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GIS的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翠霞 杨颜冰 刘晖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以辽宁省国家级和省级19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辽宁省全域及辽中、辽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均衡集聚态势,辽西地区呈现非均衡集聚态势。辽宁省乡... 以辽宁省国家级和省级19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了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辽宁省全域及辽中、辽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呈均衡集聚态势,辽西地区呈现非均衡集聚态势。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整体上表现出东高西低、局部小集聚特征。依据资源特点,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分为农渔业特色主导型、少数民族文化型、红色旅游发展型、景区景点依托型和温泉康养型五大类,区域差异、空间分布及空间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辽宁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是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经济、交通和旅游资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重点村 空间分布 ARCGIS 辽宁省
下载PDF
加强辽宁省、市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协同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2
作者 崔玥晗 孙大为 +1 位作者 宋晓东 孙振宇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1-15,44,共6页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是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体制变革,其在体制机制、结构和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是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辽宁省已经初步构建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体制变革,其在体制机制、结构和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辽宁省、市两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在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着力培育重大成果、加强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探索激励机制与加强监督考核等推进辽宁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机构 农业科技 协同创新 辽宁省
下载PDF
基于2SFCA的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评价研究——以辽宁省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
3
作者 王利 王钙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以辽宁省内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梳理辽宁省高中研学旅行供需系统现状,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OD分析技术、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研究.绘制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 以辽宁省内高中与省级以上研学旅行基地为例,梳理辽宁省高中研学旅行供需系统现状,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OD分析技术、反距离权重插值(IDW)法、自然间断点分级法(Jenks)对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进行评价研究.绘制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评价图,得出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可达性的空间差异明显,存在“四高四低”的空间特征;采用全省14个市现状行政区域图与可达性评价图做空间叠加分析,对各市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为辽宁省研学旅行基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基础依据,也为其他省区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法,对于促进教育系统与旅游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研学旅行同步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基地 可达性 2SFCA 高中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农村三产融合综合评价研究
4
作者 王国力 聂新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运用熵权法和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研究农村三产融合综合水平,对于辽宁省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与...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辽宁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运用熵权法和秩和比综合评价法研究农村三产融合综合水平,对于辽宁省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辽宁省2012—2021年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时序变化,然后以2021年为例对辽宁省14地市农村三产融合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特征来看,辽宁省2012—2021年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综合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受2016年中国经济呈现的放缓态势的影响,2016年融合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从空间特征来看,2021年辽宁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综合水平各地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大连排名第一,沈阳次之,抚顺、营口、辽阳排名靠后,前后存在较大差距.采用障碍度模型计算障碍因子,各地应立足自身优势,弥补不足,关注生产效率和产业链延伸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辽宁农村三产业融合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熵权法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 障碍度模型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5
