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检测脊髓性肌萎缩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丽萍 麻宏伟 姜俊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的方法诊断脊髓性肌萎缩(SMA)较普遍,但方法复杂。该文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进行SMA基因诊断,以探讨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对40名SMA患者(Ⅰ... 目的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的方法诊断脊髓性肌萎缩(SMA)较普遍,但方法复杂。该文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进行SMA基因诊断,以探讨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特异性。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对40名SMA患者(Ⅰ型15例,Ⅱ型17例,Ⅲ型8例)和40名正常对照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基因外显子7的基因缺失研究。所有SMA患者均经RFLP方法证实缺失SMN1基因外显子7。结果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法检测所有SMA患者均存在SMN1基因外显子7缺失,与RFLP的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是既简便又实用的SMA基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下载PDF
应用2种方法检测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缺失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莉 康冰 +3 位作者 王涛 方东 廖世秀 王应太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 目的:探讨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的2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应用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对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与其直系亲属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第7外显子缺失检测。结果:PCR-酶切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均显示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第7号外显子缺失,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未发现缺失。结论:PCR-酶切结合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是可靠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检测方法,提高了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中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转化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贺圣晰 葛绣山 +4 位作者 瞿宇晋 金煜炜 王红 白晋丽 宋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患儿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urvivalmotorneuron1,SMNj)向SMN2基因的转化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17例SMNl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 目的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患儿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urvivalmotorneuron1,SMNj)向SMN2基因的转化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17例SMNl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筛查SMNl第8外显子是否纯合缺失,并通过基因组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以及克隆测序等方法进行转化基因类型的研究和验证。结果在417例患儿中,31例(7.4%)未发现第8外显子纯合缺失,基因组测序等实验证实这些患者均携带SMNl/SMNZ融合基因。根据基因互换的位置,共存在5种不同的转化类型:SMN2-17b/SMNlE8、sMN2-17a/SMNl17b、SMN2-E7/SMNl17a、SMNl16/SMN2E1/sMNlITa以及SMN2-E7/SMNl17a/SMN217b。SMN基因转化在I型~Ⅲ型患儿中均存在,10例经转化后SMN2拷贝数为3的I型~Ⅲ型患儿的平均生存年龄为5岁4月。结论中国SMA人群中存在SMNl基因的部分转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尤其是I型)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基因转化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快速筛查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n1致病基因携带者 被引量:5
4
作者 邓坤仪 彭建明 +2 位作者 范汉恭 李丽莲 向燕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983-2984,共2页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拷贝数,快速筛查SMA致病基因携带者。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确认的21例SMA携带者、79例健康人群标...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拷贝数,快速筛查SMA致病基因携带者。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确认的21例SMA携带者、79例健康人群标本,及另200例本地人群标本。结果 21例SMA携带者及79例健康人群标本检测结果与MLPA符合率均达100.0%;200例本地人群标本中,4例smn1基因拷贝数为1(为携带者),占2.0%;173例smn1基因拷贝数为2,占86.5%;23例smn1基因拷贝数为3,占11.5%。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是1种快速、简便和准确的SMA致病基因携带者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下载PDF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SMN基因缺失与微突变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苏 邓益东 +1 位作者 肖波 罗新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型脊肌萎缩症(SMA)患者中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与微突变情况。方法收集经临床和肌肉活检确诊的SMA I^III型25例,其中I型5例,II型3例,III 17例及直系亲属24例。采用PCR-RFLP检测SMNt缺失情况,对无SMNt缺失的患者及SMA直系... 目的研究儿童型脊肌萎缩症(SMA)患者中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与微突变情况。方法收集经临床和肌肉活检确诊的SMA I^III型25例,其中I型5例,II型3例,III 17例及直系亲属24例。采用PCR-RFLP检测SMNt缺失情况,对无SMNt缺失的患者及SMA直系亲属,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SMN基因微突变分析。结果5例I型和3例II型SMA患者均见SMNt缺失,缺失率100%,6例III型见缺失,缺失率35%(6/17)。11例无缺失的SMA III型患者的gDNA编码区域未发现微突变;24例SMA的直系亲属中未发现SMN基因缺失及突变。结论①检测到SMNt外显子7缺失可作为SMA的确诊手段,有望替代肌电图和肌活检等有创检查;②对无SMNt外显子7缺失的III型SMA患者,要结合临床进行诊断;③该组无SMNt缺失的III型患者未发现微突变,提示存在遗传异质性。[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6):489-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缺失 微突变 儿童
下载PDF
