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马新 姚抒含 +5 位作者 徐金涛 张万磊 杨雯 王众 李微微 谭法启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91,共17页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 依据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的生态现状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21年6月和9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79种;6月有4种优势种,以硅藻-甲藻混合占优;9月有5种优势种,均为硅藻;2个月无共有优势种。6月浮游植物丰度平均值为7.48×10^(4)个·m^(-3),9月为316.99×10^(4)个·m^(-3),浮游植物丰度的空间分布整体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2021年6月和9月唐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物种演替明显,且6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大于9月。冗余分析(RDA)显示,造成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6月和9月间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盐度、温度、活性磷酸盐和悬浮物。6月海水环境特征为低温高盐水,磷酸盐质量浓度较低,而悬浮物质量浓度较高;9月海水环境特征为高温低盐水,活性磷酸盐较充足,悬浮物质量浓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特征
2
作者 张莹 赵信国 +4 位作者 隋琪 孙雪梅 朱琳 夏斌 曲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9,共9页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仍不清楚,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旅游和海洋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处于9.06~34.48 ind./kg之间,平均丰度为(21.97±8.32) ind./kg;微塑料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占比53%,其余为颗粒状和薄层状;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占比66%,其余为黑色、白色和其他颜色;粒径主要分布于0.5 mm以下,占比76%;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丙烯,占比45%,其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和纤维素。与国内外其他海域沉积物相比,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沿岸城市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微塑料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需要长期关注。本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近岸海域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污染特征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 沉积物
下载PDF
近岸海域生态修复策略与价值回归路径——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片区为例
3
作者 李文军 孙杨炀 +2 位作者 黄婉玲 肖希 李世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2,共8页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部分近岸海域正面临生态退化和发展滞后等问题,生态修复工作亟待开展。探索“基底研判—机制梳理—修复规划—价值回归”的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基于生态问题的研判及成因梳理... 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部分近岸海域正面临生态退化和发展滞后等问题,生态修复工作亟待开展。探索“基底研判—机制梳理—修复规划—价值回归”的近岸海域生态修复总体工作框架,基于生态问题的研判及成因梳理,构建“源头防控—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的修复规划阶段策略,提出“目标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的价值回归路径,并以海南省万宁市小海片区为例进行实证,为沿海地区近岸海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生态修复规划 价值回归 万宁市
下载PDF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柴小平 王智慧 +5 位作者 孙毅 潘静芬 王益鸣 张捷 李武萍 张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 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调整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近岸海域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当前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区划内容已明显滞后。文章梳理历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编制、调整和监测的工作经验,研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原则、有序衔接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制订分类分区管控措施、有机融合涉海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基于陆海统筹合理认定管理边界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 陆海统筹
下载PDF
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研究分析
5
作者 李光超 李燕 +1 位作者 刘艳奇 周绪申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 为分析滨州市近岸海域水质与潮河总氮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开展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潮河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污染物分析,海水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浓度、潮河总氮排海量分析。结果表明:1)海水无机氮浓度在一年中变化较大,无机氮浓度在7月、8月和9月最高,水质不能满足海水优良水体要求。无机氮浓度主要受硝酸盐氮影响,在7月、8月和9月硝酸盐氮分别占无机氮的84%、89.7%和82%;2)潮河贾家、邵家断面总氮浓度最低出现在汛期雨季,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贾家、邵家总氮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7、-0.785,为负相关性,这与汛期雨季潮河水量增大有关;3)近岸海域无机氮浓度与潮河总氮排海量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海水中无机氮浓度受总氮排海量影响较明显。贾家总氮排放量高是导致总氮排海量高的主要原因,总氮排海量受水流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潮河 总氮 无机氮
下载PDF
