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始治疗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或近距离放射治疗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徐耀宗 丁雪飞 +2 位作者 朱良勇 章俊 施国伟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 目的探讨初始治疗采用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P)或近距离放射治疗(BT)对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提取SEER数据库2005-2014年133191例接受RP或BT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M分析以及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患者5年和10年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总生存率(OS)。同时收集苏北人民医院2015-2020年诊断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253例,其中接受RP者153例,接受BT者100例,采用K-M分析比较患者5年无生化复发生存期(bPFS)和5年CSS。结果基于SEER数据库资料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T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HR=1.319,95%CI:1.256~1.386,P<0.001);年龄、婚姻状况和TNM分期也均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调整相关变量后结果显示:与RP比较,BT并不会导致较高的死亡风险(HR=0.964,95%CI:0.924~0.996,P=0.808)。从O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RP的OS越优于BT(P<0.001);但CSS生存曲线图发现,观测的生存时间越长,BT的CSS优势要大于RP(P<0.001)。单中心数据分析得出BT相较于RP在5年bPFS(P=0.263)和5年CSS(P=0.9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如没有控制年龄、婚姻状况、TNM分期等因素,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存在区别,初始治疗RP疗效优于BT,特别是预期寿命>10年的患者,但控制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初始治疗选择应当多角度衡量,充分告知后尊重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根治术 近距离放射治疗 SEER数据库 肿瘤特异性生存率 总生存率 无生化复发生存期
下载PDF
基于个体化模具辅助晚期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优势及并发症分析
2
作者 徐庆涛 任江平 +1 位作者 娄鹏荣 李杰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最新癌症诊疗指南,外照射治疗+同步化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方式。早期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常使用乌德勒支三管施源器,但是由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肿块巨大、偏中心或... 宫颈癌是妇科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之一[1]。根据最新癌症诊疗指南,外照射治疗+同步化疗+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标准方式。早期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常使用乌德勒支三管施源器,但是由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肿块巨大、偏中心或者宫旁侵犯、阴道狭窄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个体化模具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
3
作者 于晓 成慧君 +2 位作者 田淑贞 肖艳 杨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 目的:探究基于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剂量学分析。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以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研究组予以实时超声联合CT图像引导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比较两组植入特点、疗效及放疗后90%高危临床靶区的受照射剂量(HR-CTVD90)、危及器官累积生物学剂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单根针插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放疗后3、6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肿瘤直径5~<6 cm、6~<7 cm者HR-CTVD9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膀胱、乙状结肠、直肠累积生物学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结论:多模态成像技术引导下组织间徒手插植近距离放疗对宫颈癌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单根针插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具有剂量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成像技术 宫颈癌 徒手插植 近距离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老年宫颈癌患者全麻下核磁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庞丽敏 武宁 李菲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采用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8月~2019年3... 目的构建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采用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7年8月~2019年3月间未采用该模式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近距离中核磁扫描伪影及施源器位移的发生率、患者报告疼痛感觉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核磁伪影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施源器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作联合无缝隙护理方案能够减少宫颈癌全麻核磁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核磁扫描伪影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确保患者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医护协作 无缝隙护理
下载PDF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小娇 刘思潮(综述) 杨怡萍(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06-1712,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用的技术,常应用于保乳术后的加速部分乳房照射、保乳术后瘤床补量及同侧乳房复发的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方面。与外照射放疗及其他近距离放疗技术相比,MIB对于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较低的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虽然其为侵入性、高度专业性技术,但综合来看,MIB因其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优势而有望成为乳腺癌放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 乳腺癌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瘤床补量 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建成 韩克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2-555,共4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改善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近距离放射治疗已从传统低剂量率向现代高剂量率、脉冲剂量率放疗发展;从二...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近距离放射治疗可改善肿瘤病理分期,提高手术标本切缘阴性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预后。近距离放射治疗已从传统低剂量率向现代高剂量率、脉冲剂量率放疗发展;从二维到三维影像引导下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本文旨在综述宫颈癌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前近距离放射治疗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 肿瘤靶区勾画 预后
下载PDF
高剂量率与低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锐锋 王小虎 +3 位作者 杨克虎 马彬 田金徽 拜争刚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80-985,共6页
