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名称溯源与中国大运河国际话语体系
1
作者 王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运河 中国大运河 名称溯源 国际话语体系
下载PDF
大运河运河站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优化与应用
2
作者 杨明非 刘田田 +1 位作者 房磊 王勇成 《治淮》 2024年第2期19-20,23,共3页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洪峰流量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略有减小,峰现时间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明显减小。建议单独编制邳苍分洪道林子站预报方案,作为韩庄闸至运河站预报区间的子方案;同时,于陶沟河入大运河处设站监测水位流量,探讨陶沟河小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以进一步提高运河站洪水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实用 水文预报方案 运河 马斯京根
下载PDF
运河学研究历史成果的新高度
3
作者 多洛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张强教授是运河学研究的首倡者,21世纪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历经多年耕耘,其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1](以下简称《运河研究》)终于面世。《运河研究》一书共五卷,洋洋270余万字,集众家之大成,第一次全景式地将中国古代运河史... 张强教授是运河学研究的首倡者,21世纪以来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历经多年耕耘,其新著《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1](以下简称《运河研究》)终于面世。《运河研究》一书共五卷,洋洋270余万字,集众家之大成,第一次全景式地将中国古代运河史铺展开来,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思想启蒙等角度综论其影响,兼顾大局观瞻与细部雕琢,对新时代运河学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运河 思想启蒙 运河研究 全景式 首倡者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
4
作者 李赛男 宁海琨 干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3-6,共4页
运河文化导览词属于外宣文本,导览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其信息功能,还要体现文化交流及交际功能。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理论,提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原则,并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导览词翻译为例,分析译文的可取之处及存... 运河文化导览词属于外宣文本,导览词的翻译不仅要体现其信息功能,还要体现文化交流及交际功能。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理论,提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原则,并以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导览词翻译为例,分析译文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为运河文化导览词翻译实践及理论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运河文化 导览词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
下载PDF
以青春力量激“活”古运河文化生命力
5
作者 冯洁 《浙江经济》 2024年第2期64-66,共3页
浙东运河是我国春秋时期建成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是中国大运河南端、海上丝绸之路南起始端,也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不断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本期“市县纵横”栏目聚焦... 浙东运河是我国春秋时期建成最早的人工运河之一,是中国大运河南端、海上丝绸之路南起始端,也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不断谱写“千年运河”现代化新篇章。本期“市县纵横”栏目聚焦上虞大运河文化的物化、活化、转化,图文并茂展示其成效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 人工运河 春秋时期 图文并茂 浙东运河 挖掘保护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若干核心关系分析——以江南运河核心区苏州段为例
6
作者 朱剑刚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5-55,共11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关涉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航运、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个要素,高质量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需要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和属性、大运河所处环境的相关空间结构、大运河发展历史以及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等若干核心关系进行综合认识和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江南运河 运河苏州段 运河文化遗产 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基于声景偏好的运河文化带声景质量优化研究——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例
7
作者 张一 崔建周 《旅游导刊》 2024年第1期82-103,共22页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 声景观对遗产地、生态环境、公共游憩空间均有重要作用,运河文化带是涉及文化遗产、生态保护、游憩利用的多重复合空间,因此研究运河文化带的声景观实属必要。本文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案例进行问卷调查,探索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模式,并结合P-F模型分析,提出声景质量改善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于运河声景观的偏好呈现出特殊模式,最喜爱运河特征声,其次是运河生活声,最厌恶扰民声;对体现运河文化、具体河段地方特色的特征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非特征性声音的偏好;对反映历史怀旧声音的偏好程度高于对反映当下生活声音的偏好;特殊偏好模式的形成源于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对运河记忆的建构;年龄、是否当地居民、游览频率也会对运河声景观的偏好产生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因此,相关管理者应深挖和再现运河特征声,改善运河生活声,并对具体声音元素进行正向或负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声景偏好 声景质量 声景质量测评模型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交旅融合下赣粤运河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以江西段为例
9
作者 阳达 《老区建设》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赣粤运河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黄金水道。自秦汉以来,国内逐渐形成了以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和北江为南北纵向的水路交通要道,沿线的九江、南昌和赣州等也成为连接岭南、中原和京城的重要节点城市。古代来往客商、文人等行走... 赣粤运河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黄金水道。自秦汉以来,国内逐渐形成了以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和北江为南北纵向的水路交通要道,沿线的九江、南昌和赣州等也成为连接岭南、中原和京城的重要节点城市。古代来往客商、文人等行走于赣粤运河,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近代以来,运河沿线也保留了众多的红色文化遗迹。由于文化景点关联不多、宣传力度不够,赣粤运河及沿线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的影响不大。在国内航运及运河交通备受重视的背景下,大力保护和开发赣粤运河江西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省际文旅产业发展、打造赣粤运河文化品牌、推动江西融入长江经济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粤运河 江西 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10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11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以系统机制建设促文化资源活用——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
12
