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应用对比
1
作者 张冰 宋小彦 崔静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治疗前开展凝聚胺技术检验血型配血,研究组输血治疗前开展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配血。比较两组检验符合率、一次性交叉配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100.00%、100.00%)均高于对照组(86.36%、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思佳 李益廷 邵碧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 分析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1月,90名ABO新生儿溶血病。对照组凝聚胺技术,观察组微柱凝胶技术。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两种检验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有较好的效果和临床价值,可以进行深入价值方面的探讨,对于检验质量的提升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验 微柱凝胶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价值差异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荣刚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 目的探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输血前分别进行微柱凝胶技术(MGT)、凝聚胺技术(MPT)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40例确诊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将所纳入患儿的血样分为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同时用MGT、MPT技术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对两种技术下所得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血清交叉配血次数为227次,在血清检测及放散液检测方面MPT技术不合格率显著低于MGT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试验中,两种检测技术的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收治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进行输血治疗前用MGT技术检验,其灵敏度及准确度均令人满意,考虑到患儿本身的免疫学及生理特征,通过不同方式联合检查完成抗原抗体排查,全面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及输血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输血前检验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4
作者 蒋金燕 杨媛媛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8期52-54,58,共4页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ABO-HDN)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微柱凝胶技术(microbubes gel technology,MG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58例ABO-HDN新生儿,分别对其进行MGT、凝聚胺技术(manual polybrene test,MPT)检验,同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共与5份同型红细胞制剂进行试验),比较两种检验的结果,记录MGT与MPT检验方式下,直抗与血清交叉配血、直抗与放散液交叉配血的结果。统计血清MGT与MPT配血、放散液MGT与MPT配血结果。结果ABO-HDN患儿直抗与血清交叉配血显示,MGT不合格率高于M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直抗-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比较,阳性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放散液交叉配血显示,MGT不合格率高于M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抗+与直抗-交叉配血的不合格率比较,阳性高于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放散液的MGT与MPT配血结果显示,MPT检出阳性,在MGT中也均为阳性,两种方式检验一致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O-HDN患儿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MGT技术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较高,且阳性检出高于MPT,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ABO血型不合 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实用临床输血手册》出版: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输血前血型鉴定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路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5-I0005,共1页
书名:《实用临床输血手册》主编:刘久波、罗杰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11921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措施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容易引起... 书名:《实用临床输血手册》主编:刘久波、罗杰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8011921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的措施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利于维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在输血过程中,不规则抗体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治疗者的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临床输血 治疗者 价值探讨 输血前
下载PDF
2021年-2022年合肥市某综合医院临床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何烁晴 吴永美 洪立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0期1703-1706,共4页
目的 探讨2021年至2022年合肥市某综合医院临床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 目的 探讨2021年至2022年合肥市某综合医院临床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等感染性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炎性指标,并对输血前相关感染性指标结果、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0例受检者中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总阳性86例,占21.50%,其中2021年47例,占11.75%;2022年39例,占9.75%。不同年份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7,P=0.097);9项感染性指标中,性别、年龄、职业的感染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5、11.939、14.163,P<0.05);其中男性感染指标阳性率占比、30~39岁人群感染指标阳性率、农民感染指标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占12.00%、9.00%、7.75%;阳性组TNF-α、IL-6、IgM、IgA、IgE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83、34.693、36.073、29.486、64.948,P<0.05)。结论 2021与2022年合肥市某综合医院临床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总阳性率相当,通过对临床输血患者的感染性指数进行测定,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感染性指标 性别 年龄 职业
下载PDF
MPT与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
7
