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路径与旨趣——《经今古文之争与近代学术嬗变》书后
1
作者 王锐 《学术评论》 2023年第4期75-85,共11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所谓“思想淡出,学术兴起”的现象。其连锁反应除了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基本问题意识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外,就史学界而言,开始兴起了一股研究晚清以降中国学术变迁历史的热潮,涌现出不少体大思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所谓“思想淡出,学术兴起”的现象。其连锁反应除了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基本问题意识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外,就史学界而言,开始兴起了一股研究晚清以降中国学术变迁历史的热潮,涌现出不少体大思精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界 连锁反应 人文学科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近代学术史 学术变迁 体大思精
下载PDF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体例与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舒习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2,共7页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例、方法、思路等诸多问题。重写近代学术史首先在于体例之确定,借鉴中西史书体裁的优点,采用综合创新体裁撰写学术史,应当成为重写学术史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方法论方面,应当淡化所谓的范式...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例、方法、思路等诸多问题。重写近代学术史首先在于体例之确定,借鉴中西史书体裁的优点,采用综合创新体裁撰写学术史,应当成为重写学术史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方法论方面,应当淡化所谓的范式之争和意识形态考量,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近代学术史研究应当从学术自身出发,摒弃预设的"范式"和观念,用恰切的体例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近代学术史,这是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在方法论方面自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体例 方法自觉
下载PDF
李安宅: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洪亮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李安宅是处于大变动时代的近代中国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人生与学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识。李安宅研究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快推进,逐渐走向全面深入。未来还需要从人生史、心灵史、社... 李安宅是处于大变动时代的近代中国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人生与学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识。李安宅研究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快推进,逐渐走向全面深入。未来还需要从人生史、心灵史、社会史、学科史等角度切入,以更深刻认识李安宅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 中国近代学术史 大变动时代 特立独行
下载PDF
私人文献与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4
作者 舒习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目前,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还没有跳出官方档案的窠臼,所总结的中国近代学术谱系、学术思想、学术精神,梳理的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学术演变发展的脉络,并不能完全涵括中国近代学术的全部实况。中国近代私人文献中蕴藏着众多珍贵史料... 目前,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还没有跳出官方档案的窠臼,所总结的中国近代学术谱系、学术思想、学术精神,梳理的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学术演变发展的脉络,并不能完全涵括中国近代学术的全部实况。中国近代私人文献中蕴藏着众多珍贵史料,其中以日记、书信、年谱等为主体的私人文献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它们对建构中国近代学术谱系、解读近代学术的特点和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私人文献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近代学术史非常有效的资料依据,它能极大地弥补官方文献在记录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文献 重写 中国近代学术史
原文传递
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与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5
作者 陈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自1990年代起,大批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在资料整理、史料检索,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为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具体而言,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术史资料... 自1990年代起,大批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对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是在资料整理、史料检索,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为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具体而言,数据库的开发利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术史资料的系统整理,促进了史料的传播和运用;引起了中国近代学术史史料检索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课题的设计和难题的考订;实现了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方法的重大突破,促进了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引入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开发利用 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序
6
作者 夏晓虹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2期237-240,共4页
自本科三年级,陆胤获得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资助,开始尝试进行学术研究,本人即担任其指导教师。此后,由学年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直到博士学位论文,作为导师,陆胤每个阶段跨越式的进步始终令我惊喜。
