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9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一次对流云降水反演大气垂直运动速度及雨滴谱
1
作者 徐睿 吴晓燕 +2 位作者 鲁江伟 汪旭东 王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反演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分布是研究云降水机制和云微物理信息的重要内容,对人工预报天气、干预天气都有重要意义。针对2021年8月29日安徽省内毫米波雷达探测到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处理毫米波雷达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大气垂直速度和... 反演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分布是研究云降水机制和云微物理信息的重要内容,对人工预报天气、干预天气都有重要意义。针对2021年8月29日安徽省内毫米波雷达探测到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过程,处理毫米波雷达的功率谱数据并进行大气垂直速度和雨滴谱反演。在小粒子示踪法的基础上引入改进小粒子示踪法:选取有效云信号段中最小功率对应的谱点作为反演大气垂直速度的示踪物。首先,根据改进前后的小粒子示踪法分别从功率谱数据中反演大气垂直速度,并跟基数据反演大气速度的结果展开对比分析。进一步得到粒子在静止空气中的下落速度,根据现有粒子下落速度-粒子直径之间的经验公式计算反演粒子直径。研究表明:(1)采用改进后的小粒子示踪法反演大气垂直速度得到的结果比小粒子示踪法得到的结果更精确,在云层内部两者误差较大;(2)进一步得到粒子下落速度,结合探测时段的天气状况,得到的粒子速度与大气速度可很好地契合,跟对流云天气情况信息大致吻合;(3)粒子浓度是反演雨滴谱分布时需要注意的主要参数,云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内部粒子持续朝外部扩张,云内部的粒子浓度较小,云边界的粒子浓度反而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功率谱数据 小粒子示踪法 大气垂直运动速度 雨滴谱分布
下载PDF
电子运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岳筱萍 王智甫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5期9-10,共2页
用半经典物理学的方法讨论了电子运动的4种速度及4种速度对应的电子运动的4种不同的运动形态,并对电子运动4种形态的物理机制做了讨论,得到了4种运动对应不同的能态形态的结论;简单地讨论了能带理论在解决超导电性理论问题方面的缺陷。
关键词 电子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 定向运动速度 绕核轨道运动速度
下载PDF
运动速度及文胸支撑强度对乳房运动的影响
3
作者 郭路清 吴巧英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在运动中不同支撑强度文胸对乳房晃动的影响,本文选择3名75C罩杯女性和3件不同支撑强度文胸,利用QUALISYS动态捕捉仪采集了受试者在3种运动速度下的乳房位移数据。通过建立躯干坐标系,获得乳房相对躯干的位移,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 为探究在运动中不同支撑强度文胸对乳房晃动的影响,本文选择3名75C罩杯女性和3件不同支撑强度文胸,利用QUALISYS动态捕捉仪采集了受试者在3种运动速度下的乳房位移数据。通过建立躯干坐标系,获得乳房相对躯干的位移,并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乳房相对位移极差在X、Y、Z方向上均随之增大,且当速度从6 km/h增加到8 km/h时,乳房在Z方向上的增幅约为X方向的2倍;相较于普通文胸,高支撑运动文胸可减少乳房X、Y方向上约30%~50%的晃动,Z方向约20%~40%,总体优于中支撑运动文胸约5%~15%。对C罩杯女性而言,运动时穿着高支撑运动文胸可有效减小乳房三维晃动幅度,尤其是前后和左右方向的晃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速度 支撑强度 乳房晃动 三维动态捕捉 躯干坐标系 相对位移极差
下载PDF
冰川运动速度研究:方法、变化、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管伟瑾 曹泊 潘保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114,共14页
冰川运动将积累区获得的物质输送到消融区,维持着冰川的动态平衡。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大部分冰川面临着剧烈的退缩,而冰川运动变化则较为复杂,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冰川运动速度的提取方法、冰川运动速... 冰川运动将积累区获得的物质输送到消融区,维持着冰川的动态平衡。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大部分冰川面临着剧烈的退缩,而冰川运动变化则较为复杂,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冰川运动速度的提取方法、冰川运动速度时空分布与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另外,还探讨了目前冰川运动速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基于测杆的方法能够获得精度较高的测量数据,但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基于遥感数据自动化提取的方法应用广泛,但影像之间的配准以及海量数据的计算是当前阶段制约冰川运动速度研究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无人机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为冰川运动速度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支撑,但二者在冰川运动研究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冰川运动速度的分布及其变化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冰川厚度的变化可能是全球大部分冰川运动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在单个冰川系统上,冰川运动速度变化较为复杂,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遥感数据的不断丰富,云计算平台的使用,物联网、无人机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等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星、空、地协同观测的出现将会极大促进未来冰川运动速度研究的发展。此外,冰川动力学过程也将备受关注,成为未来冰川运动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提取方法 运动速度变化
下载PDF
光热操控金纳米粒子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黄向民 《电光系统》 2023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研究光热效应的作用机制,文章使用光操控一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光热效应捕获金纳米粒子的运动速度关于外界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激光焦点位于溶液底部时,金纳米粒子会在激光光热阱内聚集并沉积,以蓝宝石(25.12W/m·K)作... 为了研究光热效应的作用机制,文章使用光操控一显微拉曼系统研究了光热效应捕获金纳米粒子的运动速度关于外界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激光焦点位于溶液底部时,金纳米粒子会在激光光热阱内聚集并沉积,以蓝宝石(25.12W/m·K)作为衬底时运动速度明显低于聚苯乙烯衬底(0.08W/m·K),但前者5min时即达到了后者14min时的沉积状态;金纳米粒子的定向操控存在液面高度的下限120μm。因此温度场的分布是决定金纳米粒子运动速度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效应 金纳米粒子 运动速度 温度场
