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陷盆地陡坡带新近系目标圈闭优势运移路径与汇聚能力分析: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
1
作者 张捷 于海波 +2 位作者 彭靖淞 肖锦泉 岳军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1,共10页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 断陷盆地新近系的成藏规模与深层油气汇聚及立体输导体系息息相关,断陷盆地新近系源外目标圈闭油气充注的差异性是新近系目标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渤海海域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为例,分析了陡坡带油气汇聚体系组成要素,通过断层输导能力评价划分了优势充注段,进而在断层充注段控制下开展了油气运移模拟。研究表明:(1)陡坡带汇聚体系由深层聚烃砂体、边界大断层、浅层晚期断层3个部分组成。(2)汇聚体系中3个部分的各自优势汇烃要素相互作用组成主要运移路径,最终体现在与目标圈闭搭接的断层充注段上;庙西北凸起东侧主干运移断层中段为强充注区,北段为中等充注区;次级运移断层中4,6,8号断层发育强充注段,1,2,11号断层发育中等充注段。(3)构造层运移模拟发现庙西北凸起东侧陡坡带中段发育油气聚集区,东侧发育2条主要运移路线,同时南侧发育1条主要运移路线;3号典型砂体发育4个汇聚区,其中汇聚区C为汇聚能力最强区域。研究成果可为目标区井位部署提供参考,技术方法可为油气汇聚成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聚体系 运移路径 充注段 运移模拟 庙西北凸起东侧 陡坡带 断陷盆地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油气运移路径观察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苗盛 张发强 +2 位作者 李铁军 罗晓容 侯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47,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圆管填玻璃珠物理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 ,对成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后 ,可以定量地观察和分析运移路径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的油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 ,被油占据的运移路径在整个通道内的比例取决于路径的形态 ,而路...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圆管填玻璃珠物理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 ,对成像处理方法进行改进后 ,可以定量地观察和分析运移路径的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的油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 ,被油占据的运移路径在整个通道内的比例取决于路径的形态 ,而路径内的油饱和度并非 10 0 %。在实验模型的尺度上 ,运移路径上的油饱和度在运移过程中可达 80 %以上 ;在运移结束后 ,因运移路径收缩、分离 ,油饱和度只占 2 0 %~ 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原油 二次运移 孔隙介质 饱和度 运移路径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尺度放大时逾渗模型中的油气运移路径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波 金之钧 +2 位作者 罗晓容 王毅 张发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数值模拟获得的油气二次运移路径不受模拟网格大小的影响,但模拟网格的大小却影响侵入相饱和度值的大小。其中,运移网格的宽度和侵入相饱和度呈指数关系,运移网格的长度和侵入相的饱和度无关,运移网格的尺度和侵入相饱和度呈指数关系。... 数值模拟获得的油气二次运移路径不受模拟网格大小的影响,但模拟网格的大小却影响侵入相饱和度值的大小。其中,运移网格的宽度和侵入相饱和度呈指数关系,运移网格的长度和侵入相的饱和度无关,运移网格的尺度和侵入相饱和度呈指数关系。这一规则的发现为逾渗理论从微观放大到盆地尺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拟 逾渗模型 油气运移 尺度放大 油气运移路径 模拟网格
下载PDF
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运移路径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卢浩 蒋有录 +2 位作者 谷国翠 刘华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52,114,共4页
基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参数对渤南洼陷沙三段油藏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分析。对比各项地化参数,最终选取C29胆甾烷20S/(20S+20R),(C_(21)+C_(22))/(C_(28)+C_(29))及∑C_(21-)/∑_(C22+)等生物标志化... 基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利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参数对渤南洼陷沙三段油藏的油气运移路径进行分析。对比各项地化参数,最终选取C29胆甾烷20S/(20S+20R),(C_(21)+C_(22))/(C_(28)+C_(29))及∑C_(21-)/∑_(C22+)等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和1,8/2,4-二甲基咔唑、1,8/2,7-二甲基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等含氮化合物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上各参数均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渤南洼陷沙三段油气首先由烃源岩沿渤深4断层与渤深4北断层进行垂向运移,这2条油源断层与沙三段储层的接触点即为油气进入沙三段的充注点,油气运移至充注点时,分别向洼陷南、北两侧发生侧向分流;同时地层压力对油气运移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洼陷生烃中心地层压力较大的地区油气快速运移成藏,地化参数变化率很小,洼陷边缘地层压力较小的地区油气运移速率较低,地化参数变化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三段 地化参数 运移路径 运移速率 渤南洼陷
