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Si 16%合金的过热温度与结晶行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伟民 边秀房 +1 位作者 秦敬玉 鲁典照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19,共4页
研究了不同过热温度对Al-Si16%结晶组织的影响,发现当过热温度超过900℃后,试样中的初晶硅尺寸与数目大量增加,共晶硅的尺寸变小。DSC分析表明,一定程度的过热增加了Al-Si16%的结晶潜热。液态X射线研究发现... 研究了不同过热温度对Al-Si16%结晶组织的影响,发现当过热温度超过900℃后,试样中的初晶硅尺寸与数目大量增加,共晶硅的尺寸变小。DSC分析表明,一定程度的过热增加了Al-Si16%的结晶潜热。液态X射线研究发现,在900℃以下,Al-Si16%的平均配位数比相同温度纯铝低,而在900℃以上,合金的平均配位数要高。1250℃温度过热后,合金熔体在液相线上方就已出现与硅晶态相对应的衍射峰。过热温度对结晶行为的影响可用Al-Si16%熔体中Al-Si原子团在较高过热温度下向Si-Si原子集团转化的机制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结晶 铝硅合金
下载PDF
抽拉速率和过热温度对Zn-5%Al合金定向凝固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付双 倪锋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0-444,共5页
采用Zn-5%Al合金,对不同抽拉速率和过热条件下的定向凝固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合金熔体的过热温度为450℃时,随着抽拉速率从1.1μm/s增加到11.1μm/s,液固界面呈现平面—细胞—胞枝变化,与一般的界面形态演化相符;当熔体的过热温度... 采用Zn-5%Al合金,对不同抽拉速率和过热条件下的定向凝固界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合金熔体的过热温度为450℃时,随着抽拉速率从1.1μm/s增加到11.1μm/s,液固界面呈现平面—细胞—胞枝变化,与一般的界面形态演化相符;当熔体的过热温度为610℃时,在相同的抽拉速率条件下,液固界面呈现平胞—平面—枝晶变化,不同于一般的界面形态演化。采用界面稳定性动力学理论分析了抽拉速率和过热温度对液固界面的影响,得出定向凝固界面稳定性变化,存在着若干个由抽拉速率和过热互相制约决定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5%Al合金 抽拉速率 过热温度 定向凝固 液固界面
下载PDF
不同过热温度控制及混合方式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的影响
3
作者 刘福禄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84-1787,共4页
通过受控扩散凝固技术制备了含Si量不同的Al-Si合金,研究不同过热温度和混合方式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相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25Si过热温度的增加,初生Si相尺寸和长宽比减小,组织分布更为均匀;采用液-液混合方式初生Si相的效果... 通过受控扩散凝固技术制备了含Si量不同的Al-Si合金,研究不同过热温度和混合方式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相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Al-25Si过热温度的增加,初生Si相尺寸和长宽比减小,组织分布更为均匀;采用液-液混合方式初生Si相的效果比较好;随着Al-Si合金中Si含量的减小,初生Si相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受控扩散凝固技术 液-液混合
原文传递
熔体过热温度对ZL114金属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玉珠 《科技资讯》 2013年第4期136-137,共2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目标:金属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始熔体的结构决定其本省的性能和组织,炉料的原始状态对液态和固态合金的结构有极大的遗传影响。本课题主要从亚共晶铝合金遗传性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热速处理过程中,过热温度对ZL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目标:金属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始熔体的结构决定其本省的性能和组织,炉料的原始状态对液态和固态合金的结构有极大的遗传影响。本课题主要从亚共晶铝合金遗传性的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热速处理过程中,过热温度对ZL114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影响,以及对第二相形态、尺寸、分布的影响,建立并优化ZL114合金热速处理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影响
下载PDF
分子双轴性与液晶向列相的最高过热温度
5
作者 樊军 王俊平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向列相 (N) 各向同性相 (I)相变为弱一级相变 ,其相变潜热大约比溶化的相变潜热小2个数量级。在这种弱一级相变附近焓随温度的变化表明 :各向同性相最低过冷温度T 、N I相变温度TC 和向列相最高过热温度T 彼此十分接近。本文通过分子... 向列相 (N) 各向同性相 (I)相变为弱一级相变 ,其相变潜热大约比溶化的相变潜热小2个数量级。在这种弱一级相变附近焓随温度的变化表明 :各向同性相最低过冷温度T 、N I相变温度TC 和向列相最高过热温度T 彼此十分接近。本文通过分子统计理论研究这一现象。形成单轴向列相的液晶分子并不具有D∞ 对称性。在分子场近似下和二粒子集团近似下 ,随分子双轴性参数增大 ,T /T 增大并趋近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列相液晶 分子双轴性 最高过热温度 分子场近似 二粒子集团近似 相变温度
下载PDF
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镍硬白口铸铁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会群 《现代铸铁》 CAS 2007年第5期47-49,共3页
通过对化学成分(wB/%)为:C3.0~3.5,Si0.5~1.0,Mn0.5~1.0,Ni4.0~4.5,Cr1.0~2.0,Mo0.2~1.0的镍硬白口铸铁铁液进行过热和保温,研究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材料的石墨数量和碳化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石墨含量的变化规律:在... 通过对化学成分(wB/%)为:C3.0~3.5,Si0.5~1.0,Mn0.5~1.0,Ni4.0~4.5,Cr1.0~2.0,Mo0.2~1.0的镍硬白口铸铁铁液进行过热和保温,研究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材料的石墨数量和碳化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石墨含量的变化规律:在1460℃的温度下,保温30min,组织中含有1%的石墨;在1480℃的过热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中的石墨逐渐消失;在1500℃及以上的过热温度下保温时,组织中没有石墨出现;(2)碳化物含量的变化规律:随着过热温度从1460℃到1480℃、1500℃、1520℃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在1500℃以上过热保温时,碳化物数量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硬白口铸铁 过热温度 保温时间 石墨 碳化物