运用DHPLC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N-T基因缺失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元 彭茜 +1 位作者 阿周存 林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端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telomericcopy,SMN-T)缺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目的评价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端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telomericcopy,SMN-T)缺失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扩增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DHPLC及DNA测序技术对51例SMA患儿及其双亲与67例非SMA患儿SMN-T与着丝粒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motorneuroncentromericcopy,SMN-C)碱基差异位点exon7(C/T)与exon8(G/A)进行检测。结果PCR-RFLP与DHPLC技术均同时检出45例SMA患儿SMN-T基因exon7+8或exon7纯合缺失,DNA测序证实了PCR-RFLP与DHPLC检测的可靠性。在DHPLC检测中发现,6例非SMN-T纯合缺失患儿的SMN-T与SMN-C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在SMN-T基因纯合缺失患儿双亲中,75.5%(77/102例)的个体两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在非SMA对照组中,22.4%的个体(15/67例)两基因拷贝数存在不平衡,两组个体基因拷贝不平衡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HPLC技术不仅能快速有效地检出SMN-T基因的纯合缺失,而且通过比较SMN-T与SMN-C基因拷贝数平衡与否,可初步提示患儿SMN-T基因杂合缺失状态与双亲基因缺失的携带者状态,为进一步的基因突变筛查与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儿童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婧婧 杨永臣 +5 位作者 陆燕芬 许全梅 王超 成鸿毅 魏东 奚佳铭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对临床诊断疑似为脊肌萎缩症(SMA)的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缺失分析,通过基因诊断对SMA进行确诊。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SMA患儿29例,患儿就诊年龄11 d~14岁。采用... 目的对临床诊断疑似为脊肌萎缩症(SMA)的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缺失分析,通过基因诊断对SMA进行确诊。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及神经内科就诊的疑似SMA患儿29例,患儿就诊年龄11 d~14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对上述患儿外周血DNA样本进行基因诊断。结果 15例存在SMA致病突变,疑似患儿的SMA基因诊断率为51.7%(15/29)。其中8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缺失;3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和外显子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拷贝数增加;4例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外显子8杂合缺失。另外14例存在不直接致病的突变。按照SMA国际诊断标准,15例确诊患者中Ⅰ型5例,Ⅱ型5例,Ⅲ型5例,均占33.3%。其中Ⅰ型的5例患儿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仅有1例存在SMN2基因外显子7拷贝的轻度增加。结论 MLPA技术灵敏度较高,可作为SMA疑似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为SMA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应用PCR-酶切法进行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 被引量:3
8
作者 牟海燕 邹叶青 丁卫江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4年第6期34-35,49,共3页
目的 探讨脊肌萎缩症 (SMA)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 ,应用PCR -酶切分析法对 10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Ⅰ、Ⅱ、Ⅲ型SMA的患者及其直系亲属 16人、2 5例正常对照进行SMN基因检测。... 目的 探讨脊肌萎缩症 (SMA)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基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的两个同源拷贝碱基上的差异 ,应用PCR -酶切分析法对 10例临床和病理诊断为Ⅰ、Ⅱ、Ⅲ型SMA的患者及其直系亲属 16人、2 5例正常对照进行SMN基因检测。结果  10例SMA患者中 9例患者缺失SMN第 7、8号外显子 ,1例患者仅缺失第 7号外显子 ;正常对照组及患者亲属均未发现外显子缺失。结论 PCR -酶切检测SMN基因第 7号、8号外显子缺失是诊断儿童型脊肌萎缩症可靠的基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基因诊断 PCR-酶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下载PDF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在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慧 李桂河 +3 位作者 谢颖璇 陈海珠 李世举 何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19-524,共6页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 目的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检测SMN1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方法,验证方法的检测性能并初步应用于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选取107例来自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的人外周血DNA样品(包括SMN1基因0拷贝30例、1拷贝47例、2拷贝30例),设计5’端带有FAM荧光基团的SMN1基因7号外显子引物以及三对内参基因引物,利用荧光短片段多重PCR技术,使用基因分析仪片段分析多重PCR的产物,并与相应的MLP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特异性扩增SMN1基因7号外显子及内参基因的引物可实现目的片段的扩增,通过计算可得到0拷贝、1拷贝、2拷贝的样本结果。对107例DNA样本的SMN1基因拷贝数荧光短片段多重PCR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均与MLPA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使用荧光标记多重PCR反应检测SMN1拷贝数可重复性好,精确度高,与MLPA得到的结果高度一致,具有便捷、准确、成本低的优势,可满足临床高准确性的检测要求,可用于SMA新生儿携带者的大规模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短片段多重PCR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N1基因拷贝数检测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 神经遗传病 携带者筛查
下载PDF
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研究
10
作者 张丽芳 杨晓苏 肖波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研究我国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及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NAIP)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情况 ,以探讨此二种基因与成人型SM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 30例成人型SMA患者、30例表型正常的SMA... 目的 :研究我国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及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 (NAIP)基因外显子的缺失情况 ,以探讨此二种基因与成人型SM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法检测 30例成人型SMA患者、30例表型正常的SMA直系亲属及 30例正常对照的SMN基因第7、8号外显子和NAIP基因第 5、6号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 :成人型 (IV型 )SMA未检测到SMN基因第 7、8号外显子及NAIP基因外显子 5和 (或 ) 6的缺失。结论 :成人型SMA未检测到SMN基因缺失 ,其发病可能与SMN基因缺失无关 ;NAIP基因在SMA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基因 NAIP SMN PCR法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迈利 李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3年第3期29-29,28,共2页
