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制发展演变视角下的秦汉边郡民族国家认同研究
1
作者 安梅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道制是秦汉时期在边郡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民族管理建置,其级别相当于县。道制从秦到东汉的时空演变,在制度层面可以被看作是道制逐渐向郡县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政治层面,可以被理解为道制管理下的边郡民族逐渐对秦汉王朝国家... 道制是秦汉时期在边郡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的地方民族管理建置,其级别相当于县。道制从秦到东汉的时空演变,在制度层面可以被看作是道制逐渐向郡县制发展演变的过程,在政治层面,可以被理解为道制管理下的边郡民族逐渐对秦汉王朝国家进行国家认同的发展过程。道制管理下秦汉边郡民族的国家认同颇具特色,即王朝统治者始终将国家认同置于民族认同之上,既采取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力进行维系,又制定相关法律来支撑边郡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同时,道制管理下民族间的相互交融也促进了边郡民族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制 秦汉 边郡民族 郡县化 国家认同
下载PDF
秦边郡禁苑牧场及林业经济资源管理研究
2
作者 雷铭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8期83-86,共4页
秦设牧师苑令掌管边郡禁苑。秦边郡禁苑禁止百姓在公家牧场放牧,并禁止在公马、牛等牲畜放牧所经过的地方设置陷阱和其他狩猎装置,违犯者皆以罪论处。秦边郡禁苑的林业经济资源管理,具体到经济价值较小的草料、薪柴等,这与私人同类资源... 秦设牧师苑令掌管边郡禁苑。秦边郡禁苑禁止百姓在公家牧场放牧,并禁止在公马、牛等牲畜放牧所经过的地方设置陷阱和其他狩猎装置,违犯者皆以罪论处。秦边郡禁苑的林业经济资源管理,具体到经济价值较小的草料、薪柴等,这与私人同类资源被他人采取的宽松规定形成鲜明对比;严格管控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较大的林木及其树叶、树皮,违者“与盗同法”;对于可用以制作棺木的林木,唯百姓不幸亡者,才可按照一定数量标准采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岗秦简》 边郡禁苑 牧场 林业经济资源 管理
下载PDF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济开发之评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鸣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北部边郡与西南边郡,由于地理环境、居民族属以及战略地位不同,汉王朝相应地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政策和开发措施。北部边郡突出战略防御,在经济开发上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以突发式方式运作,投资规模大,短期效益明显,但持续性不强,衰落得很... 北部边郡与西南边郡,由于地理环境、居民族属以及战略地位不同,汉王朝相应地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政策和开发措施。北部边郡突出战略防御,在经济开发上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以突发式方式运作,投资规模大,短期效益明显,但持续性不强,衰落得很快;西南边郡重在政治治理,在经济开发上,为渐进式发展,投资规模小,发展也很缓慢,但稳定而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汉代 北部边郡 西南边郡 经济史 农业 手工业 交通 畜牧业 马政建设 矿业
下载PDF
汉简所见汉代河西边郡人口来源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芳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85,共8页
从汉简资料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汉代河西边郡的人口来源不仅有内地移民、罪犯,还有归降的乌孙、月氏、羌、匈奴、卢水胡等少数民族,他们对河西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汉简 汉代 河西边郡 人口来源
下载PDF
一座“明堂式”构图的边郡唐“亭”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丽 刘管平 巫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68,共4页
简析唐"亭"的功能性及空间特点,论证唐柳州东亭的水陆馆驿建筑性质及其建设场址,结合柳宗元的相关史料、文学作品,进一步论证章士钊先生对柳州东亭的"明堂"化设问;辨析该唐亭的馆驿、教化、休闲及景观功能;提出在... 简析唐"亭"的功能性及空间特点,论证唐柳州东亭的水陆馆驿建筑性质及其建设场址,结合柳宗元的相关史料、文学作品,进一步论证章士钊先生对柳州东亭的"明堂"化设问;辨析该唐亭的馆驿、教化、休闲及景观功能;提出在中原文化拓荒阶段的边郡馆驿建筑,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播使命,具有政治、文化、景观、旅居等功能混合的特点;根据馆驿建筑的相关文献,对该"明堂"化唐亭的五室平面布局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明堂 柳宗元 柳州东亭 边郡馆驿