下载PDF
过热温度较高的水蒸汽对传热设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温长礼 《氯碱工业》 CAS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过热温度较高的水蒸汽对传热设备的影响温长礼(锦化化工集团公司125001)前言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加热设备是利用水蒸汽做热源,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能传递,达到所需要的目的。为了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根据用汽单位... 过热温度较高的水蒸汽对传热设备的影响温长礼(锦化化工集团公司125001)前言化工生产过程中,很多加热设备是利用水蒸汽做热源,通过热交换器进行热能传递,达到所需要的目的。为了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热能利用率,根据用汽单位距供汽单位的远近程度,做好水蒸汽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生产 加热设备 水蒸汽 传热设备 过热温度
下载PDF
混合方式及过热温度对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生Si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明涛 李元东 +2 位作者 胡韶华 索江龙 马颖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54-959,共6页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18Si、Al-20Si、Al-22Si合金,研究了不同混合方式及Al-25Si合金在不同过热温度下对受控扩散凝固目标合金初生Si相的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液混合对初生Si的改善效果较液-固混合好... 采用受控扩散凝固技术(CDS)制备过共晶Al-18Si、Al-20Si、Al-22Si合金,研究了不同混合方式及Al-25Si合金在不同过热温度下对受控扩散凝固目标合金初生Si相的尺寸、形貌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液混合对初生Si的改善效果较液-固混合好;随着过热温度增大,初生Si相尺寸减小,形貌逐渐变得圆整且分布均匀;相同过热温度下,随着合金Si含量的增加,初生Si相尺寸增大,形貌变化不明显。特别是在过热温度为900℃的Al-25Si合金与660℃的液态纯Al液-液混合得到Al-18Si合金中的初生Si相尺寸仅为34.3μm,长宽比为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共晶AL-SI合金 液-液混合 受控扩散凝固(CDS) 初生Si相 过热温度
原文传递
过热点温度与SF6气体分解产物变化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邱妮 姚强 苗玉龙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30,共4页
笔者将一台离线的SF_6变压器外壳作为试验容器,对变压器内SF_6气体进行局部加热试验,全程对气体分解产物进行跟踪检测,将模拟过热点温度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SF_6气体过热点温度与气体分解产物的变化关系,得出了SF_6气体在加... 笔者将一台离线的SF_6变压器外壳作为试验容器,对变压器内SF_6气体进行局部加热试验,全程对气体分解产物进行跟踪检测,将模拟过热点温度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找出SF_6气体过热点温度与气体分解产物的变化关系,得出了SF_6气体在加热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中顺序产生HF、SOF_2、SO_2、SO_2F_2的结论,同时确定了上述各分解气体在加热过程中出现的温度区间,旨在给有效评估SF_6设备状态、对设备内部故障性质进行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SF6 分解产物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方法的大型电力机组温度过热控制研究
10
作者 赵永国 《环境技术》 2023年第3期77-81,共5页
目的:大型电力机组的温度过热控制方法较为复杂,从而提出了将基于模糊PID为基础的方法。方法:实现大型电力机组温度过热给定值偏差的设置,通过模糊语言变量描述、模糊集合论实现控制,不需要创建不饿检测对象准确数学模型,实现不确定性... 目的:大型电力机组的温度过热控制方法较为复杂,从而提出了将基于模糊PID为基础的方法。方法:实现大型电力机组温度过热给定值偏差的设置,通过模糊语言变量描述、模糊集合论实现控制,不需要创建不饿检测对象准确数学模型,实现不确定性与非线性温控系统的控制。结果:通过仿真结果表示,此控制方法在大型电力机组温度过热控制的稳定性比较高中使用,并且响应快。结论:将此方法在大型电力机组系统参数的变化控制中使用的鲁棒性比较强,抑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方法 大型电力 电力机组 温度过热控制
下载PDF
过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短流程熔炼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明弟 贾贵平 +1 位作者 王志刚 王远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共4页
根据短流程熔炼工艺特点,采用热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短流程熔炼工艺的过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铁水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流程熔炼过热温度在1510~1540℃,保温时间10~15min时,通过改变热力... 根据短流程熔炼工艺特点,采用热分析、金相分析、断口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短流程熔炼工艺的过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铁水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短流程熔炼过热温度在1510~1540℃,保温时间10~15min时,通过改变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可以得到相对纯净的高质量的铁液,最大限度地消除高炉铁液的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保温时间 短流程 熔炼
原文传递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超超临界机组过热器温度预测
12
作者 韩驰 《技术与教育》 2023年第3期8-11,29,共5页
