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泡沫填充薄壁圆管的轴压载荷-位移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卢子兴 赵亚斌 +1 位作者 陈伟 谢若泽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1-1218,共8页
将泡沫填充圆管的能量吸收视为泡沫与圆管两者之和,基于包含偏心率效应的直链塑性铰模型和Reddy等对Alexander模型的改进结果,对圆管的变形模式进行了更改,以此来反映管壁与金属泡沫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导出了金属泡沫填充圆管的静、动... 将泡沫填充圆管的能量吸收视为泡沫与圆管两者之和,基于包含偏心率效应的直链塑性铰模型和Reddy等对Alexander模型的改进结果,对圆管的变形模式进行了更改,以此来反映管壁与金属泡沫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导出了金属泡沫填充圆管的静、动态轴向平均压溃力的表达式.通过理论预测与实验的对比,发现理论预测偏低,但与实验曲线的趋势保持一致,比空管与金属泡沫的平均载荷之和略高一些.此外,泡沫填充圆管的平均压溃力随填充泡沫平台应力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与已有研究结果及实际情况一致,由此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泡沫填充薄壁圆管 单轴压缩 直链塑性铰模型 载荷-位移关系 偏心率效应
下载PDF
液态浸渗后直接挤压过程的载荷-位移特性
2
作者 胡连喜 罗守靖 霍文灿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3-46,共4页
实验测定分析了液态浸渗后直接挤压过程的冲头载荷与位移关系曲线及它们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指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所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参数对液态浸渗后的挤压过程性质有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液态浸渗 -液挤压 载荷-位移特性 挤压
下载PDF
碟形弹簧载荷与应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李亮 王永国 翁晓明 《汽车实用技术》 2023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利用ANSYS Workbench和弹塑性材料模型对碟形弹簧的载荷-位移特性和应力-位移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A-L法的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齿槽圆角和齿槽宽度对载荷-位移和应力-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塑性... 利用ANSYS Workbench和弹塑性材料模型对碟形弹簧的载荷-位移特性和应力-位移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A-L法的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的齿槽圆角和齿槽宽度对载荷-位移和应力-位移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塑性变形阶段,有限元分析结果与A-L法的理论值差异较大。相对于A-L法,有限元法与实测值更加吻合。增大齿槽圆角会使载荷增加,增大齿槽宽度会使载荷减小。不同的齿槽圆角和齿槽宽度都会对碟簧截面四个角点的主应力有一定的影响,这为碟形弹簧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弹簧 有限元分析 载荷-位移特性 应力-位移特性
下载PDF
Ti-Si-N超硬复合表面纳米压痕测量过程的有限元仿真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学杰 马琴芳 +3 位作者 董海宽 孙士阳 任元 冯秀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76,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Ti-Si-N纳米复合表面的力学性能,尝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压痕测量的加-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介绍了该三维有限元仿真过程的各个细节,包括对标准Berkovich压头的建模和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Ti-Si-N表面模型边界条件... 为了深入了解Ti-Si-N纳米复合表面的力学性能,尝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纳米压痕测量的加-卸载过程进行了模拟。详细介绍了该三维有限元仿真过程的各个细节,包括对标准Berkovich压头的建模和相关参数的确定,以及对Ti-Si-N表面模型边界条件、压头与表面接触方式和加-卸载方式的处理。采用有限元的非线性算法对一个Ti-Si-N表面纳米压痕测量的实验曲线进行了拟合。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了Ti-Si-N样品的屈服极限和应力-应变关系。该研究表明,采用有限元仿真与纳米压痕测量相结合是研究纳米复合表面非线性塑性性能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有限元仿真 屈服极限 载荷-位移曲线
下载PDF