下载PDF
冰川运动速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在明 井哲帆 +2 位作者 赵淑惠 韩添丁 李忠勤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山地冰川和极地冰盖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中国西部山地冰川的代表,本文以1981-2007年27a的运动速度资料与1982... 山地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为敏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山地冰川和极地冰盖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冰川运动速度的变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是中国西部山地冰川的代表,本文以1981-2007年27a的运动速度资料与1982年以来的季节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结合冰川物质平衡、气温、降水等资料分析冰川运动速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发现,27a来1号冰川运动速度下降趋势明显,冬、夏季节运动速度波动较大,但夏季运动速度较大。气候变化通过冰川物质平衡的改变作用于冰川运动速度,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最终导致了冰川运动速度的持续降低。夏季的高温与降水对冰川运动速度具有加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运动速度 物质平衡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SAR影像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运动速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欣 刘琼欢 +3 位作者 蒋亮虹 刘时银 丁永建 蒋宗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其全天候、全天时、穿云透雾的工作能力,广泛应用于山地冰川动态监测中.利用2006年6-9月三期ALOS/PALSAR雷达影像,采用偏移量跟踪技术,提取了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珠峰)区域的冰川运动...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其全天候、全天时、穿云透雾的工作能力,广泛应用于山地冰川动态监测中.利用2006年6-9月三期ALOS/PALSAR雷达影像,采用偏移量跟踪技术,提取了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珠峰)区域的冰川运动速度,分析了区域内冰川运动速度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31条山谷冰川平均运动速度为9.3 cm·d-1,总体上以珠峰-洛子峰南北向山脊线为界限,东侧和东南侧冰川日均运动速度(11.1 cm·d-1)普遍高于北部和西北部冰川日均运动速度(5.4 cm·d-1).冰川消融区非表碛区冰川平均运动速度为表碛覆盖区平均运动速度的2.2倍,冰面湖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冰川运动速度波动.在气候与非气候因子共同作用和相互间的此消彼长中,研究区65%的冰川的运动速度自中值高度往下显著减小,16%的冰川自中值高度往下呈显著增大趋势,19%冰川消融区运动速度无显著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地区 In SAR 冰川运动速度 偏移跟踪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冰川运动速度影响因子的强度分析——以祁连山七一冰川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井哲帆 刘力 +1 位作者 周在明 邓宇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22-1228,共7页
以冰川形态因子变量(面积、长度和厚度),气候条件因子变量(年气温、降水),以及年物质平衡量等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七一冰川1958-2007年间年际运动速度的影响因子强度.结果表明:冰川形态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强度最大... 以冰川形态因子变量(面积、长度和厚度),气候条件因子变量(年气温、降水),以及年物质平衡量等作为影响因素,采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祁连山七一冰川1958-2007年间年际运动速度的影响因子强度.结果表明:冰川形态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强度最大,物质平衡的影响次之,而气候条件的影响最弱.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冰川面积和厚度对运动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其直接和间接的通径系数分别是6.56、4.71和19.29、13.57.为认识冰川运动速度的内外影响因素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速度 影响因子 通径分析 祁连山 七一冰川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运动速度特征及其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0
9
作者 周在明 李忠勤 +1 位作者 李慧林 井哲帆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1,共7页
冰川运动造成了冰川物质的再分布,改变了冰体所处的水、热环境,维系了冰川的动态平衡.冰川表面速度是冰川运动的基本体征,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2006—2008年连续2 a的月观测,获得了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 冰川运动造成了冰川物质的再分布,改变了冰体所处的水、热环境,维系了冰川的动态平衡.冰川表面速度是冰川运动的基本体征,通过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1号冰川2006—2008年连续2 a的月观测,获得了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冰川运动速度分布是冰川厚度、冰面坡度及冰川基岩形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厚度的改变是运动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运动速度 冰川断面 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0
作者 井哲帆 周在明 刘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9-754,共6页
