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近岸船舶位姿获取和识别
1
作者 徐承军 吉雨岢 王琨 《港口科技》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为实现对港口船舶的实时监测,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视野内所有运动船舶位姿进行实时获取和识别,考虑到海港与内河港水域背景复杂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改进的Otsu阈值分割技术和混合高斯建模技术,对实时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前景提取,实现... 为实现对港口船舶的实时监测,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视野内所有运动船舶位姿进行实时获取和识别,考虑到海港与内河港水域背景复杂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改进的Otsu阈值分割技术和混合高斯建模技术,对实时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前景提取,实现港口水域内所有运动船舶的图像区域提取和准确定位。该方法显著提高监测系统的精度与效率,为船舶靠泊辅助系统的优化提供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近岸船舶 红外近岸水域内靠泊船热成像:Otsu阈值分割 混合高斯模型
下载PDF
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马新 姚抒含 +5 位作者 徐金涛 张万磊 杨雯 王众 李微微 谭法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1,共17页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无共有优势种。6月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7.48×10^(4)个·m^(-3),9月为316.99×10^(4)个·m^(-3),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分布整体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物种演替明显,且6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大于9月。冗余分析(RDA)显示,造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6月和9月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度、温度、活性磷酸盐和悬浮物。6月海水环境特征为低温高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较低,而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9月海水环境特征为高温低盐水,活性磷酸盐较充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3
作者 张莹 赵信国 +4 位作者 隋琪 孙雪梅 朱琳 夏斌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仍不清楚,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旅游和海洋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处于9.06~34.48 ind./kg之间,平均丰度为(21.97±8.32) ind./kg;微塑料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占比53%,其余为颗粒状和薄层状;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占比66%,其余为黑色、白色和其他颜色;粒径主要分布于0.5 mm以下,占比76%;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丙烯,占比45%,其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和纤维素。与国内外其他海域沉积物相比,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沿岸城市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微塑料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需要长期关注。本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近岸海域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特征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 沉积物
下载PDF
中国近岸区域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天文 陈曲 +3 位作者 段杉杉 金家锋 常伟 夏文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57-1670,共14页
为全面评估我国近岸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岸大气、陆地和海洋不同区域微塑料的采集分离、分析方法、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我国近岸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近岸大气、沉积物和海水均有微塑料... 为全面评估我国近岸微塑料的污染现状,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岸大气、陆地和海洋不同区域微塑料的采集分离、分析方法、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危害等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我国近岸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表明,近岸大气、沉积物和海水均有微塑料的存在,相较于全球其他近岸海域,我国近岸微塑料丰度范围整体上处于中低水平.此外,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对我国近海生态造成一定危害.我国近岸微塑料在时空分布、源汇格局及生态风险机制方面尚不明确,建议未来在微塑料研究方法标准化的基础上,对微塑料污染进行大范围的长期监测,关注微塑料在大气-陆地-海洋之间的迁移输运,并对微塑料复合暴露的毒理机制及其对人类潜在健康风险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为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评估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近岸区域 采集分离 分析方法 污染现状
下载PDF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多源数据获取方法研究及应用
5
作者 贾夙 解加粉 +2 位作者 丁仕军 张金营 王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 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数据获取有助于对内陆水域进行综合开发和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针对单一数据获取难以满足复杂地形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源数据获取方法,采用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多波束和单波束测深系统、人工实测等方法获取多源数据,经数据处理后获取全面覆盖水下、近岸、水陆交接处的地形数据,并以尼山水库为例进行试验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既实现了水上水下一体化地形数据的获取,又保证了测量成果精度的可靠性,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型水库测量工程,为内陆水下及近岸地形测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内陆水下及近岸 多源数据获取 水下地形测量 尼山水库
原文传递
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特征及其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
6
作者 李婉华 宋彦 +5 位作者 冷星 张涛 伊兆晗 张学伟 林超然 孙菲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9,共13页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 河流入海污染物是近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小清河是莱州湾西南部主要入海河流和污染物来源,近年来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对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如何有待深入研究。采用MIKE21数值模型模拟了近岸工程建设对潮流场的影响及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扩散特征,探讨了入海污染物扩散对近岸工程建设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小清河口两侧近岸工程的建设,导致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流速有所减小,减小值介于2~21 cm/s。河口两侧的堤坝、防波堤等工程阻挡了污染物向东南、西北方向扩散,使小清河入海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导致河口附近海域污染物浓度有所增加,从而加剧了小清河河口附近海域的水质污染。因此,近岸工程建设会造成工程附近海域的潮流减弱,削弱近海海域的污染物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清河河口 近岸工程 污染物扩散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在近岸表层海温预报中的应用