作者 赵强 梁毓容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持,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因素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辽宁省有关部门需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才的激励政策,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 辽宁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支持,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因素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辽宁省有关部门需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中科研人才的激励政策,提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学研用”长期合作机制,下大力气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利用数字化赋能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等,助力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高新技术企业 高质量发展 产业集群
下载PDF
双循环格局下加快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6
作者 王丽娜 《北方经贸》 2024年第2期11-14,19,共5页
面对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目前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服务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凸显重要性。通过对近几年服务贸易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服务贸易面临着贸易逆差大、总规模小,与其他省差距... 面对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目前我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服务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凸显重要性。通过对近几年服务贸易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服务贸易面临着贸易逆差大、总规模小,与其他省差距大,新兴服务贸易没有充分发展,省内各城市发展不平衡,外资引入不足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辽宁省服务贸易应实施的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结构,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发展,带动辽宁省内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应借鉴发达省市服务贸易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加快辽宁省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服务贸易 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
下载PDF
提高辽宁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基于双循环视角
7
作者 王丽娜 《北方经贸》 2024年第4期10-13,共4页
自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采取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倡议。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许多短板,例如服... 自新冠疫情以来,全球经济发生巨大变化。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采取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倡议。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辽宁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却存在许多短板,例如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结构有待调整、省内城市发展两极分化、服务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鉴于此,提出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数字化进程、加强国家政策作用、培养服务贸易人才等措施提升辽宁省服务贸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辽宁省 服务贸易
下载PDF
辽宁省特色农产品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8
作者 罗刚毅 《商业经济》 2024年第4期67-69,83,共4页
数字经济时代新媒体营销蓬勃发展,辽宁省特色农产品新媒体营销推广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客户需求预测分析、新媒体运营主体、新媒体运营环境、新媒体运营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对辽宁省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新媒体营销蓬勃发展,辽宁省特色农产品新媒体营销推广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提升空间。从客户需求预测分析、新媒体运营主体、新媒体运营环境、新媒体运营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对辽宁省农产品新媒体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战略高度在新媒体领域全面打造辽宁省特色农产品品牌;运用新媒体营销思维多途径培养消费者对辽宁省特色农产品的忠诚度;持续培养懂农业、爱乡村的新媒体运营人才;以特色农产品标签化对接新媒体受众细分市场;加快塑造绿色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特色农产品 新媒体营销
下载PDF
辽宁省冰雪产业发展历程、困境及对策研究
9
作者 田海燕 《辽宁体育科技》 2024年第2期8-12,18,共6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辽宁省冰雪产业目前的困境及相应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冰雪产业存在着运动参与人数偏低,冰雪项目消费偏高,场馆设施更新滞后,服务水平欠缺,知名度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视冰雪人群培养...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辽宁省冰雪产业目前的困境及相应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冰雪产业存在着运动参与人数偏低,冰雪项目消费偏高,场馆设施更新滞后,服务水平欠缺,知名度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视冰雪人群培养,提高运动参与率;完善场馆设施,加快场馆的升级;重视学校冰雪教育,储备冰雪人才;提高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国内外知名度;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消除人才短缺的局面;以大数据为依托,梳理冰雪产业格局及发展脉络;加大政府扶持与资金的补助,提高竞争力;强化区域联动,提升辽宁省冰雪产业的发展力等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辽宁省冰雪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提升辽宁省冰雪产业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冰雪产业 发展历程 困境 对策
下载PDF
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10
