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合电子还原降解水中PFAS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烨 包一翔 +3 位作者 胡嘉敏 吴敏 钟金魁 李井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7-893,共17页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近年来受到全球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很强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显著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风险,但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作用有限,这对现有水处理系统具有很大挑战.水合电子(e_(aq)-)是一种... 全氟与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是近年来受到全球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很强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显著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风险,但传统高级氧化技术对其降解作用有限,这对现有水处理系统具有很大挑战.水合电子(e_(aq)-)是一种强还原性物质,对PFAS具有强亲和力.紫外-亚硫酸盐,紫外-碘化钾等多种光生水合电子技术可引发C-C,C-F键断裂,实现PFAS的降解.本文基于对光生水合电子还原降解水中PFAS技术包括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技术优缺点等多个方面的分析与总结,阐述了水质参数(pH值,溶解氧,共存物质,温度等)及PFAS分子结构(碳原子数,官能团,杂原子等)对PFAS降解效率和路径的影响,展望了相关基础研究与技术工程应用的主要挑战与发展方向,为实现水中PFAS高效降解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电子 PFAS 还原降解 机理 展望 新污染物
下载PDF
电化腐蚀-还原降解-混凝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凤仙 张成禄 +1 位作者 李善评 杜学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8-382,共5页
为了处理印染废水,介绍一种以铁屑、烟道灰或瓦斯灰为处理剂的新方法,探讨了处理机理,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条件和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剂用量比在4:6左右,铁屑过滤和混凝吸附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和8~9时,处理2... 为了处理印染废水,介绍一种以铁屑、烟道灰或瓦斯灰为处理剂的新方法,探讨了处理机理,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条件和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剂用量比在4:6左右,铁屑过滤和混凝吸附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和8~9时,处理20min,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可达90%以上,出水COD全部低于100mg/L,水质清澈透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该法适用于中小型纺织印染厂的废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腐蚀 还原降解 混凝吸附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还原降解六价铬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永 徐新华 江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28,共4页
对L-抗坏血酸(维生素C,VC)还原降解六价铬(Cr(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当ρ(VC)∶ρ(Cr(Ⅵ))为5∶1时,ρ(Cr(Ⅵ))降至检测限以下.低温条件下仍能取得较高的Cr(Ⅵ)去除率,当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35℃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5.5%.在... 对L-抗坏血酸(维生素C,VC)还原降解六价铬(Cr(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当ρ(VC)∶ρ(Cr(Ⅵ))为5∶1时,ρ(Cr(Ⅵ))降至检测限以下.低温条件下仍能取得较高的Cr(Ⅵ)去除率,当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35℃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5.5%.在饱和溶解氧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仍能达到85.5%.氧化还原体系中VC和零价铁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存在竞争关系.VC还原降解Cr(Ⅵ)的产物为三价铬(Cr(Ⅲ))和脱氢抗坏血酸,反应化学计量比(n(VC)∶n(Cr(Ⅵ)))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维生素C 六价铬 还原降解 机理
下载PDF
葡萄籽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在染料催化还原降解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俊 姚平 +1 位作者 许磊 杭伟明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5,共6页
选用葡萄籽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生物还原法制备葡萄籽纳米银粒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葡萄籽纳米银制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峰,而葡萄籽纳米银粒子溶液在422 nm处存在明显的吸收峰。... 选用葡萄籽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生物还原法制备葡萄籽纳米银粒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葡萄籽纳米银制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无明显吸收峰,而葡萄籽纳米银粒子溶液在422 nm处存在明显的吸收峰。激光粒径仪分析可知,葡萄籽纳米银粒子的最小平均粒径可达22 nm左右;TEM图显示,葡萄籽纳米银粒子外观形态基本呈现圆球状,分散比较均匀。同时,葡萄籽纳米银粒子可对染料直接红23进行催化还原降解,不同p H值条件下制备的葡萄籽纳米银粒子在催化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较高pH值条件下(pH=8.0)制备的纳米银粒子,由于其平均粒径更小且产率更高,催化效率更高。反应12 min,直接红23染料的催化降解率可达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葡萄籽提取物 直接染料 还原降解 催化性能