7
作者 翁少佳 蔡锦海 +1 位作者 庞运禧 罗荣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针对数值预报和人工经验预报在近岸定点表层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预报中预报准确度不高,将近岸台站定点SST预报转换为多元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构建近岸台站定点SST时间... 针对数值预报和人工经验预报在近岸定点表层海温(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预报中预报准确度不高,将近岸台站定点SST预报转换为多元时间序列预测任务,应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构建近岸台站定点SST时间序列变化模型,对近岸台站每日最高海温、最低海温、平均海温进行预报,并与人工经验方法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memory,LSTM)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测试数据中相比人工经验预报,CNN方法全年日最高海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36℃,平均下降0.14℃,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为0.49℃,平均下降0.21℃,日最低海温预报MAE为0.36℃,平均下降0.17℃,RMSE为0.63℃,平均下降0.24℃,日平均海温预报MAE为0.30℃,RMSE为0.47℃,预报性能和LSTM模型预报性能相当。研究表明CNN应用于近岸SST预报具有可行性,能够有效地提高SST预报准确度,并且预报效果可以媲美LS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海温 近岸台站 多元时间序列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近岸海域生态修复策略与价值回归路径——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片区为例
8
作者 李文军 孙杨炀 +2 位作者 黄婉玲 肖希 李世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部分近岸海域正面临生态退化和发展滞后等问题,生态修复工作亟待开展。探索“基底研判—机制梳理—修复规划—价值回归”的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基于生态问题的研判及成因梳理...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部分近岸海域正面临生态退化和发展滞后等问题,生态修复工作亟待开展。探索“基底研判—机制梳理—修复规划—价值回归”的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基于生态问题的研判及成因梳理,构建“源头防控—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的修复规划阶段策略,提出“目标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的价值回归路径,并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片区为例进行实证,为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生态修复规划 价值回归 万宁市
下载PDF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9
作者 柴小平 王智慧 +5 位作者 孙毅 潘静芬 王益鸣 张捷 李武萍 张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 陆海统筹
下载PDF
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研究分析
10
作者 李光超 李燕 +1 位作者 刘艳奇 周绪申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氮浓度在7月、8月和9月最高,水质不能满足海水优良水体要求。无机氮浓度主要受硝酸盐氮影响,在7月、8月和9月硝酸盐氮分别占无机氮的84%、89.7%和82%;2)潮河贾家、邵家断面总氮浓度最低出现在汛期雨季,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7、-0.785,为负相关性,这与汛期雨季潮河水量增大有关;3)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总氮排海量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海水中无机氮浓度受总氮排海量影响较明显。贾家总氮排放量高是导致总氮排海量高的主要原因,总氮排海量受水流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潮河 总氮 无机氮
下载PDF
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郭玲 韩荣荣 +1 位作者 隋春晨 张朝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本文结合2017—2022年秦皇岛市近岸海域及入海河流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入海河流输入海域污染物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 本文结合2017—2022年秦皇岛市近岸海域及入海河流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入海河流输入海域污染物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逐年好转,与2017年相比,2022年近岸海域COD、活性磷酸盐及无机氮浓度分别下降43.8%、56.2%和45.1%;冬春季水质明显优于夏秋季;自山海关区往北戴河区方向,海域水质总体逐渐好转;离海岸线垂直距离越远,水质越好;污染因子COD、活性磷酸盐及无机氮在河、海间具有强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43,表明近岸海域水质主要受入海河流的影响,河流输入是陆源污染入海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时空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原因分析
12
作者 苏静 李铭巾 徐洁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2期81-83,共3页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海湾仍存在无机氮污染问题。在全面分析近岸海域水质及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域综合治理措施、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入海通量、海湾...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海湾仍存在无机氮污染问题。在全面分析近岸海域水质及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域综合治理措施、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入海通量、海湾地理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并对持续改善海域环境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时空特征 无机氮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研究
13
作者 靳松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监测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近岸水域超大型船舶乘潮可行性分析方法研究
14
作者 陈健辉 李静 《中国水运》 2024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水深因素是影响超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超大型船舶在近岸水域乘潮通航的可行性,本文以40万吨级矿石船舶通过渤海水域为例,对超大型船舶乘潮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超大型船舶在近岸水域乘潮通航时,对乘潮时间和乘... 水深因素是影响超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超大型船舶在近岸水域乘潮通航的可行性,本文以40万吨级矿石船舶通过渤海水域为例,对超大型船舶乘潮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成果表明,超大型船舶在近岸水域乘潮通航时,对乘潮时间和乘潮水位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乘潮可行性计算方法,可为超大型船舶在近岸水域的乘潮通航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船舶 近岸水域 乘潮可行性 通航安全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型对深圳湾近岸海域污染物迁移模拟
15
