计算结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趋势相同,计算所得的泄漏量较接近,但利用平面应变模型计算得到的静态接触压力、油膜压力、摩擦力均小于轴对称模型,原因是平面应变模型未考虑压缩过程中的负拉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密封 平面应变模型 轴对称模型 负拉伸效应
下载PDF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轴对称模型的共轭传热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良斌 冯玉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8-73,共6页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流道间隙内高速气流的对流换热与轴承圆盘内部热传导紧密耦合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共轭传热问题。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使用ANSYS ICEM网格划分软件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结构网格划分;使用ANSYS Fluent数...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流道间隙内高速气流的对流换热与轴承圆盘内部热传导紧密耦合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共轭传热问题。为提高计算效率,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使用ANSYS ICEM网格划分软件对流体域和固体域进行结构网格划分;使用ANSYS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计算了二维轴对称条件下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气膜对称线上的马赫数、静温分布,流固耦合面上的热流密度分布,以及轴承圆盘固体域的温度场。将二维计算结果同已有的三维模型计算结果做对比,二者基本吻合,可以很好地相互验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对进一步分析高压圆盘气体轴承更为复杂的其他热流固耦合问题,提供了简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圆盘气体轴承 轴对称模型 共轭传热 热流固耦合 热流密度
下载PDF
基于轴对称模型的管桩竖向振动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林超 闫启方 +1 位作者 王颂 陈晴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在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闭塞效应以及桩芯土的存在,使得管桩的力学特性与实心桩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考察桩周土和桩芯土力学性质的差异对管桩振动的影响。将桩周土、桩芯土和管桩视为一个整体,利用轴对称模型和桩-土接触面的连续性条件... 在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闭塞效应以及桩芯土的存在,使得管桩的力学特性与实心桩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考察桩周土和桩芯土力学性质的差异对管桩振动的影响。将桩周土、桩芯土和管桩视为一个整体,利用轴对称模型和桩-土接触面的连续性条件得到了管桩的竖向振动解,为了比较,也给出了管桩竖向振动的欧拉模型解。借助数值算例,对比分析了管桩竖向振动采用轴对称模型和欧拉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并分析了桩周土、桩芯土和桩体本身物理参数对管桩竖向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得到的桩顶复刚度较欧拉模型的结果小,两种模型得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桩周土剪切模量比桩芯土剪切模量大时,桩基动刚度和动阻尼则较小;桩顶的复刚度随管桩壁厚的减小而减小,因此,管桩管壁不宜过薄。在进行管桩设计时,需要考虑土体性质对桩基振动特性的影响,合理选择管桩内、外半径和桩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轴对称模型 竖向振动 复刚度
原文传递
基于轴对称模型的特高压变压器直流偏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泽忠 王欢 +1 位作者 杨萧箫 谭瑞娟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7-94,共8页
文中针对特高压自耦变压器三维模型直流偏磁计算耗时长的问题,通过分析特高压变压器的磁路结构特点,建立了特高压变压器的等效轴对称二维模型,有效减小直流偏磁计算规模。与三维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轴对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轴对称... 文中针对特高压自耦变压器三维模型直流偏磁计算耗时长的问题,通过分析特高压变压器的磁路结构特点,建立了特高压变压器的等效轴对称二维模型,有效减小直流偏磁计算规模。与三维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轴对称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轴对称模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偏磁计算,有效减少直流偏磁的计算工作量,且计算精度可以保证,相较于三维模型有一定优势。在轴对称仿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串联电阻及时间步长对直流偏磁计算精度的影响,并获得了串联电阻的取值范围。最后,通过时域场路耦合原理进行不同直流电流下的特高压变压器负载直流偏磁求解,分析直流偏磁的电磁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直流偏磁电流的增加,励磁电流及绕组电流波形发生严重畸变,并产生很大的谐波分量,影响变压器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自耦变压器 轴对称模型 直流偏磁 励磁电流 高效计算
下载PDF