材料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冯林兆 康丽霞 +4 位作者 赖亮庆 陈高升 赵晓健 苏正涛 刘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探究材料性能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研究了液弹阻尼器的载荷-位移曲线、弹性刚度、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橡胶硬度和阻尼液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91.5%以上的弹性刚度由橡胶部分... 为了探究材料性能参数对液弹阻尼器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研究了液弹阻尼器的载荷-位移曲线、弹性刚度、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橡胶硬度和阻尼液黏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液弹阻尼器91.5%以上的弹性刚度由橡胶部分提供,并且弹性刚度随橡胶硬度的增大而增大;液弹阻尼器84.8%以上的阻尼刚度由阻尼液提供,并且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随阻尼液黏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剪切振幅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液黏度越大阻尼刚度和损耗因子下降幅度越大;当阻尼液黏度由2000 mm^(2)/s增大到10000 mm^(2)/s时,液弹阻尼器的阻尼刚度由2420 N/mm增大到5163 N/mm;当剪切振幅由0.2 mm增大到1.5 mm时,阻尼刚度分别减小18.5%和40.1%。以上结论可为液弹阻尼器的选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弹阻尼器 载荷-位移曲线 弹性刚度 阻尼刚度 损耗因子
下载PDF
Cu-Ni多层膜纳米压痕下微观变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军 谢天生 张广平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8-278,共1页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金属多层膜 变形结构 微电子机械系统 载荷-位移曲线 微观 测试技术 力学参量 光学器件
下载PDF
用小冲杆试验法测试18Cr-ODS铁素体钢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钱昕 陆道纲 马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2-196,200,共6页
使用小冲杆试验(SPT)法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候选材料18Cr-ODS铁素体钢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分别改变试样厚度、试验加载速率和试验温度,分析其对试验所得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然后确定出适用于18Cr-ODS铁素体钢的试验参数,并进行了... 使用小冲杆试验(SPT)法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候选材料18Cr-ODS铁素体钢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分别改变试样厚度、试验加载速率和试验温度,分析其对试验所得载荷-位移曲线的影响,然后确定出适用于18Cr-ODS铁素体钢的试验参数,并进行了试验后所测屈服载荷与常规力学性能测试所得屈服强度的拟合。结果表明,SPT能成功测试ODS铁素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ODS铁素体钢 载荷-位移曲线 屈服载荷
下载PDF
液压柱塞式底盖机顶紧器碟簧组刚度特性及谐响应分析
8
作者 林国庆 高嵩 时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6-182,共7页
为避免液压柱塞式底盖机顶紧器碟簧长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纵向振动和结构损坏,结合工程实际,以顶紧器碟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试验及振动力学理论,得到碟簧不同组合型式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动静刚度比,从而确定合适的碟簧组合型... 为避免液压柱塞式底盖机顶紧器碟簧长期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纵向振动和结构损坏,结合工程实际,以顶紧器碟簧组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理试验及振动力学理论,得到碟簧不同组合型式的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动静刚度比,从而确定合适的碟簧组合型式;之后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响应频率-振幅曲线。结果表明:摩擦阻尼是促使碟簧载荷位移特性曲线形成滞回区的主要因素,在载荷比较小时曲线接近线性,随着载荷的加大,曲线会呈现非线性特性;顶紧器动静刚度比随着碟簧对合组数的增加而下降;外界激励频率为2100 Hz时共振振幅、von Mises应力最大,且碟簧位置Ⅲ为共振的危险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簧 载荷-位移特性曲线 刚度特性 响应频率-振幅曲线
下载PDF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多层介质悬臂结构特性研究
9
作者 任秀娟 陈浩 +1 位作者 倪烨 张志悦 《材料科学》 2023年第8期735-740,共7页
