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研究
1
作者 王丽 刘运江 +1 位作者 杨帆 孔祥顺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患者和同期非乳腺癌患者各8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GC-1仅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针对乳腺癌患者不...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患者和同期非乳腺癌患者各8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PGC-1α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GC-1仅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针对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观察PCC-1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PGC-1α表达水平高于非乳腺癌患者,Ⅲ、Ⅳ期乳腺癌PGC-1α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组PGC-1α的表达水平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GC-1α与乳腺癌发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项指标最大似然估计值和OR值均>0。结论 PGC-1α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有可能作为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病理分期 转移 PGC-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喜 文芳 洪涛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5-49,共5页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是由线粒体控制,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PGC-...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和组织的能量代谢主要是由线粒体控制,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1αP,GC-1α)在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PGC-1α有两个重要特征,即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信号诱导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高表达于线粒体丰富和氧化代谢活跃的组织中,而其信号诱导特异性表现在PGC-1α的表达主要受能量代谢需要的影响,如寒冷、禁食及运动均促进PGC-1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寒冷 禁食 运动
原文传递
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凃影叶 张洪江 +6 位作者 康淳 杜飞 崔佳慧 邵薇 袁志敏 王伟杰 杨康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469-3476,共8页
背景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已被证实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而血脂紊乱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是否与DKD存在相关... 背景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已被证实与血脂紊乱密切相关,而血脂紊乱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是否与DKD存在相关性尚未可知。目的探究ARL15、PGC-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和延吉市医院确诊的朝鲜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393例(记为T2DM组)、DKD患者90例(记为DKD组),同期选取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单位体检的健康人268例〔记为糖耐量正常组(NGT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单碱基延伸法检测ARL15、PGC-1α基因rs4311394、rs7656250位点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ARL15、脂联素蛋白水平。结果NGT组中汉族137例,朝鲜族131例;T2DM组中汉族205例,朝鲜族188例;DKD组中汉族55例,朝鲜族35例。NGT组汉族和朝鲜族人群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L15基因rs4311394位点、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RL15、PGC-1α基因联合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基因型受试者空腹血糖(FPG)水平高于CC、TT基因型受试者(P<0.05);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TT基因型受试者脂联素低于CC基因型受试者,TT基因型受试者脂联素低于CT基因型受试者(P<0.05)。T2DM组患者脂联素低于NGT组(P<0.05);DKD组患者ARL15、脂联素高于NGT组、T2DM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RL1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s=0.372,P<0.05)。结论ARL15、PGC-1α基因SNP与DKD不相关,但携带PGC-1α基因rs7656250位点CT、TT基因型人群的脂联素水平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ADP-核糖基化样因子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型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白介素-17表达水平及其与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徐红辉 宋建东 +3 位作者 李停 李海东 魏兵 华寒冰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及其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水平及其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5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骨折组,将该院同期67例单纯骨质疏松患者纳入骨质疏松组,将该院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血清PGC-1α、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骨代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ocollagen,PINP)、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isomerised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collagen typeⅠ,β-CTX)、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之间的相关性,评估PGC-1α、IL-17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研究对象血清PGC-1α、25(OH)D水平依次为:骨折组<骨质疏松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IL-17、PINP、OCN、β-CTX和PTH水平依次为:骨折组>骨质疏松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GC-1α水平与PINP、OCN、β-CTX、PTH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25(OH)D水平呈正相关(P<0.01);IL-17水平与PINP、OCN、β-CTX、PTH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PGC-1α、IL-17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887、0.835],且两项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48)。结论PGC-1α、IL-17与骨代谢关系密切,可能参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白介素-17 骨代谢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对奶牛脂肪肝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安彦昊 马贵 +1 位作者 孙奕烁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随着畜牧业发展对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营养代谢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脂肪肝作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常发生在围产期高产奶牛群体中,长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高产奶牛,过量的动员体脂造成肝脏甘油... 