下载PDF
零价铁催化还原降解酸性紫红B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5
作者 裴婕 刘毅慧 陈景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0-43,共4页
酸性紫红B的零价铁催化还原降解遵守一级动力学 .随着铁粉比表面积的增大及溶液pH的降低 ,反应动力学常数增大 .依据紫外可见光谱 ,推测反应机理为酸性紫红B的偶氮键断裂 。
关键词 零价铁 催化还原降解 酸性紫红B 动力学 偶氮染料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铁屑还原降解土壤中对硝基苯酚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邱罡 陈宜菲 陈少瑾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54-658,共5页
为推动铁屑在治理受硝基酚类化合物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常温(25±1℃)常压下,利用不同前处理方式处理的铁屑、还原铁粉对土壤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进行了还原降解研究;分析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p-NP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时间... 为推动铁屑在治理受硝基酚类化合物污染土壤中的实际应用,常温(25±1℃)常压下,利用不同前处理方式处理的铁屑、还原铁粉对土壤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进行了还原降解研究;分析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p-NP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时间、铁屑用量和土壤含水量3个人工易控因素作了最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铁屑和铁粉对p-NP还原降解效果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酸洗铁屑>还原铁粉>水洗铁屑>碱洗铁屑;适中的土壤含水量、偏酸性的土壤初始pH值及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可显著提高铁屑对p-NP的还原率;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反应时间对p-NP还原效果影响最大,铁屑用量次之,土壤含水量最小;处理1.5 g p-NP浓度约为1.3×10-5mol/g的模拟污染土壤的反应最优化条件为:酸洗铁屑用量26 mg,土壤含水量0.35 mL,反应时间130 m in,还原率可达到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屑 对硝基苯酚 土壤 还原降解
下载PDF
零价金属还原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文成 吴德礼 马鲁铭 《四川环境》 2007年第3期99-103,共5页
介绍了零价金属在处理环境污染物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卤代有机物、重金属、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高氯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指出零价金属可以通过还原和混凝吸附等作用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物,并分析了零价金属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和应用... 介绍了零价金属在处理环境污染物中的具体应用,包括卤代有机物、重金属、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高氯酸盐以及硝酸盐等,指出零价金属可以通过还原和混凝吸附等作用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物,并分析了零价金属处理污染物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金属 还原降解 零价铁 环境污染物
下载PDF
还原降解、肿瘤靶向的智能型超支化聚酰胺药物载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杨 顾准 徐琼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58,83,共7页
从理想药物载体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采用迈克尔加成聚合法以及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构建还原降解、肿瘤靶向的智能型聚合物纳米载体。首先,以N,N′-双(丙烯酰)胱胺和1-(2-胺乙基)哌嗪为单体聚合得到可还原降解的超支化聚... 从理想药物载体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功能性单体,采用迈克尔加成聚合法以及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构建还原降解、肿瘤靶向的智能型聚合物纳米载体。首先,以N,N′-双(丙烯酰)胱胺和1-(2-胺乙基)哌嗪为单体聚合得到可还原降解的超支化聚酰胺胺(DHPAA)。在此基础上,通过接枝聚乙二醇和偶联叶酸得到稳定的、肿瘤靶向的智能型超支化聚酰胺胺(FA-DHPAP)。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动态光散射(DLS)、Zeta电位仪、拉曼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DHPAA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使用核磁共振、动态光散射(DLS)、Zeta电位仪和透射电镜(TEM)对聚合物FA-DHPAP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对聚合物DHPAA和FA-DHPAP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智能型超支化聚酰胺胺(FA-DHPAP)能够响应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作为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胺 还原降解 肿瘤靶向 药物载体