本文对多层介质悬臂梁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Castigliano位移理论,对等效单层介质模型的结构刚度进行了修正,推导出适合于多层介质的等效结构刚度通式,更准确地表征出多介质悬臂梁结构的力电特性。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 本文对多层介质悬臂梁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Castigliano位移理论,对等效单层介质模型的结构刚度进行了修正,推导出适合于多层介质的等效结构刚度通式,更准确地表征出多介质悬臂梁结构的力电特性。同时,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多介质层悬臂梁结构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介质层数从2层增加10层时,等效结构刚度增加了1.9671 N/m,系统基本频率提高了22 Hz。在偏置电压为8 V的条件下,随着悬臂梁内部层数从2层增加到10层时,位移量从613 nm减小到544.2 nm。分析得出,同一悬臂梁随着内部介质层数的增加,由于各层材料的杨氏模量和热膨胀系数不同,层与层之间的形变产生了相互抑制作用,同时各介质层之间存在的静摩擦力产生了粘滞效应,等效结构刚度逐渐增大;固有频率及动态性能随着介质层数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层悬臂梁结构 耦合场 载荷-位移关系 固有频率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青 郭卫春 +4 位作者 刘洋 谭俊峰 张觅 李明辉 张红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52-1456,共5页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 背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偏心位固定的钢板类和中心位固定的髓内钉类。由于两者生物力学特性的差异,在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也不同。目的:对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两种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对比,探讨两种固定器固定股骨髁上骨折时的应力分布差异,从而为临床选择理想的内固定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12套成人尸体股骨,将股骨髁上横行锯断,制作股骨髁上骨折模型。将骨折标本解剖复位后,按照手术操作方法用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在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共粘贴6个电阻应变片,然后将骨折模型分别置于Zwick Z100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及扭转试验机(RNJ-500)上,以线性载荷0-400 N、扭转载荷0-20 N·m加载,分析局部应力,测量两种固定器在相同载荷条件下骨折断面及钉道周围应力的大小和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在实验载荷条件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和LISS钢板组骨折断端和钉道周围应力均随着轴向载荷和扭转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轴向载荷下,逆行交锁髓内钉组较LISS钢板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在同一扭转载荷下,LISS钢板组较逆行交锁髓内钉组在6个测试应变点应变值大(P<0.01)。结果显示,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髁上骨折中可明显降低应力遮挡,从而利于应力传导,并具有良好的抗扭转能力,从生物力学角度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生物力学 应力 载荷-位移 应变 内固定器 应力遮挡 股骨髁上骨折
下载PDF
用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韧度——第二部分:试验结果 被引量:71
11
作者 王启智 吴礼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4,共6页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对平台巴西圆盘大理岩试样进行了平台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一次有效的载荷-位移记录中同时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E、拉伸强度ts和断裂韧度IcK。判断有效试验的标志是:(1) 裂纹是从试样的中心部位引发...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对平台巴西圆盘大理岩试样进行了平台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从一次有效的载荷-位移记录中同时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E、拉伸强度ts和断裂韧度IcK。判断有效试验的标志是:(1) 裂纹是从试样的中心部位引发的,并基本上沿着直径的方向扩展到临界点;(2) 能够在试验中记录到最大载荷以后的破坏过程,即在达到最大载荷后,载荷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过程,但载荷的上升不超过前面的最大载荷。基于内聚裂纹模型讨论了IcK的尺寸效应,利用Bazant的尺度律推出考虑断裂过程区影响修正后的断裂韧度mI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力学 弹性模量 抗拉强度 断裂韧度 载荷-位移曲线 尺度律 岩石
下载PDF
压入深度与膜厚对薄膜与基体复合硬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可为 候根良 +2 位作者 于光 陈国良 刘丹梅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高华建的复合弹性模量模型,提出了用一个测点的载荷-位移曲线计算整个压入深度内薄膜和基体复会硬度分布的方法,探讨了压入深度与膜厚对硬度与弹性模量测量值的影响,指出可由膜-基复合性能反推膜本身的性能.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弹性模量 载荷-位移曲线 复合硬度 压入深度 膜厚 纳米压入法