基于轴对称模型的摩擦副热弹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其良 崔红伟 +1 位作者 廉自生 李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600-605,共6页
摩擦副的热弹性特性直接影响液黏传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为了研究软启动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外界约束对摩擦副热弹性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瞬态热传导和热弹性轴对称模型,综合考虑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采用间接耦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预... 摩擦副的热弹性特性直接影响液黏传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为了研究软启动过程中温度变化和外界约束对摩擦副热弹性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摩擦副瞬态热传导和热弹性轴对称模型,综合考虑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采用间接耦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对偶钢片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分布规律,揭示了对偶钢片发生热失效的机理。结果表明:热负荷特性直接影响应力的分布,是导致热失效的关键因素。当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钢片会发生翘曲变形。周向应力是最主要的应力分量,可作为判断对偶钢片是否发生热失效的重要依据。轴对称模型能够简化计算,同时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液黏传动摩擦副的设计和提高使用性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副 轴对称模型 温度场 热应力 间接耦合
下载PDF
应用二维轴对称模型的微波真空干燥数值模拟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天一 张志军 韩晶雪 《真空》 CAS 2020年第4期60-65,共6页
本文建立基于多孔介质的多物理场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微波真空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可知,随着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环境压力的降低,干燥样品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干燥,有效提高样品干燥效率。但是,样品内部的温度及... 本文建立基于多孔介质的多物理场二维轴对称模型,对微波真空干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可知,随着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环境压力的降低,干燥样品能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干燥,有效提高样品干燥效率。但是,样品内部的温度及水分均匀性会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变差。适当牺牲干燥量,降低总的微波能量输出或降低微波功率输出,可有效提高干燥样品的温度和水分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干燥 二维轴对称模型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基于广义轴对称模型的橡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磨损研究
7
作者 刘亚东 尚闫 +1 位作者 柯玉超 夏迎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建立橡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广义轴对称模型,并基于Abaqus/Python二次开发与Abaqus/ALE自适应网格技术提出一种密封圈磨损有限元仿真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三维磨损模型,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 建立橡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广义轴对称模型,并基于Abaqus/Python二次开发与Abaqus/ALE自适应网格技术提出一种密封圈磨损有限元仿真方法,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比于三维磨损模型,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基于该方法研究不同工况参数对密封圈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磨损初期主唇口的空气侧磨损程度较油侧更严重,后期主唇口油侧磨损程度逐渐超过空气侧;转速对磨损的影响较小,且在相同磨损时间不同转速下的主唇口轮廓线大致平行;装配过盈量对磨损影响较大,但在相同磨损时间不同过盈量下的主唇口轮廓线大致平行;弹簧箍紧力对磨损的影响较大,相同磨损时间情况下,弹簧箍紧力越大则主唇口油侧磨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轴对称模型 旋转轴唇形密封 磨损 Abaqus/Python二次开发
下载PDF
轴对称模型的Hagen-Poiseuille流的运动不稳定性
8
作者 王发民 简.籐斯.斯图亚特(F.R.S)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1987年第11期977-984,共8页
本文讨论流体通过圆管的运动不稳定性问题。作为流体运动所受的干扰波,我们考虑了一个非线性轴对称模型。它对应的相关振幅函数满足扩散方程,且由于复杂的分子运动和流体粘性的相互作用,当流体的雷诺数增大时其扩散系数会出现负值。如... 本文讨论流体通过圆管的运动不稳定性问题。作为流体运动所受的干扰波,我们考虑了一个非线性轴对称模型。它对应的相关振幅函数满足扩散方程,且由于复杂的分子运动和流体粘性的相互作用,当流体的雷诺数增大时其扩散系数会出现负值。如负扩散现象出现,在流体运动中出现的湍流段内会引起流体的能量集中,并扮演减少阻尼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程 轴对称模型 干扰波 代入 地震波 函数 Hagen-Poiseuille 流体流动 流体运动 不稳定性