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水质时空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郭玲 韩荣荣 +1 位作者 隋春晨 张朝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本文结合2017—2022年秦皇岛市近岸海域及入海河流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入海河流输入海域污染物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 本文结合2017—2022年秦皇岛市近岸海域及入海河流的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近岸海域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的浓度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入海河流输入海域污染物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皇岛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逐年好转,与2017年相比,2022年近岸海域COD、活性磷酸盐及无机氮浓度分别下降43.8%、56.2%和45.1%;冬春季水质明显优于夏秋季;自山海关区往北戴河区方向,海域水质总体逐渐好转;离海岸线垂直距离越远,水质越好;污染因子COD、活性磷酸盐及无机氮在河、海间具有强相关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43,表明近岸海域水质主要受入海河流的影响,河流输入是陆源污染入海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时空变化 相关性
下载PDF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时空特征及原因分析
7
作者 苏静 李铭巾 徐洁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2期81-83,共3页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海湾仍存在无机氮污染问题。在全面分析近岸海域水质及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域综合治理措施、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入海通量、海湾... “十三五”期间大连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主要污染指标无机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个别海湾仍存在无机氮污染问题。在全面分析近岸海域水质及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海域综合治理措施、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入海通量、海湾地理特征等方面深入分析原因,并对持续改善海域环境质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时空特征 无机氮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研究
8
作者 靳松望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75-77,共3页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近岸海域的水质状况逐渐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证近岸海域的水质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性,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质控措施。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技术及质控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水质 监测技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分析以及环境保护建议
9
作者 刘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12-0016,共5页
广西北部湾海域是中国生态资源保护最好、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北部湾近岸海域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 广西北部湾海域是中国生态资源保护最好、海洋环境最洁净的海域之一,但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北部湾近岸海域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通过对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沉积物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广可持续渔业发展、加强海洋环境教育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建议,以促进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近岸海域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建议
下载PDF
基于Delft3D模型对深圳湾近岸海域污染物迁移模拟
10
作者 孙文郡 范博渊 +1 位作者 黎栩霞 徐旭 《海河水利》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 以深圳市深圳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Delft3D软件,建立深圳湾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深圳湾海域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深圳湾内的污染物浓度整体较高,浓度分布受潮汐变化敏感性强,不仅受各污染源点源强与流量的影响,而且受湾内的潮汐动力影响,污染物浓度值总体从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浓度梯度由外向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近岸海域 Delft3D模型 三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 污染物迁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域2015—2019年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曌 丁页 +3 位作者 卞少伟 韩龙 刘喜惠 杨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5,共6页
2015—2019年夏季对天津近岸海域10个点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并探究环境对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鉴定了大型底栖动物100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23.3~330.0个/m^(2),平... 2015—2019年夏季对天津近岸海域10个点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并探究环境对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鉴定了大型底栖动物100种;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变化范围为23.3~330.0个/m^(2),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为30.2~313.0 g/m^(2);优势种主要为棘刺锚参(Protankyra bidentata)、凸壳肌蛤(Musculista senhousei)、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耳口露齿螺(Ringicula doliaris)、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2015—2019年夏季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意味着该海域水体污染状况逐年改善.用典型对应分析法研究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叶绿素a含量和pH值是影响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
12
作者 刘瑞娟 陈思杨 +3 位作者 余骏 刘希真 赵聪蛟 张晓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4期13-20,共8页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 溶解氧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源要素,其含量及分布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海洋生命活动。文章以2014—2018年浙江近岸海域海水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溶解氧及其饱和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该海域内低氧现象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溶解氧及其饱和度时空变化特征明显。空间跨度分析显示,溶解氧及其饱和度平面分布为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垂直分布为表层高于底层,表底层差异在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主要与表层光合作用和季节性温盐跃层有关。时间跨度分析显示,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冬季,最低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水温和表层光合作用的影响;夏季表层溶解氧含量最高出现在2018年,最低出现在2015年,这可能主要是受海表温度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近岸海域外侧少量区域出现低氧现象,其潜在风险正在进一步跟踪监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岸海域 溶解氧 时空分布 低氧