提出一种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过热器温度的温度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火电机组过热器温度的重要性和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然后详细描述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原理和应用。将国内某1000 MW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运行数据作为数据... 提出一种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过热器温度的温度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介绍了火电机组过热器温度的重要性和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然后详细描述了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原理和应用。将国内某1000 MW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运行数据作为数据样本,将数据的80%作为LSTM模型的训练组、其余20%作为预测组,在计算中应用了交叉验证的方法。经验证,预测的最大误差为0.8%,平均误差在0.5%。最后,探讨了LSTM模型的不足与可能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神经网络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 过热温度 预测方法
下载PDF
过热温度和时间对Al-21%Si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文滔 王建华 +3 位作者 杨志增 郭启强 李雪梅 苏旭平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37,共5页
将0.5 g初始铸态Al-21%Si合金真空封装于14 mm的石英管中,分别在750、800、850和900℃温度下重熔并保温不同时间后水冷,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Al-21%Si合金凝固组织。结果表明:Al-21%Si合金在750~850℃重熔保温20 min后初晶硅比初始铸... 将0.5 g初始铸态Al-21%Si合金真空封装于14 mm的石英管中,分别在750、800、850和900℃温度下重熔并保温不同时间后水冷,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Al-21%Si合金凝固组织。结果表明:Al-21%Si合金在750~850℃重熔保温20 min后初晶硅比初始铸态合金中的更大,但随着重熔温度的升高,初晶硅的颗粒尺寸逐渐减小,900℃温度下重熔时效果最好;在750℃重熔后初晶硅反而变粗,保温时间对初晶硅颗粒的尺寸影响不明显;在相对较慢的石英管水冷条件下,Al-21%Si合金中的共晶硅比初始铸态组织中的共晶硅更加细小;在750~900℃温度范围内保温不同的时间后,初晶硅的颗粒尺寸基本在25~43μm范围内波动;在800、850和900℃保温时均出现了不同生长程度的五瓣星形初晶硅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温度 保温时间 Al-21%Si合金 初晶硅 凝固组织
原文传递
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田 薛建中 +2 位作者 习志勇 赵坤姣 郝德锋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91,94,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的PID串级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即将RBF神经网络与常规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构成RBF-PID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具有常规PID控制器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智能控制器的自学习能力,增强了系统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仿... 提出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辨识的PID串级主蒸汽温度控制策略,即将RBF神经网络与常规PID串级控制相结合构成RBF-PID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具有常规PID控制器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智能控制器的自学习能力,增强了系统对不确定因素的适应性。仿真研究结果表明,RBF-PID控制系统动态调节品质显著优于常规PID串级控制,能适应对象参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厂 过热蒸汽温度 控制系统 RBF神经网络 RBF-PID 常规PID 参数整定
下载PDF
基于GMDH神经网络的超超临界机组过热蒸汽温度预测模型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小强 许仙珍 +2 位作者 蔡璐璐 张江丰 楼可炜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由于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对象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动态参数随工况变化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适应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出现过热蒸汽温度波动大,甚至超温等问题。对此,采用数据处理群集方法(GMDH)神经网络建... 由于超超临界1 000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对象具有大滞后、非线性、动态参数随工况变化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适应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出现过热蒸汽温度波动大,甚至超温等问题。对此,采用数据处理群集方法(GMDH)神经网络建立了过热蒸汽温度动态预测模型,以预测过热蒸汽温度的变化趋势。仿真结果表明,基于GMDH神经网络的过热蒸汽温度预测效果优于线性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移植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1 000 MW机组 过热蒸汽温度 GMDH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过热蒸汽温度系统的Smith预估补偿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子健 邢建 +1 位作者 石乐 王朔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7年第9期73-78,共6页