下载PDF
不同形态砂体油气运移路径分布控制因素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付广 邓玮 +1 位作者 王伟 王浩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通过油气势能汇聚脊和条带状砂体分布预测,分别建立了大面积连续分布和条带状分布砂体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和渤海湾盆地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油运移路径的... 通过油气势能汇聚脊和条带状砂体分布预测,分别建立了大面积连续分布和条带状分布砂体油气运移路径的预测方法,并将其分别应用于吐哈盆地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和渤海湾盆地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油运移路径的预测,其结果是台南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大面积连续分布砂体中发育从北至南6条油运移路径,留楚地区东二段条带状砂体发育从北至南3条油运移路径,台南凹陷二叠系下梧桐沟组已发现的油均分布在从北至南6条油运移路径上,留楚地区东二段已发现的油均分布在从北至南3条油运移路径上,油分布与油运移路径有着较好的吻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路径 控制因素 预测方法 大面积分布砂体 条带状分布砂体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路径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建国 付广 刘江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通过分析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输导通道的构成和特征,利用BasiaMod软件对其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3条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路径:①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的油气运移路径;②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的油气... 通过分析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输导通道的构成和特征,利用BasiaMod软件对其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3条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路径:①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的油气运移路径;②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的油气运移路径;③从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的油气运移路径。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主要受断层、构造脊梁和砂体分布的控制,小林克—敖古拉断层的阻挡和汇聚作用使油气向西呈3个方向运移,3条构造脊梁约束了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西运的具体路径,北西向展布的砂体为油气向西运移提供了输导空间。第2条和第3条油气运移路径及其附近应是西斜坡区油气运聚或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 三油层 油气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断阶带油气运移路径综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陆黄生 秦黎明 +4 位作者 刘军 杨永才 胡瑛 方朝合 张枝焕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7-78,共12页
溱潼凹陷断阶带断裂系统发育,控制油气聚集的断层主要有F1、Ⅲ、F2、F3及其相应的分支断层,将断阶带分为北部的草舍扭动断裂带与南部的祝庄扭动断裂带。在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与封闭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生排烃史、油源分布特征、... 溱潼凹陷断阶带断裂系统发育,控制油气聚集的断层主要有F1、Ⅲ、F2、F3及其相应的分支断层,将断阶带分为北部的草舍扭动断裂带与南部的祝庄扭动断裂带。在断层封闭性定量评价与封闭史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生排烃史、油源分布特征、油气成藏期以及含氮化合物示踪分析研究表明,断阶带Ⅲ、F2、F3断层在不同的研究区封闭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祝庄断阶带Ⅲ号断层垂向封闭性较好,不能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使得角墩子地区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阜四段源岩,没有阜二段与泰州组源岩的贡献;而F3断层活动期短,侧向封闭性差,也不为油气的运移通道;相比之下,F2断层活动期长,断层垂向封闭性差,而侧向封闭性好,为祝庄地区主要的运移通道,与油气成藏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流体包裹体分布与含氮化合物示踪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研究还表明草舍断阶带F2断层活动期短,垂向封闭性好,侧向封闭性弱,不是油气运移的通道;相比之下,F3断层活动期长,垂向封闭性较弱,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后期主要通过砂体和不整合面运移聚集成藏,与生排烃史、油气成藏期和含氮化合物示踪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运移路径 溱潼凹陷断阶带 苏北盆地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油气运移路径及充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范俊佳 潘懋 +3 位作者 周海民 柳少波 卓勤功 郑永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7-514,共8页