下载PDF
先秦至西汉时期并州的变迁——兼论边郡设置的军事战略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先秦至西汉时期,并州地处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是游牧民族南下的跳板,更是中原王朝出征漠北的集结地和出征地,也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势力长期争夺的战场,并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建置过程,是并州地区逐步纳入我国版图的过程,并州各郡建置的完... 先秦至西汉时期,并州地处中原王朝的北部边陲,是游牧民族南下的跳板,更是中原王朝出征漠北的集结地和出征地,也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势力长期争夺的战场,并州地区行政区划的建置过程,是并州地区逐步纳入我国版图的过程,并州各郡建置的完善,标明中原王朝对这些地区逐步实施了有效的行政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至西汉 并州 建置沿革 边郡 军事价值
下载PDF
汉代西北边郡军粮财务支出诸问题考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德贵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5年第12期88-90,共3页
汉代西北边郡军粮支出账簿登记详细,有各种发放粮食的簿籍。军粮发放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从简文来看,只有隧卒家属才享用谷物的配给权,隧长家属不享有谷物配给权。
关键词 汉代 边郡 军粮 支出
下载PDF
唐代西北边郡和籴问题再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十洲 《古今农业》 1990年第1期63-70,共8页
我国自古就奉行“以农为本”的国策。究其原因,以农业民族为主体的长城以南地区,负荷着来自长城以北与西部游牧民族的强大军事压力,迫使内地的农业民族必须拿出大量的粮食,去维持一支在漫长的长城界线上,足以构成防范的对峙局面的,并且... 我国自古就奉行“以农为本”的国策。究其原因,以农业民族为主体的长城以南地区,负荷着来自长城以北与西部游牧民族的强大军事压力,迫使内地的农业民族必须拿出大量的粮食,去维持一支在漫长的长城界线上,足以构成防范的对峙局面的,并且旷日持久驻扎的戍边大军。因此,军事上的压力也就转换成了经济上的负荷,这便是“农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 农业民族 突厥马 唐政府 隋唐史 岑仲勉 籍账 秦王李世民 天宝元年 赤水军
下载PDF
西汉时期社会环境对北部边郡农业的影响
9
作者 杨丽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西汉一代,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活动较为频仍时期,尤其是武帝在位期间,东讨朝鲜,南伐南越,北征匈奴,开疆拓土。受军事活动的影响,位于王朝北部边郡地带的农业得到了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的重视,出现了一派繁荣景象。
关键词 西汉 社会环境 北部边郡 农业 影响
下载PDF
出土资料所见的汉代边郡防御职官
10
作者 郭俊然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3-57,91,共5页
出土资料中见有大量汉代职官的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边郡防御系统相对完整的职官体系。汉代边郡防御职官的相对完整性具体体现在都尉系统、候官系统、鄣塞尉系统、城官系统以及库令系统等方面。
关键词 汉代 边郡防御 官制 出土资料
下载PDF
边郡在秦汉国家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11
作者 杜晓宇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3-17,共5页
在秦汉边疆治理中,列郡而治是统治者的主要战略目标。秦汉以来的边郡设置是伴随着边疆开拓的进程进行的,与以往的“羁縻附录”策略相比,边郡制度是更为稳定有效的统治方式。秦汉边郡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那种氏族、部落各自为政、政体各异... 在秦汉边疆治理中,列郡而治是统治者的主要战略目标。秦汉以来的边郡设置是伴随着边疆开拓的进程进行的,与以往的“羁縻附录”策略相比,边郡制度是更为稳定有效的统治方式。秦汉边郡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那种氏族、部落各自为政、政体各异的封闭状况,实现了政治体制的跨越式进步。边郡的设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快了制度文明的传播进程,保障了国家安全,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边疆的稳定和繁荣发展,也推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缩小了边疆和内地的差距,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呈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 秦汉国家结构 地位与作用