目的 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PCR -酶切分析法对 2例SMA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的基因诊断分析。结果  2例患儿SMN基因第 7,8外显子PCR产物经DraI、DdeI酶切后 ,仅剩下 16 5bp与12 5bp片断 ,显示为SMN... 目的 探讨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PCR -酶切分析法对 2例SMA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SMN)的基因诊断分析。结果  2例患儿SMN基因第 7,8外显子PCR产物经DraI、DdeI酶切后 ,仅剩下 16 5bp与12 5bp片断 ,显示为SMN基因 7号、8号外显子缺失。结论 PCR -酶切检测SMN基因 7号、8号外显子缺失可作为脊肌萎缩症的可靠基因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 PCR-酶切
下载PDF
基于RNA测序的SMN1基因缺失型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可变剪接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炎鸿 张梦雅 曾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3期2861-286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型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和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谱,研究SMN1基因缺失对可变剪接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对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表达谱测...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型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和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谱,研究SMN1基因缺失对可变剪接的影响。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对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表达谱测序,用rMATS软件对RNA-seq数据进行可变剪接事件差异分析,筛选出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差异的外显子跳跃和内含子保留事件,通过在线工具NovoMagic v3.0对这些差异可变剪接体进行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实现个性化分析和作图,同时用NCBI数据库对这些基因进行注释。结果(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可变剪接及其表达量发生变化;(2)外显子跳跃差异基因主要影响核糖核蛋白组装、胞内转运、翻译、乙酰化修饰、线粒体能量代谢及泛素化调控的降解通路;(3)内含子保留差异基因除参与泛素化调控、内吞、翻译、线粒体能量代谢外,同时还调节细胞骨架和代谢酶活性相关乙酰化修饰。结论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能够改变部分基因的可变剪接,进而影响相关蛋白的合成、组装和降解,最终导致蛋白质稳态失衡,为SMA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纯合性缺失 外周血 RNA测序 可变剪接 内含子保留 外显子跳跃
下载PDF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法快速检测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曼娜 娄季武 +3 位作者 赵颖 付有晴 刘彦慧 李亮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方法收集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标本94份,经MLPA检测过的已知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的样本238例。采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分别对SMN1基因c.840C>T和c.835-45G>...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方法。方法收集正常成人的外周血标本94份,经MLPA检测过的已知SMN1和SMN2基因拷贝数的样本238例。采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分别对SMN1基因c.840C>T和c.835-45G>A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对SMN1基因和SMN2基因拷贝数比值为2∶2、2∶0和0∶2基因型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评估检测体系的敏感性。选取SMN1基因和SMN2基因拷贝数比值为2∶2、2∶0和0∶2基因型样本各8例,不同时间检测3次,用于评估检测体系的重复性。结果该方法可以方便地检测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灵敏度至少为0.05ng基因组DNA。应用此方法检测94例正常成人样本,未发现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对238例已知基因型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准确率为100%。结论荧光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操作简单实用,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和产前分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 基因缺失 生存运动神经基因 熔解曲线分析
下载PDF
15例儿童型脊肌萎缩症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杨 杨晓凤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3,共2页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导致患者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和病情轻重,临床上将SMA分为4型,Ⅰ、Ⅱ、Ⅲ型称为儿童型SMA,... 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导致患者进行性骨骼肌无力和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和病情轻重,临床上将SMA分为4型,Ⅰ、Ⅱ、Ⅲ型称为儿童型SMA,Ⅳ型为成人型SMA。小儿时期起病的SMA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因此,对此病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对15例患者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urvival motor neuron,SMN)基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基因分析 儿童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神经细胞退行性变 neuron 骨骼肌无力
下载PDF
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及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维亮 李芳 +1 位作者 何志旭 艾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已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基因检测和临床肌电图(EMG)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更充分地认识本病。方法:在较大SMA患者样本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到SMA的运动神经元生存... 目的:对已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基因检测和临床肌电图(EMG)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更充分地认识本病。方法:在较大SMA患者样本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到SMA的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中SMN1基因缺失.对SMA患者的肌电图、部分患者的肌肉活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PCR-RFLP技术检测到患儿为纯合SMN1外显子7缺失者。基因检测确诊的SMA患儿中88%有神经原性损害.肌活检中91%的患儿为神经原性损害。EMG在少数SMA患儿中发现有周围[运动和(或)感觉]神经病损害表现.结论:PCR-RFLP技术适合大规模SMA患儿快速临床筛查研究。EMG在SMA中有较特异的改变,是常规临床中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对SMA广泛的临床特征及EMG检查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SMA的病因进行探讨,对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 儿童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基因) 肌电图(EMG)