我国开展冰川运动速度研究已有50a的历程,依国内现有的山谷冰川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现状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冰川运动监测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各大山系的冰川运动速度都在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 我国开展冰川运动速度研究已有50a的历程,依国内现有的山谷冰川运动速度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中国冰川运动速度的研究现状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冰川运动监测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各大山系的冰川运动速度都在逐渐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这与冰川的规模相关.监测方法上以实地测量为主也不断发展新的空间监测方法.未来应该加强冰川运动的机理研究,多种观测方法综合应用于冰川运动监测,保证资料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历史 运动速度 运动规律 监测方法
下载PDF
电磁力场下初生富铁相在Al-Si熔体中的运动速度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振明 李天晓 +1 位作者 张雪萍 周尧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68-671,共4页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确定了 Re=1~ 1 0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 .经理论分析建立了在电磁力场作用下 Al- Si熔体中初生富铁相的运动方程 ,得出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随着电磁力 (f )和初生富铁相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 .在电磁力场下 ,初生富铁相... 采用物理模拟方法确定了 Re=1~ 1 0的阻力系数经验公式 .经理论分析建立了在电磁力场作用下 Al- Si熔体中初生富铁相的运动方程 ,得出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随着电磁力 (f )和初生富铁相的粒径的增加而增加 .在电磁力场下 ,初生富铁相的运动速度与重力沉降速度比 (ζ)随 f增加而增加 ,当 f=0 .2 MN/m3时 ,ζ=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力场 初生富铁相 运动速度 铝-硅合金
下载PDF
利用GPS资料采用非连续变形分析模型确定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泽民 伍岳 +1 位作者 刘经南 崔天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1-245,共5页
利用近 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模型 ,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 ,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 利用近 10年来我国先后建立的多个大规模高精度GPS地壳形变监测网资料 ,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各GPS站点的速度值。采用球面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模型 ,以GPS观测得到的速度值为约束 ,拟合出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速度场。它不仅客观地描述了地壳运动的刚性成分 ,也客观地描述了块体内部的变形 ,并且具有物理意义。该速度场模型较地质构造速度模型、离散点速度模型、刚体转动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非连续变形分析 DDA 地壳运动速度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足球运动员比赛条件下运动距离测量和运动速度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艾康伟 王新洛 +1 位作者 刘丹 赵刚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4,共4页
使用专用的技、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 IM I°Scou t),对中、日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进行运动距离测量和跑速分析。结果显示,3名中国运动员全场运动距离平均为9 300 m,两名日本运动员平均运动距离为9 700 m;下半场运动员距离比上半... 使用专用的技、战术录像分析系统(S IM I°Scou t),对中、日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进行运动距离测量和跑速分析。结果显示,3名中国运动员全场运动距离平均为9 300 m,两名日本运动员平均运动距离为9 700 m;下半场运动员距离比上半场有所减少,中国运动员减少量高于日本运动员;从运动形式上看,“冲刺”、“快跑”两项之和占总距离的10%;运动员下半场活动范围一般比上半场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 优秀运动 运动距离 运动速度 录像分析
下载PDF
相对运动速度对电刷镀镍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振峰 吕镖 +1 位作者 汪笑鹤 徐滨士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
采用新型的内孔电刷镀技术对失效的发动机缸套内表面进行了再制造。利用SEM,XRD,TEM,显微硬度计和CETR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电刷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传统电镀Watts N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镀层均为面... 采用新型的内孔电刷镀技术对失效的发动机缸套内表面进行了再制造。利用SEM,XRD,TEM,显微硬度计和CETR显微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相对运动速度下电刷镀镍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并与传统电镀Watts Ni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镍镀层均为面心立方结构,但电镀Watts Ni镀层表面粗糙,择优取向为(200)面,而应用电刷镀制备的镍镀层表面平整致密,无针孔、麻点等缺陷,择优取向为(111)面。随着相对运动速度从0.25m/s增加到1.00m/s,电刷镀层的(200)面择优取向逐渐降低,而(111)面择优取向逐渐增大;镀层的硬度由HV420增大到HV600,镀层的磨损失重由8.7mg降低到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刷镀 内孔 相对运动速度 组织结构 性能
下载PDF
摩擦过程中相对运动速度对声发射能量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守茁 席镇 +1 位作者 贾园 高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4,共5页