作者 孙文郡 范博渊 +1 位作者 黎栩霞 徐旭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不仅受各污染源点源强与流量的影响,而且受湾内的潮汐动力影响,污染物浓度值总体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浓度梯度由外向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近岸海域 Delft3D模型 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2015—2019年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曌 丁页 +3 位作者 卞少伟 韩龙 刘喜惠 杨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2015—2019年夏季对天津近岸海域10个点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并探究环境对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鉴定了大型底栖动物100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23.3~330.0个/m^(2),平... 2015—2019年夏季对天津近岸海域10个点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并探究环境对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鉴定了大型底栖动物100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23.3~330.0个/m^(2),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30.2~313.0 g/m^(2);优势种主要为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ei)、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耳口露齿螺(Ringicula doliaris)、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2015—2019年夏季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意味着该海域水体污染状况逐年改善.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叶绿素a含量和pH值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17
作者 刘瑞娟 陈思杨 +3 位作者 余骏 刘希真 赵聪蛟 张晓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及其饱和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空间跨度分析显示,溶解氧及其饱和度平面分布为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表底层差异在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主要与表层光合作用和季节性温盐跃层有关。时间跨度分析显示,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冬季,最低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水温和表层光合作用的影响;夏季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2018年,最低出现在2015年,这可能主要是受海表温度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近岸海域外侧少量区域出现低氧现象,其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跟踪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岸海域 溶解氧 时空分布 低氧
下载PDF
Re-YOLOX:利用Resizer改进的YOLOX近岸海域监测目标识别模型
18
作者 王振华 谭智联 +1 位作者 李静 常英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岸海域监测包括自然环境监测和人类活动监测,其监测目标的高精准识别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的生态保护以及海洋防灾减灾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岸海域监测目标具有多类型、多尺寸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现有识别模型在对近岸海域监... 近岸海域监测包括自然环境监测和人类活动监测,其监测目标的高精准识别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的生态保护以及海洋防灾减灾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岸海域监测目标具有多类型、多尺寸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现有识别模型在对近岸海域监测目标识别时,存在精度和效率欠佳、小目标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可学习的图像调整模型(Resizer model)改进YOLOX,提出了面向近岸海域监测目标的识别模型(Re-YOLOX),包括:①利用Resizer model加强模型训练,提升模型的特征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模型的召回率;②改进YOLOX的特征金字塔融合结构,减少小目标识别的漏检问题。用无人机监测的近岸海域视频数据作数据集,以车辆、船只和堆砌物为监测目标,将提出的Re-YOLOX模型与CenterNet,Faster R-CNN,YOLOv3和YOLOX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YOLOX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准率mAP可达94.23%,平均召回率mR可达91.99%,平均F1值mF1可达89.67%,均高于对比模型。综上所述,文章提出Re-YOLOX在保证目标识别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目标识别的精度,可为近岸海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目标识别 YOLOX算法 无人机监测数据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与油气勘探再实践——以济阳坳陷陡坡带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景强 韩宏伟 +4 位作者 张云银 蔡来星 刘海宁 娄凤芹 董大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53,共14页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 在济阳坳陷砂砾岩体油气勘探中,砂体复杂分布和油水差异聚集等问题引发了对现有近岸水下扇沉积充填样式的思考、探索和补充。为完善断陷湖盆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模式提供实验素材和地质实例,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硕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水槽沉积模拟实验、解析沉积充填过程,并结合油气勘探实践论证。可将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分为扇根、扇中、扇间和扇端4种沉积亚相,并包括9种沉积微相;较之以往,补充建立了扇中坡积朵叶体微相和扇间侧向迁移朵叶体微相,前者多超覆在早期扇主体斜坡之上,纵向呈独特的前积式反旋回并表现为“底凹上凸”的外部形态,后者则以发育正粒序中—细砂岩为主,沉积充填特征显著;二者均与半深湖—深湖泥岩、扇端和扇间泥岩紧密接触,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济阳坳陷陡坡带以坡积朵叶体和侧向迁移朵叶为勘探目标的多口井接连获得高产、稳产工业油气流,在勘探实践中验证了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拓宽了断陷湖盆砂砾岩体的勘探新空间。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来源于理论与实验的矛盾,油气地质学更是着重表现出“问题由实践中来,认识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基于水槽模拟实验的沉积充填模式探讨是促进沉积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沉积充填样式 油气圈闭类型 陡坡带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江苏近岸海域大黄鱼标记放流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0
作者 祝超文 张虎 +3 位作者 贲成恺 袁健美 胡海生 肖悦悦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为了有效修复江苏近岸海域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自然资源及评价增殖放流效果,于2019年5月,在江苏近岸海域,利用锶元素耳石指纹标记技术,开展大黄鱼标记放流试验,并于2019—2020年在江苏沿海3市近海海域,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回捕... 为了有效修复江苏近岸海域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自然资源及评价增殖放流效果,于2019年5月,在江苏近岸海域,利用锶元素耳石指纹标记技术,开展大黄鱼标记放流试验,并于2019—2020年在江苏沿海3市近海海域,开展大黄鱼增殖放流回捕调查。结果表明,经质量浓度18.00 mg/L锶离子处理的大黄鱼幼鱼,在距离耳石核心0.60~0.80 mm处,形成明显的锶元素指纹标记;增殖放流后,海上调查中捕获大黄鱼的站位数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相对重要指数(IRI)有一定程度的上升;2019—2020年回捕的400尾大黄鱼中,有8尾可以判定为大黄鱼标记鱼,其中1龄和2龄个体各3尾,3龄个体2尾,1龄样品占回收样品总数的0.75%,略低于2019年标记大黄鱼放流的比例(0.91%)。指出,回捕的大黄鱼主要出现在吕四、如东、琼港等海域,说明放流标记鱼,在江苏海域中能够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并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近岸 大黄鱼 增殖放流 效果评价 耳石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