下载PDF
略论两汉边郡政策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静 王欢 罗潇潇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7-179,共3页
汉代陕北地区地处北部边郡,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事频发,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经济,两汉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先后采取了设置郡县、移民实边、军事屯垦、省郡徙民等一系列边郡政策,使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大力发展,为陕... 汉代陕北地区地处北部边郡,与北方游牧民族战事频发,为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经济,两汉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先后采取了设置郡县、移民实边、军事屯垦、省郡徙民等一系列边郡政策,使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都得到大力发展,为陕北汉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土壤,并形成其南密北疏的分布格局,从陕北汉画像石极富地域特征的题材内容也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时期 边郡政策 陕北汉画像石
下载PDF
汉简所见河西边郡“盗贼”考论
13
作者 侯宗辉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本以防御匈奴为第一要务的汉塞戍吏却担负着"备盗贼"的治安职责,这缘于河西边塞的"盗贼"不仅包括匈奴,也有境内的叛逆者、盗窃者、贼燔者、边塞当地斗伤、贼杀人者,中原内地因犯罪而隐匿于此的亡命者,更有戍守边塞... 本以防御匈奴为第一要务的汉塞戍吏却担负着"备盗贼"的治安职责,这缘于河西边塞的"盗贼"不仅包括匈奴,也有境内的叛逆者、盗窃者、贼燔者、边塞当地斗伤、贼杀人者,中原内地因犯罪而隐匿于此的亡命者,更有戍守边塞的吏卒兰越汉塞逃入匈奴者。河西边郡盗贼的活动空间广阔,分布地域广泛,复杂性、偶发性、不间断性和危害性极大是其突出特征。汉朝政府灵活调整策略,赋予戍边军吏"备盗贼"之职,凭依着汉塞整体性的军事防御构建,充分发挥汉塞既是抵御外族侵扰的最外围防线,又是汉朝境内维持社会治安的最后一道屏障的二重功用,使戍吏肩负起军事防御和境内治安管理的双重角色,有效地化解了边塞盗贼带来的国防隐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河西边郡 盗贼 汉代
下载PDF
朝廷·内地·边郡:汉政权内部在边疆经略中的利益纠葛与心态差异
14
作者 黎镜明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1期100-110,共11页
统一使得中原王朝能够举全局之力经略边疆,相应地也使得局部的问题变成全局的负担。汉政权各组成部分对待经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心态。核心区统治者与“天下”秩序支配者的二重身份,使得朝廷在应对边疆事务时既要统筹全局,又要优先确保... 统一使得中原王朝能够举全局之力经略边疆,相应地也使得局部的问题变成全局的负担。汉政权各组成部分对待经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心态。核心区统治者与“天下”秩序支配者的二重身份,使得朝廷在应对边疆事务时既要统筹全局,又要优先确保核心区利益。汉代边疆经略采取的前沿防御战略,其实质是由边郡承担战争风险,经济成本则主要由内地承担,沉重的经边负担容易造成内地的离心倾向。边郡在帝国经边事业中能够从农业、商业、进仕等方面获得利益,对边民来说,“保家”本身即是“卫国”,边民的乡土之情是其主动、持久地参与边疆经略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廷 内地 边郡 边疆经略 利益 心态
下载PDF
试论秦汉“边郡”的概念、范围与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杜晓宇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48,共12页
"边郡"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边郡"概念的形成与秦汉国家治理边疆的实践密切相关。"边郡"与"内郡"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地域范围上,更体现在制度设计上,"边郡"是在统一郡县制的前提下实行... "边郡"一词最早见于西汉,"边郡"概念的形成与秦汉国家治理边疆的实践密切相关。"边郡"与"内郡"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地域范围上,更体现在制度设计上,"边郡"是在统一郡县制的前提下实行特殊制度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边郡 边疆管理
原文传递
秦汉边郡概念小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谢绍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50,67,共6页