在流体包裹体观测、测井曲线及依南2气藏综合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分析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26块砂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揭示该气藏油气运移路径及油气充注特征。研究表明,依南2气藏经历了早期原油充注、原油泄漏与晚期... 在流体包裹体观测、测井曲线及依南2气藏综合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定量荧光技术分析库车坳陷依南2气藏26块砂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揭示该气藏油气运移路径及油气充注特征。研究表明,依南2气藏经历了早期原油充注、原油泄漏与晚期天然气充注过程。由储层砂岩样品的QGF定量荧光光谱响应与烃类包裹体分析,推测依南2气藏早期油源来自深部三叠系泥岩层与侏罗系煤层,通过垂直向上运移,古油藏经历构造破坏,发生泄漏,未形成具有规模的古油藏。QGF-E荧光光谱响应表明,天然气运移路径亦为垂直向上运移,依南2气藏储层4750 m以下可能为大面积含气区。TSF荧光指纹图揭示,依南2气藏具有混源特征,气源由侏罗系煤层和三叠系湖相泥岩烃源岩共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颗粒荧光 荧光光谱 运移路径 充注史 依南2气藏
下载PDF
基于格点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钱亚东 闾国年 陈钟明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31,共8页
本文在分析测试前人有关自动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象算法和软件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软件要么对格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滤波以消除孤立的、较浅的洼地,要么进行填洼消除所有的洼地,这两种方法都会改变原始地形的高程。而且这... 本文在分析测试前人有关自动生成流域水沙运移路径图象算法和软件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软件要么对格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滤波以消除孤立的、较浅的洼地,要么进行填洼消除所有的洼地,这两种方法都会改变原始地形的高程。而且这些软件在用于处理象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复杂地形时常常产生不了流域的汇流网络。本文提出了不对DEM进行滤波和填洼处理,自动生成流域水沙运移方向与汇流网络图象的完整算法,并给出了离石王家沟小流域的运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水沙运移路径 汇流网络 流域 泥沙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运移路径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秋麟 吴晓智 +3 位作者 卫延召 柳庄小雪 刘继丰 陈宁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5,共9页
2019年在准噶尔盆地钻探的前哨2探井取得重大突破,预示着盆地腹部侏罗系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腹部发育远源和次生油气藏,源与储之间距离大,油气运移路径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基于研究区侏罗系油气主要沿断裂垂向运移、沿砂体侧向运移的... 2019年在准噶尔盆地钻探的前哨2探井取得重大突破,预示着盆地腹部侏罗系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腹部发育远源和次生油气藏,源与储之间距离大,油气运移路径决定了油气藏的分布。基于研究区侏罗系油气主要沿断裂垂向运移、沿砂体侧向运移的特点,制定了以三维地质建模、参数研究和模拟计算为核心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断面网格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考虑断裂因素的三维侵入逾渗模型及原油含蜡量定量模型,构建了侏罗系三维地质体,包括54844个体网格、12370个面网格及相应的地质参数。模拟得出:运移路径与油气藏分布相关性较好,原油含蜡量与实测值接近,模拟的运移路径与勘探结果一致,原油含蜡量定量模型是有效的。在综合考虑油气运移路径、含油气饱和度和沉积相分布等因素后,确定5个有利区,分别为成1井区、石东1井西区、滴西2井区、董1井北区和盆6井北区。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潜在勘探目标分布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运移与聚集模拟 三维地质建模 侵入逾渗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从烃源灶到油气田运移路径上的圈闭评价——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明水 徐春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共8页
济阳坳陷已整体进入中、高勘探程度阶段,发现的油藏基本呈多个环带状分布。在油气从烃源灶向已发现油气田的运移路径上还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内尚未发现的岩性、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圈闭可以捕获油气并聚集成藏。通过... 济阳坳陷已整体进入中、高勘探程度阶段,发现的油藏基本呈多个环带状分布。在油气从烃源灶向已发现油气田的运移路径上还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这些空白区内尚未发现的岩性、构造-岩性、地层不整合等圈闭可以捕获油气并聚集成藏。通过对孤东-红柳油田构造鞍部新近系馆陶组岩性圈闭勘探历程分析,简述油气运移路径上圈闭勘探的启示及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以惠民凹陷临南烃源灶与曲堤油田之间江家店油田周缘构造圈闭的研究过程为例,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展油源对比,搭建烃源灶与油气田之间的桥梁;开展油气藏剖析,明确勘探目的层系;开展沉积环境研究,推断可能的输导层和圈闭类型;开展圈闭的有效性识别与评价,明确勘探目标。"从烃源灶到油气田运移路径上的圈闭评价"研究思路及方法的总结与提出,对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油气精细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圈闭评价 油源对比 沉积体系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运移路径模拟和应用尝试 被引量:6