随着畜牧业发展对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营养代谢疾病在动物群体中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脂肪肝作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常发生在围产期高产奶牛群体中,长期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高产奶牛,过量的动员体脂造成肝脏甘油三酯堆积,从而形成脂肪肝。患有脂肪肝的奶牛不仅会导致其产奶量降低,产犊间隔延长,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生,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核转录辅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参与多种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控相关靶基因的表达。PGC-1α与奶牛脂肪肝、酮病和乳腺炎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可能成为新的疾病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PGC-1α调控的各种分子途径,将调控脂质代谢、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联系起来,进一步阐明PGC-1α在奶牛脂肪肝中发挥调节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脂肪肝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电针对肥胖大鼠白色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解耦联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丽华 李佳 +4 位作者 黄伟 王丽 冉国平 程德均 周仲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5-500,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解耦联蛋白1(PGC-1α/UCP-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 目的:研究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解耦联蛋白1(PGC-1α/UCP-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灸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营养型肥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组和非穴位组(8只/组)。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非穴位组取"足三里""天枢"穴旁开5 mm区域的非穴位区进行电针,每次30min,每周5次,共治疗8周。每周测量1次各组大鼠体质量、体长,并计算Lee’s指数;采用生化法检测大鼠的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WAT中PGC-1α、UCP-1蛋白表达。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Lee’s指数、TC、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及PGC-1α、UC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的Lee’s指数、TC、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及PGC-1α、UC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以有效调控WAT中PGC-1α、UCP-1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通过促进WAT"棕色化"达到减肥效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白色脂肪组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解耦联蛋白1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鸢尾素、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艳佶 李佳 +4 位作者 黄伟 莫国艳 王丽华 卓越 周仲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76-480,491,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运动改善肥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运动改善肥胖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高脂组(55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复制肥胖大鼠模型。高脂组中成功造模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运动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运动组,每组8只。电针联合运动组和电针组电针"足三里""天枢"穴,每次30min,每周5次,共8周。电针联合运动组和运动组采用跑台训练,16m/min,每天60min,每周5次,共8周。每周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Ⅲ型纤连蛋白组件包含蛋白5(FNDC5)、AM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腓肠肌中PGC-1α、FNDC5的表达水平及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电针组、运动组、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联合运动组体质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PGC-1α、FNDC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AMPK mRNA及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电针组及运动组(P<0.05)。结论:电针和运动均可促进DIO大鼠骨骼肌中PGC-1α、Irisin的表达及AMPK磷酸化水平,且电针联合运动疗效更好,提示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可能是通过恢复骨骼肌细胞脂肪酸氧化、改善线粒体功能从而实现减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肥胖 运动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鸢尾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
原文传递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鸢尾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卫佳 鲍春蓉 +4 位作者 谢鸿宇 陈斌 林万庆 吴毅 王念宏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8-43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边区皮层、海马及电针部位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边区皮层、海马及电针部位骨骼肌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鸢尾素(Iris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1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1次/d,每次20 min,共7 d。采用Longa评分及平衡木评分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及运动功能损伤情况,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缺血周边区皮层、海马及电针部位骨骼肌PGC-1α、Ⅲ型纤连蛋白域包含蛋白5(FNDC5)和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onga评分及平衡木评分升高(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缺血周边区皮层及海马PGC-1α、FNDC5、BDNF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5),骨骼肌PGC-1α、FNDC5、BDNF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Longa评分及平衡木评分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缺血周边区皮层PGC-1α、FNDC5、BDN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侧海马仅BDNF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侧海马PGC-1α、FNDC5和骨骼肌PGC-1α、FNDC5、BDNF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激活皮层PGC-1α/Irisin(FNDC5)/BDNF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鸢尾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调控结肠癌细胞转移和抗失巢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陆晓峰 夏雪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9-503,共5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PGC-1α短发夹RNA慢病毒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PGC-1α短发夹RNA慢病毒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结果 下调PGC-1α的表达后,LoVo细胞和阴性对照组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4.4 ± 4.5)个和(31.4 ± 3.8)个,侵袭细胞数分别为(55.0± 7.7)个和(17.6 ± 5.0)个,失巢凋亡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32.3±4.3)%和(5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下调PGC-1α的表达对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抑制PGC-1α的表达后,结肠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上调,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细胞向上皮表型转化。