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华盐外贸的展开与盐产业转型——以中日辽东盐、青岛盐交涉为切入点
1
作者 张鹏程 《盐业史研究》 2024年第1期63-71,共9页
1906年,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与日本“关东州”殖民当局围绕辽东盐出口的交涉无果而终,凸显了传统时代并不严格存在的华盐外贸问题。进入民国后,盐的工业化生产使中国既有盐业市场的产品结构和资源流向发生深刻变化,成为1926年中日青岛盐交... 1906年,清末东北地方政府与日本“关东州”殖民当局围绕辽东盐出口的交涉无果而终,凸显了传统时代并不严格存在的华盐外贸问题。进入民国后,盐的工业化生产使中国既有盐业市场的产品结构和资源流向发生深刻变化,成为1926年中日青岛盐交涉最终解决的产经背景。前后两桩交涉不同结果的背后,是新兴的盐业外贸活动对传统盐政演进逻辑的冲击,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近代食盐业向盐化工业的逐步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贸 产业转型 辽东盐 青岛 工业
下载PDF
晚清条约体制下的盐务交涉与中韩贸易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素芬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20-38,154,共19页
辽东是盐的重要产地,韩国则是辽东盐的主要倾销地。二者基于盐业形成了复杂的条约体制,这其中既有透过条约规章所进行的中日交涉,还有条约引起的韩国山东帮与刘鹗的盐运会社的恶性竞争。基于此,清朝官员和旅韩华商均诉诸条约禁运与保护... 辽东是盐的重要产地,韩国则是辽东盐的主要倾销地。二者基于盐业形成了复杂的条约体制,这其中既有透过条约规章所进行的中日交涉,还有条约引起的韩国山东帮与刘鹗的盐运会社的恶性竞争。基于此,清朝官员和旅韩华商均诉诸条约禁运与保护,外交压力最终促使袁世凯逮捕刘鹗,取消盐运会社,中韩盐业贸易重归正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约体制 中韩贸易 华商 山东帮 辽东盐 刘鹗 袁世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