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沈莉 王鹤玮 +1 位作者 陈栎屹 贾杰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讨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40例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40例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徒手淋巴引流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筋膜松解手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肩关节肌肉力量(肩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前屈肌肉力量)、生活质量[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前屈活动度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的肩关节外展肌肉力量、前屈肌肉力量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肩关节前屈肌肉力量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的FACT-B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的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膜松解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网综合征 筋膜松解手法 徒手淋巴引流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疗配合无痛运动疗法在PVP治疗OVCF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瑞玉 鲁尧 林新源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疗配合无痛运动疗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骨科接受PVP治疗的70例OVCF患者,据随机信封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疗配合无痛运动疗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医院骨科接受PVP治疗的70例OVCF患者,据随机信封法划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术期康复干预方案,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常规干预方案上实施低频脉冲电疗配合无痛运动疗法。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后腰椎活动度,干预前后疼痛NR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干预总体优良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右弯曲、前屈及后伸、左右旋转的腰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R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总体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在PVP治疗的术后采用低频脉冲电疗配合无痛运动疗法进行康复干预的效果显著,且能明显减轻腰椎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辅助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低频脉冲电疗 无痛运动疗法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潘恒 宋雄英 李公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运动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门诊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各15例。运动疗法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入肌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运动疗法,对照组...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运动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本院门诊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运动疗法组和对照组,各15例。运动疗法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入肌力训练及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运动疗法,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每周治疗1~2次。连续6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统计分析两组膝关节功能、功能障碍程度、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血清NO水平、肌力、临床疗效。结果 运动疗法组患者的疼痛、屈膝畸形、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僵硬程度、日常生活难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运动疗法组患者的肌力Ⅰ级、Ⅱ级、Ⅲ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Ⅳ级、Ⅴ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0.05)。运动疗法组总有效率93.33%(14/15)高于对照组66.67%(10/15)(P <0.05)。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运动疗法能改善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及运动表现,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运动疗法 膝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疼痛 生活质量 肌力
下载PDF
穴位贴敷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
4
作者 张金花 王文宝 辛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常规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2例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常规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穴位贴敷联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时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常规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便性状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排便时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便性状评分高于常规组,排便时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7.39%)高于观察组(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运动疗法对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大便性状、减轻患者排便时的疼痛感,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穴位贴敷 运动疗法 便秘 效果
下载PDF
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5
作者 黄海珍 岳红梅 +3 位作者 张妍菀 黄子亮 杜永怡 黄铭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 目的:探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麦肯基运动疗法,研究组采用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灾难化量表(PCS)评价颈功能、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颈椎活动范围、凝视稳定性(GS)测试阳性率、眼动测试(EMT)阳性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S评分的疼痛反复思虑、疼痛无助感、疼痛夸大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范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GS阳性率、EMT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运动疗法联合颈椎关节松动术与耳穴压豆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恢复颈椎功能,减轻疼痛,增加颈椎活动范围,改善颈椎神经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麦肯基运动疗法 颈椎关节松动术 耳穴压豆 颈椎功能 疼痛 颈椎活动范围
下载PDF
运动疗法改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李新洲 黄捷 陆兰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70-0073,共4页
颈椎曲度变直患者较多,以运动疗法为方案,分析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截止于2022年12月,该阶段配合此次研究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结果,将3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实施针刀治... 颈椎曲度变直患者较多,以运动疗法为方案,分析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截止于2022年12月,该阶段配合此次研究的颈椎曲度变直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结果,将30例患者划分至对照组(实施针刀治疗),另外30例患者划分至实验组(实施运动疗法),设定2项观察指标,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以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颈椎生理曲度组间治疗后对比,结果显示更大的为实验组,更小的为对照组(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患者疼痛较轻的为治疗后,组间治疗后患者疼痛较轻的为实验组(P<0.05)。结论 在颈椎屈曲变直患者的治疗中,实施运动疗法,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缓解疼痛的效果较为显著,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变直 颈椎病 针刀治疗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疼痛、关节力矩和动态稳度的作用
7
