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X连锁肌病伴过度自噬的电镜超微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亚琼 吴强 +1 位作者 周胜利 吴金浪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X连锁肌病伴过度自噬(X-linked myopathy with excessive autophagy,XMEA)的电镜超微病理观察。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股四头肌进行病理活检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结果:本例患者男性,5岁,因肌无力入院,智力正常,...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X连锁肌病伴过度自噬(X-linked myopathy with excessive autophagy,XMEA)的电镜超微病理观察。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股四头肌进行病理活检电镜超微结构检测。结果:本例患者男性,5岁,因肌无力入院,智力正常,自行从蹲位转换为站位困难,下肢可见萎缩,肌力下降,血清肌酸激酶(CK)值明显升高,>3 000 U·L-1,心电图正常,心脏传导无异常。股四头肌活检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到肌节中和肌膜下有大量聚集自噬体,内含大小不一致密颗粒和糖原颗粒等无定型物质。XMEA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包涵体肌病、重度肌无力综合症等肌病,电镜超微结构分析和DNA检测,可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病理 X-连锁肌病伴过度自噬(XMEA) 电镜
下载PDF
伴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隋文琛 戴廷军 焉传祝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3-1269,共7页
目的报道1例伴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XMEA)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XMEA的临床表现、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被确诊为XMEA的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 目的报道1例伴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XMEA)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总结XMEA的临床表现、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6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并被确诊为XMEA的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肌肉影像、肌肉病理及遗传学资料进行总结,从Pubmed、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并对该疾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40岁男性,因“发现肌酸激酶升高并双下肢无力4年”入院。患者自小学时出现下蹲时脚后跟不能着地,运动能力弱于同龄人。入院前多次检测肌酸激酶水平升高(320~1167 U/L);下肢肌肉磁共振成像显示双大腿股外侧肌、大收肌以及双小腿腓肠肌对称性脂肪变性;肌肉病理结果示肌纤维内自噬性空泡伴肌膜特征,且空泡膜上可见膜攻击物复合体沉积。基因检测证实患者VMA21基因存在c.*6A>G半合子突变。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儿童及成人发病的XMEA患者多表现为肢体近端为主的肌无力和(或)肌萎缩,进展缓慢,多数患者预期寿命不受影响;而婴儿时期发病的XMEA患者容易合并多系统受累,疾病进展快,死亡风险高。结论XMEA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性自噬性空泡肌病,尽管不同年龄段起病的XMEA患者其临床及预后表现有较大差异,但病理改变相对一致,基因检测是该疾病的主要确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自噬X连锁肌病 VMA21基因 自噬 肌肉病理
原文传递
雷帕霉素靶蛋白调节自噬在理筋手法改善静力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孙文静 马惠昇 +4 位作者 穆静 袁兰英 宋斐 杨楠 魏晓歌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859-866,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理筋手法对兔颈后肌静力性损伤的干预,观察家兔一般状况、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irus E1B 19-Kda in... 目的通过观察理筋手法对兔颈后肌静力性损伤的干预,观察家兔一般状况、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自噬相关蛋白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cl-2-adenoirus E1B 19-Kda interacting protein 3,BNIP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light chain 3,LC3)、核孔蛋白62(nucleoporin 62,P62)的变化,探索mTOR分子抑制骨骼肌过度自噬的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日本大耳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选取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采用颈椎前屈位45°固定,每日5小时,建立颈部慢性静力性损伤模型。60天后随机选取5只与空白组对照,通过一般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剩余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手法治疗组,每组各15只,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治疗组每日予以松筋、拨筋、顺筋三种手法治疗,力量控制为2 kg,频率100次/分钟,持续5分钟,分别在第10天、20天、30天各处死5只进行颈后肌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TOR及自噬相关因子LC3、BNIP3、P62的蛋白表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BNIP3、P62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家兔造模结束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但触及颈部时反应敏捷易躲闪,颈部可触及条索状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HE染色见肌纤维排列紊乱,扭曲变形,大量炎性物质浸润,10天、20天、30天时肌纤维扭曲程度逐渐减轻,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逐渐减少,且治疗组效果优于模型组。透射电镜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肌丝严重扭曲变形,肌节模糊,线粒体肿胀散乱分布。10天、20天、30天时肌丝扭曲程度逐渐减轻,肌节逐步完整,线粒体形态趋于正常,数量逐渐增多,且各治疗组效果优于模型组。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mTOR、BNIP3和LC3Ⅱ/Ⅰ的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P62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P-mTOR表达量升高(P<0.05),BNIP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治疗10天组和治疗20天组P62表达量均升高(P<0.05),LC3Ⅱ/Ⅰ表达量均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NIP3 mRNA水平升高(P<0.05),P62 mRNA水平降低(P﹤0.05);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治疗组BNIP3 mRNA水平下降(P<0.05)。结论家兔颈部前屈造成颈后肌静力性损伤后,自噬被激活,理筋手法干预后自噬水平逐渐下降,可能与理筋手法作用于mTOR信号通路调节自噬有关,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促进肌肉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性损伤 颈肌劳损 理筋手法 骨骼肌修复 雷帕霉素靶蛋白 过度自噬
下载PDF
去血清饥饿条件下肌卫星细胞增殖及自噬蛋白LC3、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通 于佳妮 +7 位作者 刘悦 陈欢 邝伟川 王小寅 张淑静 江烨 邱晓佳 文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57-1661,共5页
背景:自噬可促进低氧环境下肌卫星细胞的存活,然而基于自噬有明显的时效性,不同时间的自噬水平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探讨。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去血清饥饿对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背景:自噬可促进低氧环境下肌卫星细胞的存活,然而基于自噬有明显的时效性,不同时间的自噬水平与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间的关系如何未见探讨。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去血清饥饿对大鼠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及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及Beclin1表达的变化。方法:原代分离培养雄性SD大鼠(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约120 g)多裂肌卫星细胞,取第3代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分别设置正常血清组(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空白血清(仅含培养基,无胎牛血清)6 h组、空白血清12 h组、空白血清24 h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细胞增殖能力:空白血清诱导12 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血清组及诱导6 h时下降(P <0.01),诱导24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诱导12h下降(P<0.05);(2)LC3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空白血清诱导6 h后,LC3Ⅱ/LC3Ⅰ及Beclin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较正常血清组明显升高(P <0.05),诱导12 h及诱导24 h后LC3Ⅱ/LC3Ⅰ蛋白表达较诱导6 h时明显升高(P <0.01),Beclin1的表达较诱导6 h时升高(P <0.05),LC3及Beclin1基因的表达较6 h均升高(P <0.05);(3)结果证实,去血清饥饿可以诱导肌卫星细胞发生自噬,自噬在去血清早期(12 h内)可保护细胞的增殖能力,12 h后细胞可出现过度自噬,不利于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血清 饥饿 肌卫星细胞 增殖 自噬 LC3 BECLIN1 大鼠 去血清饥饿条件 过度自噬 肌卫星细胞自噬 骨骼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