作者 周东虎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I0024-I0024,共1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布局具有战略意义,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由吴丽云主编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是近期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又一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布局具有战略意义,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内容。由吴丽云主编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管理与利用》(中国旅游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是近期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从大运河历史变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发展现状、遗产保护制度、管理体制机制、利用制度、参与机制、建设进展等方面进行架构,研究框架科学合理、理实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与利用 文化公园 运河 管理体制机制 遗产保护 参与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进展
原文传递
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探究
13
作者 孙景芝 周艺 晁岱全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运河文化的再生式保护和文化科普作为文旅景观活化策略,营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独特旅游的地。以大运河智慧特色小镇构建核心智慧文旅服务场景,打造符合数字化、互动式和智慧化的文旅体验。旨在通过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打造兼具创新性、影响力和个性化大运河(河北段)文旅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景观 运河 智慧景观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意蕴探析与价值启鉴
14
作者 郁琦 田野 陈薇 《采写编》 2024年第2期169-171,共3页
大运河在历史变迁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将大运河文化中的劳动精神作为切入点,剖析大运河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重要育人价值,探寻“体劳”与“智劳”的内在关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的协同建设。
关键词 运河文化 劳动精神 教育意蕴 启鉴
下载PDF
“非遗”视角下古街巷文化空间保护和重构策略研究——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例
15
作者 解爱华 陈翠云 梁美清 《建设科技》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通过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案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建筑保护和陈列展示空间建设的“非遗”文化空间保护策略以及围绕点状、线性... 本文通过以山东省济宁市运河古街巷为案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地“非遗”资源的保护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提出了基于传统建筑保护和陈列展示空间建设的“非遗”文化空间保护策略以及围绕点状、线性和区块文化空间构建的重构策略,旨在促进“非遗”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发展,为当地非遗产业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保护与重构 运河古街巷
下载PDF
地方文献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方志资料为例
16
作者 王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方志乃一方之志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连贯及书写地方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志资料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耦合关系可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设目的、实施重点、方式、功能四个... 方志乃一方之志书,具有内容丰富、时间连贯及书写地方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可以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方志资料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之耦合关系可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建设目的、实施重点、方式、功能四个方面解析。就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运河古市镇、水利工程、建筑、碑刻等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方志资料可以在诗文、地名、“八景文化”、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献 方志 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运河文化遗产
下载PDF
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以宿迁市为例
17
作者 王建彦 纪峰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期45-48,132,共5页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法,详细梳理了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总体而言,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专项保护资金缺乏、数字化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苏北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承
下载PDF
江苏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融合路径
18
作者 芮潇 刘晓青 《文化产业》 2024年第7期139-141,共3页
从本质上而言,考古遗址公园是遗址保护与展陈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展示遗址本体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阐释和传播了遗址价值,使大众更加了解、欣赏、热爱文化遗产。江苏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承担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 从本质上而言,考古遗址公园是遗址保护与展陈的重要公共文化场所。考古遗址公园通过展示遗址本体和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阐释和传播了遗址价值,使大众更加了解、欣赏、热爱文化遗产。江苏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承担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考古发掘保护、文化研究、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化展示等多方位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具有创新性的重大文化工程,可以让大运河保护的成果更好地融入当代,服务今人,传承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发掘 文化公园 文化教育活动 运河 数字化展示 文化遗产 保护与建设
下载PDF
2018—2022年明清大运河研究的新进展
19
作者 孟祥晓 褚伟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明清时期,漕运、河工、盐政并称为朝廷三大要务,故大运河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之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相关学术研究带动明显。通过对近五年(2018—2022年)明清大... 明清时期,漕运、河工、盐政并称为朝廷三大要务,故大运河相关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随之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又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相关学术研究带动明显。通过对近五年(2018—2022年)明清大运河研究状况梳理发现,该时段研究成果丰硕,呈蓬勃发展之势。已有成果主要涉及大运河的河工河道、河政、漕运、城镇、生态等方面,具有研究内容下沉、深入细致、视角多样等特点,且新见迭出。但也存在研究对象以京杭大运河为主,而对与之相连的、共同构成运河网的其他河流、区域关注不够等问题,对大运河的研究领域亦有继续拓展之空间和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运河 区域社会 运河文化
下载PDF
苏州大运河沿线运河小镇的属性与价值
20
作者 袁琼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大运河苏州段位于江南运河中段,低湿多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体系,且千年来始终奔流不息,成为江南地区文化孕育的母体之一。苏州“运河小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其生成与发展既是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也受到大运河的... 大运河苏州段位于江南运河中段,低湿多湖,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水利工程体系,且千年来始终奔流不息,成为江南地区文化孕育的母体之一。苏州“运河小镇”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市镇,其生成与发展既是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也受到大运河的影响。将苏州大运河沿线的运河小镇单独分类研究、厘清属性,从遗产价值的角度加以分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阐释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市镇 运河小镇 水乡古镇 遗产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