利用声发射技术研究摩擦需要了解摩擦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于声发射信号的影响,为此研究了摩擦过程中相对运动速度与声发射能量信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压力和摩擦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声发射能量信号随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声... 利用声发射技术研究摩擦需要了解摩擦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于声发射信号的影响,为此研究了摩擦过程中相对运动速度与声发射能量信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压力和摩擦条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声发射能量信号随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声发射能量与摩擦面的磨损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说明利用声发射技术可以分辨出相对运动速度对摩擦产生的影响,并且可以应用声发射能量这一参数检测、量化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相对运动速度 声发射能量信号
下载PDF
客体运动速度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模卫 李鹏 +1 位作者 郎学明 陈硕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96-801,共6页
自Luck等人的研究以来,诸多研究者对客体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征与存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呈现于静态场景的客体作为刺激材料,而不涉及对客体运动特征信息的短时存储。本研究结合多客体追踪范式和视觉工作记忆的变化... 自Luck等人的研究以来,诸多研究者对客体信息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表征与存储问题进行了探讨。现有研究主要采用呈现于静态场景的客体作为刺激材料,而不涉及对客体运动特征信息的短时存储。本研究结合多客体追踪范式和视觉工作记忆的变化觉察范式,通过比较检测项全部呈现方式与单检测项呈现方式条件下,客体运动速度的视觉工作记忆绩效,探讨了多个客体的运动速度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和容量问题。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中能够存储约3个独立客体的运动速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工作记忆 客体 运动速度 记忆容量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宁缠河1号冰川和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泊 王杰 +2 位作者 潘保田 张兴余 崔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8-1435,共8页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 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坡冰川融水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补给,然而却少有现代冰川运动观测资料.通过在该区域宁缠河1号和水管河4号冰川布设花杆,观测了冰川表面的运动速度.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面积较大的水管河4号冰川表面年平均运动速度(5.2m·a-1)要高于面积相对较小的宁缠河1号冰川(2.8m·a-1).水管河4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花杆观测区域的最上部(接近物质平衡线),宁缠河1号冰川最大运动速度出现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说明冰川最大运动速度通常出现在平衡线附近,但还要考虑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较之早期的观测资料,水管河4号和其他中国西部地区冰川的运动速度呈现出减缓趋势,可能是物质平衡持续亏损导致冰川厚度变薄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龙岭 宁缠河1号冰川 水管河4号冰川 冰川表面运动速度
下载PDF
两种不同类型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速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旭东 勾丽洁 +6 位作者 王文清 葛志华 徐振奇 李俊玫 黄武 朱振丽 柴叶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和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是近年来引人关注的针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训练技术,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接受常规训练的患者[1—3],但两者之间的效果比较如何,国内鲜见报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mCIMT和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速度 同类型 肢体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改善
下载PDF
电磁过滤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运动速度和去除效率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许振明 李天晓 周尧和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3-428,共6页
电磁过滤原理是根据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导电性的差异,在电磁场作用下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的运动规律不同,使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分离.经流体力学分析、采用柱塞流及轨线模型研究电磁过滤水平流动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运动速度和去除效... 电磁过滤原理是根据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导电性的差异,在电磁场作用下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的运动规律不同,使非金属夹杂物与熔体分离.经流体力学分析、采用柱塞流及轨线模型研究电磁过滤水平流动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运动速度和去除效率.结果表明,非金用夹杂物的去除效率随着熔体流速(u)和过滤器的高度(2h)的降低而增加;随着电磁力(f)、电磁力作用区长度(x)和非金属夹杂物的粒径(dp)的增加而增加.经分析表明,采用电磁过滤法可有效去除粒径小于10 m的非金属夹杂物,该模型可用来设计过滤器的结构和确定电磁过滤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液 电磁过滤 非金属夹杂物 去除效率 运动速度
下载PDF
爆炸焊接飞板运动速度的计算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杰 杨文彬 +2 位作者 奚进一 董守华 孙明 《爆破器材》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在爆炸焊接中,飞板运动速度计算是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文章用二维特征线法对飞板运动速度进行了计算,根据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动态弯折角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硝铵炸药γ值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爆炸焊接 飞板 数值计算 焊接 运动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