目的:评价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HDR)与低剂量率(low dose rate,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对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 目的:评价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HDR)与低剂量率(low dose rate,LDR)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对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 Text Database,CJFD)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s Full Text Database,CSJD),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进行追溯查找,按纳入标准全面搜索相关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RevMan 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1 2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DR组与LDR组相比,其3、5、10年生存率,3、5年骨盆控制率,3、5、10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96(0.80~1.16)、0.92(0.83~1.01)和0.86(0.70~1.05),0.96(0.86~1.07)和0.95(0.87~1.05),1.02(0.84~1.23)、0.98(0.89~1.07)和1.02(0.88~1.19)。在复发和转移方面,其局部区域复发、局部复发联合远处转移、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03(0.83~1.30)、2.23(0.78~6.34)、1.06(0.50~2.24)和1.00(0.76~1.32)。在3~5级迟发性并发症方面,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08(0.18~6.63)、0.90(0.25~3.21)和3.12(0.96~10.1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DR与LDR在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和肿瘤控制方面疗效相当。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尚需设计科学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剂量 宫颈肿瘤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18例口腔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蒲德利 廖江荣 彭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和外周0.5 cm,粒子间距0.5~1 cm,粒子活度0.60~0.80 mCi(2.22×107~2.96×107Bq)。术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2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TPS进行质量验证。其中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用同法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治疗后溃疡病灶逐渐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疼痛逐渐减轻;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近期疗效CR为50.0%,PR为38.9%,有效率为88.9%。转移颈部淋巴结近期疗效CR为70.0%,PR为20.0%,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随访9~24个月,其中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2.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放射性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应用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立恒 赵宏 +2 位作者 靳二虎 郭守芳 杨国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68-1771,共4页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 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术具有微创、肿瘤靶区剂量高、周围组织接受剂量低的特点,近年来逐步选择性应用于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改善局部神经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就目前125I粒子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胶质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基于CT/MRI图像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项晖 庄天戈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98-401,429,共5页
介绍了一个以CT/MRI序列图像为数据源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系统区别于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具有三维动态剂量分布显示的交互式布源系统,并包括独特的模板库支持、精确快速的剂丘分布计算及实时显示和完备的计划评... 介绍了一个以CT/MRI序列图像为数据源的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系统区别于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具有三维动态剂量分布显示的交互式布源系统,并包括独特的模板库支持、精确快速的剂丘分布计算及实时显示和完备的计划评估预警系统等。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从数据采集到配准、分割、二维图像处理、三维重建、计划报告输出等一系列功能,并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用户接口(GUI),完全适用于临床应用。该系统现已在临床试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等剂量曲线 模板库 近距离放射治疗 数据源 CT/MRI序列图像 系统实现 粒子布置系统
下载PDF
膀胱两种状态对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吕银 王凡 +2 位作者 汪红艳 杨林 孔令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下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了解膀胱两种状态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盆腔CT扫描,设定A点剂量为750cGy,利用CT重建片制定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的治疗计划,分... 目的通过分析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下宫颈癌后装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了解膀胱两种状态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5例宫颈癌患者分别行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盆腔CT扫描,设定A点剂量为750cGy,利用CT重建片制定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的治疗计划,分别计算出B点、原发瘤灶区、膀胱及直肠参考点剂量,并计算出膀胱充盈状态时膀胱底壁参考点bx点的剂量。结果膀胱排空及充盈状态时B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26.17%[(196.2475±8.0306)cGy],27.03%[(202.7038±7.8452)cGy](P=0.182);Y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1509%[(11317.08±4631.03)cGy],1703%[(12775.48±2984.98)cGy](P=0.499);分别对膀胱排空和充盈状态下的R1、R2、RP、R3、R4点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均>0.05;膀胱排空及充盈时BL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76.31%[(572.3070±30.0000)cGy],80.96%[(607.2300±28.6062)cGy](P=0.043)。膀胱充盈状态下的BL点及bx点剂量分别为A点的79.76%[(598.2300±13.3351)cGy],118%[(885.0000±22.5702)cGy](P=0.000)。结论膀胱充盈状态对盆腔淋巴结、原发瘤灶区、直肠参考点剂量与膀胱排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充盈的膀胱使BL点剂量升高。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底壁参考点bx点剂量远远高于膀胱参考点BL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2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潘建基 吴君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9-463,共5页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初始技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 近距离放疗是现代放射肿瘤学的初始技术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除了在妇科肿瘤和头颈部等肿瘤中仍继续被广泛应用外,单纯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放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单纯近距离放疗可成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主要选择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2005年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年会(ASTRO)中关于近距离放疗临床应用的现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 乳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明强 王捷忠 潘建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累及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7例,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纤维支气管镜下将施源管置入病变部位,剂量... 