下载PDF
脊肌萎缩症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曾健 杨渤生 兰风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712-714,717,共4页
脊肌萎缩症(SMA)是一类以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变性导致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分子诊断具有确诊意义。现主要对SMA分子诊断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肌萎缩 分子诊断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下载PDF
4568例孕妇脊髓性肌萎缩症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孟雁欣 孙东兰 +2 位作者 于湄 杨玉秀 刘春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对4568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携带者筛查,并对已明确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变异携带率及SMA产前诊断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法及Sanger测序联合应用,... 目的:对4568例孕妇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突变携带者筛查,并对已明确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了解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变异携带率及SMA产前诊断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将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法及Sanger测序联合应用,对石家庄市第四医院4568例孕妇进行SMN1缺失/点突变检测,进行携带频率统计;对携带者配偶进行筛查并对双方均为携带者夫妇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4568例孕妇共检出SMA患者3例,2例SMN1外显子7纯合缺失,1例患者检测出SMN1外显子杂合缺失,拷贝数"1",该患者同时检出SMN1点突变变异位点p.Q164X,临床诊断为"1+1型"SMA患者,发病率0.066%。(2)126例拷贝数异常携带者(SMN1杂合缺失/转换个体),84例为缺失携带者,含SMN1∶SMN 2=1∶1样本35例,SMN1∶SMN 2=1∶2样本49例。35例转换携带者SMN1转换成SM N 2基因,含SMN1∶SMN 2=1∶3样本32例,SMN1∶SMN 2=1∶4样本3例。7例携带者SMN1∶SMN 2=1∶0。(3)126例携带者配偶中25例同为携带者。(4)应用DHPLC联合Sanger测序技术对25例SMA高危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显示3例胎儿SMN1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A患者);1例胎儿SMN1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A携带者)。余胎儿检测未见SMN1拷贝数异常。Sanger测序1例胎儿携带p.Q164X点突变变异位点,余样本未见SMN异常。结论:本研究检出SMN1变异携带率高于中国南方地区报道,且在北方地区属高携带率地区。DHPLC联合Sanger检测技术可以完成SMA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二者联合应用对于优生优育、有效预防SMA胎儿的出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Sanger测序 脊髓性肌萎缩症 产前诊断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下载PDF
先天畸形及代谢缺陷
18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05年第6期358-359,共2页
053731小儿遗传性疾病病因分析与对策/王平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71 430例遗传性疾病患儿中,染色体病19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3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例,X连锁显性遗传11例,多基因遗传病322例;本组多基因病占74... 053731小儿遗传性疾病病因分析与对策/王平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4).-1871 430例遗传性疾病患儿中,染色体病19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63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5例,X连锁显性遗传11例,多基因遗传病322例;本组多基因病占74.95%(322/4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先天畸形 染色体病 遗传性疾病 代谢缺陷 患儿 溶血性贫血 误诊分析 技术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下载PDF
SMN2拷贝数可预测急性或慢性脊髓性肌萎缩但不能解释家族内同胞的变异
19
作者 Cuscó I Barceló M.J +2 位作者 Rojas-Garca R E.F.Ti-zzano 牛亚利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6年第5期34-35,共2页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that affects motor neurons. It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 (SMN1). The SMN2 gene, which is the highly homologous SMN1 cop...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disorder that affects motor neurons. It is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survival motor neuron gene 1 (SMN1). The SMN2 gene, which is the highly homologous SMN1 copy that is present in all the patients, is unabl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An SMN2 dosage method was applied to 45 patients with the three SMA types (I-III) and to four pairs of siblings with chronic SMA (II-III)and different phenotype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SMN2 copy number plays a key role in predicting acute or chronic SMA. However, siblings with different SMA phenotypes show an identical SMN2 copy number and identical markers, indicating that the genetic background around the SMA locus is insufficient to account for the intrafamilial variability. In our results, age of onset appears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 of disease severity in affected members of the same family. Given that SMN2 is regarded as a target for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in SMA,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tic factors other than the SMN genes is necessar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n order to implement addition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预测因素 拷贝数 家族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同胞 慢性 变异 急性
下载PDF
遗传与染色体疾病
20
《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 2008年第5期444-446,共3页
关键词 染色体疾病 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TURNER综合征 重组人生长激素 遗传 反复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