作者 周玉航 江涛 黄玉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PT与MGT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体血... 目的 探讨微孔板凝聚胺技术(MPT)与微柱凝胶技术(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PT与MGT对患儿的血液标本进行输血前检验。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与母体血型鉴定结果 ,患儿血清和放散液交叉配血与直抗类型情况,放散液MPT和MGT配血结果 ,血清MPT和MGT配血结果。结果 母体血型检测结果均为O型血,共计27例患儿血型为A型、占比为54%,共计23例患儿血型为B型、占比为46%。50例患儿血清交叉配血252次,血清MGT检测阳性130次(51.59%),放散液MGT检测阳性92次(36.51%),血清MPT检测阳性26次(10.32%),放散液MPT检测阳性27次(10.71%)。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液MPT检测结果为阳性时MGT均为阳性,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MPT和MGT的放散液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0.201, P>0.05)。血清MPT检测结果为阳性时MG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MPT和MGT的血清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K=0.303, P>0.05)。结论 MGT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利于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溶血病 微孔板凝聚胺技术 微柱凝胶技术 输血前检验 配血
下载PDF
输血安全管理中应用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蔡晶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67-0069,共3页
分析输血安全管理中开展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5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输血后进行安全管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各75例,比较... 分析输血安全管理中开展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5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输血后进行安全管理)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评价),各75例,比较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采集血标本、输血前后评估及不良反应情况和输血后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合格输血案例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开展输血治疗之后,建议将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价加入输血安全管理中,这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不合格输血的案例数量,患者实际的输血质量也能有明显的提高,促使患者输血安全率明显增加,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及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安全管理 输血前评估 输血后评价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9
作者 李永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56-0058,共3页
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1月-12月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130例患者,均提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共12例患者发生不规则抗体阳性,包括抗-D、抗-E、抗-K、抗-M、抗-c、抗-s,... 探究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1月-12月接受临床输血治疗的130例患者,均提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共12例患者发生不规则抗体阳性,包括抗-D、抗-E、抗-K、抗-M、抗-c、抗-s,抗-D最常见,其次是抗-E。不规则抗体检验中,男女性别、妊娠状态以及科室在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中均不会对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2次以上的输血史患者均比无输血史以及1-2次输血史更容易发生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P<0.05)。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用于输血治疗前可以促进患者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提前进行恰当的血液配型,可加强患者的输血安全保障效果,通过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的分析,显示多次输血史患者为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高危人群,可重点进行此类患者的观察,促进输血安全,提升输血效果,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陈萌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07-0010,共4页
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自2022年7月开始,于同年12月结束,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分析不同因素与不规则抗体之间关联性以及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自2022年7月开始,于同年12月结束,选取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分析不同因素与不规则抗体之间关联性以及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 64例患者中筛检出11例不规则抗体阳性者,检出率为17.19%,在抗体分布方面,Rh系统抗体占比72.73%(8/11),Lewis系统抗体占比18.18%(2/11),MNS系统抗体占比9.09%(1/11);在抗体筛查情况方面,女性高于男性、输血次数在3次以上高于3次以下、患有血液疾病高于无血液疾病、具有妊娠史高于无妊娠史,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内科疾病与无内科疾病、有肿瘤疾病与无肿瘤疾病对比无差异(p>0.05);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面,经出现1例,发生率1.56%。结论 输血前行不规则抗议筛查可有效检出不规则抗体,保证输血安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管理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 输血治疗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1
作者 秦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013-0016,共4页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取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在微柱凝胶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检验。就两种检验方式产生的各项... 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及输血前检验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分组后对照组采取试管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在微柱凝胶技术的帮助下进行检验。就两种检验方式产生的各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检验阳性率对比上,观察组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血清游离抗体阳性、抗体放散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型鉴定结果正反定型符合概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交叉配血情况成功概率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针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执行微柱凝胶技术检验产生的反馈更为乐观。该项检验能提升患儿血型检出率,有效降低疾病漏检和误检情况,在提升溶血三项试验阳性率的基础上,检验可促进输血治疗的安全性,综合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验
下载PDF
无需离心微孔板凝聚胺法应用于输血前检查效果评价
12
