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层远程荧光膜白光LED的制备及光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卓宁泽 张娜 +4 位作者 陈永浩 蒋鹏 程少文 朱月华 王海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37-2343,共7页
基于荧光粉分层和远程荧光封装技术,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双层远程荧光膜,并封装出白光LED。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绿色和红色远程荧光膜不同分层顺序及不同发射波长对于白光LED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蓝-绿-红(B... 基于荧光粉分层和远程荧光封装技术,采用热压法制备出双层远程荧光膜,并封装出白光LED。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可见光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绿色和红色远程荧光膜不同分层顺序及不同发射波长对于白光LED光谱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蓝-绿-红(B-G-R)膜层封装形式相较于蓝-红-绿(B-R-G)辐射发光效率提高了31.69%,色保真度和色域指数均随着红色远程荧光膜波长的增加而升高,发射波长为660nm时制备的白光LED色保真度最高值达到91,色域指数最高值达到104,辐射发光效率值则与波长成反比关系;色保真度随着绿色远程荧光膜波长的增加逐渐降低,色域指数则先降低后升高,发射波长为530nm制备的白光LED具有最高的辐射发光效率,达到300.7lm·W^(-1)。研究所得出的相关结论对于实际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远程荧光膜 白光LED 辐射发光效率 色保真度 色域指数
下载PDF
叠层远程荧光薄膜光谱重吸收效应及封装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卓宁泽 张娜 +1 位作者 朱月华 王海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以无机绿色和红色荧光粉及有机硅胶为原料,采用高温模压法制备单层和叠层远程荧光薄膜,并结合蓝光板上多芯片光源封装出三种结构的白光LED发光器件(单层型,绿-红叠层型,红-绿叠层型).通过荧光分光光度系统、双积分球系统、可见光光谱系... 以无机绿色和红色荧光粉及有机硅胶为原料,采用高温模压法制备单层和叠层远程荧光薄膜,并结合蓝光板上多芯片光源封装出三种结构的白光LED发光器件(单层型,绿-红叠层型,红-绿叠层型).通过荧光分光光度系统、双积分球系统、可见光光谱系统和光谱照度仪等仪器测试了远程荧光薄膜中荧光粉的光谱重吸收特性和所封装白光LED器件的光色性能,并对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远程荧光薄膜中红色荧光粉对绿光光谱产生明显重吸收效应,且透射红光光谱色度坐标移动满足线性关系y=-0.881 6x+0.922 5,R^2=0.998 6;叠层远程荧光薄膜可以明显提高所封装白光LED器件的空间色温均匀性,其中绿-红叠层型、红-绿叠层型和单层型白光LED器件空间色温差值分别为485K、487K和799K,空间各处色温的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3.1、172.3、284.6和0.0373、0.052、0.066,同时绿-红叠层型白光LED器件的辐射发光效率达到三种结构中最高的301.1lm·W^(-1)(@350mA,9.2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远程荧光薄膜 荧光粉 重吸收 辐射发光效率
下载PDF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孟迪 孙耀杰 +1 位作者 邱婧婧 林燕丹 《照明工程学报》 2013年第S1期7-13,共7页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照明的基本功能、光生物安全、非视觉生物效应等等各种因素。本文从RGBA单色光LED混光得到白光LED光源的原理出发,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Ra和辐射发光效率LER。在此基础上,通... 健康照明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到照明的基本功能、光生物安全、非视觉生物效应等等各种因素。本文从RGBA单色光LED混光得到白光LED光源的原理出发,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具有较高的显色指数Ra和辐射发光效率LER。在此基础上,通过调节组合白光中蓝光成分的含量,降低视网膜位置的蓝光危害加权辐照度值EB,从而减少光源的潜在性蓝光危害,获得较为健康的LED光谱分布,满足健康照明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照明 蓝光伤害 非视觉生物效应 调光 显色指数 辐射发光效率
下载PDF
三芯片LED光谱效率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姚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8-324,共7页
三芯片发光二极管(LED)光谱选择性多,整体性能可控性好。通过合成特定色温的多种三芯片LED光源,并研究辐射发光效率(LER),中间视觉效率(MER),生理辐射效率(CER)等性能的变化范围,为光谱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从6组在色度图上分布相对均匀... 三芯片发光二极管(LED)光谱选择性多,整体性能可控性好。通过合成特定色温的多种三芯片LED光源,并研究辐射发光效率(LER),中间视觉效率(MER),生理辐射效率(CER)等性能的变化范围,为光谱优化提供理论基础。从6组在色度图上分布相对均匀的单芯片LED光源光谱中,选择其中3组进行组合,合成2000 K,3000 K,4000 K,5000 K以及6000 K五种色温光源,计算相应的ηLER、S/P值和acv值并进行函数拟合,得到相关性能的范围。结果表明,各色温下相应的ηLER、S/P值和acv值变化范围较大,分别相差达到0.4、0.6以及0.4以上。整体趋势与传统研究结果一致,色温越高,S/P值和acv值相应越大,但是低色温光源也可达到较高的S/P值和acv值,高色温光源也可达到较低的S/P值和acv值。三芯片LED光谱优化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相关色温 辐射发光效率 中间视觉效率 生理辐射效率
原文传递
超高显色指数和色温可调的LED白光照明光源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谌江波 余建华 +2 位作者 高亚飞 张翼扬 陆秀炎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4-250,共7页