下载PDF
轴对称连续电性模型激电测井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9
作者 赵莹杰 黄静雅 +2 位作者 刘海飞 柳建新 刘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434-445,共12页
激电测井是将电极排列置于钻孔中进行探测的一种测井方法,由于电极排列接近目标体,使得观测的异常信号较强,能够较好地划分目标体的埋藏深度。为了提高激电测井正演精度和方便激电测井电极排列的优化设计,笔者研究了轴对称连续电性介质... 激电测井是将电极排列置于钻孔中进行探测的一种测井方法,由于电极排列接近目标体,使得观测的异常信号较强,能够较好地划分目标体的埋藏深度。为了提高激电测井正演精度和方便激电测井电极排列的优化设计,笔者研究了轴对称连续电性介质模型的激电测井曲线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首先在轴对称坐标系下推导了稳恒电流激励异常电位满足的边值问题和变分问题,然后,根据轴对称连续电性介质模型,推导了激电测井曲线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理论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激电测井二维有限元模拟程序,可用于模拟二极、三极和四极观测装置的激电测井曲线。最后,通过模型算例检验了程序的正确性,并分析了不同网格单元剖分尺度对激电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以及不同观测装置、不同极距下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研究为激电测井的电极排列设计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电测井 轴对称连续电性模型 异常电位 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高含水率疏浚泥轴对称大应变固结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玉鹏 孙宗军 +1 位作者 丁建文 吉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04-1910,共7页
高含水率疏浚泥在外加荷载作用下通常产生大应变固结变形,不适用于传统的Barron轴对称小应变固结理论。为此,基于Gibson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和Hansbo径向固结理论,摒弃小应变假定,考虑高含水率疏浚泥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径竖向渗流等因... 高含水率疏浚泥在外加荷载作用下通常产生大应变固结变形,不适用于传统的Barron轴对称小应变固结理论。为此,基于Gibson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和Hansbo径向固结理论,摒弃小应变假定,考虑高含水率疏浚泥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径竖向渗流等因素,建立了等应变条件下以孔隙比为变量的轴对称大应变固结模型ALSC,Gibson、Hansbo、Kjellman等建立的固结方程是该模型的特例。基于有限差分法,编制了计算程序,进行了ALSC模型与小应变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ALSC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变形较小时,ALSC模型与Barron模型计算的固结度和超静孔压数值基本吻合;土体变形较大时,ALSC模型与"Barron+Terzaghi"理论计算的最终沉降量和固结速率取决于土体的固结参数;当C_c/C_k=1时,ALSC模型的最终沉降量小于"Barron+Terzaghi"理论,但二者固结速率相当;当压缩系数av保持不变,ALSC模型(C_k=1)与"Barron+Terzaghi"相比,最终沉降量大,固结速率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 高含水率 砂井 轴对称模型 大应变固结 非线性 等应变
原文传递
弹簧蓄能密封圈轴对称仿真模型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贾晓红 李坤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弹簧蓄能密封圈在夹套材料磨损后能依靠弹簧回弹来维持良好的密封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但针对该密封圈的研究相对缺乏。因其结构的螺旋性导致了无法直接采用二维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建模方法构造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首先... 弹簧蓄能密封圈在夹套材料磨损后能依靠弹簧回弹来维持良好的密封特性,被广泛应用在诸多领域。但针对该密封圈的研究相对缺乏。因其结构的螺旋性导致了无法直接采用二维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建模方法构造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模型:首先通过数值实验得到三维螺旋盘绕弹簧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等效原则构建二维变截面等效弹簧,进而建立螺旋盘绕弹簧蓄能密封圈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算例验证,仿真结果和已知数据有很好吻合度,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该二维弹簧等效建模方法大幅提高了仿真效率,为螺旋弹簧及含弹簧系统的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蓄能密封圈 轴对称模型 二维变截面等效弹簧
下载PDF
管板结构轴对称简化模型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又香 龚曙光 庞心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6-471,共6页