下载PDF
零价铁还原降解2,4-二硝基甲苯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涂传青 马鲁铭 《江苏环境科技》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研究了零价铁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还原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4-DNT的还原降解率与溶液初始pH值、初始浓度、溶解氧含量和铁粉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DNT在还原过程中先生成2-氨基-4-硝基甲苯(2A4NT)和4-氨基-2-硝基甲苯(4A2... 研究了零价铁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还原降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2,4-DNT的还原降解率与溶液初始pH值、初始浓度、溶解氧含量和铁粉投加量等因素有关。2,4-DNT在还原过程中先生成2-氨基-4-硝基甲苯(2A4NT)和4-氨基-2-硝基甲苯(4A2NT),最后被还原成2,4-二氨基甲苯(2,4-D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铁 2 4-二硝基甲苯 还原降解
下载PDF
Fe0-PDADMAC/PAA复合膜还原降解酸性红B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环 王一冰 +3 位作者 魏俊富 李爽爽 傅敏 安慧颖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8,共6页
为获得能够均匀分散和稳定固定Fe0的复合膜材料,以实现Fe^0的高反应活性,同时抑制Fe^0钝化,以聚丙烯腈(PAN)平板膜作为基膜材料,采用静态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聚丙烯酸(PAA)组装聚电解质复合膜,再经过羧... 为获得能够均匀分散和稳定固定Fe0的复合膜材料,以实现Fe^0的高反应活性,同时抑制Fe^0钝化,以聚丙烯腈(PAN)平板膜作为基膜材料,采用静态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聚丙烯酸(PAA)组装聚电解质复合膜,再经过羧基-亚铁离子的配位作用以及经典液相还原法制备复合膜(Fe^0-PDADMAC/PAA)n.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膜表面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并采用该复合膜对水体中的酸性红B(ARB)进行还原降解.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组装层数n=1、3、5、7、9时,复合膜中铁的含量分别为25.7、77.6、114.0、151.7、171.4 mg/g;溶液p H值在2.5~5.5范围内,复合膜对ARB的还原降解率为85%,反应体系中溶解氧的存在对复合膜还原ARB具有较小的抑制;降解反应过程中,Fe^0还原污染物后,单位质量膜上Fe的溶出量均小于0.1 mg/g,说明Fe离子能够较好地稳定固定在复合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配位 零价铁 酸性红B(ARB) 还原降解
下载PDF
光促进电镀锌板还原降解有机污染物
11
作者 陈锋 朱明峰 +2 位作者 缪亚美 方剑英 张金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用电镀锌板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降解。在碘钨灯照射下,电镀锌板对偶氮染料和氯代有机物的还原降解速率倍增。对不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测试及XPS测试的结果显示:光照下电镀锌板对偶氮染料和氯代有机物的还原降解遵循典型的零... 用电镀锌板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降解。在碘钨灯照射下,电镀锌板对偶氮染料和氯代有机物的还原降解速率倍增。对不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活性测试及XPS测试的结果显示:光照下电镀锌板对偶氮染料和氯代有机物的还原降解遵循典型的零价金属还原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入射光通过激发有机物分子或可能的有机物——Zn0复合物,加速了有机物分子和Zn0之间的电子转移还原过程。电镀锌板还原降解活性具有较好的持久性,在多次使用后未发现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锌板 零价金属 还原降解 偶氮染料 氯代有机物
下载PDF
杜仲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对直接橙26的催化还原降解 被引量:13
12
作者 姚平 邢铁玲 陈国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探索纳米银的绿色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催化降解作用,选用杜仲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杜仲纳米银粒子,并使用杜仲纳米粒子对直接橙26进行催化还原降解。结果表明:杜仲纳米银溶液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436 nm处存在明显的吸收峰,经激... 为探索纳米银的绿色制备及其对染料的催化降解作用,选用杜仲提取物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杜仲纳米银粒子,并使用杜仲纳米粒子对直接橙26进行催化还原降解。结果表明:杜仲纳米银溶液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436 nm处存在明显的吸收峰,经激光粒径仪测得杜仲纳米银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使用杜仲纳米银和硼氢化钠对直接橙26进行还原降解时,不添加纳米银粒子时,直接橙26在30 min内几乎不发生任何还原降解,添加杜仲纳米银粒子时,30 min内直接橙26的催化降解率最高可达93.2%;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杜仲纳米银粒子在粒径分布和催化性能方面存在差异,较低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杜仲纳米银粒子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经催化还原降解后,直接橙26分子中的偶氮基发生断裂,有效破坏了染料大分子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纳米银 催化性能 直接橙26 还原降解
下载PDF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还原降解水溶液中全氟辛烷磺酸盐研究
13
作者 李炳智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47-52,共6页