诱导细胞失巢后,PGC-1α的表达上调,参与促进上皮间质转化。结肠癌组织中PGC-1α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且癌边缘组织中PGC-1α的表达高于癌中心组织。结论 PGC-1α是结肠癌转移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促进结肠癌细胞侵袭、抗失巢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上皮 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在急性肾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高巧营 戈立秀 +1 位作者 张爱民 贾晓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29-932,共4页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控线粒体生发和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亦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枢纽,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肾小管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的重要机制,PGC-1α与AKI的发生发展关...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调控线粒体生发和功能的主要调节因子,亦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枢纽,它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肾小管线粒体功能障碍是急性肾损伤(AKI)发病的重要机制,PGC-1α与AKI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该文主要对PGC-1α的分子特征及生理功能,PGC-1α、缺血再灌注、肾毒性与AKI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急性肾损伤 线粒生发
下载PDF
PARP-1抑制剂通过激活SIRT1-PGC-1α轴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11
作者 侯亚儒 舒新乐 +2 位作者 张霞 李森 雍文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40-2544,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减轻COPD大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目的:通过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减轻COPD大鼠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探究SIRT1-PGC-1α轴作为PARP-1抑制剂作用新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作为健康组,剩余大鼠构建COPD实验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PARP-1抑制剂处理组、PARP-1抑制剂+PGC-1α抑制剂组,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ELISA检测大鼠肺组织TNF-α、IL-6、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SIRT1、PGC-1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SIRT1、PGC-1α蛋白表达。结果:健康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完整,与健康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产生结构损伤,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SIRT1、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ARP-1抑制剂处理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恢复,炎症细胞减少,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含量显著升高,SIRT1、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与PARP-1抑制剂处理组相比,PARP-1抑制剂+PGC-1α抑制剂组炎症细胞数量增加,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SIRT1、PGC-1α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PARP-1抑制剂可通过激活SIRT1-PGC-1α轴,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有效缓解CO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韦秀宁 张学培 +7 位作者 杨莉娟 荆俊 王俊伟 吴滔 马剑达 林建子 郑东辉 戴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β表达与病理滑膜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确诊RA患者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改良Sh...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PGC)1β表达与病理滑膜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的确诊RA患者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改良Sharp评分(mTSS)评估双手正位X线片关节破坏程度。膝关节滑膜活检获取滑膜组织并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GC-1β表达及炎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RA滑膜PGC-1β表达与病理滑膜炎、临床病情活动及影像学关节破坏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3例RA患者,男20例(24.1%),女63例(75.9%),年龄(54±14)岁。PGC-1β在RA滑膜衬里层及衬里下层多种细胞胞核中表达,滑膜PGC-1β+细胞比例与病理滑膜炎评分及衬里下层CD3^(+)T细胞、CD20+B细胞、CD38^(+)浆细胞、CD68+巨噬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333、0.259、0.320、0.342、0.309,均P<0.05)。滑膜PGC-1β表达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及mTSS显著正相关(r=0.219~0.301,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滑膜PGC-1β表达与mTSS显著正相关(β=0.312,P=0.004)。结论 RA滑膜PGC-1β表达与滑膜局部及全身炎症水平、关节破坏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参与RA滑膜炎症及关节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滑膜炎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耐力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脂肪氧化及PGC-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媛 漆正堂 +1 位作者 郭维 丁树哲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脂肪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C)与耐力训练组(E);高脂膳食对照组(H)与耐力训练组(R),每组10只。两耐力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训练。结果...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高脂膳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脂肪氧化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普通膳食对照组(C)与耐力训练组(E);高脂膳食对照组(H)与耐力训练组(R),每组10只。两耐力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跑台训练。结果:耐力训练使高脂膳食大鼠体重(P=0.000)I、R指数(P=0.021)显著降低并维持在正常水平,使骨骼肌线粒体β-HAD(P=0.011)、CS活性(P=0.047)、CPT-1βmRNA(P=0.037)及PGC-1α蛋白表达水平(P=0.007)显著增高。结论:耐力训练通过适度调节参与线粒体脂肪氧化关键酶β-HAD、CS活性及CPT-1β、PGC-1α基因表达,优化高脂膳食机体在线粒体水平的脂肪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脂肪氧化 高脂膳食 耐力训练 胰岛素抵抗 肉碱酰基转移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
