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阿托品对中国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李阳 李秀霞 +2 位作者 冯鲜妮 张丽梅 郭康乐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浓度阿托品对中国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阿托品控制儿童近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浓度阿托品对中国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WanFang 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关于阿托品控制儿童近视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项研究,包括7种不同浓度阿托品对比安慰剂的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0.1 g•L^(-1)阿托品对等效球镜度变化有显著的影响[MD=0.39,95%CI(0.26,0.52),P<0.05],能够显著抑制眼轴长度的增加[MD=-0.18,95%CI(-0.24,-0.12),P<0.05]。其他浓度中,0.2 g•L^(-1)、0.5 g•L^(-1)及10 g•L^(-1)阿托品均对近视的控制均有较好的效果。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与安慰剂相比,0.1 g•L^(-1)、0.2 g•L^(-1)、0.5 g•L^(-1)及10 g•L^(-1)阿托品对儿童近视等效球镜度及眼轴长度的控制均有较好的效果,其中0.1 g•L^(-1)阿托品可能具有最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中国儿童 近视控制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区正向离焦镜片对近视控制的效果
2
作者 杨雪琦 马高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08-811,共4页
目的观察近视儿童使用多区正向离焦(DIMS)镜片后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对2021年1—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80例8~14岁近视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近视儿童选择的矫正镜片分为DIMS镜片组(DIMS组)与单焦点镜片组... 目的观察近视儿童使用多区正向离焦(DIMS)镜片后的近视控制效果。方法对2021年1—1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280例8~14岁近视儿童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近视儿童选择的矫正镜片分为DIMS镜片组(DIMS组)与单焦点镜片组(SV组),各140例。观察两组近视儿童使用镜片前、使用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DIMS组6个月后等效球镜度增长(0.25±0.27)D,SV组增长(0.41±0.31)D(P<0.001);DIMS组6个月后眼轴长度增长(0.13±0.29)mm,SV组增长(0.26±0.30)mm(P<0.001)。DIMS组与SV组相比控制近视效果达到39%,控制眼轴长度增长效果为50%。结论相较于SV镜片,DIMS镜片控制近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正向离焦 近视控制 近视儿童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近视控制效果比较
3
作者 何发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69-0072,共4页
对青少年近视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干预,观察其控制效果情况。方法 本次分析中,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该年度中的82例患者分为两组,框架镜组(41例患者,71只眼)采用周边离焦框架镜干预,塑性镜组(41例患者,7... 对青少年近视者,采用角膜塑形镜和周边离焦框架镜干预,观察其控制效果情况。方法 本次分析中,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该年度中的82例患者分为两组,框架镜组(41例患者,71只眼)采用周边离焦框架镜干预,塑性镜组(41例患者,73只眼)采用角膜塑形镜干预,对比两组效果情况。结果 (1)佩戴前两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区别,佩戴后框架镜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高于佩戴前;佩戴后塑性镜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均小于框架镜组,(p<0.05),两组存在差异。(2)佩戴前两组角膜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性,佩戴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差异性,(p>0.05);佩戴后框架镜组角膜曲率高于塑性镜组,(p<0.05),两组存在差异。(3)佩戴前两组裸视力无明显差异,佩戴后框架镜组裸视力下降,塑性镜组裸视力提高,(p<0.05),两组有差异。(4)塑性镜组视觉异常发生率4(只)5.47%,其主要因素是由于镜片护理不当造成,(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够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控制其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该种方式可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周边离焦框架镜 近视控制 效果
下载PDF
两种不同微透镜离焦设计眼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琰 王义辉 +3 位作者 郝晶晶 王浩然 范春雷 焦永红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1期1368-1371,共4页
目的针对两种不同设计的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与高非球面微透镜(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HAL)]对于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5日至2021年8... 目的针对两种不同设计的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efocus incorporated multiple segments,DIMS)与高非球面微透镜(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s,HAL)]对于儿童近视控制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5日至2021年8月3日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配框架眼镜并建立档案287例儿童,190例配戴多点微透镜近视离焦眼镜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DIMS组88例,HAL组102例。97例配戴单焦点镜片(sing vision lenslets,SVL)的儿童为对照组。取右眼数据统计分析。观察三组儿童配戴后近视进展情况,比较配戴前、配戴后6、12个月等效球镜、眼轴变化。结果两组配戴镜12个月后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增长幅度得到有效减少。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44±0.37)D;HA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36±0.49)D;SVL组12个月屈光度变化(-0.91±0.60)D;DIMS组12个月屈光度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L组12个月屈光度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L组12个月屈光度增长较DIMS组,差异无显著性(P=0.29)。两组配戴镜12个月后眼轴增长幅度均得到有效减少。DIMS组配戴镜12个月的眼轴变化为(0.25±0.17)mm;HAL组配戴镜12个月的眼轴变化为0.16±0.12mm;SVL组配戴镜12个月的眼轴变化为(0.47±0.31)mm。DIMS组12个月眼轴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L组12个月眼轴增长小于SV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L组12个月眼轴增长小于DIM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IMS镜片和HAL设计镜片都可以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眼进展速度,本次研究中HAL设计与多区正向光学离焦设计镜片控制近视效果在屈光度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而在眼轴变化上HAL设计控制近视效果优于多DIMS设计效果,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控制 单焦点眼镜 多点正向光学离焦 高非球面微透镜