目的:探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外照射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配合体外照射治疗累及气管、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7例,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采用高剂量率192Ir后装机,纤维支气管镜下将施源管置入病变部位,剂量参考点取施源管中轴外10mm,5~8Gy/次,1次/周,共2~3次,总量10~24Gy,腔内治疗当日不作外照射。结果:治疗后第1周观察由气道阻塞引起的各种症状缓解率达70.07%,第2周92.59%,第3周缓解率达100.00%。治疗期间主要并发症为刺激性剧烈咳嗽,共发生9人次(占总治疗人次的12.60%),经镇静及对症治疗后,所有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2例发生支气管大出血死亡,发生时间分别为治疗后3个月和1年,出血前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征象。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5.93%(7/27)、14.81%(4/27)和11.11%(3/27)。结论: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央型肺癌能迅速改善由于气道阻塞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外照射或化疗联合应用能达到较好的局部控制和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体外照射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明星 刘文天 +1 位作者 王邦茂 刘文革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60-164,179,共6页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把封装的放射性核素放置在肿瘤附近、表面或瘤体内,实施持续性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对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够预防肿... 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把封装的放射性核素放置在肿瘤附近、表面或瘤体内,实施持续性照射的一类放射治疗手段,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因其对肿瘤有良好的疗效并能够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所以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此文将重点介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消化系肿瘤
下载PDF
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文婷 邢舒 +1 位作者 何丽 陈晓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21年第1期92-97,共6页
目的观察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3D-BT)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Ⅱb~Ⅳa期宫颈癌2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3D-BT的108例作为3D-BT组,经二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 目的观察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3D-BT)Ⅱb~Ⅳa期宫颈癌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Ⅱb~Ⅳa期宫颈癌2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3D-BT的108例作为3D-BT组,经二维近距离放射治疗(two-dimensional brachytherapy,2D-BT)的104例作为2D-BT组。观察比较两组放射治疗结束时临床治疗效果,放射治疗照射剂量,急性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放射治疗前及放射治疗结束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放射治疗1年后预后情况。结果放射治疗结束时,3D-BT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有效率明显高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BT组90%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照射剂量及适形指数均高于2D-BT组,各危及器官(organ-at-risk,OAR)照射剂量均低于2D-BT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优于2D-BT组,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及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生率低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放射治疗结束时,两组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均较放射治疗前降低;3D-BT组血清SAA和CYFRA21-1低于2D-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1年后,3D-BT组生存99例(91.67%),2D-BT组生存93例(89.4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BT和2D-BT对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近期预后影响相当,但3D-BT在增加CTV照射剂量、减少OAR照射剂量方面更具优势,还能进一步降低血清SAA和CYFRA21-1,减少急性放射性损伤,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三维 放射治疗剂量 预后 淀粉样蛋白A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下载PDF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和剂量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宁健 布洁 黎功 《武警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548-550,共3页
关键词 宫颈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治疗支气管肺癌24例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捷忠 潘建基 孔祥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7-327,共1页
关键词 支气管肺肿瘤 近距离放射治疗 肺不张
下载PDF
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CAI课件的设计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启明 高加蓉 +2 位作者 段玉忠 胡义德 陈正堂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66-267,共2页
关键词 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 CAI课件 课件设计 素质教育 医学教学
下载PDF
前列腺癌患者^(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邵红刚 袁光亚 +5 位作者 郭道宁 陈正国 辛宇鹏 范钰 黎圆圆 邓明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分析125I治疗前列腺癌(Brachytherapy)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各种因素,提出预见性因素,为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改进125I植入方法,减少急性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我院2008年7月~2011年3月,1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125I粒子植... 目的分析125I治疗前列腺癌(Brachytherapy)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各种因素,提出预见性因素,为临床评估及干预提供依据,改进125I植入方法,减少急性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我院2008年7月~2011年3月,1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直肠125I粒子植入,对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患者,从临床相关,治疗相关两大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26例125I植入的前列腺癌患者中15例发生了急性尿潴留,均行保留导尿。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时间中位数为植入粒子的第2d(1~7d),保留导尿的时间中位数为7d(4~10d)。单变量分析临床相关,治疗相关因素,再行多因素综合分析,发现穿刺进针数(Number of needles),125I植入前IPSS评分(pre-implant IPSS),植入前前列腺B超体积(pre-implant US prostatevolume),植入125I的粒子数量(number of seeds)与急性尿潴留之间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多因素分析number ofneedles,pre-implant IPSS最有意义(P<0.01)。结论 number of needles及pre-implant IPSS可以做为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可预见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尿潴留 125I近距离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