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14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悬吊推拿运动技术
1
作者 李丽 常光哲 +4 位作者 孙国栋 孙敬龙 冯梓芸 马兆水 程毅然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486-492,共7页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生物力学筋膜学说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悬吊训练系统将中医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制定“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是在中医经络学说、现代生物力学筋膜学说和神经发育学理论基础上,借助悬吊训练系统将中医推拿手法和悬吊运动训练结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制定“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操作规范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和指导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正确使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进行康复治疗。本技术标准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受术者、施术者、悬吊训练、运动技术、推拿、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弱链接、经络、十二经筋、筋结、十二皮部、督脉、带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适应证、禁忌证、功能评估(基本要求、疼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操作步骤与要求[操作前准备(环境要求、工具准备、施术者准备)、操作流程(定位弱链接所在经络、选择悬吊体位、悬吊推拿治疗、悬吊运动训练、放松、注意事项、治疗疗程)]、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规范制定,形成了科学、规范、统一的操作标准。本技术规范可为中医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康复治疗提供操作指导,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 经络学说 现代生物力学 中西医结合 康复技术 规范
下载PDF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颈源性失眠患者睡眠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
作者 张天钰 刘丽 +5 位作者 丁懿 孙杰 王淑睿 李泽文 王菁华 李丽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 目的: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方法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选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选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以上治疗均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4周。依据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差值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以评估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进行PSQ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比较,检测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及收缩期峰值(Vs)变化,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及单项评分、NPQ评分,LVA、RVA及BA的Vm、Vs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SQI总分及单项评分、NP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m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LVA、RVA及BA的Vs均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有效改善颈源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症状和颈部疼痛,调节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失眠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女子400米栏世界纪录保持者Sydney MCLAUGGHLIN世锦赛运动技术分析
3
作者 龚旭阳 苑廷刚 +4 位作者 马国东 侯金宝 程泓人 刘嘉伟 冷欣 《福建体育科技》 2023年第4期83-87,93,共6页
目的:对比2022年世锦赛女子400m栏决赛前三名运动员速度、时间、步数等运动学参数,揭示现代400m跨栏技术特点,为现阶段400m栏项目的理论教学和训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期促进女子400... 目的:对比2022年世锦赛女子400m栏决赛前三名运动员速度、时间、步数等运动学参数,揭示现代400m跨栏技术特点,为现阶段400m栏项目的理论教学和训练指导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图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期促进女子400m跨栏项目训练实践发展。结论:(1)MCLAUGGHLIN赛季最佳成绩呈明显上升趋势,建立赛季最佳成绩预测线性数学模型为:y=﹣0.6028x+1269.8。(2)在2022年尤金世锦赛上MCLAUGGHLIN发挥相对稳定,最快速度与最慢速度相差较小1.40m/s,全程跑共出现三次提速,栏间变异系数5.81,后程降速不明显,具有节奏性稳定的特点,是典型的均衡型选手。(3)按照速度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女子400m栏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起跑至第1栏,为启动加速阶段;第二阶段为高速跑阶段阶段,从第1栏到第4栏,该阶段的速度对成绩的关联系数最高,对成绩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阶段从第7栏至第10栏,为速度下降阶段;第四阶段是第二速度产生阶段又称冲刺阶段,从第十栏至终点。(4)MCLAUGGHLIN过栏时间短于4.46s的栏数与成绩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表明缩短栏间时间(≤4.46s)对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400米栏 纪录保持者 Sydney MCLAUGGHLIN 世锦赛 运动技术
下载PDF
“陶身体剧场”圆运动技术中“圆”的当代身体语言阐释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超亿 《艺苑》 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
“陶身体剧场”(TAO Dance Theater简称TDT)作为当代最具先锋力量、国际舞台上最受瞩目的中国现代舞团之一,其数位系列作品向观众传达着极致的身体运动,这得益于两位艺术总监陶冶、段妮共同研发的身体技术“圆运动技术”,在圆运动技术... “陶身体剧场”(TAO Dance Theater简称TDT)作为当代最具先锋力量、国际舞台上最受瞩目的中国现代舞团之一,其数位系列作品向观众传达着极致的身体运动,这得益于两位艺术总监陶冶、段妮共同研发的身体技术“圆运动技术”,在圆运动技术体系下传达着陶身体的运动方式、身体语言和美学理念。文章将“陶身体剧场”的圆运动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作为剧场中舞者经验性的身体,从“圆运动概念分析”“圆运动的身体要素”“曲线形的运动轨迹”三方面,阐释“陶身体”圆运动技术中“圆”的当代身体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身体剧场 运动技术 当代舞蹈
下载PDF
比赛教学法对普通高校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影响研究综述
5
作者 赵凯涛 余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27期64-67,共4页
“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发展特长、终身锻炼”是目前体育学习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比赛教学法对高校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运动技术的加强。该文旨在对既往的研究进行整合分... “培养兴趣、掌握技能、发展特长、终身锻炼”是目前体育学习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目的。大量研究表明,比赛教学法对高校学生学习运动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大学生运动技术的加强。该文旨在对既往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了解比赛教学法对不同项目公共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为今后高校体育课选项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赛教学法 高校学生 高校体育选项课 运动技术
下载PDF
体育舞蹈运动技术中运动生物力学的应用与研究述评
6
作者 康铭 杜兴彬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7期102-104,107,共4页
体育舞蹈与运动生物力学具有基础的关联性,在提高运动水平、促进动作创新、预防运动伤病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将有关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内容形成文献综述,能够帮助教练... 体育舞蹈与运动生物力学具有基础的关联性,在提高运动水平、促进动作创新、预防运动伤病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将有关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内容形成文献综述,能够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科学有效地了解人体力学知识和体育舞蹈的运动规律,从而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提高训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运动技术 运动生物力学
