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2)Ir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应用
1
作者 吴素芳 赵婉芬 李红梅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80-180,共1页
目的评价^(192)Ir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病例36例,平均年龄47岁。临床分期Ⅰb10例,Ⅱa25例,Ⅱb1例。以巴黎系统组织间插植,插针范围15~20mm,深度超出肿物0.5cm,剂量8GY/次,1次/周,总剂量16~24GY/2~3w。放疗后休息14~... 目的评价^(192)Ir近距离放疗在宫颈癌术前的应用。资料与方法病例36例,平均年龄47岁。临床分期Ⅰb10例,Ⅱa25例,Ⅱb1例。以巴黎系统组织间插植,插针范围15~20mm,深度超出肿物0.5cm,剂量8GY/次,1次/周,总剂量16~24GY/2~3w。放疗后休息14~16d行根治术。结果临床有效率达97.2%。结论巴黎系统剂量均匀,正常组织受量少。术前组织间插植放疗可明显缩小局部肿瘤,易于手术切除。建议Ⅱb患者做根治性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距离放疗/组织插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103)钯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孙北望 陈萍 +4 位作者 曾可伟 梁杰聪 陈光春 候东生 刘衍民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2001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目的 主要探讨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方法 通过手术方式把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到肿瘤内 .结果  14例患者都顺利进行了植入 ,术后死亡两例 .讨论 目前放射粒子植入主要有两种 :12 5I和10 3Pd .对于生长较迅速的肿... 目的 主要探讨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方法 通过手术方式把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到肿瘤内 .结果  14例患者都顺利进行了植入 ,术后死亡两例 .讨论 目前放射粒子植入主要有两种 :12 5I和10 3Pd .对于生长较迅速的肿瘤 ,由于10 3Pd源放射粒子有较高的初始剂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3Pd放射粒子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肿瘤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125)I粒子植入治疗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奎 张福君 +5 位作者 吴沛宏 黄金华 范卫君 卢鸣剑 吴月霞 焦德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351-1353,共3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1例,病灶总数为65个,平均直径为3.5cm,其中肝内病灶20个,肺转移瘤25个,淋巴结转移15个,骨转移瘤5个。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31例,病灶总数为65个,平均直径为3.5cm,其中肝内病灶20个,肺转移瘤25个,淋巴结转移15个,骨转移瘤5个。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或病理穿刺活检证实。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术中将活度为0.8mCi的125I粒子在CT导向下植入肿瘤内。粒子按照0.5~1.0cm平面插植。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100~150Gy。结果: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71.1%(22/31),疼痛缓解率72.7%(8/11)。65个病灶中完全缓解(CR)18个;部分缓解(PR)35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4个,局部控制率81.5%(53/65)。2例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8颗粒子在肝脏内游走,5颗粒子迁徙至肺内;2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在30%以下,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度白细胞下降,白细胞计数≥3.0×109/L,经保守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放射性肺炎、大出血、胆汁瘘、胰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肝外转移瘤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转移瘤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放射性粒子评价研究
下载PDF
浅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4
作者 毛仙芝 狄小云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50-52,共3页
近10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迅速发展,其中^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与外放射治疗相比,其优点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近10年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临床上应用迅速发展,其中^125I粒子是粒子植入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粒子源。与外放射治疗相比,其优点是连续低剂量长时间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影响最少。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治疗剂量与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有关,如果肿瘤倍增时间较短,需用开始剂量高的放疗方法,因此,近距离组织间放疗对于倍增时间较长的肿瘤组织更为合适。现结合近年文献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肿瘤倍增时 距离放射治疗 临床医生 外放射治疗
下载PDF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在ⅢB期宫颈癌中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修雨婷 孟凡旭 +7 位作者 王琢 赵康康 王蕴龙 陈志深 刘敏 田琦 刘竣天 孙宝胜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 目的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_(90%)、D_(100%)、V_(100%)以及膀胱、直肠D_(2cm)^(3),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_(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腔内联合组织插植距离放疗 剂量学 疗效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晓阳 刘健 +5 位作者 曹会存 李辉 刘玉岩 王玉丹 王振豫 李天晓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11期61-63,66,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此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估此种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结果 25例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1、2、6个月的病灶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有效率分别为80%、88%、80%,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100%、88%。术后未见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转移或复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方法可行,操作简便,为外科术后及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方法,短期内可控制病灶,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近距离组织间放疗 放射性粒子 CT引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