为解决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甲酸盐(FA)产生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还原降解水溶液中的PFOS。结果表明,不同降解体系PFOS 脱氟效率顺序为:未脱氧超声处理(US/O2)<脱氧超声处理(US/... 为解决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甲酸盐(FA)产生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还原降解水溶液中的PFOS。结果表明,不同降解体系PFOS 脱氟效率顺序为:未脱氧超声处理(US/O2)<脱氧超声处理(US/N2)<脱氧超声/过硫酸盐处理(US/PS/N2)<脱氧热活化过硫酸盐/甲酸盐处理(heat-PS/FA/N2);在溶液pH 值为8.0,温度为85℃,PFOS 约为18.6μmol/L,PS 和FA 浓度均为1.86 mmol/L 时,反应6 h 后CO2^●-还原体系PFOS 的脱氟效率达98%,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证实体系生成了强还原性CO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FA、PS 和T 可进一步提高PFOS 的脱氟效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监测发现,PFOS 还原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全氟辛酸、全氟庚酸、全氟己酸、全氟戊酸和全氟丁酸,据此推测了PFOS 可能的还原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 全氟辛烷磺酸盐 热活化过硫酸盐 甲酸盐 还原降解 水体污染
下载PDF
路易斯酸复合Pt/ZrO2协同催化碱木质素还原降解制备酚类低聚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倩 刘贵锋 +1 位作者 金灿 孔振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9,共13页
以路易斯酸FeCl3、CuCl2和NiCl2复合Pt/ZrO2催化碱木质素还原降解制备高酚羟基含量活性低聚物,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气压力等对碱木质素还原降解反应的影响。采用GPC、FT-IR、31P NMR、13C NMR及2D-HSQC NMR... 以路易斯酸FeCl3、CuCl2和NiCl2复合Pt/ZrO2催化碱木质素还原降解制备高酚羟基含量活性低聚物,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气压力等对碱木质素还原降解反应的影响。采用GPC、FT-IR、31P NMR、13C NMR及2D-HSQC NMR等表征分析了碱木质素及其降解产物,探讨了降解前后碱木质素的化学结构、组成及化学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Pt/ZrO2相比,路易斯酸复合Pt/ZrO2具有较高的协同催化反应活性,可有效提高降解产物的产率及生成酚类化合物的选择性,Pt/ZrO2-FeCl3具有最优催化活性。适宜的催化反应条件为:催化剂Pt/ZrO2-FeCl3与碱木质素质量比为1∶15、催化剂中FeCl3与Pt/ZrO2质量比值为0.2、反应温度300℃、反应时间3 h、氢气压力4 MPa,该条件下碱木质素催化还原降解得到的低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998,产率为89%,且具有较高的酚羟值(362 mg/g)和较低的固体残渣率(2.70%)。对碱木质素、Pt/ZrO2催化降解产物(DL1)和Pt/ZrO2-FeCl3催化降解产物(DL2)的结构表征表明:在木质素还原降解反应过程中,紫丁香基(S)型结构单元比愈创木基(G)型结构单元更易被破坏,且Pt/ZrO2-FeCl3催化剂对碱木质素分子结构中—OCH3、β-O-4及β-β键断裂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Pt/ZrO2 路易斯酸 协同催化 还原降解
下载PDF
染料的杜仲纳米银粒子催化还原降解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涛 姚平 +1 位作者 邢铁玲 陈国强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4,共6页
针对合成染料污染环境、不易降解的问题,采用生物还原法制备的杜仲纳米银粒子作为催化剂,NaBH4为还原剂,对合成染料进行催化还原降解,探讨了杜仲纳米银粒子对各种结构染料的催化性能及催化还原降解机理。试验表明:对于双偶氮染料,NaBH4... 针对合成染料污染环境、不易降解的问题,采用生物还原法制备的杜仲纳米银粒子作为催化剂,NaBH4为还原剂,对合成染料进行催化还原降解,探讨了杜仲纳米银粒子对各种结构染料的催化性能及催化还原降解机理。试验表明:对于双偶氮染料,NaBH4的还原降解能力非常有限,而在同时加入杜仲纳米银和NaBH4的条件下,双偶氮染料可发生有效的催化还原降解,18 min内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分别下降了84.4%(直接紫1)和60.1%(直接红23);对于杂环类染料,单独使用NaBH4还原剂也可以实现染料特征峰的明显下降,而加入纳米银催化剂后下降的速度显著增加,推断纳米银和NaBH4破坏了杂环染料分子的共轭发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纳米银 染料 还原降解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维生素B12对厌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章佳琦 李飞 +3 位作者 于路伟 杨志敏 曹威 苑宝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753-4761,共9页
研究了投加生物催化剂维生素B12(VB12)对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氟调聚醇(8:2FTOH)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VB12能够改变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的动力学特性并增加其最终去除率,但投加量存在上下限:当VB12投加量≤1mg/L时,8:2FTOH... 研究了投加生物催化剂维生素B12(VB12)对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氟调聚醇(8:2FTOH)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VB12能够改变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的动力学特性并增加其最终去除率,但投加量存在上下限:当VB12投加量≤1mg/L时,8:2FTOH最终去除量无显著增加;当VB12投加量≥5mg/L时,8:2FTOH最终去除量也不再持续增加.投加所有剂量的VB12均可显著增加8:2FTOH的最终脱氟率.投加VB12对厌氧活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去除率和脱氟率的影响并不一致.此外,投加较高浓度的VB12可以抑制厌氧污泥还原降解8:2FTOH过程中多氟代化合物等中间降解产物的积累,提高全氟代化合物等终态降解产物的产率,同时有利于增加8:2FTOH的矿化脱氟率,但却导致了更低的总物质的量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氟调聚醇(8:2FTOH) 维生素B12 厌氧污泥 还原降解