下载PDF
不同正畸镍钛矫正弓丝机械性能差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超超 白玉兴 +2 位作者 秦晓桐 王红梅 厉松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评价口腔正畸临床中常用的各种镍钛矫正弓丝的机械性能差异,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选择。方法选取了8种常用的镍钛矫正弓丝,采用模拟口腔温度(37℃)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检测矫正弓丝变形程度(位移)与弓丝产生的回复力(载荷)之间的关... 目的评价口腔正畸临床中常用的各种镍钛矫正弓丝的机械性能差异,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正确的选择。方法选取了8种常用的镍钛矫正弓丝,采用模拟口腔温度(37℃)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检测矫正弓丝变形程度(位移)与弓丝产生的回复力(载荷)之间的关系。结果0.016英寸镍钛矫正圆丝中,2mm位移卸载时载荷值最小的为3M热激活镍钛丝;而载荷值最大的为SmartSE镍钛丝;滞后值最低为SmartSE;有研I镍钛丝在4mm位移的三点弯曲实验中,并未出现平台期。0.016×0.022英寸镍钛矫正方丝中,平台期载荷值、滞后值、2mm位移卸载值最低的均为L&HTitan镍钛方丝。结论三点弯曲试验通过模拟口腔温度的三点弯曲试验显示了加载和卸载的一个过程。本研究采用的有研I镍钛圆丝不具有超弹性,而其余镍钛丝都具有超弹性。四种镍钛矫正圆丝中,3M热激活镍钛丝能提供最柔和的矫治力量(≈50g);而SmartSE镍钛丝提供的矫治力量最大(≈105g)且最稳定。四种镍钛矫正方丝中,L&HTitan镍钛方丝不仅能提供最为柔和的矫治力,也能提供最为稳定的矫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 三点弯曲 超弹性 载荷-位移
下载PDF
叠层结构陶瓷强韧化设计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香华 蔡乾煌 +1 位作者 汪长安 黄勇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3-324,共12页
基于梁的理论和裂纹在异材界面上拐折与扩展条件 ,对叠层结构陶瓷弯曲试件的强度与韧性进行了力学分析 ,获得叠层结构中陶瓷基片和界面层的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参数与叠层结构弯曲强度、韧性间的定量解析关系 ,给出相应的影响曲线 ,并对S... 基于梁的理论和裂纹在异材界面上拐折与扩展条件 ,对叠层结构陶瓷弯曲试件的强度与韧性进行了力学分析 ,获得叠层结构中陶瓷基片和界面层的材料性能、结构几何参数与叠层结构弯曲强度、韧性间的定量解析关系 ,给出相应的影响曲线 ,并对Si3N4 /BN叠层结构四点弯曲试样断裂功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作对比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结构陶瓷 载荷-位移曲线 界面断裂韧性 强韧化设计 力学分析
下载PDF
考虑压头曲率半径和应变梯度的微压痕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彩军 王自强 陈少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0-687,共8页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 在压头尖端曲率半径取100nm的前提下,采用Chen和Wang的应变梯度理论,对微压痕实验进行了系统的数值分析.首先通过拟合载荷-位移实验曲线的后半段来确定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幂硬化指数值,然后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压痕实验,并将计算得到的整段载荷-位移曲线及硬度-位移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变梯度理论所预测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包括压痕深度在亚微米和微米范围内的整段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实验 实验曲线 曲率半径 应变梯度理论 载荷-位移曲线 屈服应力 有限元方法 压头 计算结果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用电子散斑法对纯镍薄片弯曲变形的测量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香华 方岱宁 李喜德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5,21,共5页
由于建立的电子散斑法有位移测量精度高、量程大的特点,且自制的力传感器灵敏度高、量程相 对较大,从而保证了本实验中镍片在三点弯中的反应被全程、精确地记录下来.基于时间序列的电子散斑法, 测出了10-100μm不同厚度的纯镍薄片在三... 由于建立的电子散斑法有位移测量精度高、量程大的特点,且自制的力传感器灵敏度高、量程相 对较大,从而保证了本实验中镍片在三点弯中的反应被全程、精确地记录下来.基于时间序列的电子散斑法, 测出了10-100μm不同厚度的纯镍薄片在三点弯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其中包括弹性部分以及进入塑性屈服 两个阶段,据此可以推出不同厚度镍片的三点弯刚度.实验表明镍片的抗弯刚度受其厚度的影响很大,尤其在 薄片厚度较小时表现得更为明显,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斑法 弯曲变形 薄片 电子 纯镍 载荷-位移曲线 传感器灵敏度 测量精度 时间序列 塑性屈服 抗弯刚度 尺度效应 厚度 镍片 量程 实验 弹性