12
作者 江兴歌 吕剑虹 樊云鹤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5-459,共5页
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式和方向对具体指出盆地油气资源量所赋存的位置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运载层中推动油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是浮力和毛细管力,而盖层则起着毛细管阻力作用。因此盖层的形状及空间分布就成了影响运移路径重要的封盖因素。该... 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式和方向对具体指出盆地油气资源量所赋存的位置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运载层中推动油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是浮力和毛细管力,而盖层则起着毛细管阻力作用。因此盖层的形状及空间分布就成了影响运移路径重要的封盖因素。该文试图根据盖层的几何形状特性,建立运移路径模拟模型,开发微机软件运行实施。在一个具体盆地进行运移路径模拟应用的结果反映,与已知勘探情况基本符合,能够检验油气期次性运移的地质概念,可以揭示运移过程,预测可能的运移聚集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应用 油气运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车西地区潜山油气成藏优势运移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车京虎 林承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8,共4页
潜山油气成藏的特色在于"源—径—藏"三者中"径"的相对独立性和复杂性。车西地区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并非呈"面"状而是呈收敛"线"状沿阻力最小方向运移,油气沿此优势方向可做长距离运移。... 潜山油气成藏的特色在于"源—径—藏"三者中"径"的相对独立性和复杂性。车西地区流体势分析结果表明,油气并非呈"面"状而是呈收敛"线"状沿阻力最小方向运移,油气沿此优势方向可做长距离运移。不同油气运移通道的优势路径各有不同:连通砂体输导层的输导能力主要取决于砂体的孔渗性能,物性好、排替压力低的主力相带沉积砂体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断裂输导体的输导能力是由于断裂活动开启而形成的,断层活动的强度和时间控制了油气运移优势通道的形成;而地层不整合面输导体,因其分布范围广,输导能力强,油气在其中运移时将逐渐向潜山构造脊汇聚,并通过控山断层两侧灰岩的接触,形成阶梯状向高部位运移的优势路径。由于输导体系优势运移路径的不同,使得车西地区陡坡带和缓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输导体系 流体势 优势运移路径 车西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方旭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0-304,共5页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 针对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新近系油气运移路径和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文中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不同断层输导性、应用层序观点和井筒信息分析砂岩横向输导特征,并研究了不同的运移路径及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新近系发育旋扭断裂式、走滑断裂式和优势砂体式3种主要运移路径。披覆构造带顺时针旋扭作用控制扭张断裂优势通道,形成高度富集的披覆构造油气富集区;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带形成扭张走滑运移优势通道,形成Ⅰ型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富集区;NgU2旋回优势岩相砂岩和馆陶组长期洪泛面泥岩组成油气横向优势通道,形成Ⅱ型斜坡带岩性油气藏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富集规律 新近系 渤海湾盆地 沾化凹陷
下载PDF
应用射线追踪技术预测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路径与聚集区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建群 金祥纯 邹荷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 油气运移路径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射线追踪技术则基于油气二次运移的相对能量行为,将生烃凹陷与能量场结合起来,是对流体势分析技术的重要改进和实现油气藏定位预测的重要途径。油气运移的射线追踪技术在大民屯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油气分布情况吻合较好;高蜡油分布范围较广,静西构造带是高蜡油的汇聚场所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潜力;正常油分布范围相对局限,仅分布在南部荣胜堡洼陷及其周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路径 射线追踪技术 油藏定位 辽河盆地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一个石油运移路径模拟系统的设计
16
作者 王亚丽 吕强 +1 位作者 杨季文 邓伟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讨论了一个石油运移路径模拟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详细叙述了该系统实现的三个关键技术,即三维地形重建、边界的处理和某选定区域油量的计算.该系统经过实例验证正确可靠.