作者 靳文娟 石水莲 +1 位作者 边振兴 钱凤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转型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明晰辽宁省15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期的转型发展时空动态演变特征,根据转型发展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 转型发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明晰辽宁省15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期的转型发展时空动态演变特征,根据转型发展内涵,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环境污染治理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2009—2019年的转型发展分值,ArcGIS 10.2进行空间分析。利用夜光遥感数据验证分析转型发展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对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空间耦合。结果表明:(1)熵值法和夜光遥感分析结果的空间耦合性总体较好,空间耦合相一致区域占比为73.33%。(2)辽宁资源枯竭地区在10年间的转型发展动态变化率差异较大,葫芦岛市、盘锦市、北票市和葫芦岛南票区的转型发展提升率较高,抚顺市、调兵山市、义县和葫芦岛杨家杖子开发区的提升率较低。(3)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是产业转型力度不够,第三产业占比较少;民生发展受下岗职工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制约;生态环境恢复时间较长,短期内难见明显成效。(4)辽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均以经济转型为主,民生转型次之,以生态环境转型为辅,多数地区存在发展短板,制约区域转型整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转型发展 熵值法 夜光遥感 辽宁省
原文传递
辽宁省瓦房店金刚石原生矿找矿方法组合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刘礼广 熊志强 +3 位作者 李和禄 刘福海 张慧龙 吴大天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1期16-2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扩大金刚石勘查成果,提交新增金刚石矿资源量,以辽宁省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应用地球物理、水系重砂、地球化学、遥感及三维地质等技术方法的找矿模型,建立了周期短且经济的3种找矿... 为了进一步扩大金刚石勘查成果,提交新增金刚石矿资源量,以辽宁省瓦房店地区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应用地球物理、水系重砂、地球化学、遥感及三维地质等技术方法的找矿模型,建立了周期短且经济的3种找矿方法组合模型,即重砂法+地面高精度磁测+工程揭露(化探)找矿方法组岩模型、航空物探+地面高精度磁测+重砂法+工程揭露(化探)找矿方法组合模型以及遥感+重砂法+地面高精度磁测+化探+工程揭露找矿方法组合模型。研究成果可对辽宁省金刚石勘查工作起到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伯利岩 找矿预测 成矿模型 金刚石原生矿 辽宁省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研究
12
作者 刘桢 郑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低碳建设已成为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辽宁省低碳乡村建设中仍面临用能结构传统、住宅节能标准低、人居环境质量差、低碳意识薄弱、低碳农业和碳汇经济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由此,本文着眼于乡村能源供给、节能改造、环境整治、村民意识、保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适合我省低碳乡村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双碳 低碳建设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基于FY3/MERIS NDVI的辽宁省植被动态及与气候因子关系研究
13
作者 宋昀地 史洪杰 +2 位作者 冯锐 纪源 盛晶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基于风云三号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平均温度、平均水汽压、降水量、日照时数等9种气候因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开展2009年-2019年辽宁省全域及分区域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和时间滞后性分析。结果表明:... 基于风云三号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和平均温度、平均水汽压、降水量、日照时数等9种气候因子数据,采用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开展2009年-2019年辽宁省全域及分区域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和时间滞后性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NDVI与平均水汽压相关性最好,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差;分区域NDVI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除辽南外,与NDVI相关系数均高于全省。除平均相对湿度外,植被生长季(4-10月)NDVI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均低于全年。降水量、气温和地温对NDVI的影响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时间滞后性,并且对植被生长茂盛期的影响要更为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MERIS NDVI 气候因子 相关性 滞后性
下载PDF
提质培优导向下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项目建设路径研究
14
作者 于明洋 潘书波 《冰雪运动》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近年来冰雪旅游持续火热,尤其是“冰雪+康养”旅游形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资源尤为丰富,发展民俗性冰雪康养项目优势明显,通过对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资源的布散景式进行分析,归纳出民俗性冰雪文化资源的分布... 近年来冰雪旅游持续火热,尤其是“冰雪+康养”旅游形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资源尤为丰富,发展民俗性冰雪康养项目优势明显,通过对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资源的布散景式进行分析,归纳出民俗性冰雪文化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冰雪温泉资源的布局现状。为提升辽宁省民俗性冰雪康养项目的发展质量,以“提质培优”理念为导向对项目建设提出以下路径:以优质服务供给为手段,打造项目的良好口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依托,实现项目建设的质量升级;以打造优质项目品牌为保障,提高游客的消费质量;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融入辽宁省经济发展序列。旨在通过对辽宁省冰雪康养资源的有效开发与高效利用,打造民俗性冰雪康养项目优质品牌,推动辽宁省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质培优 民俗特色 冰雪康养 项目建设 辽宁省
下载PDF
新时期辽宁省冰雪“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15
作者 吴悦魁 李安娜 《冰雪运动》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冰雪“文体旅”融合是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凭借冰雪自然资源、民族民俗资源、冰雪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交通等多重禀赋,辽宁省在后冬奥时代和成功申办全国第十五届冬运会之际迎来冰雪“文体旅”深度融合新的契机。当前,辽宁省... 冰雪“文体旅”融合是实现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凭借冰雪自然资源、民族民俗资源、冰雪旅游资源和地理区位交通等多重禀赋,辽宁省在后冬奥时代和成功申办全国第十五届冬运会之际迎来冰雪“文体旅”深度融合新的契机。当前,辽宁省冰雪“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面临供给主体层面、基础设施层面、品牌塑造层面、专业人才层面的若干困境,严重制约着辽宁省冰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提出以合作为手段,多元主体共促冰雪“文体旅”融合;以赛事为契机,打造辽宁省特色冰雪旅游品牌;以科技为动力,加速冰雪旅游产品数字转型;以共创为目的,建设冰雪旅游度假消费场景等发展路径,以期更有效地应对时代需要,开创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新格局,助力新时期辽宁省经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产业 “文体旅”融合 发展路径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