下载PDF
Re-YOLOX:利用Resizer改进的YOLOX近岸海域监测目标识别模型
13
作者 王振华 谭智联 +1 位作者 李静 常英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近岸海域监测包括自然环境监测和人类活动监测,其监测目标的高精准识别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的生态保护以及海洋防灾减灾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岸海域监测目标具有多类型、多尺寸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现有识别模型在对近岸海域监... 近岸海域监测包括自然环境监测和人类活动监测,其监测目标的高精准识别对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海洋环境的生态保护以及海洋防灾减灾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近岸海域监测目标具有多类型、多尺寸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现有识别模型在对近岸海域监测目标识别时,存在精度和效率欠佳、小目标漏检现象严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可学习的图像调整模型(Resizer model)改进YOLOX,提出了面向近岸海域监测目标的识别模型(Re-YOLOX),包括:①利用Resizer model加强模型训练,提升模型的特征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模型的召回率;②改进YOLOX的特征金字塔融合结构,减少小目标识别的漏检问题。用无人机监测的近岸海域视频数据作数据集,以车辆、船只和堆砌物为监测目标,将提出的Re-YOLOX模型与CenterNet,Faster R-CNN,YOLOv3和YOLOX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YOLOX模型的平均预测精准率mAP可达94.23%,平均召回率mR可达91.99%,平均F1值mF1可达89.67%,均高于对比模型。综上所述,文章提出Re-YOLOX在保证目标识别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目标识别的精度,可为近岸海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目标识别 YOLOX算法 无人机监测数据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因子空间特征和来源研究——以浙南瑞安市近岸海域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哲宣 厉子龙 +5 位作者 叶虹 金芳芳 魏泽慧 何娜 张明志 陈燕婷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2-345,共14页
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是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两大关键问题。以浙南瑞安市近岸海域为例,于2020年5月开展16个站位的海洋环境调查和表层海水采样,通过室内分析测试,共获得12项水质参数(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 近岸海域的环境污染特征和污染来源是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的两大关键问题。以浙南瑞安市近岸海域为例,于2020年5月开展16个站位的海洋环境调查和表层海水采样,通过室内分析测试,共获得12项水质参数(盐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汞、镉、铅、铬、砷、锌、铜)数据,采用污染评价、多元数理统计分析(通过SPSS实现)及空间异质性分析(通过ArcGIS实现)等方法,较深入地探究了瑞安市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瑞安市近岸海域水质总体情况良好,各水质参数变异系数较大,部分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明显超标。采用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得到飞云江近口段和河口段的富营养化最严重;采用氮磷比法进行评价,得到北麂列岛周边海域发生赤潮灾害的风险更大。依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研究海域分为污染特征各异的4个区域。依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推测瑞安市近岸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化学需氧量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而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来源为电镀、零件加工企业和船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安市近岸海域 水质 污染空间特征 污染源
下载PDF
蓬莱近岸海域夏季悬浮泥沙输运及控制因素
15
作者 甘双庆 朱龙海 +5 位作者 张立奎 宋彦 胡日军 白杏 林超然 谢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5,共14页
基于2019年6月在蓬莱近岸海域实地观测获取的样品和数据,研究了海流、温度、盐度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单宽通量机制分解和Richardson数等方法,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区悬浮泥沙在平面上呈以登州... 基于2019年6月在蓬莱近岸海域实地观测获取的样品和数据,研究了海流、温度、盐度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小波分析、单宽通量机制分解和Richardson数等方法,探讨了悬浮泥沙的输运机制和控制因素。研究区悬浮泥沙在平面上呈以登州浅滩为中心向周围海域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垂向上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悬浮泥沙浓度变化与潮流变化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时间上滞后1~2 h。研究区单宽净输沙率为7.84~43.12 g/(s·m)。平流输运在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垂向净环流输运次之。潮流是研究区悬浮泥沙输运的主要动力,悬浮泥沙净输运方向与余流方向一致,登州水道南部悬浮泥沙由西向东输运,水道中部悬浮泥沙由东向西输运,南长山岛两侧悬浮泥沙呈向水道输运的趋势。研究区海域部分水体层化现象明显,水体混合受到抑制,悬浮泥沙的分布和输运受到潮流、水体混合和地形地貌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近岸海域 悬浮泥沙输运 控制因素 梯度Richardson数 通量机制分解
下载PDF
粤东汕头近岸海域灾害地质风险综合评价
16
作者 左瀚穹 刘胜 +3 位作者 汪洋 郭依群 王万虎 王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基于粤东汕头近岸海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物探数据进行解译,查明了该区域内主要有活动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不规则浅埋基岩等灾害地质类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以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基岩为评... 基于粤东汕头近岸海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物探数据进行解译,查明了该区域内主要有活动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不规则浅埋基岩等灾害地质类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以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基岩为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得出海域内的不同区块的风险性等级,共分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研究区超过70%的区域灾害风险不高,高风险区分布在榕江外河口、海门湾南部,主要受埋藏古河道和断层影响。较高—高风险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的不良地质条件可能会给海上工程建设带来风险,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此类区域。评价结果与已查明的灾害分布特点吻合,对以后海上工程项目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地质 风险评价 模糊数学 汕头近岸海域