作者 王静文 刘伟 +2 位作者 高博 周志鹏 宋祺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 探索8 w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疼痛、膝关节矢状面力矩及动态稳度(MOS)的作用。方法 选取27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3)和对照组(n=14)。实验组接受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接受运... 目的 探索8 w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对老年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疼痛、膝关节矢状面力矩及动态稳度(MOS)的作用。方法 选取27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3)和对照组(n=14)。实验组接受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仅接受运动疗法。干预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进行评分,采用红外三维动作捕捉系统(UK)和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患侧腿领先跨越10%腿长障碍物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VAS明显降低(均P<0.001),实验组领先跨越足跟着地时前后方向的MOS显著减小(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支撑前期最大膝伸展力矩(KEMps)显著增大(P<0.05),且实验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运动疗法,8 w中药热敷结合运动疗法缓解KOA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疼痛、改善膝关节矢状面力矩及MOS更有效。应在实施运动疗法之前增加中药热敷促进KOA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疼痛 关节力矩 动态稳度 中药热敷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和矢状面失衡的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庆辉 王辉昊 俞仲翔 《中医正骨》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和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且与目前高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通过脊柱和骨盆的参数来描述。脊柱矢状面失衡通常从腰椎前凸减小开始,主要通过骨盆后倾进行代偿,但多数情况下,脊... 脊柱矢状面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直立状态和日常活动至关重要,且与目前高发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平衡可以通过脊柱和骨盆的参数来描述。脊柱矢状面失衡通常从腰椎前凸减小开始,主要通过骨盆后倾进行代偿,但多数情况下,脊柱的其他部分及下肢也会参与代偿。基于这些代偿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功能锻炼,以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本文对脊柱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从传统功法训练和现代功能锻炼两个方面,对采用运动疗法防治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可行性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盆 矢状面 平衡 运动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运动员跟腱病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9
作者 刘洋 李新通 +2 位作者 胡斌 潘玮敏 白琴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跟腱是人体内最大的肌腱,在日常活动中承受较高的负荷。负重状态下跟腱血供减少、弹性和代谢降低,易出现损伤[1]。临床上将长期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跟腱损伤称为跟腱病(achilles tendinopathy,AT),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结构与力学特... 跟腱是人体内最大的肌腱,在日常活动中承受较高的负荷。负重状态下跟腱血供减少、弹性和代谢降低,易出现损伤[1]。临床上将长期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跟腱损伤称为跟腱病(achilles tendinopathy,AT),主要表现为疼痛、局部肿胀、结构与力学特性改变,常见于变向运动、跳跃或落地等相关体育项目的运动员[2]。运动员AT的高发病率严重影响竞赛成绩,甚至危害退役后的生活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病 运动 运动疗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10
作者 靳宝莲 陈立君 +2 位作者 徐颖 张阳 王丽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 目的探讨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保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干预,观察组联合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3个月康复干预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有效率、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恢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有效率为95.23%,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13)。观察组康复训练3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1、2.321、4.568、5.112,P=0.000);两组干预3个月后表面肌电信号得到改善,且观察组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72、14.747、29.192、17.054,P=0.000)。结论基于床旁康复干预的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能增强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亦可改善患者上肢肌电信号,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康复干预 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超声波治疗仪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丽娜 苏小君 周慧青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治疗仪联合悬吊运动疗法(SET)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MPS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SET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 目的探讨超声波治疗仪联合悬吊运动疗法(SET)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医院就诊的MPS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SET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波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背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和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腰椎关节活动度(ROM)、腰背肌核心肌群肌电图[平均肌电波幅度(AEMG)和频域分析值(MPF)]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MPQ评分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VAS评分和MPQ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ROM和后伸ROM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EMG和MPF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波治疗仪联合SET治疗MPS患者的疗效肯定,可减轻腰背部疼痛,改善腰背肌的肌张力,提高腰椎功能和腰椎关节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悬吊运动疗法 超声波治疗仪 疼痛 腰椎功能 腰椎关节活动度 肌电图
下载PDF
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李燕 曹欣 巢小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 目的 分析针刺运动疗法对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采用低周波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7、10 d时比较两组肩痛程度,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评估表上肢部分(FMA-U)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结果 常规组脱落1例,最终完成41例,试验组脱落3例,最张立完成39例。两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3、7、10 d时肩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治疗前,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试验组MBI评分、FMA-U评分高于常规组,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痰瘀阻络型脑卒中后肩痛程度和肩关节活动度,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运动疗法 低周波 痰瘀阻络型 脑卒中 肩痛 上肢运动功能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董观记 马慧 +1 位作者 李昌欣 梁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活动情况(评价指标为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与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化的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进行评估]、平衡功能[应用平衡功能评价量表(FMA-B)进行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估]及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5个维度)。