下载PDF
等速运动技术对肘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
7
作者 刘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等速运动技术对肘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肘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筛选70例参与研究,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 目的:观察等速运动技术对肘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肘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筛选70例参与研究,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采用等速运动技术进行功能锻炼。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角度,并使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其肘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角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肘关节屈曲、伸直、旋前、旋后角度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观察组的肘关节屈曲、旋前、旋后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肘关节伸直角度均小于对照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运动技术在改善肘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方面可发挥良好的作用,能有效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运动技术 肘关节内骨折 手术 关节功能 活动度
下载PDF
简述基本运动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以趣味田径教学为例
8
作者 张宇 罗兰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23年第4期8-10,共3页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下的体育课程积极性差。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趣味田径教学与运动技术概念进行诠释。本研究以趣味田径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究讨论,采用趣...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下的体育课程积极性差。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趣味田径教学与运动技术概念进行诠释。本研究以趣味田径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探究讨论,采用趣味田径教学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通过引入趣味性的游戏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提高学生基本运动技术的目的。可为学校教育者和体育老师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术 教学 趣味田
下载PDF
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高宝龙 荣湘江 +1 位作者 梁丹丹 李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5-1097,共3页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比较,为推广新的物理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因运动引起腰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SET组15例,推拿组14例,分别进行SET治疗和推拿治疗,疗程共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技术(SET)对运动引起的腰痛的疗效,并与传统推拿治疗比较,为推广新的物理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因运动引起腰痛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SET组15例,推拿组14例,分别进行SET治疗和推拿治疗,疗程共8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进行VAS评分和血清CK、LDH测试。结果:①VAS评分在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1.76±1.58,推拿治疗组3.08±2.35,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SET组低于推拿组(P<0.01);②血清测试中,CK治疗后分别为SET治疗组41.32±6.88,推拿组48.75±7.12,LDH治疗后分别为SET组866±100.02,推拿组955±102.6,CK与LDH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1),LDH变化SET组更加明显(P<0.05),但CK变化与推拿组相比不明显。结论:悬吊运动技术对运动性腰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SET技术具有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和治疗作用和降低血清LDH指标的效果,作为较新的无创理疗技术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技术 运动 腰痛 推拿 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二十年来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22
10
作者 岳新坡 惠振宇 李兴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2-104,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近20年来中长跑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速度节奏化”理念,“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训练观念,“三...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近20年来中长跑技术与训练理论的创新成果进行总结论述,包括:“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建立“多课次”的训练结构,“速度节奏化”理念,“以短促长”和“以长补短”的训练观念,“三氧”综合训练法,传统恢复与中草药恢复结合的恢复理论等。以及通过对中长跑技术与训练理论变化而出现的新成果、新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出中长跑运动技术与训练理论创新成果在促进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跑 运动技术 训练理论 创新
下载PDF
运动技术教学原理构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邵伟德 李启迪 刘忠武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4,共6页
在分析各类教材中有关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教学原理进行了思考:运动技术教学原理应根据人类运动学习的特质、运动学习形成的阶段、综合国内外现有的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1阶段主要呈现人本主义的有意义... 在分析各类教材中有关运动技术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对运动技术教学原理进行了思考:运动技术教学原理应根据人类运动学习的特质、运动学习形成的阶段、综合国内外现有的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1阶段主要呈现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2阶段主要呈现条件反射理论、外在强化学习理论、自我强化学习理论和观察学习理论;在运动技术形成的第3阶段主要呈现顿悟学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运动技术 体育教学 教学原理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运动技术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2
作者 陈健 姚颂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9,共6页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进行动态模拟,产生的动态环境能对用户的姿态、语言命令等做出实时响应,使得用户和模拟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实时交互关系。近年来,它已广泛地应用于... 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集成技术可以实现对真实世界进行动态模拟,产生的动态环境能对用户的姿态、语言命令等做出实时响应,使得用户和模拟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实时交互关系。近年来,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竞技体育领域,如跳水、体操、蹦床、举重、篮球、滑雪、高尔夫球等项目,尤其在跳水、蹦床项目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有成果的交互性差,由于计算机专家与教练各自的先天缺陷而造就的“来料加工”攻关模式导致成果的实用性不强,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多限于表现难美性、分道竞速性项群,而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鲜见涉及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技术 运动技术 三维仿真 数字人体