下载PDF
阿托品用于近视控制的临床策略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显茂 李鸿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369-7377,共9页
近视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视的并发症与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有关。人们认为,成年后的高度近视可以追溯到学龄期近视。因此,实施有效的近视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和紧迫的,这可能包括预防近视发病以及延缓学龄儿童近视进展... 近视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近视的并发症与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有关。人们认为,成年后的高度近视可以追溯到学龄期近视。因此,实施有效的近视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和紧迫的,这可能包括预防近视发病以及延缓学龄儿童近视进展。近视的机制仍不清楚。有一些证据表明布鲁赫氏膜过度扩张,可能是由于周边远视散焦引起的,这可能是导致眼球不受控制的轴向伸长的机制之一。阿托品是目前控制近视最有效的疗法。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与高浓度制剂相比,低剂量阿托品滴眼液(如0.01%)可延缓近视进展,副作用显著减少。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反应不佳,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建议的策略包括逐步增加阿托品剂量,以及将低剂量阿托品与增加户外时间相结合。这篇综述将侧重于目前对近视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的理解,并重点介绍最近在学龄儿童中使用阿托品在近视前期和近视儿童中临床实施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阿托品 近视控制
下载PDF
近视控制的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6
作者 曹岩 赵全良 《眼科学》 2023年第2期85-93,共9页
近视是一种屈光异常,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眼球轴向长度的增加,近视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加,呈现出“全球近视流行”的面貌。高度近视可导致黄斑、周边视网膜、视神经和晶状体等一系列并发症,与失明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减缓近... 近视是一种屈光异常,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是由于眼球轴向长度的增加,近视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加,呈现出“全球近视流行”的面貌。高度近视可导致黄斑、周边视网膜、视神经和晶状体等一系列并发症,与失明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减缓近视进展的主要原因是降低晚年威胁视力的病理性近视发病率,这一现象激发了人们对减缓近视进展方法的探索,从而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近视控制 框架眼镜 隐形眼镜 阿托品眼液 角膜塑形镜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轻中度非病理性近视控制效果临床观察
7
作者 钟红 陈春明 《实用防盲技术》 2023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轻中度非病理性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眼科门诊,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验光检查后的120例青少年轻中度近视(<-6.0ds),...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轻中度非病理性近视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至2019年在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眼科门诊,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验光检查后的120例青少年轻中度近视(<-6.0ds),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组,B组为角膜塑形镜组。每组60例,年龄8-16岁,比较治疗前、后1年内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14),两组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954),两组眼轴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9.286,P<0.001),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眼轴增长控制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低浓度(0.01%)阿托品 近视控制
下载PDF
OK镜近视控制效果与瞳孔大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超 晏世刚 +1 位作者 张活文 陆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1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探讨OK镜近视控制效果与瞳孔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近视患者100例,以瞳孔直径均值为节点,分为高瞳孔直径均值组(56例)和低瞳孔直径均值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OK镜治疗。结果配戴OK镜2年后,高瞳孔直径均值组的眼轴变化值... 目的探讨OK镜近视控制效果与瞳孔大小关系的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近视患者100例,以瞳孔直径均值为节点,分为高瞳孔直径均值组(56例)和低瞳孔直径均值组(4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OK镜治疗。结果配戴OK镜2年后,高瞳孔直径均值组的眼轴变化值明显小于低瞳孔直径均值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眼轴变化值与瞳孔直径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大瞳孔直径的患者配戴OK镜后能更好地抑制眼轴的增长,且瞳孔直径与近视控制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可作为个性化设计OK镜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镜 近视控制效果 瞳孔大小
下载PDF
