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应忽视有机热载体气相炉的爆炸起火危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林卫平 《热载体加热技术》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有机热载体气相炉 爆炸 起火危害性 锅炉房
下载PDF
一起有机热载体气相炉爆管泄漏事故分析
2
作者 单新民 曾钦达 《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2004年第3期67-68,共2页
2003年6月29日晚22时25分,我市1台有机热载体气相炉因水冷壁爆管造成热载体泄漏,导致燃烧火灾事故。事故无人员伤亡,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关键词 有机热载体气相炉 水冷壁爆管 事故分析 设计参数
下载PDF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气 共生关系 含量 生氦法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悬浮载体曝气法处理高有机浓度废水的理论与实战
4
作者 赵丽君 候景树 +1 位作者 马文杰 陈双星 《天津建设科技》 1994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悬浮载体曝气法的工业特点,然后列举这种方法的三项工程实践,一是中美史克化学厂废水处理工程,二是第六中药厂废水处理工程,三是中药制片厂废水处理工程。这三项废水处理工程均是以悬浮载体曝气工艺为主体的生物处理过程,... 本文首先阐述悬浮载体曝气法的工业特点,然后列举这种方法的三项工程实践,一是中美史克化学厂废水处理工程,二是第六中药厂废水处理工程,三是中药制片厂废水处理工程。这三项废水处理工程均是以悬浮载体曝气工艺为主体的生物处理过程,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其中中美史克化学厂和第六中药厂这两者正进行调试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载体 废水处理 有机物
下载PDF
气相有机热载体高、低沸物的测定及试验条件
5
作者 罗娟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本文介绍了运用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法测定高温气相有机热载体的高、低沸物含量,并通过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一定,使用长10.0m,直径530μm,膜厚1.5μm的毛细管色谱柱时,柱箱初始温度为50℃,升... 本文介绍了运用气相色谱模拟蒸馏法测定高温气相有机热载体的高、低沸物含量,并通过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一定,使用长10.0m,直径530μm,膜厚1.5μm的毛细管色谱柱时,柱箱初始温度为50℃,升温速率为25℃/min,达到最高温度350℃后保持0.9min为最佳测定状态,测定的结果快速而准确。该试验方法的建立为高温气相有机热载体型式试验结果的判断提供了便捷而又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相有机热载体模拟蒸馏高沸物低沸物
下载PDF
氮-甲醇气氛热处理工艺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原 《工业加热》 CAS 2001年第4期48-54,共7页
通过对氮 -甲醇气氛的工艺研究及在生产中的实践应用 ,证明该种气氛具有工艺灵活性强 ,控制精度高 ,工艺操作过程安全等特点 ,是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热处理工艺气氛。
关键词 氮-甲醇 载体气 碳势 热处理
下载PDF
氮—甲醇气氛热处理工艺初探
7
作者 高原 《生产技术与工艺管理》 2002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对氮-甲醇气氛的工艺研究并在生产当中的实践应用,该种气氛具有工艺灵活性强,控制精度高,工艺操作过程安全等特点,是一种适合我国现状的热处理工艺气氛。
关键词 氮-甲醇 载体气 热处理工艺 渗碳 碳传递特性
下载PDF
微环境下醋酸纤维素酯胶片的保存 被引量:9
8
作者 葛向北 《影像技术》 CAS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讨论了为最大程度避免醋酸片基降解,并对已降解变酸的胶片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几种在微环境中测量胶片酸度及吸收胶片散发出的酸性气体,以控制胶片保存环境,延长胶片寿命的方法。并着重介绍我们自己研制的两种成果“气敏... 本文讨论了为最大程度避免醋酸片基降解,并对已降解变酸的胶片进行处理,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几种在微环境中测量胶片酸度及吸收胶片散发出的酸性气体,以控制胶片保存环境,延长胶片寿命的方法。并着重介绍我们自己研制的两种成果“气敏性影像载体衰变监测试纸”及“复合除酸防酸材料”在微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敏性影像载体衰变监测试纸 复合除酸防酸材料 醋酸纤维素酯胶片 保存 除酸 降解 除湿
下载PDF
粉煤热解分馏系统主要工艺和控制
9
作者 常娟 李慧杰 +1 位作者 樊花 童泽明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3期167-169,192,共4页
粉煤热解分馏系统作为粉煤热解装置后路的分离单元,其目标产品是塔底焦油,且分馏效率要求不高,无侧线产品抽出,因此,工艺流程和控制操作也与常规分馏塔有所不同。日常操作控制只设置了塔顶温度、塔顶压力、1#、2#集液箱、塔底液位控制,... 粉煤热解分馏系统作为粉煤热解装置后路的分离单元,其目标产品是塔底焦油,且分馏效率要求不高,无侧线产品抽出,因此,工艺流程和控制操作也与常规分馏塔有所不同。日常操作控制只设置了塔顶温度、塔顶压力、1#、2#集液箱、塔底液位控制,操作波动小,工作量少。本文主要简述粉煤热解装置分馏系统的主要任务、流程、工艺特点和主要控制参数及方法,实现了粉煤热解装置后路产品分离的平稳操作,为装置长周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热解 工艺流程 控制方法 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
下载PDF
煤热解技术及其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樊花 刘振虎 +1 位作者 牛鸿权 陈雷 《煤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151-154,共4页
系统阐述了低阶煤热解的基本过程以及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的优势,探讨了煤热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原料煤性质、煤样粒径、热解温度、热解升温速率、热解压力、停留时间、气速、粉焦循环量等,并对煤热解技术的发展... 系统阐述了低阶煤热解的基本过程以及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的优势,探讨了煤热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原料煤性质、煤样粒径、热解温度、热解升温速率、热解压力、停留时间、气速、粉焦循环量等,并对煤热解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分质利用 煤热解 低阶粉煤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 影响因素 工艺技术
下载PDF
陕煤集团低阶煤分质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尚建选 张喻 刘燕 《中国煤炭》 2022年第8期39-47,共9页
低阶煤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条重要路径。介绍了陕煤集团在低阶煤分质利用方面所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重点阐述了陕煤集团新型直立炉热解技术、小粒煤热解工艺、粉煤热解工艺、煤焦油制芳烃及特种油品制备技术、半焦利用技术、热... 低阶煤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一条重要路径。介绍了陕煤集团在低阶煤分质利用方面所取得的关键核心技术成果,重点阐述了陕煤集团新型直立炉热解技术、小粒煤热解工艺、粉煤热解工艺、煤焦油制芳烃及特种油品制备技术、半焦利用技术、热解煤气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新型直立炉热解技术实现了粉煤、小粒煤、块煤的综合热解提质,热解效率大幅提升;自主研发的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 SP)使粉煤与热载体能充分混合接触并快速反应实现煤的热解;自主研发的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技术(FTH),解决了低温煤焦油沥青难以加氢转化的世界性难题,为煤焦油全馏分加氢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提出陕煤集团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中长期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煤集团 低阶煤分质利用 小粒煤热解工艺 低阶粉煤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技术(SM-SP) 煤焦油全馏分加氢多产中间馏分油技术(FTH) 绿色低碳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