针对大型换热器管板结构建模复杂与求解困难等问题,根据支撑刚度相等的原理,采用一族等厚薄壁圆筒体来取代换热管对管板的支撑作用,结合多尺度均匀化方法,考虑管子壁厚对管板的加强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管板结构轴对称分析的简化... 针对大型换热器管板结构建模复杂与求解困难等问题,根据支撑刚度相等的原理,采用一族等厚薄壁圆筒体来取代换热管对管板的支撑作用,结合多尺度均匀化方法,考虑管子壁厚对管板的加强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管板结构轴对称分析的简化模型即当量管板—壳单元模型,探讨了壳单元个数对轴对称模型计算精度的影响,并将轴对称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体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应力评定,所得结果显示简化后的轴对称模型不仅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且能有效地节省计算成本,因此所提出的简化模型能够为管板结构的应力分析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管板 轴对称模型 实体模型 应力分析设计
下载PDF
负压条件下高含水率疏浚泥轴对称大应变固结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玉鹏 丁建文 +1 位作者 马志华 张政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0-865,共6页
基于Gibson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和Hansbo径向固结理论,摒弃小应变假定,引入负压边界条件,建立了等应变条件下以孔隙比为变量的负压轴对称大应变固结(NALSC)模型.NALSC模型同时考虑了高含水率疏浚泥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径竖向渗流、负压... 基于Gibson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和Hansbo径向固结理论,摒弃小应变假定,引入负压边界条件,建立了等应变条件下以孔隙比为变量的负压轴对称大应变固结(NALSC)模型.NALSC模型同时考虑了高含水率疏浚泥的材料和几何非线性、径竖向渗流、负压沿深度衰减等因素,其他学者建立的固结方程是NALSC模型的特例.基于线性化的材料参数,对固结度变化时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渗流条件和真空度衰减方式下,NALSC模型与现有模型的固结度计算值基本吻合;土层厚度与砂井有效加固直径比值不小于10时,土体主要发生径向固结,竖向固结可以忽略;NALSC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高含水率疏浚泥的大应变固结性状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疏浚泥 轴对称模型 大应变固结 非线性 等应变 负压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平面轴对称接触模型参数设置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夏卫明 骆桂林 嵇宽斌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00-102,106,共4页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针对轴孔过盈配合接触模型中的平面应力轴对称模型与实体模型和横截面平面应力模型有限元计算的差异,着重研究了平面应力轴对称接触模型参数设置方法,主要研究了轴孔配合模型的几何过盈和间隙、接触单元实常数CNOF...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针对轴孔过盈配合接触模型中的平面应力轴对称模型与实体模型和横截面平面应力模型有限元计算的差异,着重研究了平面应力轴对称接触模型参数设置方法,主要研究了轴孔配合模型的几何过盈和间隙、接触单元实常数CNOF以及接触单元关键字KEYOPT(9)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读者在遇到类同的问题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孔过盈 实体模型 平面应力模型 有限元 轴对称模型
下载PDF
利用方差改进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本构模型
15
作者 姜庆远 刘宗仁 +1 位作者 田宇 徐雪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为了使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利用方差对三维轴对称本构模型进行改进.方法根据Darwin和Pecknold提出的"等效单轴应变"概念,在Elwi和Murry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正交异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 目的为了使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构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利用方差对三维轴对称本构模型进行改进.方法根据Darwin和Pecknold提出的"等效单轴应变"概念,在Elwi和Murry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正交异性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混凝土三维轴对称本构模型.与Elwi和Murry的原模型不同,本构关系矩阵中的非对角元素的取值,是根据模型与试验方差最小的原则确定.结果通过与原模型对比可以看出,新模型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符合较好.结论提出的三维轴对称模型是合理可行的,而且误差较小,可广泛地用于各种三维轴对称构件.利用方差改进模型方法不仅可用于三维轴对称模型,而且可以用于二维、三维模型.新的主应力旋转法则简单可行,可以避免计算结果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三维轴对称本构模型 有限元分析 方差 主应力旋转法则
下载PDF
构建轴对称模型求最小值
16
作者 梁玉荣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07年第4期29-30,共2页