下载PDF
微小RNA-21对急性肾损伤模型大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星 高明 +3 位作者 赵武 赵成群 康云慧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21对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miR-21抑制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miR-21抑制剂组腹腔注射脂多...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21对急性肾损伤(AKI)大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miR-21抑制剂组,每组10只。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miR-21抑制剂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诱导建立AKI模型,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转染阴性对照,miR-21组腹腔注射miR-21 antagomiR。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尿酸(SUA)、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氧化磷酸化功能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miR-2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GC-1α、NRF1、TFAM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SUA、Scr和BUN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1抑制剂组SUA、Scr和BUN水平低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低于对照组,而miR-21抑制剂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含量高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存在损伤。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线粒体呼吸功能受到显著抑制,而miR-21抑制剂组线粒体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miR-21抑制剂组大鼠肾组织中miR-21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均P<0.05);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miR-21抑制剂组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均P<0.05)。结论:miR-21可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关键基因PGC-1α、NRF1和TFAM的表达破坏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诱发大鼠肾损伤。抑制miR-21表达可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以及肾组织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微小RNA-21 线粒 氧化磷酸化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炎性小体在低氧诱导骨骼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子怡 薄海 +2 位作者 杨爽 袁瑶 张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8期4512-4517,共6页
背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参与低氧对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阻断剂VX-765对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 背景: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是否参与低氧对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NLRP3炎性小体特异性阻断剂VX-765对慢性低氧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低氧诱导骨骼肌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和低氧+VX-765组。低氧干预为低氧帐篷暴露,氧浓度设定为11.3%;VX-765干预为每日腹腔注射VX-765溶液1次,注射剂量为50 mg/kg,干预持续4周。结果与结论:VX-765显著抑制低氧暴露大鼠骨骼肌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1活性及白细胞介素1β含量,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表达,提高线粒体ATP合成活力和膜电位,抑制线粒体H_2O_2产生速率。结果表明,低氧可通过活化NLRP3炎性小体和损伤线粒体功能导致骨骼肌功能障碍,线粒体损伤产生大量活性氧,继而活化NLRP3炎性小体以促进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的产生,而炎症因子可通过下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进一步造成线粒体损伤,NLRP3炎性小体活化和线粒体损伤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低氧 骨骼肌 NLRP3炎性小 线粒 氧化应激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亚精胺通过改善心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缓解压力超负荷小鼠心力衰竭
16
作者 张晓亮 赵晓玲 +2 位作者 耿静 胡朗 李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目的: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小鼠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sham+SPD喂养组、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组和TAC... 目的:探讨亚精胺(spermidine,SPD)对小鼠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缓解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sham+SPD喂养组、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组和TAC+SPD组。TAC术后,sham+SPD组和TAC+SPD组小鼠经饮水喂养SPD(3 mmol/L);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SIR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表达量;分离成年小鼠心肌细胞,观察细胞长度和宽度;麦胚凝集素染色观察心肌细胞面积;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面积;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及心肌肥大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形态;采用Oxygraph-2k高分辨呼吸能量代谢仪检测心肌线粒体耗氧量。(2)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1μmol/L)处理原代大鼠心室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将这些心肌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Con+SPD(1 mmol/L)组、Ang II组、Ang II+SPD组和Ang II+SPD+SIRT6 siRNA(siSIRT6)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面积和线粒体。结果:(1)与sham组比较,TAC组小鼠心功能显著降低(P<0.05),病理性心肌肥大程度显著升高(P<0.05),心肌组织SIRT6、PGC-1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TAC组,TAC+SPD组小鼠心肌组织SIRT6、PGC-1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病理性心肌肥大程度减轻(P<0.05),心肌细胞肥大缓解(P<0.05),线粒体数目和线粒体嵴密度增多(P<0.05),线粒体功能有所改善(P<0.05),心肌纤维化减轻(P<0.05),心脏收缩功能改善(P<0.05)。(2)细胞实验中,相比于Con组,Ang II组心肌细胞SIRT6、PGC-1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细胞肥大程度显著增加(P<0.05);与Ang II组相比,Ang II+SPD组心肌细胞SIRT6、PGC-1和MFN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肥大缓解(P<0.05),线粒体动力学改善(P<0.05),而Ang II+SPD+siSIRT6组SIRT6、PGC-1和MFN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心肌细胞肥大程度和线粒体动力学亦无显著差异。结论:SPD可以促进SIRT6、PGC-1和MFN2的表达,改善压力超负荷小鼠线粒体功能,减轻心肌肥大,从而缓解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精胺 心肌肥大 心力衰竭 线粒能量代谢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 线粒融合蛋白2