观察不同环境下瞳孔直径与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瑞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3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下瞳孔直径与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80眼)低中度近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光线环境及瞳孔直径不同分为A组(暗室环境下,瞳孔直径>5.48 mm)、B组(暗室环境下,瞳孔直径≤5.48 mm)、C...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下瞳孔直径与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80眼)低中度近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光线环境及瞳孔直径不同分为A组(暗室环境下,瞳孔直径>5.48 mm)、B组(暗室环境下,瞳孔直径≤5.48 mm)、C组(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4.23 mm)、D组(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4.23 mm),各20例(20眼)。观察比较不同初始瞳孔直径患儿暗室环境下及自然光线下的眼轴增长量,并分析暗室环境下及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与眼轴增长量的相关性。结果治疗6个月后,A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25±0.13)mm高于B组的(0.11±0.1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7,P=0.001<0.05);治疗12个月后,A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38±0.16)mm高于B组的(0.22±0.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66,P=0.002<0.05);治疗24个月后,A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67±0.31)mm高于B组的(0.32±0.2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0,P=0.000<0.05)。暗室环境下初始瞳孔直径与角膜塑形镜配戴24个月的眼轴增长量呈负相关(r=-0.4257,P<0.05)。治疗6个月后,C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26±0.17)mm高于D组的(0.08±0.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5,P=0.000<0.05);治疗12个月后,C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37±0.16)mm高于D组的(0.19±0.1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48,P=0.001<0.05);治疗24个月后,C组患儿眼轴增长量(0.69±0.34)mm高于D组的(0.31±0.22)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96,P=0.000<0.05)。自然光线下初始瞳孔直径与角膜塑形镜配戴24个月的眼轴增长量呈负相关(r=-0.4928,P<0.05)。结论光线环境不同的情况下,瞳孔直径越大角膜塑形镜的干预作用越强,初始瞳孔直径同眼轴增长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环境 瞳孔直径 角膜塑形镜 近视控制效果 相关性
下载PDF
青少年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发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18期52-52,共1页
目的:研究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对控制、缓解青少年近视发展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846例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根据双眼屈光参差〈2.50D,分成两组。试验组,426例(852眼)配戴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对照组,420例... 目的:研究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对控制、缓解青少年近视发展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846例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根据双眼屈光参差〈2.50D,分成两组。试验组,426例(852眼)配戴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对照组,420例(840眼)配戴普通近视眼镜。两组患者戴镜后每6个月复查屈光度,以12个月后复查资料作为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眼近视屈光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共124眼,占本组总眼数的15.7%,其中屈光度增加≥0.5D,〈1.0D共85眼,≥1.0D共39眼,对照组共有469眼近视屈光度增加,占本组总眼数的60.1%,其中屈光度增加≥0.5D,〈1.0D有461眼,≥1.0D共53眼。X^2=153.299,P〈0.005,按a=0.05水准。结论: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镜对控制缓解青少年近视发展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多焦点近视控制 青少年近视 屈光度
下载PDF
青少年中高度近视控制发展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梁越 孔庆德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1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近视控制 临床研究 青少年 中高 中学生 高度近视 控制近视 发育期 视光学
下载PDF
如何提高青少年近视控制镜的验配成功率
12
作者 李运强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2年第6期24-24,共1页
一副成功的控制镜必须满足:1、配戴舒适;2、能够有效控制近视增长;3、避免其负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青少年近视控制镜的验配成功率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近视的成因:据临床数据显示,主要与遗传和后天因素有关,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眼睛的调节... 一副成功的控制镜必须满足:1、配戴舒适;2、能够有效控制近视增长;3、避免其负作用。那么如何提高青少年近视控制镜的验配成功率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近视的成因:据临床数据显示,主要与遗传和后天因素有关,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眼睛的调节力较强,晶状体的伸展性很强,如果青少年经常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睫状肌与晶状体处于高度调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控制 验光 配镜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不同方式对儿童轻度近视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廖爱平 杨娟 超东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87-789,共3页