采用Ohno等提出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光谱数学模型,计算LED芯片的发光光谱,并基于光谱叠加性原理,研究多芯片光源的混光特性。实验中用蓝光LED激发涂覆其上的绿橙双色荧光粉获得暖白光,与红、青、蓝三种LED光源混光。通过控制模块发送... 采用Ohno等提出的发光二极管(LED)发光光谱数学模型,计算LED芯片的发光光谱,并基于光谱叠加性原理,研究多芯片光源的混光特性。实验中用蓝光LED激发涂覆其上的绿橙双色荧光粉获得暖白光,与红、青、蓝三种LED光源混光。通过控制模块发送指令到脉宽调制(PWM)驱动电路分别调节各个LED的驱动电流占空比,从而控制4种LED的光通量及其配比,实现色温在2700 K^6500 K范围内连续可调。在宽色温范围内,获得超高的显色指数,Ra在95~98之间,全部特殊显色指数(R1~R15)都在90以上、辐射发光效率(LER)在286~336 lm/W之间的白光LED光源。实验测量与计算模拟结果的一致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子学 发光二极管 白光照明 显色指数 色温可调 辐射发光效率
原文传递
有机硅树脂/稀土荧光粉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雪莲 孙毓韬 +3 位作者 吴东恩 李亮亮 邵学兰 薛叙明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热压成膜工艺制备了不同稀土荧光粉质量分数和厚度组合的有机硅树脂/稀土荧光粉复合膜材料并封装成白光LED,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对该复合膜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荧光转换效率和白光LED的辐射发光... 通过热压成膜工艺制备了不同稀土荧光粉质量分数和厚度组合的有机硅树脂/稀土荧光粉复合膜材料并封装成白光LED,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对该复合膜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荧光转换效率和白光LED的辐射发光效率、色坐标等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硅树脂/稀土荧光粉复合膜材料的激发与发射主峰值分别为460 nm和550 nm,对应于稀土Ce^(3+)的~2F_(7/2)→5d跃迁和5d→4f跃迁,其光谱强度与荧光粉质量分数和复合膜厚度均呈正相关,而荧光转换效率则表现出负相关趋势。白光LED的辐射发光效率则随着荧光粉质量分数和膜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其色坐标点的变化满足线性方程y=1.797x-0.239(线性相关系数R^2=0.999);在荧光粉质量分数为7%、膜层厚度为0.5 mm时,由有机硅树脂/稀土荧光粉复合膜材料制备的白光LED色坐标点(CIE-x=0.3144,CIE-y=0.3260)正好落于白光区的黑体辐射曲线上,因此该点为最优坐标点,其相应的荧光转换效率为78%,辐射发光效率为314.2 lm/W,色温为6 432 K,表现为正白光,表明该复合膜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荧光粉 有机硅树脂 复合膜 辐射发光效率 荧光转换效率 色坐标
原文传递
Light-emit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EQE over 20%enabled by a dielectric-quantum dots-dielectric sandwich structure 被引量:1
7
作者 Lingmei Kong Jialong Wu +12 位作者 Yunguo Li Fan Cao Feijiu Wang Qianqian Wu Piaoyang Shen Chengxi Zhang Yun Luo Lin Wang Lyudmila Turyanska Xingwei Ding Jianhua Zhang Yongbiao Zhao Xuyong Y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5期529-536,M0004,共9页
Emerging quantum dots(QDs)based light-emit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QLEFETs)could generate light emission with high color purity and provide facile route to tun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t a low fabrication cost... Emerging quantum dots(QDs)based light-emit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QLEFETs)could generate light emission with high color purity and provide facile route to tun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at a low fabrication cost.Considerable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designing device structure and to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physics,ye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QLEFETs remains low due to the charge/exciton loss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large band offset of a QD layer with respect to the adjacent carrier transport layers.Here,we report highly efficient QLEFETs with a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of over 20%by employing a dielectric-QDs-dielectric(DQD)sandwich structure.Such DQD structure is used to control the carrier behavior by modulating energy band alignment,thus shifting the exciton recombination zone into the emissive layer.Also,enhanced radiative recombination is achieved by preventing the exciton loss due to presence of surface traps and the luminescence quenching induced by interfacial charge transfer.The DQD sandwiched design presents a new concept to improve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of QLEFETs,which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material systems and hence can facilitate exploitation of QDs in a new type of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emitt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Quantum dots ELECTROLUMINESCENC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