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中下游土地沙化现状、成因及对策
1
作者 刘旭升 郭占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3期61-62,共2页
辽河是辽宁省的母亲河,辽河流域中下游部分区域为科尔沁沙地南缘,由于长期自然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日渐沙化趋势明显,风蚀、水蚀状况严重。流域沙化后,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严重威胁了地方的生态安全与环境的可... 辽河是辽宁省的母亲河,辽河流域中下游部分区域为科尔沁沙地南缘,由于长期自然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日渐沙化趋势明显,风蚀、水蚀状况严重。流域沙化后,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严重威胁了地方的生态安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分析辽河流域土地沙化现状、成因,提出当前该流域土地沙化防治工作中亟需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沙化 辽河中下游 成因
下载PDF
清代以降辽河中下游地区玉米种植变迁述论
2
作者 朱星宇 朱锁玲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7,共10页
玉米作为高产耐瘠薄的美洲作物,自清代以来,在辽河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杂粮”的种植地位。但是清末以后,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大豆作物重要性的提高,促使玉米种植开启了从“园圃作物”向“主粮作物”过渡的趋势,辽河中下游... 玉米作为高产耐瘠薄的美洲作物,自清代以来,在辽河中下游地区就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杂粮”的种植地位。但是清末以后,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大豆作物重要性的提高,促使玉米种植开启了从“园圃作物”向“主粮作物”过渡的趋势,辽河中下游各县纷纷出现了玉米“大田化”趋势。但是,直至伪满政权覆灭,由于传统作物高粱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玉米在辽河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大田化”趋势最终未能将玉米种植导向“地方食粮大宗”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以降 辽河中下游 玉米 变迁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69
3
作者 张会 张继权 韩俊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146,共6页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 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风险 辽河中下游地区 GIS技术 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洪涝灾害风险指数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36
4
作者 黄妮 刘殿伟 王宗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43-1251,共9页
生态安全是指能够维持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损害和威胁生态系统本身健康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状态,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状态。生态安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 生态安全是指能够维持和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不损害和威胁生态系统本身健康和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状态,是人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高度和谐状态。生态安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从辽河中下游流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了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1986年、2000年2个时段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近几年的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使得辽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2000年流域整体生态安全指数比1986年增加0.08,但是目前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还是不容乐观,生态较安全区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2.15%,生态预警区面积大幅度增加,增加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17.85%。影响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但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 辽河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泥沙沉积特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杨 郭成久 +2 位作者 范昊明 武敏 安晓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0-512,共3页
为了确定辽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沉积区及对其起控制作用的水沙来源区,以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统计学方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及主要沉积区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巨流河... 为了确定辽河中下游泥沙主要沉积区及对其起控制作用的水沙来源区,以有关水文站年系列资料为基础,运用泥沙收支平衡法、统计学方法,研究辽河中下游泥沙时空分布及主要沉积区沉积量与上游不同水沙来源区水沙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巨流河-六间房河段为辽河中下游强烈沉积区,支流柳河产沙量的变化对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量的变化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为缓解辽河下游泥沙沉积问题,亟待加强柳河水土流失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来源区 泥沙沉积 辽河中下游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家强 汪景宽 +2 位作者 杨晓波 董颖 于成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1,共4页
通过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累计曲线法对辽河中下游平原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 通过辽河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累计曲线法对辽河中下游平原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平原土地质量状况较好,良好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89.78%,其中优质级土地占0.66%,优良级土地占63.16%,良好级占25.96%,中等级土地占10.06%,差等级土地极少,仅占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平原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评价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流域水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殷红 郭瑞 +2 位作者 殷萍萍 胡涛 郭范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397,共4页
选择辽河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流域内各月及多年年降水量、蒸散量及水分收支基本情况,应用区域蒸散互补关系模型估算辽河流域实际蒸散量,实现各年实际降水量、蒸散量的空间化。从多个层次分析1956—2000、1970—2000年及1980—... 选择辽河中下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流域内各月及多年年降水量、蒸散量及水分收支基本情况,应用区域蒸散互补关系模型估算辽河流域实际蒸散量,实现各年实际降水量、蒸散量的空间化。从多个层次分析1956—2000、1970—2000年及1980—2000年3个时间序列降水、蒸散量和水分收支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结果表明:20a系列年平均降水量与45a系列比较分析发现,降水量减少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23.08%,降水量增加区域占流域面积的76.92%;辽河中下游流域实际蒸散大部分在600~850mm之间,其分布主要呈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辽河中下游流域水分收支不平衡,营口—辽阳—铁岭一线地区水分收支相当,此线以西北地区水分收支是负值,占总流域面积的59.73%,这种变化将会使西部干旱地区的旱情进一步增大。此线以东南地区水分收支是正值,占总流域面积的40.37%,当地的湿润程度会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实际蒸散 变化趋势 辽河中下游流域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悬移质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范昊明 邓宝玉 +3 位作者 武敏 周丽丽 陈扬 苏子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9-60,140,共3页
根据1988—2005年有关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以及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辽河下游悬移质沉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汛... 根据1988—2005年有关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以及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辽河下游悬移质沉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上游来沙越粗,来沙量与河道沉积的关系越密切;下游河道泥沙从存贮到释放的来沙临界值随泥沙粒径的变大而减小;进入辽河下游的泥沙对于河道的危害程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特征 悬移质泥沙 泥沙沉积 辽河中下游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防御超标准洪水对策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柯明 韩义超 《东北水利水电》 2003年第4期53-54,共2页