目的对比角膜塑形镜、1%阿托品低频率使用(1次/周,连续3月,停1月,之后重复)与框架眼镜控制儿童轻度近视发展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初始观察例数共60例120眼,年龄8-14岁,等效球镜屈光度≤-3.00D,双眼散光≤1.50D,分别... 目的对比角膜塑形镜、1%阿托品低频率使用(1次/周,连续3月,停1月,之后重复)与框架眼镜控制儿童轻度近视发展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初始观察例数共60例120眼,年龄8-14岁,等效球镜屈光度≤-3.00D,双眼散光≤1.50D,分别选择角膜塑形镜(入选13例)、1%阿托品低频率使用(入选11例)和单光框架眼镜(入选10例)作为控制方式,随访1年,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形态等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随访1年,角膜塑形镜组、阿托品组的眼轴增长差值均低于框架眼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角膜塑形镜组与阿托品组眼轴增长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阿托品组和框架眼镜组屈光度随着时间均有增长,两组屈光度和屈光度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F=33.651,28.612,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与1%阿托品眼膏低频率使用都可以控制轻度近视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其控制作用明显优于框架眼镜,1%阿托品眼膏低频率使用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了使用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1%阿托品 低频率使用 框架眼镜 近视控制
下载PDF
应用于近视控制的多焦软镜验配专家共识(2023)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 +17 位作者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屈光问题及防控学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 吕帆 陈志 姜珺 李莉 李丽华 刘陇黔 倪海龙 王凯 王梦怡 杨必 杨晓 杨积文 余继锋 张丰菊 张妹贤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61-567,共7页
近视是全球人口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导致儿童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在不断增加[1-2]。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渐进且不可逆转的,高度近视往往与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相关,是危害视觉健康的重要原因。2020年我国儿童... 近视是全球人口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导致儿童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而且还在不断增加[1-2]。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渐进且不可逆转的,高度近视往往与一系列严重的眼部并发症相关,是危害视觉健康的重要原因。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达5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近视控制 多焦软镜 有效性 安全性 验配 共识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梦涵 张晶 +4 位作者 李辰 盖珊珊 于嘉 杨宇 周跃华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至2021-11在北京茗视光眼科医院配戴OK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08例408眼(排除双眼相关性,只选右眼入组)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配戴OK镜后2年眼轴较基线的增长量进行分...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OK)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至2021-11在北京茗视光眼科医院配戴OK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408例408眼(排除双眼相关性,只选右眼入组)的临床资料。按患者配戴OK镜后2年眼轴较基线的增长量进行分组,增长≤0.60 mm为试验组,增长>0.60 mm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戴镜前、戴镜6个月、1和2年眼轴长度增加量,并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屈光度、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平均e值、角膜散光度、基础眼轴长度、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横径、瞳孔直径及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对眼轴增长的影响。结果(1)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OK镜配戴时的年龄值、屈光度、平均角膜e值、中央角膜厚度、基础眼轴长度、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OK镜配戴前屈光度(OR=0.740)、年龄(OR=1.875)及离焦环与瞳孔位置关系(交叉OR=5.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OK镜控制近视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长期配戴OK镜可控制近视发展,OK镜配戴前屈光度较小,年龄较大且离焦环与瞳孔位置交叉的青少年患者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控制 青少年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年轻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报告
16
作者 国际近视研究院 戚紫怡(译) +2 位作者 刘思辰(译) 何鲜桂(译) 许迅(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1,共12页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 近视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生并逐渐加重,但也可在成年期发生和进展。本综述的目标是总结关于18至40岁年轻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已发表数据,以全面描述该年龄组人群的近视特征,评估当前已知情况并探讨当前认识的不足之处。具体而言,通过对同行评议文献的回顾表征儿童发生近视的时间线和稳定年龄;估计成年近视的发生率;评估成年近视的进展速度,不论发生的年龄,不论近视是发生在大学期间还是之后;描述近视成年人的眼轴长度变化;确定成年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因素;报告已接受屈光手术的成年人的近视进展和眼轴长度变化;以及探讨近视管理和研究设计。成年近视在西方人群中较为普遍,占所有近视的1/3甚至更多,但在东亚地区较为罕见,因为该地区儿童时期的近视发生率较高。临床上有意义的近视进展在早期成年期仍然持续发生,20至30岁之间的平均近视度数可能增加1.00 D。较高的近视度数与近视相关眼部疾病和视力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对于这个年龄组的近视患者,需要持续进行管理。儿童近视控制的方法也可用于成年人,但其疗效难以预测。成人近视控制研究的可行性受到所需时间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轴长度 接触镜 近视控制 成年人
下载PDF
国际近视研究院关于动态脉络膜的报告
17