下载PDF
第21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国杰 苑廷刚 +2 位作者 李爱东 陈志婷 郑富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61,96,共8页
目的:探讨亚洲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关键环节的技术特征,进一步丰富女子优秀运动员技术参数数据库。方法:采用二维录像分段解析法对2015年第21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决赛前5名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至拉转推竿阶段步长、... 目的:探讨亚洲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关键环节的技术特征,进一步丰富女子优秀运动员技术参数数据库。方法:采用二维录像分段解析法对2015年第21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决赛前5名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至拉转推竿阶段步长、步速、质心速度、起跳间距、空中动作速度变化和时间比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1)亚洲地区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呈"大-小"节奏,步长差值均值为0.05 m,最后2步步速均值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较低,分别为7.98m/s和7.99m/s;2)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高,平均为1.50m/s,起跳角度和起跳时间均值分别为19.86°和0.12s;3)起跳瞬间上手握点投影点与起跳点间距差值平均为0.15 m,起跳点偏前;4)空中动作水平速度逐渐下滑,垂直速度呈"双波峰",优秀运动员伸展和拉转推竿阶段的垂直速度较高;5)悬垂、摆体、伸展和拉转推竿4个阶段的总时间均值为1.44s,悬垂和拉转推竿阶段所占时间和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0.08s、5.29%和0.26s、17.80%,摆体和伸展阶段分别为0.54s、37.78%和0.56s、39.12%。结论:1)亚洲地区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2步步长节奏较为合理,但水平速度与国际高水平运动员仍有较大差距;2)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起跳角度和起跳时间与国际优秀运动员较为接近,但仍有差距;3)起跳点靠前,易加大水平动量的损失;4)加大伸展和拉转推竿阶段垂直速度有利于提高成绩;5)缩短悬垂时间,加快拉转推竿速度,增加摆体和伸展阶段的时间对取得优异成绩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田径锦标赛 第21届 女子 撑竿跳高 运动技术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论运动技术系统及其优化的自组织机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茂林 董传升 +2 位作者 郑淑兰 刘灵志 回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3,共5页
依据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及其认识方法,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运动技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组织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运动技术系统在没有外部设计者的干预或不存在某种中央化形式的内部控制的情形下,内部结构也能发生进化。... 依据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及其认识方法,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对运动技术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组织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运动技术系统在没有外部设计者的干预或不存在某种中央化形式的内部控制的情形下,内部结构也能发生进化。且运动技术系统结构形成的机制是自组织的,并以自我优化的形式进行发展。同时,运动技术系统结构可以从目标导向、协同及信息价值选择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运动技术系统 结构
下载PDF
体育院校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世林 邹国忠 +5 位作者 张健 王坚 于翠兰 吴诚 王宗平 张杰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1-54,共4页
本文在综合收集全国10多所体育院校对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评价、运动技术评定及其教学质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的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与方法、工作程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并设... 本文在综合收集全国10多所体育院校对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评价、运动技术评定及其教学质量评价量表的基础上,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对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的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与方法、工作程序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并设计出一套运动技术教学与效果评价体系综合量表,使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趋于量化、科学化,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院校 运动技术教学 评价体系 教学过程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运动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雄锋 杨国庆 陈世雄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5-66,共2页
本文强调树立运动技术的正确观念 ,并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中对运动技术的应用建议。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运动技术的作用 ,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技术 兴趣 社会适应
下载PDF
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技术及其教学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杨培基 于晓东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9,共3页
就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1)运动技术是一种默会知识,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认知性,这种理解对提升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具有重要意义;2)运动技术不仅是体育课程的目标,而且是其它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在体育课程... 就体育课程中运动技术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1)运动技术是一种默会知识,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认知性,这种理解对提升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具有重要意义;2)运动技术不仅是体育课程的目标,而且是其它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载体,在体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3)应根据不同学制阶段的特点,整体地、有针对地选择与改造运动技术,精心设计其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有重点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 运动技术 默会知识 教学
下载PDF
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肢体对侧迁移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龙伟 季浏 +2 位作者 石磊 刘长江 黄京韬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76,92,共4页
通过对足、篮球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肢体对侧迁移的观察,采用半径误差(Radial Error,RE)和命中率对迁移效果进行评定,找寻肢体对侧迁移不对称性的方向。结果表明,在一定阶段非优势侧向优势侧的迁移效果比较显著;非优势侧的肢体对侧迁移... 通过对足、篮球运动技术掌握过程中肢体对侧迁移的观察,采用半径误差(Radial Error,RE)和命中率对迁移效果进行评定,找寻肢体对侧迁移不对称性的方向。结果表明,在一定阶段非优势侧向优势侧的迁移效果比较显著;非优势侧的肢体对侧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两侧肢体运动技术的同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对侧迁移 运动技术 脚背内侧踢球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不对称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