关键词 石油运移路径模拟系统 系统设计 功能模块 三维地形重建 边界处理
下载PDF
稠油油藏油气运移路径刻画与成藏过程分析——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LD16含油气构造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弟江 江尚昆 +2 位作者 乔柱 徐坤明 孔栓栓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124,共12页
稠油油藏在油品性质、油水关系、保存机制等方面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差异,成藏过程也极为复杂。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LD16含油气构造为例,运用测井、岩心描述、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总结了其主要的油藏特征,并在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刻... 稠油油藏在油品性质、油水关系、保存机制等方面与常规油藏存在较大差异,成藏过程也极为复杂。以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LD16含油气构造为例,运用测井、岩心描述、地震、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总结了其主要的油藏特征,并在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刻画、断层立体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提出运用基于充注段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运移模拟技术对油气运移路径进行精细刻画,进而对稠油的成藏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活动速率与曲率形态决定了断层带油气有效运移区段;储层物性与构造形态共同决定了稠油在储层中的优势运移通道,充注量与高孔渗带共同决定了稠油的不规则分布;稠油油藏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东营组古油藏中遭受过初次降解的原油沿断层向浅层运移调整形成的,稳定盖层的存在与原油受温压下降造成的黏度突然增大,是油气在馆陶组砂砾岩中聚集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充注点 运移路径刻画 油气运移模拟 成藏过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研究
18
作者 刘世翔 薛林福 +1 位作者 张功成 梁建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34,共6页
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是油气运聚史模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内容之一。油气运移的路径模拟不仅要体现油气运移的动力,还要体现其运移的通道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格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油气运移的机理,构建了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 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是油气运聚史模拟中难度最大、最复杂的内容之一。油气运移的路径模拟不仅要体现油气运移的动力,还要体现其运移的通道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网格数据结构为基础,按照油气运移的机理,构建了基于GIS的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流程和算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延吉盆地,有效揭示了该盆地大砬子组时期油气的运聚规律,为该盆地下一步勘探方向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油气运移路径 流体势 延吉盆地
下载PDF
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路径厘定方法及其应用
19
作者 王军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储侧接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所需条件及路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两侧源岩和储层侧接长度,确定断裂供烃窗口;通过确定不整合渗漏区和源岩排烃分布区,确定不整合面供烃窗口;通过确定储...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储侧接式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所需条件及路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源断裂两侧源岩和储层侧接长度,确定断裂供烃窗口;通过确定不整合渗漏区和源岩排烃分布区,确定不整合面供烃窗口;通过确定储层砂体连通分布区和顶面古构造脊,确定储层砂体侧向运移路径;将供烃窗口和砂体侧向运移路径二者组合,建立了一套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路径的厘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铜钵庙组油气侧向运移路径的厘定中。结果表明:乌南地区铜钵庙组油气侧向运移路径主要分布在其东北部,其次是南部,主要由不整合面供烃窗口和砂体侧向运移路径构成,在东南及北部仅有少数油气侧向运移路径是由断裂供烃窗口和砂体侧向运移路径构成的。这些油气侧向运移路径分布部位有利于铜钵庙组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乌南地区铜钵庙组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源储侧接式油气侧向运移路径的厘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侧接式 油气侧向运移路径 厘定方法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南阳凹陷东部油气运移路径分析及圈闭类型预测
20
作者 丁安军 《化工管理》 2022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南阳凹陷东部的魏岗和张店地区断层极为发育、构造破碎,处于多物源发育区,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稀油油藏区域,经过40年的开发已处于高含水开发的后期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后备储量接替。根据储层沉积特征、主控断裂产状及二者匹配关系... 南阳凹陷东部的魏岗和张店地区断层极为发育、构造破碎,处于多物源发育区,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稀油油藏区域,经过40年的开发已处于高含水开发的后期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无后备储量接替。根据储层沉积特征、主控断裂产状及二者匹配关系,预测构造和断层+岩性圈闭发育部位,利用丰富的钻井油气显示资料,结合构造演化及油气运移路径研究结果,提出了牛三门油源平面上油气显示具有“两贫、两富、两连片”的分布特点,油气运移距离在15km左右,在油气运移路径范围内新发现有利圈闭36个,已完钻4口均钻遇油层,并试获工业油流,滚动增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及储层特征 油气运移路径 圈闭类型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