下载PDF
PGC-1α-shRNA慢病毒载体对牙髓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子露 曹灵 +3 位作者 郑阳玉 杨迷芳 王舒舒 于金华 《口腔生物医学》 2011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构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 目的:构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γ coactivator 1α,PGC-1α)短发夹RNA(short hairp in RNA,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体外评价其对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shRNA设计原则,设计合成用于体内干扰PGC-1α编码序列的shRNA,重组入慢病毒载体PLKO.1。将构建正确的PLKO.1/PGC-1α-shRNA感染DSP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GC-1α的表达,细胞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DPSC分化的影响。结果: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试验表明,DPSC转染了PGC-1α-shRNA后PGC-1α表达水平降低,干扰效率达81%,而且细胞钙化结节增多,牙本质涎磷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PGC-1α-shRNA成功在体外抑制了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影响牙髓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发夹RNA 慢病毒载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牙髓干细胞
下载PDF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
18
作者 马学虎 安彦昊 +1 位作者 窦文丽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83-4891,共9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酶Sirtuin家族成员,SIRT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肿瘤性疾病等炎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SIRT1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脱乙酰酶Sirtuin家族成员,SIRT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和肿瘤性疾病等炎性疾病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SIRT1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具体介绍了SIRT1及其相关下游转录因子肿瘤蛋白53(p53)、核因子-κB(NF-κB)、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等分子的调控机制以及SIRT1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1 肿瘤蛋白53 因子-ΚB 单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 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下载PDF
微小RNA-19a-3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 陈阵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25-1129,113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9a-3p(miR-19a-3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Model组、NC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NC agomir)、miR-19a-3p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miR-19a-3p agomir)、miR-1... 目的:探讨微小RNA-19a-3p(miR-19a-3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NC组、Model组、NC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NC agomir)、miR-19a-3p agomir组(尾静脉注射miR-19a-3p agomir)、miR-19a-3p agomi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尾静脉注射miR-19a-3p agomir和250μg/kg Compound C),每组12只。NC组仅暴露腹主动脉而不结扎,其他组均构建CHF模型。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功能(LVEF)]。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通过调控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miR-19a-3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LVSP、+dp/dtmax、LVEF、miR-19a-3p表达水平及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LVESD、LVEDD、IVS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Model组、NC agomir组比较,miR-19a-3p agomir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改善,LVSP、+dp/dtmax、LVEF、miR-19a-3p表达水平及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升高,LVESD、LVEDD、IVS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miR-19a-3p agomir组比较,miR-19a-3p agomir+Compound C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加重,LVSP、+dp/dtmax、LVEF及p-AMPK/AMPK、SIRT1、PGC-1α蛋白表达降低,LVESD、LVEDD、IVS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TGF-β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而miR-19a-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miR-19a-3p可能通过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抑制CHF大鼠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大鼠 微小RNA-19a-3p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心肌纤维化
下载PDF
乙醇通过干预PGC-1α表达水平调节AC16心肌细胞线粒体生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明慧 孙靖涵 +4 位作者 CHOUMI TCHAMBA Alida 赵莹 于洋 张琳 于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醇干预下AC16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其下游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乙醇干预下AC16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其下游蛋白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检测细胞PGC-1α、NRF-1、TFAM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浓度乙醇组(50 mmol/L)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GC-1α、NRF-1、TFAM表达上调;高浓度乙醇组(200 mmol/L)线粒体数量减少、畸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GC-1α、NRF-1、TFAM表达下调。结论乙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心肌细胞中PGC-1α、NRF-1、TFAM表达水平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线粒体生成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核呼吸因子1 线粒转录因子A AC16心肌细胞 线粒生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