近几年来,最小值问题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其中有些问题的解决常用构建轴对称模型的方法·在现行教材“轴对称”一节中有一例题:如图1,在直线l同侧有两点A、B。
关键词 最小值 对称 轴对称模型
原文传递
大直径桩纵向振动广义轴对称连续圈层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鑫 吴文兵 +3 位作者 王立兴 刘浩 梅国雄 闻敏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16-1925,共10页
现有针对大直径桩纵向振动特性的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1)所用桩体模型无法充分考虑桩身内的三维波动效应;(2)研究重点集中于高频范围,缺乏对工程价值更为突出的低频振动特性的聚焦分析。针对此两点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大直径桩纵向... 现有针对大直径桩纵向振动特性的理论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1)所用桩体模型无法充分考虑桩身内的三维波动效应;(2)研究重点集中于高频范围,缺乏对工程价值更为突出的低频振动特性的聚焦分析。针对此两点不足,提出了新型的大直径桩纵向振动广义轴对称连续圈层模型,将桩体看作三维连续介质,同时考虑桩身质点的竖向和径向位移,将桩周土沿径向进行圈层化处理,利用相邻圈层土和桩土接触面耦合关系得到竖向动荷载作用下桩顶复刚度解析解。在验证所提模型合理性基础上,利用其对大直径桩低频振动特性进行探讨分析,重点关注施工扰动效应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发现若干创新现象和有益结论,为大直径桩动力设计和承载特性分析提供了更为完备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桩 广义轴对称连续圈层模型 施工扰动效应 低频振动特性 动力设计
原文传递
采用轴对称二维模型对实际地层井间电磁响应进行成像的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宝君 任臣 +1 位作者 吴康康 党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51,共10页
采用二维积分方程和体积分方程分别模拟轴对称二维井间地层和三维井间地层模型中异常体的响应,并分析三维异常体沿垂直于发射—接收剖面方向的厚度和偏心程度以及在发射—接收剖面的横向位置对其响应的影响。采用Born迭代方法,通过反演... 采用二维积分方程和体积分方程分别模拟轴对称二维井间地层和三维井间地层模型中异常体的响应,并分析三维异常体沿垂直于发射—接收剖面方向的厚度和偏心程度以及在发射—接收剖面的横向位置对其响应的影响。采用Born迭代方法,通过反演不同模型的模拟数据获得发射—接收剖面的二维电导率成像。结果表明,在将三维地层中得到的井间测量数据在发射—接收剖面采用轴对称二维模型进行成像时,其成像质量与异常体沿垂直于发射—接收剖面方向的厚度和偏心程度直接相关。只要异常体沿垂直于发射—接收剖面方向的厚度足够大且其中心点距离发射—接收剖面较近,就可以采用轴对称二维井间地层模型实现高质量成像。异常体厚度越小、偏心程度越高,成像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电磁响应 积分方程 轴对称二维模型 三维模型 井间电磁成像
下载PDF
子午线轮胎的轴对称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薛小香 姚振汉 +1 位作者 李鹏 李强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2-297,共6页
建立一种子午线轮胎的轴对称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用以模拟轮胎的轮辋定位 充气 自由旋转过程。模型考虑了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和不可压缩性、帘线 橡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轮胎大变形的几何非线性以及轮胎、轮辋与路面的非线性接触边界... 建立一种子午线轮胎的轴对称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用以模拟轮胎的轮辋定位 充气 自由旋转过程。模型考虑了橡胶材料的非线性和不可压缩性、帘线 橡胶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轮胎大变形的几何非线性以及轮胎、轮辋与路面的非线性接触边界条件。通过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子午线轮胎在充气压力和离心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线轮胎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轴对称模型 压力分布
下载PDF
椎体-椎间盘固液耦合的轴对称表达、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宝胜 杨庆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61-366,共6页
目的研究集中载荷作用下椎体-椎间盘的固液耦合问题。方法将椎体-椎间盘视为多孔介质材料,包含固体骨架和隙间流体两相,采用Biot固液耦合方程描述两相影响过程。建立固相平衡方程与液相连续性方程的轴对称表达形式,应用加权残值法得到... 目的研究集中载荷作用下椎体-椎间盘的固液耦合问题。方法将椎体-椎间盘视为多孔介质材料,包含固体骨架和隙间流体两相,采用Biot固液耦合方程描述两相影响过程。建立固相平衡方程与液相连续性方程的轴对称表达形式,应用加权残值法得到耦合方程轴对称表达的等效积分形式,离散后得到有限元格式,对时间的离散采用隐式向后差分法。应用有限元程序对椎体-椎间盘的轴对称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在集中力作用下,椎体-椎间盘孔隙压力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同时位移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逐渐两者趋于平衡;压力与位移在力作用点处最大,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结论载荷对孔压和位移有显著影响;计算结果与现有文献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耦合 椎体-椎间盘 轴对称模型 压力 位移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