郡在设置之初就与边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世文献中《史记》最早出现"边郡"一词。边郡成为秦汉一个习见的概念,它的认定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必须有"障徼"等边防设施才能称为边郡。边郡意涵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并不... 郡在设置之初就与边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世文献中《史记》最早出现"边郡"一词。边郡成为秦汉一个习见的概念,它的认定是要有一定标准的,必须有"障徼"等边防设施才能称为边郡。边郡意涵其实有广义狭义之分,有时并不能严格按"有障徼"的边境线所在来划分界定。边郡与内郡的众多差异中,生产方式的差异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些差异影响到人们的习性风气。在中国领土幅员初步成形的时期,秦始皇、汉武帝在位时有过两次大的开边扩土的浪潮,这也是边郡设置的两个高潮,设置过众多的边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 认定标准 差异 具体设置
原文传递
简牍所见“专职”士吏与汉代边郡粮食管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方浪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78,共10页
出土简牍所见"将转守士吏""掌官士吏""将廩士吏""專部士吏"等"专职"士吏是汉代边塞属吏设置的特殊现象,鲜有学者关注。与普通士吏的职责多样性不同,"专职"士吏职责明确、... 出土简牍所见"将转守士吏""掌官士吏""将廩士吏""專部士吏"等"专职"士吏是汉代边塞属吏设置的特殊现象,鲜有学者关注。与普通士吏的职责多样性不同,"专职"士吏职责明确、事务专一,其中"将转守士吏"将领粮食转运,"掌官士吏"主管粮食"入受","将廩士吏"从事廩食发放,"專部士吏"负责粮食监察管理,从转运"、入受"、廩食发放到粮食监察管理,边郡粮食后勤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专职"士吏参与,体现了边郡政务运作在应对特殊情况时的灵活与高效,是两汉边郡政务在特殊情况下非常态化机动运作的产物,可为我们从另一侧面洞察两汉边郡政务运行机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专职”士吏 粮食管理 边郡政务运作
原文传递
东汉初年西北边郡的省并与徙吏民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旭东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81,共8页
省郡指边郡的放弃,意味着行政体系在空间上的收缩;徙民则是指农耕居民向内地迁移,意味着农耕区的内缩;徙吏则体现了行政机构的撤销,意味着行政建制的部分省弃,与省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可以涵盖后两者... 省郡指边郡的放弃,意味着行政体系在空间上的收缩;徙民则是指农耕居民向内地迁移,意味着农耕区的内缩;徙吏则体现了行政机构的撤销,意味着行政建制的部分省弃,与省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是有程度上的区别。一般来说,前者可以涵盖后两者,省郡的同时亦是徙吏民;但是后两者不等于前者,徙吏民并不代表省郡。笔者还指出东汉初年的省郡和徙吏民并非消极退让之举,而是保民安边之策,并为西北边防形势的好转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省并 徙吏民 东汉初年 行政体系
原文传递
汉代西北边郡代管边外事务试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绍鹢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38,共6页
汉代一些西北边郡曾代表朝廷代管边外事务,行使着普通郡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西汉敦煌郡就有介入和代管西域事务,东汉敦煌郡更多地参与和代管西域事务,其他边地行政单位,如酒泉郡、凉州刺史、西河郡、武威郡,也见有代管边外事务的情况... 汉代一些西北边郡曾代表朝廷代管边外事务,行使着普通郡所不具有的特殊职权。西汉敦煌郡就有介入和代管西域事务,东汉敦煌郡更多地参与和代管西域事务,其他边地行政单位,如酒泉郡、凉州刺史、西河郡、武威郡,也见有代管边外事务的情况。代管边外事务是一种边郡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郡 西域事务 敦煌郡 伊循校尉 西域长史
原文传递
汉初经边战略的调整与边郡战略地位的凸显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镜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3,214,共12页
汉朝建立后,中原政权出现了新的统治阶层,塑造了新的外部安全保障方式,同时也面临新的北部边疆形势。刘邦在战国、秦、楚之际的战争经历,在汉初沉淀为一种战略文化,受此影响,刘邦以旧思维应对新变局,造成平城之战中汉军的失败。汉廷在... 汉朝建立后,中原政权出现了新的统治阶层,塑造了新的外部安全保障方式,同时也面临新的北部边疆形势。刘邦在战国、秦、楚之际的战争经历,在汉初沉淀为一种战略文化,受此影响,刘邦以旧思维应对新变局,造成平城之战中汉军的失败。汉廷在战后将前沿防御确定为经边的主导战略。前沿防御战略的本质是由边郡承担战争风险,经边成本则主要由内地承担,边郡的战略地位由此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边战略 战略文化 匈奴 前沿防御 边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