作者 国际近视研究院 陈玳西(译者) +2 位作者 杨金柳行(译者) 何鲜桂(译者) 许迅(译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脉络膜是眼部重要的血管层,位于巩膜和Bruch膜之间。早期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表明,脉络膜是一个动态的、多功能的结构,其厚度调节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各种生理学和视觉刺激的影响。本综述总结了脉络膜的解剖学特征和功能,并讨论了动物模型... 脉络膜是眼部重要的血管层,位于巩膜和Bruch膜之间。早期对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表明,脉络膜是一个动态的、多功能的结构,其厚度调节直接和间接地受到各种生理学和视觉刺激的影响。本综述总结了脉络膜的解剖学特征和功能,并讨论了动物模型中显示的脉络膜、眼球生长调节和近视之间的联系;描述了量化人眼脉络膜厚度的方法和相关挑战;总结了研究脉络膜变化与各种视觉刺激和屈光不正相关差异的文献;并考虑了上述情况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本综述还允许对以下假设进行检验:由药物、光学或环境刺激引起的脉络膜厚度的短期变化可预测未来眼轴增长的长期变化,以及短期脉络膜增厚可作为近视控制疗法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的推测,但总体结论是目前的证据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控制 近视进展 近视管理 脉络膜
下载PDF
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效果的Meta分析
18
作者 王通 陈梓怡 +1 位作者 裘凯凯 李影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3年第7期10-19,共10页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中涉及的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是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10月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经质量评价后选择6篇文献,提取1021名儿童使用周边离焦眼镜的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文献中涉及的周边离焦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效果。方法是检索从建库到2022年10月的中、英文文献数据库,经质量评价后选择6篇文献,提取1021名儿童使用周边离焦眼镜的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光镜片(SVLs)相比,周边离焦眼镜能够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组分析结果中显示,使用周边离焦眼镜后的12个月中,能够控制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长;使用周边离焦眼镜后的12~24个月中效果不明显。周边离焦眼镜能够延缓青少年近视屈光度与眼轴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离焦 近视控制 META分析 眼镜
下载PDF
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43
19
作者 姜珺 陈云云 +3 位作者 吴戈 保金华 毛欣杰 吕帆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近视儿童配戴单光框架眼镜(SV)、角膜塑形镜、RGPCL以及渐变多焦点眼镜(PAL)2年后眼轴及屈光度变化,评估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04例近视儿童人选,年龄9-15岁,近视度-O.... 目的比较中国近视儿童配戴单光框架眼镜(SV)、角膜塑形镜、RGPCL以及渐变多焦点眼镜(PAL)2年后眼轴及屈光度变化,评估不同矫正方式对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104例近视儿童人选,年龄9-15岁,近视度-O.50-4.50D,散光低于-2.00D,分别选择SV(21例)、角膜塑形镜(24例)、RGPCL(30例)和PAL(29例)作为矫正方式,随访2年,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ZeissIOLMaster测量眼轴、MedmontE300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形态等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戴镜前,4组的年龄、角膜曲率值、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等效球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20,P〈0.01),其中RGPCL组等效球镜度均值为(-3.04±0.79)D,高于其他3组。2年后,各组眼轴均有明显增长(F=315.912,P〈0.01),SV组、角膜塑形镜组、RGPCL组和PAL组分别增长了(0.57±0.23)mm、(0.31±-0.20)mm、(0.51±0.30)mm和(0.61±0.27)mm。4组眼轴的增长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间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175,F2=6.599,P均〈0.01),角膜塑形镜组眼轴增长量最小,SV、RGPCL、PAL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RGPCL、PAL组近视度随着时间均有增长(肚121.840,P〈0.01),分别增长了(-1.23±0.64)D,(-0.82_+0.69)D和(-1.12±0.53)D。3组的屈光度增高量在随访时间与不同矫正方式问的交互作用、不同矫正方式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1.300,R=2.987,P均〉0.05)。结论临床常用的4种矫正方式SV、PAL、RGPCL及角膜塑形镜对儿童近视的控制及延缓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其他三者之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框架眼镜 角膜塑形术 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 渐变多焦点眼镜 近视控制
原文传递
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一年效果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寅 刘丽娟 +8 位作者 郭曦 张嵘 刘玉成 谢小芳 唐萍 吕燕云 谢培英 郭秀花 徐亮 《眼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2-306,共5页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成一年随访。平均年龄(11.41±2.29)岁。方法所有儿童配镜前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Lenstar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彩色眼底照相视盘旁萎缩弧分析。根据患者及监护人要求分别选择单光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SV)、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周边离焦眼镜(peripheral defocus spectacel lenses,PD)三种不同的矫正方式。观察三组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及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的差异。主要指标配镜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视盘旁萎缩弧的改变。结果完成一年随访者SV组47例、OK镜组70例、PD组2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2.89±1.34)D,平均眼轴长度(24.92±0.34)mm。最后随访时,3组儿童眼轴长度均增长,其中OK镜组增长(0.13±0.16)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48.820,P<0.001)。SV组屈光度增长(-0.77±0.79)D,PD组屈光度增长(-0.94±0.47)D(t=1.080,P=0.283)。SV组、PD组、OK镜组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分别为66.7%、38.6%和15.0%(χ2=28.341,P<0.001)。结论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控制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控制 角膜塑形镜 单光眼镜 周边离焦眼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