下载PDF
河口近岸海域生态敏感红线划定、落地与管控制度建设思考
17
作者 王晋 陈倩勋 +5 位作者 韩萍 徐景涛 李萌 成小翔 邵媛媛 陈飞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10期4-6,共3页
河口近岸海域生态敏感红线的划定、落地与制度建设等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本研究建议在河口近岸海域划定生态敏感红线时,应合理选取水质、沉积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可以代表区域生态敏感性的指标因子构建区域生态敏... 河口近岸海域生态敏感红线的划定、落地与制度建设等值得深入思考与分析。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本研究建议在河口近岸海域划定生态敏感红线时,应合理选取水质、沉积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可以代表区域生态敏感性的指标因子构建区域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GIS、RS等技术实现敏感红线的最终划定。在生态敏感红线落地时应考虑整合多源数据集,建立专属GIS数据库,弥补监测空白、完善监控系统,制定陆源关键污染指标控制等内容。在建设生态敏感红线管控制度方面应包括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生态补偿制度公共参与制度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红线 河口近岸海域 划定及落地 管控制度
下载PDF
近岸海域浅地层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体强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是应用声学原理高效获取海底浅部地质结构的探测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近岸海域浅地层剖面随机噪声和多次波发育的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发育成因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 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是应用声学原理高效获取海底浅部地质结构的探测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近岸海域浅地层剖面随机噪声和多次波发育的问题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发育成因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域滤波和频率域滤波相结合的方式对随机噪声衰减,通过中值滤波法对浅地层剖面影像的预处理,消除孤立、随机的噪声点;再采用二维矩形预测算子在频率域滤波,滤除噪声频带,衰减背景噪声,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一次波与多次波之间的周期相关性,采用改进型的预测反褶积对多次波处理,并给出预测算子长度和预测步长的选取方式,提高浅地层剖面数据成像质量。在近岸海域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本方法和常规方法的效果对比发现,本方法可有效衰减随机噪声,压制多次波效果明显,展示更多隐藏的海底管线和浅部地质结构,说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浅地层剖面 随机噪声 多次波
下载PDF
厦门近岸海域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19
作者 刘丽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4,共10页
本研究根据2016—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1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对该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营养盐限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各海区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空间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从近岸向远岸逐渐下降的趋势,溶... 本研究根据2016—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15个航次的监测数据,对该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营养盐限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各海区的富营养化状态。结果表明,空间上,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从近岸向远岸逐渐下降的趋势,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平均浓度排序为:九龙江口>西海域>同安湾>南部海域>东部海域>大嶝海域,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平均浓度排序为:同安湾>西海域>九龙江口>东部海域>南部海域>大嶝海域;时间上,营养盐浓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枯水期最高,平水期次之,丰水期最低。研究海域平均DIN/DIP摩尔比值为40,总体表现为磷限制。2016—2020年厦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指数(E)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九龙江口和西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富营养化指数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陆源输入对研究海域富营养化存在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近岸海域 营养盐 富营养化 水质
下载PDF
2020—2022年临海市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殷燕 屈优优 +4 位作者 项海芳 徐凌霄 马路阔 刘玉飞 郭敏飞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7期63-70,共8页
对浙江省临海市2020—2022年近岸海域及海滩垃圾的数量和组成进行调查,并对海洋垃圾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海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平均密度为36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平均数量密度为3 710个/km^(2),质量... 对浙江省临海市2020—2022年近岸海域及海滩垃圾的数量和组成进行调查,并对海洋垃圾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海市近岸海域海面漂浮大块及特大块垃圾平均密度为36个/km^(2);海面漂浮小块及中块垃圾平均数量密度为3 710个/km^(2),质量密度为6.24 kg/km^(2)。海滩垃圾数量密度和质量密度分别为2.2万个/km^(2)和2 795.4 kg/km^(2)。海面漂浮垃圾和海滩垃圾主要类型均为塑料类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海洋垃圾主要来源于人类海岸活动和其他弃置物,约93%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人类生产活动。建议增强海洋垃圾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海洋垃圾分类方法,开展多元化海洋垃圾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漂浮垃圾 海滩垃圾 分布特征 临海市近岸海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