辽河中下游各河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整治,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体系。但各河目前尚不能防御建国以来发生的特大洪水。本文根据现有的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保护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近期辽河中下游地区防御超标准洪水的对策。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超标准洪水 对策 防洪工程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水污染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琳娜 谢正光 赵峰 《东北水利水电》 2000年第12期36-36,38,共2页
通过对辽河中下游沿程各重点监测站的监测成果的统计 ,测重分析了辽河中下游河流水质状况以及浑河、太子河沿程水污染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关键词 水污染 现状分析 防治措施 辽河中下游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地区防洪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雅萍 孙融 《东北水利水电》 1999年第5期36-37,共2页
针对辽河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抵御辽河干流100年一遇洪水,提出在辽河干流上修建控制性工程—石佛寺一期工程,要比加高堤防方案合理,且比较经济。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防洪措施 堤防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段河道演变及水力几何形态研究
12
作者 高宇 《东北水利水电》 2017年第4期26-27,70,共3页
文中根据辽河中下游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及主河槽演变规律几个方面,对辽河中下游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河段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为辽河中下游河段两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 文中根据辽河中下游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从河道横断面、纵剖面、平面及主河槽演变规律几个方面,对辽河中下游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预计今后一段时期内,该河段总体上仍将维持现有河势,为辽河中下游河段两岸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河道演变 水力几何形态 河型
下载PDF
解决辽河中下游地区近期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13
作者 孙融 《东北水利水电》 1999年第12期9-10,42,共2页
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地表水资源贫乏。文中对该地区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提出“东水西调”调水的必要性。
关键词 水资源 对策 辽河中下游 调水 跨流域规划
下载PDF
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及其对流域生态水文格局的响应——以辽河中下游流域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红 王红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99-104,共6页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 通过1996~2000年对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25个断面的连续监测,采用“分布重心”模型,研究了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分布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地表水体尤其是浑河河水的生物污染较为严重;藻类和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均有向西北方向发生迁移的趋势,大肠杆菌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底栖动物的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东北发生迁移的趋势,同时,总体平均分布中心的位置有向西北方向迁移的趋势.以1999年为例,通过与林地、耕地、化肥、日照、气温、降雨、径流等生态水文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辽河中下游流域地表水体中藻类、底栖动物和微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流域生态水文格局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体 空间演化 辽河中下游流域 藻类 底栖动物 微生物 生态水文格局 生物分布
下载PDF
东辽河中下游水资源现状及预测
15
作者 高伟 李秀梅 《中国商界》 2010年第7X期408-408,共1页
通过多年积累的东辽河水文资料的样本系列,分析东辽河中下游(二龙山水库以下)水资源现状,并预测东辽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以后状况。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水文水资源 现状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概化模型方法的辽河中下游平原区河道污染负荷计算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晶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年第11期56-60,共5页
为对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文章采用概化模型法和产污系数法计算辽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经验统计法和机理法具有准确度高、受时空限制小、计算简单、经验系... 为对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文章采用概化模型法和产污系数法计算辽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经验统计法和机理法具有准确度高、受时空限制小、计算简单、经验系数影响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河道外源污染负荷推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化模型法 产污系数法 污染负荷计算 干流河道 辽河中下游平原区
下载PDF
基于辽河中下游来水来沙特点的分析研究
17
作者 于佳华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第5期9-12,共4页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同时辽河也是一条多沙河流。据统计,1954—2010年系列辽河下游六间房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32 kg/m3,辽河中下游的泥沙淤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对辽河中下游水沙特点更好的研究,摸清辽河中下游泥沙冲淤演变... 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同时辽河也是一条多沙河流。据统计,1954—2010年系列辽河下游六间房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32 kg/m3,辽河中下游的泥沙淤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对辽河中下游水沙特点更好的研究,摸清辽河中下游泥沙冲淤演变规律,特对辽河中下游各主要支流选取一个水文站作为控制,得出了辽河来水来沙特点是东部水量大,且西辽河是辽河干流泥沙最主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支流 来水来沙 输沙减淤 特点
下载PDF
辽河中下游冲淤特性分析
18
作者 于佳华 《陕西水利》 2015年第3期130-131,共2页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同时辽河也是一条多沙河流。据统计,1954年~2010年系列辽河下游六间房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32kg/m3,辽河下游的泥沙淤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辽河下游泥沙冲淤演变规律的初步分析研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 辽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同时辽河也是一条多沙河流。据统计,1954年~2010年系列辽河下游六间房站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32kg/m3,辽河下游的泥沙淤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辽河下游泥沙冲淤演变规律的初步分析研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辽河干流的泥沙冲淤规律、确定辽河干流输沙减淤的对策措施等工作提供基本建议与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辽河中下游 冲淤特性 河道演变特性
下载PDF
1970~2013年辽河中下游水沙关系分析
19
作者 关明皓 秦晓磊 刘瑛楠 《内蒙古水利》 2016年第2期13-14,共2页
文章以辽河干流福德店、通江口、铁岭、马虎山、辽中、六间房等主要控制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辽河干流水沙关系时空变化特征。
关键词 辽河中下游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原文传递
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潜力分析
20
作者 张桂杰 马传波 《东北水利水电》 2005年第5期52-53,60,共3页
文章介绍了辽宁省现状水平年农业灌溉用水量,并以2000年各项发展指标为基数,对2020年农业灌溉面积、各种作物灌溉定额、灌溉需水量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 节水灌溉 节水措施 辽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