下载PDF
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志伟 王立军 徐晨翼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1-445,8,共5页
针对多次低强度冲击缓冲包装材料局部损伤研究的不完善,本文首次研究了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蜂窝纸板进行5cm高度下的低强度多次冲击,再进行80cm高度下较高强度的一次冲击,以模拟实际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 针对多次低强度冲击缓冲包装材料局部损伤研究的不完善,本文首次研究了多次低强度冲击对蜂窝纸板缓冲性能的影响。首先对蜂窝纸板进行5cm高度下的低强度多次冲击,再进行80cm高度下较高强度的一次冲击,以模拟实际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冲击与跌落。通过实验获得了蜂窝纸板的载荷-位移曲线和能量吸收图。结果表明:1首次低强度冲击后蜂窝纸板出现屈曲和折叠,载荷-位移曲线出现屈曲峰值;受到重复冲击后折叠扩展,载荷-位移曲线由软弹簧变形阶段和平台阶段构成,屈曲现象不再明显,平台阶段的承载力比首次低强度冲击时的屈曲载荷下降了60%;随着低强度冲击次数的增加,蜂窝纸板在各次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呈上升趋势;2蜂窝纸板剩余结构在经受较高强度冲击时,其载荷-位移曲线具有软弹簧变形阶段、平台阶段、密实化阶段的特征,平台阶段体现出明显的屈曲渐进过程;随着低强度冲击次数的增加,蜂窝纸板剩余结构在较高强度冲击时吸收的能量呈下降趋势。蜂窝纸板在经历多次低强度冲击后,虽有局部折叠,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产品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缓冲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纸板 冲击 载荷-位移曲线 能量吸收 缓冲性能
原文传递
偏心率效应对金属圆柱管轴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宏伟 杜星文 范子杰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2-25,共4页
用含有偏心率因子的直链塑性铰叠缩模型来分析金属圆柱管轴向压缩能量吸收,根据能量原理推导了瞬时载荷,从而获得压缩过程的载荷一位移曲线.讨论了偏心率对平均压缩载荷和载荷-位移曲线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与模型分析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轴压性能 塑性铰 圆柱 偏心率 载荷-位移曲线 能量原理 压缩载荷 因子 推导 平均
下载PDF
残余应力影响压痕尺寸和隆起量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渊 王庆明 +1 位作者 徐建辉 张静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残余应力的存在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压痕法中影响其压痕形状大小、压入载荷—位移曲线和隆起量,因此通过比较压痕形状大小、压入载荷—位移曲线和隆起量的大小,可以推断出构件内部残余应力,再通过有限元研究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对... 残余应力的存在直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在压痕法中影响其压痕形状大小、压入载荷—位移曲线和隆起量,因此通过比较压痕形状大小、压入载荷—位移曲线和隆起量的大小,可以推断出构件内部残余应力,再通过有限元研究不同程度的残余应力对压痕形状、压入载荷—位移曲线和隆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使压痕尺寸变小,残余拉应力使压痕尺寸变大,不同性质和大小分布的残余应力使压痕形状为椭圆形,压入载荷—位移曲线斜率和隆起量高度随着残余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拉应力的减小而减小,当构件内部存在一定程度的残余拉应力时,随着压入载荷的继续增加出现负隆起量(沉降量),沉降量的大小与压入载荷的大小和残余拉应力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压痕形状 压入载荷-位移曲线 隆起量
下载PDF
加筋板结构后极限强度行为影响参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海龙 许维军 万乐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使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得到有效技术支撑,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面内压力作用下的加筋板结构进行响应分析,得出加筋板结构在达到极限强度之后的载荷-位移关系曲线,即后极限强度行为.探讨了板厚、材料硬化率、边界条件以及初始缺陷... 为使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得到有效技术支撑,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面内压力作用下的加筋板结构进行响应分析,得出加筋板结构在达到极限强度之后的载荷-位移关系曲线,即后极限强度行为.探讨了板厚、材料硬化率、边界条件以及初始缺陷等影响船体加筋板结构受损之后承载能力的重要参数.结果表明:加强筋数量的增加对于提高加筋板结构在给定变形下的承载能力有利,板厚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改善结构受损后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后极限强度行为 载荷-位移关系 承载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