关键词 近代学术史 张之洞 转型 存续 政教 博士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学术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思考与实践
7
作者 马晓娟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1-74,共4页
文章从教材的优选与优化、教学内容的详略取舍、教材内容里的偏失论述与解决应对、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迁移、教学与现实关注点的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在"中国近代学术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国近代学术史 问题 教学 思考
下载PDF
对中国近代体育学术史分期的讨论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颢霖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92,共10页
以近代体育学术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内容分析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先就中国近代体育史的时间区间进行讨论,继而结合中国近代体育史分期,讨论中国近代体育学术史分期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晚清时期的体育学术(1... 以近代体育学术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内容分析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先就中国近代体育史的时间区间进行讨论,继而结合中国近代体育史分期,讨论中国近代体育学术史分期的划分。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晚清时期的体育学术(1890—1912年)和民国时期的体育学术(1912—1949年),并将民国体育学术划分为民国体育学术初建时期(1912—1919年)、体育学术理论体系肇造与欧美化时期(1919—1927年)、体育学术理论体系建设时期(1927—1937年)、体育学术理论体系成熟期(1937—1949年)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体育学术史 分期
下载PDF
《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
9
作者 李思清 《中国文学年鉴》 2016年第1期1111-1113,共3页
虽然张之洞同治二年成进士,之后相继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仕途已然起步;但张之洞在政治舞台大放异彩,实在光绪一朝。光绪初年,张之洞尤以“敢言”博得时誉。
关键词 张之洞 近代学术史 转型 存续 政教 学政 光绪 仕途
原文传递
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近代文学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学术史 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史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
下载PDF
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梁启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之比较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国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0-117,共8页
梁启超和钱穆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在体例渊源、写作宗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它们成书的时代背景,揭示近代学风的嬗变对两书的影响,深入探讨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并以这两种学术史... 梁启超和钱穆同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术史范式,在体例渊源、写作宗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结合它们成书的时代背景,揭示近代学风的嬗变对两书的影响,深入探讨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并以这两种学术史的写法为视角,附论近代学风的内在转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术史 学术史研究 梁启超 钱穆
下载PDF
中研院史语所与北大史学系的学术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尚小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87,共8页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是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两个极重要的学术阵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两者建立起紧密的学术关系。以傅斯年为首的史语所研究人员不仅纷纷到北大史学系兼课,而且通过对北大史学系课程...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是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两个极重要的学术阵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两者建立起紧密的学术关系。以傅斯年为首的史语所研究人员不仅纷纷到北大史学系兼课,而且通过对北大史学系课程进行改造,使两者在学术精神上达到一致。其结果是,一批深受史语所学术精神影响的“尖子生”被培养出来,并被选入史语所工作。北大史学系某种程度上成了史语所的人才库。另一方面,史语所的学术精神,也通过北大史学系对现代中国史学发展发生着持久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语言研究所 北京大学史学系 近代学术史 傅斯年
下载PDF
陈寅恪与伯希和的学术交往述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0-84,共5页
在中法近代学术史上,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陈寅恪(1890-1969)的交往十分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两位学者在治学方法、研究领域上有较多的一致之处,并在敦煌学、藏学、蒙元史及中亚史、突厥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互有影响,其结果是... 在中法近代学术史上,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陈寅恪(1890-1969)的交往十分重要,是不容忽视的。两位学者在治学方法、研究领域上有较多的一致之处,并在敦煌学、藏学、蒙元史及中亚史、突厥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互有影响,其结果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学术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加深了法中两国学者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希和 陈寅恪 中法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刘师培与近代诸子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孝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0-95,共6页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先秦诸子学 中国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近代湖湘学人与周敦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斌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19-21,共3页