16
作者 郐菲 李宏畅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第4期22-25,共4页
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我国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响应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号召下,2020年8月,辽宁省印发《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我国加快推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响应国家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号召下,2020年8月,辽宁省印发《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为辽宁省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根据收集到的关于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资料阐述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进而分析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提出促进辽宁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数字乡村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下载PDF
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
17
作者 黄栋 刘跃宗 +1 位作者 刘建宁 李一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1-431,共11页
[目的]探究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类识别辽宁省国土“三生”功能,结合直接和间接排放因子法核算碳排放量,探索“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 [目的]探究辽宁省“三生”功能时空演变及其碳排放效应,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类识别辽宁省国土“三生”功能,结合直接和间接排放因子法核算碳排放量,探索“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关系及其时空分异性,揭示“三生”功能时空演变的碳排放效应。[结果]①2005—2020年辽宁省“三生”功能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以生产和生态功能为主,生活功能区扩张明显,各地级市中心与周边区域空间差异明显。②2005—2013年,辽宁省各县域碳排放量增长迅速,2013—2020年增速缓慢,但空间差异愈发显著,碳排放高值明显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③辽宁省“三生”功能与碳排放量空间布局及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总体较强,但空间差异明显且影响因素复杂。[结论]辽宁省各县域需要在自然地理条件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导下,在明确各自土地主导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依托自身区域优势与资源禀赋,加强区域协作,以实现全域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时空演变 碳排放 地理加权回归 辽宁省
下载PDF
金融市场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区域、辽宁省面板数据的比较分析
18
作者 谭小芳 刘国捷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可能会带来装备制造业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基于全国的省级层面、东部区域层面及辽宁省层面的数据,采用EViews实证分析探讨不同层面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的发展并未有... 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可能会带来装备制造业的地域发展不平衡。基于全国的省级层面、东部区域层面及辽宁省层面的数据,采用EViews实证分析探讨不同层面金融市场发展的差异性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的发展并未有效促进全国、东部区域及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的成长。债券市场的发展有效识别全国、东部区域和辽宁省层面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区别,具有市场有效性。股票市场的发展对于全国层面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而对东部区域及辽宁省层面支持作用并不显著。影响GDP增速的宏观非金融因素在全国层面及东部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促进全国、东部区域及辽宁省层面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发展 辽宁省 装备制造业 发展不平衡
下载PDF
大农业背景下辽宁省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对策研究
19
作者 雷骁勇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2,共3页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畜牧强国、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大农业和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三方面进...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畜牧强国、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大农业和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和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概述,指明了畜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对畜牧业数字化案例开展了深入剖析,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以此有效推进农业背景下辽宁省畜牧业数字化转型,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畜牧业 大农业 辽宁省
下载PDF
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
作者 马亮亮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本文立足辽宁省实际,阐述了辽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畜牧业数字化顶层设计,积极宣传引导;加快数字化基础体系和标准建设,深化农业数据整合;多措并举壮大畜牧业数字... 本文立足辽宁省实际,阐述了辽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畜牧业数字化顶层设计,积极宣传引导;加快数字化基础体系和标准建设,深化农业数据整合;多措并举壮大畜牧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数字农业融资渠道,构建社会金融适农合作机制。为此建议,加快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辽宁省数字畜牧业发展的数据平台,促进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金融、市场支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加快数字普及金融与畜牧业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畜牧业 全链条产业 数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