结果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前屈、肩关节内收、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活动度以及FMA-UE、FMA-B、MBI评分和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及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可提高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关节活动功能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储丽清 杨敏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病程进展和全身各器官并发症的发生,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出现体能下降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因此除治疗疾病本身外,提高患者体能、改...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随着病程进展和全身各器官并发症的发生,慢性肾脏病患者容易出现体能下降以及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因此除治疗疾病本身外,提高患者体能、改善焦虑抑郁状态也逐年成为慢性肾脏病的诊治重点。运动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其在保护心血管疾病中已有广泛应用,在慢性肾脏病中也已有初步运用,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运动疗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慢性 运动疗法 体能 肌少症 心理健康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相对穴”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缪新群 陶善平 +1 位作者 李英 余方辉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相对穴”在老年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干预,观察组... 目的:探究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相对穴”在老年膝骨关节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运动干预,观察组采取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相对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病情严重程度、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取运动疗法联合针刺“相对穴”治疗后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恢复患者的下肢微循环情况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针刺 相对穴 膝骨关节炎 老年
下载PDF
激素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
16
作者 杨朋坤(译) 吴毅(译编/审) 陆蓉蓉(审) 《中国康复》 2024年第4期228-228,共1页
足底筋膜炎(PF)是足部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对牵伸、活动或电疗等治疗方式的研究往往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充分缓解足底筋膜炎。本研究评估了运动、类固醇注射和鞋垫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这项随机单盲研究纳入了180例确诊为足底筋... 足底筋膜炎(PF)是足部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对牵伸、活动或电疗等治疗方式的研究往往表明,这些方法并不能充分缓解足底筋膜炎。本研究评估了运动、类固醇注射和鞋垫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这项随机单盲研究纳入了180例确诊为足底筋膜炎的成年人。符合入组标准的成人报告足跟疼痛三个月或更长时间,触诊跟骨内侧结节或足底筋膜近端时有疼痛。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是康复宣教联合足跟垫(PA);PA联合下肢运动(PAX);PAX联合皮质类固醇注射(PAXI)(1ml曲安奈德20mg/ml(PAXI))。运动包括根据自身适应的下肢负重慢速抗阻提踵运动,强度为以不超过八次最大重复次数直至力竭。在基线和第52周时进行评估,主要终点事件是应用足部健康状况问卷评估疼痛。研究者对180例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12周时,PAXI组较PAX组的疼痛改善更显著(P=0.023)。这种差异在第52周时仍然存在(P=0.045)。然而,在任何时候,组间差异都没有超过预设的最小重要差异。结论:这项针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研究发现,在抗阻运动和矫形器治疗策略中加入皮质类固醇注射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 足底筋膜炎 运动疗法 下肢运动 曲安奈德 抗阻运动 下肢负重 治疗策略
下载PDF
运动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唐琦 吴云川 桑佳佳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494-499,共6页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运动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五大基石之一,能较好地调节糖脂代谢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身体成分及生活质量。通过整理...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运动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五大基石之一,能较好地调节糖脂代谢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身体成分及生活质量。通过整理与综述近五年关于运动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从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有氧结合抗阻力运动、传统功法运动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运动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传统功法运动
下载PDF
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李金华 袁帅 张传旭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太乙针灸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肌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mCIMT,联合组行太乙针灸联合mCIMT。对比两组疗效、肌力与平衡能力、踝背肌电图参数[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功能性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10MWT)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腓肠肌iEMG(52.60±6.37)μV/s低于对照组(47.91±7.26)μV/s,平衡、肌力评分与胫前肌iEMG分别为(35.16±5.72)分、(4.01±0.32)分、(37.62±6.11)μV/s,高于对照组的(29.63±6.14)分、(3.74±0.51)分、(40.51±5.90)μV/s(P<0.05);治疗后联合组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长、步速、步频分别为(0.61±0.13)m、(0.54±0.17)m/s、(76.13±6.39)步/min,高于对照组的(0.54±0.15)m、(0.47±0.12)m/s、(70.16±5.97)步/min,能量消耗指数(0.72±0.21)低于对照组(0.83±0.26),P<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195.87±27.23)分高于对照组(168.99±24.71)分(P<0.05)。结论太乙针灸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确切,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力、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乙针灸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基于最佳证据的传统运动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许碧香 陈水凤 +2 位作者 危椠罡 杨华玲 林岚香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18-121,15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传统运动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类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基于最佳证据的...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传统运动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类试验研究,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基于最佳证据的传统运动疗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测试(6MWT)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肺活量(FVC)、6MWT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AT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传统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传统运动疗法 肺康复 证据应用
下载PDF
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翁路兵 吴胜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90-794,共5页
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起着积极作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更有益于患者长期维持血糖稳态水平。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 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是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起着积极作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更有益于患者长期维持血糖稳态水平。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化营养干预联合运动疗法通过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血糖控制能力、减少因高血糖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血脂,从而达到提高良好妊娠结局的目的。临床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干预和运动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个体化营养干预 运动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