下载PDF
Fe(Ⅱ)/生物炭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慧鸣 张鹏 +1 位作者 殷哲云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97-2303,共7页
以玉米秸秆、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厌氧条件下,Fe(Ⅱ)/生物炭体系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降解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Fe(Ⅱ)/生物炭体系中,Fe(Ⅱ)的还原性显... 以玉米秸秆、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厌氧条件下,Fe(Ⅱ)/生物炭体系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并对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降解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Fe(Ⅱ)/生物炭体系中,Fe(Ⅱ)的还原性显著增强;原料、制备温度、Fe(Ⅱ)初始浓度、p H值都会对Fe(Ⅱ)的还原活性造成影响.其中在p H=7、固水比=1∶500、25℃,Fe(Ⅱ)和硝基苯的初始量分别为12 mmol·L^(-1)和0.08 mmol·L^(-1)的条件下,Fe(Ⅱ)/PBC700可将93%的硝基苯降解,为最佳降解体系.为了揭示Fe(Ⅱ)/生物炭体系还原硝基苯的关键结构与机理,分别研究了生物炭除灰处理和除有机质处理对Fe(Ⅱ)/生物炭体系还原能力的影响.发现两种处理都可使反应加速,由此推断,一方面生物炭灰分中的金属氧化物与Fe(Ⅱ)组成表面结合铁还原系统使Fe(Ⅱ)的还原性增强;另一方面生物炭的类石墨烯片层有机质结构起到了电子传递的作用,也可促进Fe(Ⅱ)对硝基苯的还原.本文为Fe(Ⅱ)还原去除有机污染物发现了一个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Fe(Ⅱ) 硝基苯 还原降解
原文传递
有机物质对铁还原降解四氯化碳的影响
18
作者 孟亚锋 汪大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6-2410,共5页
为探寻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醌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质对铁用于环境中有机氯污染修复的影响,实验采用在零价铁还原体系中,加入增强电子转移的醌类物质和铁表面负载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铁对四氯化碳的吸附来增强铁还原脱氯.结果表明:... 为探寻土壤和地下水中广泛存在的醌和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质对铁用于环境中有机氯污染修复的影响,实验采用在零价铁还原体系中,加入增强电子转移的醌类物质和铁表面负载表面活性剂,以提高铁对四氯化碳的吸附来增强铁还原脱氯.结果表明:分别加入4.0×10-3mol/L蒽醌-2,6-二磺酸钠和1,4-二羟基蒽醌,四氯化碳的降解速度提高70%和52%.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负载的零价铁对四氯化碳降解有很好的增强效果,最佳的增强效果在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处理的铁比未处理的铁可提高四氯化碳的降解速率分别为81%和130%,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协同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转移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还原降解
下载PDF
UV/SO_3^(2-)体系还原降解全氟辛烷磺酸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洲 何海洋 +2 位作者 董学林 方晓青 胡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0-730,共11页
采用水合电子(e-aq)的还原技术降解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结果表明,不同体系PFOS降解的脱氟率如下:SO_3^(2-)/N_2<UV/N_2<UV/SO_3^(2-)/O2<UV/SO_3^(2-)/Air<UV/SO_3^(2-)/N_2,通过刃天青荧光探针实验证实与体系e-aq的... 采用水合电子(e-aq)的还原技术降解水中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结果表明,不同体系PFOS降解的脱氟率如下:SO_3^(2-)/N_2<UV/N_2<UV/SO_3^(2-)/O2<UV/SO_3^(2-)/Air<UV/SO_3^(2-)/N_2,通过刃天青荧光探针实验证实与体系e-aq的生成量有关.PFOS降解的脱氟动力学满足PEK模型,其快反应与慢反应分别对应于PFOS支链异构体与直链异构体的降解.增加SO_3^(2-)浓度可提高PFOS的脱氟率,碱性条件下的脱氟效果明显优于酸性和中性条件.此外,反应温度的提升可进一步提高PFOS的脱氟率.通过对中间产物的监测表明,除了端基断裂和氟原子直接脱除的方式外,PFOS亦可通过中间C—C键断裂的方式发生降解,从而使得短链全氟丙酸(PFPr A)和全氟丁酸(PFBA)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紫外引发 亚硫酸盐 水合电子 还原降解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的还原降解
20
作者 刘雨 刘佩东 +3 位作者 胡晓丹 张海黔 张晓红 常树全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8期225-228,共4页
新型有机化合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又产生了危害。近年来,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就光催化还原法、零价金属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水合电子还原法四种方法降... 新型有机化合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又产生了危害。近年来,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就光催化还原法、零价金属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水合电子还原法四种方法降解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卤代有机污染物 还原降解 电子-空穴对 水合电子 电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