针对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对象的大惯性、大时滞和动态模型随负荷等要素变动而变动的共性,将Smith补偿器和自抗扰控制相结合应用在过热蒸汽温度系统中。利用Smith补偿器对系统时滞环节进行补偿,使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不含有延时特性... 针对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对象的大惯性、大时滞和动态模型随负荷等要素变动而变动的共性,将Smith补偿器和自抗扰控制相结合应用在过热蒸汽温度系统中。利用Smith补偿器对系统时滞环节进行补偿,使被控对象的控制通道不含有延时特性;利用自抗扰控制对过热蒸汽温度系统Smith补偿器对象进行估计和补偿以提高不精确模型的精度。在MATLAB仿真平台下对过热蒸汽温度系统带大时滞的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mith预估补偿的自抗扰控制相比常规PID控制、Smith预估控制和自抗扰控制对过热蒸汽温度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模型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温度系统 SMITH补偿器 自抗扰控制 时滞 补偿 抗干扰
下载PDF
300MW火电机组过热蒸汽温度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林辉 黄永红 张亚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65,共5页
在分析300 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被控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算法控制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分析并设计了控制算法的基本过程和过热蒸汽温度MPC-PID串级控制结构。采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该模型... 在分析300 MW机组过热蒸汽温度被控对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算法控制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分析并设计了控制算法的基本过程和过热蒸汽温度MPC-PID串级控制结构。采用MATLAB软件编制了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仿真程序,对该模型预测控制系统和常规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过热蒸汽温度MPC-PID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给定值跟随性、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300MW机组 过热蒸汽温度 模型预测 控制 鲁棒性
下载PDF
模糊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及其在过热蒸汽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邵加晓 白建云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9,共5页
介绍了免疫非线性P和模糊自整定积分微分2种控制方法。结合常规PID、模糊控制和免疫反馈控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糊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算法,以克服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协调系统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单纯模糊控制自适... 介绍了免疫非线性P和模糊自整定积分微分2种控制方法。结合常规PID、模糊控制和免疫反馈控制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糊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算法,以克服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协调系统快速性和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单纯模糊控制自适应能力不理想且易产生振荡的局限,设计了模糊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器,将其应用于具有非线性、时变、纯滞后、不确定等特性的锅炉过热蒸汽温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较模糊自适应免疫非线性PID控制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较快的适应性,较强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以及具有更好的动态跟踪性能,超调量较小,调节时间短,稳态后无振荡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过热蒸汽温度 免疫非线性 模糊自适应 自整定 PID 控制
下载PDF
锅炉过热蒸汽温度动态预测PID控制算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平 赵倩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8,共5页
针对过热蒸汽温度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动态预测PID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预测求解系统迟延后的偏差,将偏差信号提前送至控制器,其控制作用经过迟延后适时作用于被控对象上,从而减小超调,加快调节过程。在6... 针对过热蒸汽温度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模型的动态预测PID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预测求解系统迟延后的偏差,将偏差信号提前送至控制器,其控制作用经过迟延后适时作用于被控对象上,从而减小超调,加快调节过程。在600 MW燃煤机组全范围仿真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并将动态预测PID控制与串级PID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动态预测PID控制算法能够将过热蒸汽温度控制在设定值范围内,超调小,计算量小,结构简单,易于工程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机组 过热蒸汽温度 动态预测 PID控制 预测模型 偏差
下载PDF
广义预测控制在过热蒸汽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林霄 景效国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2,共4页
针对火电机组过热蒸汽温度具有大惯性、纯迟延、多扰动等特点,将广义预测控制引入串级温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滚动优化机制优化目标函数,在每一个采样时刻在线估计被控对象模型并修正,采用递推算法降低在线计算量,减小计算时间,从而提高了... 针对火电机组过热蒸汽温度具有大惯性、纯迟延、多扰动等特点,将广义预测控制引入串级温度控制系统中,通过滚动优化机制优化目标函数,在每一个采样时刻在线估计被控对象模型并修正,采用递推算法降低在线计算量,减小计算时间,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过热蒸汽温度控制中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参数漂移稳定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温度 广义预测控制 串级温度控制 滚动优化 递推算法 在线辨识 自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