如果说,宋代是传播周子之学的一个高潮时期,那么,近现代(晚清至民国时期)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推崇,则是对周子之学的再次高扬。近代以来,庞大的湖湘人材群体对湖南乃至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许多著名学人(包括官师同道者)都推崇... 如果说,宋代是传播周子之学的一个高潮时期,那么,近现代(晚清至民国时期)湖湘学人对周敦颐的推崇,则是对周子之学的再次高扬。近代以来,庞大的湖湘人材群体对湖南乃至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许多著名学人(包括官师同道者)都推崇过周敦颐的理学地位、理学思想及其人生价值观,这既是他们对周敦颐的推崇,也是他们受周敦颐影响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湖湘文化 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近代国故整理与老庄研究
16
作者 刘固盛 《华夏文化》 2014年第2期23-29,共7页
近代的国故整理,也可称之为国学研究,是近代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内容,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国学的兴起,无疑与西学的影响与刺激有直接的关系。胡朴安在《民国十二年国学之趋势》一文中说:“一种学术,必有他种学术与之接触,始能发... 近代的国故整理,也可称之为国学研究,是近代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内容,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国学的兴起,无疑与西学的影响与刺激有直接的关系。胡朴安在《民国十二年国学之趋势》一文中说:“一种学术,必有他种学术与之接触,始能发生新学术之径途。因欧洲哲学之影响,研究诸子学者日多;因欧洲言语学之影响,研究六书学者日多;因欧洲美术学者之影响,研究群经古史学者日多。”胡朴安预言国学在西学的影响下非但不会衰落,反而还将出现新的局面。胡的预言是正确的,这也为后来的历史事实所证明。如桑兵总结的那样,近代国学研究,“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特别是晚清西学东渐之风的鼓荡,最终导致中国文化在学术层面上由传统走向现代。西学不仅刺激了国学研究的兴起,更制约着其发展趋向。”(桑兵:《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这是一个相当中肯的总结,如果说西学直接影响着近代国学的方方面面,那么近代老庄学的发展又与近代国学的研究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学术史 老庄研究 整理 国故 国学研究 西学东渐 《历史研究》 民国时期
下载PDF
晚清“古学复兴”: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体系之尝试 被引量:8
17
作者 左玉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在清末“保存国粹”、“复兴古学”的过程中 ,开始对中国古代学术进行初步整理 ,肇始了对中国学术遗产进行发掘、梳理、研究和整合之工作。以西方新知、新理、新法整理中国传统旧籍 ,发明中国旧学之新义 ,是晚清学术... 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在清末“保存国粹”、“复兴古学”的过程中 ,开始对中国古代学术进行初步整理 ,肇始了对中国学术遗产进行发掘、梳理、研究和整合之工作。以西方新知、新理、新法整理中国传统旧籍 ,发明中国旧学之新义 ,是晚清学术演进之必然趋势。以新知阐释旧学 ,以中学比附西学 ,以近代学科体系界定中国旧学 ,是晚清学者整理中国旧学之基本思路。正是在对中国传统学术不断进行整理和整合的过程中 ,中国传统学术开始转变其固有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学术史 中国旧学 西学新知 学科体系 复兴古学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学术发展规律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京泉 《云梦学刊》 2009年第4期11-13,共3页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这当然有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当代学术史,在一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中国近代学术史或中国古代学术史。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学...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这当然有一个文化传承的问题,因为今天的中国当代学术史,在一百年之后也许会变成中国近代学术史或中国古代学术史。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更重大的意义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的研究。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学术发展的历程,通过总体的和个案的研究,纵向的和横向的研究.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探索中国当代学术的发展规律,为现在的以及今后的学人提供借鉴.促使中国今后的学术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当代学术 中国近代学术史 文化传承 历史经验 新中国
下载PDF
“古代中国与犍陀罗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
19
作者 王诗雨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2,169,共5页
近代学术史上的犍陀罗(Gandhara)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190多年了。曾和敦煌学在国际学界并驾齐驱,极大推动了佛教考古美术研究,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欧美、日本学者,包括福歇(Alfred Foucher)、马歇尔(John Marshall)、宫治昭等。但是总体... 近代学术史上的犍陀罗(Gandhara)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190多年了。曾和敦煌学在国际学界并驾齐驱,极大推动了佛教考古美术研究,成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欧美、日本学者,包括福歇(Alfred Foucher)、马歇尔(John Marshall)、宫治昭等。但是总体上来说,学界过去的犍陀罗研究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和中国文明的研究结合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犍陀罗 美术研究 近代学术史 敦煌学 佛教考古 国际学界 学术研讨会 马歇尔
原文传递
刘师培前期论《左氏》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孝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0-94,共5页
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 本文在于阐述刘师培前期研究《左氏》学方面的学术成就。以“问题”为中心,从三个层次梳理刘师培研究《左传》的学术成果;一、先秦诸子述《左传》;二、《左氏》学行于西汉;三、《春秋》三传的先后关系。最后概述刘师培治《左氏》的学术方法以及评价他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左传 刘师培 中国近代学术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