作者 刘景春 车嘉琳 +1 位作者 陆小梅 刘赴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抗体的检出能力。结果3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1),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他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1;9个标本:F=140.779,P<0.01);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简便快速、经济有效,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查 凝聚胺法 微孔板法 离心 检查效果 检测标本 输血前检测 抗体血清
原文传递
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陶传敏 严可宁 +3 位作者 陈宏斌 于建生 杨廷富 吕晓菊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9月的1721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8%,抗HCV阳性率1.20%,抗HIV阳性率0.02%,梅毒抗体阳性率1.38%。结论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传播性疾病 受血者 检测 输血前
下载PDF
2686例输血前、术前、产前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文兰 胡同平 +2 位作者 王树平 冯先涛 乔姝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输血前 标志物 感染性疾病 检测
下载PDF
输血前患者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15
作者 林甲进 朱碎永 +2 位作者 张英 施顺秋 叶定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0年第2期48-48,共1页
1997年以来,除急救用血患者外,对输血前血液常进行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检测。通过统计和临床跟踪调查,证明输血前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前 临床价值 患者 病毒标志物 血液病 结果报告 梅毒检测
下载PDF
输血前试验中值得研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6
16
作者 兰炯采 刘景汉 马红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共2页
输血前试验是临床避免输血反应的最后一道实验室关由,关乎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输血前试验的项目——ABO和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明确,试验操作并不困难,难的是遇到特殊情况或疑难标本时如何正确处理。
关键词 输血前试验 ABO血型 RH血型 血型鉴定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原文传递
输血前3项试验在疑难配血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于笑难 周雪莹 兰炯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对2012年1~7月本院输血前试验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输血住院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3项试验。结果在11 776例患者血标本中发现正反定型不符合的20例,检出率0.17%... 目的对2012年1~7月本院输血前试验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有效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对输血住院患者标本进行输血前3项试验。结果在11 776例患者血标本中发现正反定型不符合的20例,检出率0.17%;在7 386例受检血标本中检出29例有不规则抗体,检出率0.39%;不规则抗体包括Rh、MNs、P、Duffy、Lewis、Kidd 6个血型系统,所占比例依次为Rh(72.42%)、MNs(6.9%)、其余均为3.45%;在21 860例交叉配血标本中,发现疑难配血58例,检出率0.27%。结论 Rh系统抗体是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输血前3项试验对临床用血安全有效起到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试验 不规则抗体 疑难配血 安全输血
原文传递
术前、输血前检测经血传播疾病血清指标的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蓉 张乐华 康向东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目的 探讨术前 (包括产前 )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 6 978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 (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2型 )抗体 (抗HIV 1/ ... 目的 探讨术前 (包括产前 )和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 6 978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丙型肝炎抗体 (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型、2型 )抗体 (抗HIV 1/ 2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检测分析。结果 检出HBsAg阳性 6 14例 ,抗HCV阳性 5 9例 ,抗HIV阳性 2例 ,TRUST阳性 39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TPPA)确证 34例 ,ALT异常 5 4 5例。结论 术前和输血前患者检测经血传播疾病血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经血传播疾病 阳性 患者 血清指标 TRUST 保护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下载PDF
心外科手术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车辑 常莹 +2 位作者 刘丽娟 张卫梅 戴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究心外科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备血病例11 848例及其参与配血的献血者红细胞为18 148(人)份。回顾性分析其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 目的探究心外科患者输血前疑难配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本院行心血管外科择期手术术前常规备血病例11 848例及其参与配血的献血者红细胞为18 148(人)份。回顾性分析其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测结果,包括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集法对患者做ABO、RhD血型鉴定和抗体筛选,以及与献血者血样交叉配血的结果。结果在交叉配血中疑难标本的比例为0.64%(76/18 148),包括疑难血型8例、患者抗体筛选阳性50例、献血者抗体筛选阳性10例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9例。患者标本中,筛选出的血型抗体阳性率为0.42%(50/11 848),其中MNS抗体占38%(19/50)、Rh抗体14%(7/50)、Lewis抗体4%(2/50)、Kidd抗体2%(1/50)、Duffy抗体4%(2/50)。结论总结心外科患者发生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原因,了解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能及早发现和判断发生疑难配血的原因,从而采取正确有效的应对措施,保证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相容性检查 疑难配血 抗体筛选 抗体鉴定 输血安全 免疫血液学
原文传递
34870例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佳 李兵 肖瑞卿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074-1074,共1页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34 870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抗-HIV、抗-TP。结果检测阳性总数1 307例,总阳性率为3.75%,其中抗-HCV阳性278例(0.80%),血清梅毒抗体阳性984例(2.82%),抗-HIV阳性45例(0.1...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34 870例患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抗-HCV、抗-HIV、抗-TP。结果检测阳性总数1 307例,总阳性率为3.75%,其中抗-HCV阳性278例(0.80%),血清梅毒抗体阳性984例(2.82%),抗-HIV阳性45例(0.13%)。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医院感染的预防、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血传播性疾病 输血 输血前检查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