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二聚体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建 陈海涛 +2 位作者 顾涤恒 陆惠新 高甜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D-二聚体(D-D)的变化,分析D-D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评估D-D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9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D于颅脑损伤后24 h、3 d、7 d、14 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早期D-二聚体(D-D)的变化,分析D-D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评估D-D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9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D于颅脑损伤后24 h、3 d、7 d、14 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D-D与PIH、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92例患者中伤后24 h D-D异常发生率64.73%,明显高于伤后7 d、14 d(P<0.01),且易发生PIH。病情重者及死亡组D-D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D-D异常发生率高,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并存,纤溶指标升高显著时,伤情严重,PIH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提示D-D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急性颅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脑损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童武松 徐俊法 +7 位作者 李高义 郭义君 杨文进 曾劲松 郑平 何斌 唐馨芬 林同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10期589-591,59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关系。方法对498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的含量改变。同时,通过比较颅脑损伤患者连续头颅CT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及PIH与非PI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含量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498例患者中,139人(27.91%)发生PIH。PT、Fg、TT、PLT、D-D异常者PIH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正常者PIH的发生率(P<0.05)。其中PIH患者在伤后早期血浆PT、D-D含量比非PIH患者明显升高,而血浆F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早期血浆PT、D-D、Fg含量的变化,可作为PIH发生的预测因素,对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应早期连续复查头颅CT,以使PIH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CT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卫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发生的CT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3-09收治的626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H患者与非PIH患者的CT表现差异以及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发生的CT表现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3-09收治的626例急性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IH患者与非PIH患者的CT表现差异以及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IH组与非PIH组首次CT表现中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是影响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强因素。结论急性颅脑创伤后应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以便尽快确诊PIH及时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创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CT表现
下载PDF
CT在诊断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中的早期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元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期117-117,共1页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25例,根据再次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PIH组38例和非PIH组87例,观察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首次CT扫描表现,PIH 组与非 PIH患者颅骨骨折、SAH、脑挫损伤和初发血肿...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125例,根据再次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PIH组38例和非PIH组87例,观察两组患者CT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首次CT扫描表现,PIH 组与非 PIH患者颅骨骨折、SAH、脑挫损伤和初发血肿例数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颅内积气患者人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扫描表现为颅骨骨折、SAH、脑挫伤以及初发血肿,是医生预判进展性颅脑损伤发生的重要因素,对于医生及时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脑损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颅脑损伤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宝南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4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外伤史的颅脑损伤患者182例进行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检查,并行2次CT检查确定是否发生PIH,观察PIH组患者和非PIH患者各指标...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I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外伤史的颅脑损伤患者182例进行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检查,并行2次CT检查确定是否发生PIH,观察PIH组患者和非PIH患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分析指标异常对PIH的危险度。结果 PIH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14.34±1.59)s和D-二聚体(D-D)(75.42±43.76)mg/L明显高于非PIH组,纤维蛋白原(Fib)(2.34±0.64)g/L明显低于非PI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Fib、D-D异常是诱发PIH的可能影响因素,PT、Fib、D-D异常患者的PIH发病率分别44.00%、56.25%和39.31%,明显高于正常者(P<0.05),PT、Fib、D-D异常者PIH发病率分别为正常者的1.680、2.749和1.385倍。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PT、Fib、DD水平异常可增加PIH的发病风险,应密切关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者再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黄永东 丁锦根 +5 位作者 程前 潘智丰 谢光继 王庆纶 石磊 魏祥皇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8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PHI)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45例,设为PHI组,未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151例,设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PHI)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45例,设为PHI组,未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15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浓度与PHI的关联性。结果:PHI组D-二聚体的平均浓度为(8.39±3.35)mg/L,对照组为(6.06±3.05)mg/L;PHI组C-反应蛋白平均浓度为(6.79±1.65)mg/L,对照组为(4.36±1.03)mg/L,PHI组的D-二聚体、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标准,PHI组的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浓度可作为预测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代江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结果:200例患者中,观察组在经CT确诊为进展性颅内出血的,行血肿清除手术的康复率在98%。对照组预后颅内出血的...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历史性回顾。结果:200例患者中,观察组在经CT确诊为进展性颅内出血的,行血肿清除手术的康复率在98%。对照组预后颅内出血的确诊率在99%。两组患者在行CT检查时,对于伤后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的确诊率比较高,临床差异不显著,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入院前后瞳孔对光反射,身体指征达标率,检查治疗前后综合评分以及收缩压变动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对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病变性质以及病变程度有明显的优势,对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量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CT检查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发生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杜远庆 姜长友 +3 位作者 梁志强 李丽琴 杜曼文 顾智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4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anil hemorrhage,PIH)的CT检查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颅脑创伤后患者进行连续CT检查,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组患者与非PIH组患者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首...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anil hemorrhage,PIH)的CT检查表现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颅脑创伤后患者进行连续CT检查,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组患者与非PIH组患者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首次CT检查的表现。结果 100例中29例(29%)发生PIH,PIH组与非PIH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CT检查表现为颅骨骨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挫裂伤、初发血肿,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早期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首次表现为颅骨骨折、SAH、脑挫裂伤、初发血肿,应进行连续CT扫描以早期确诊PIH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CT扫描检查 预后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0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出现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分为PIH组和非PIH组,其中PIH组有32例,非PIH组有18例。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分析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50例,根据患者是否有出现颅脑损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分为PIH组和非PIH组,其中PIH组有32例,非PIH组有18例。对比两组患者首次CT检查结果。结果 PIH组患者发生颅脑骨折、初发血肿和蜘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明显高于非PIH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结果若出现有颅脑骨折、初发血肿以及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CT结果,则需要再次进行CT检查确诊或者排除是否是进展性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脑损伤后 进展性颅内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和D-二聚体动态检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永东 丁锦根 +3 位作者 潘智丰 王庆纶 石磊 魏祥皇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8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重型颅脑外伤发生进展性出血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预后的关联性。结果:45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重型颅脑外伤发生进展性出血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预后的关联性。结果:45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预后良好组入院时D-二聚体的平均浓度为(8.68±3.05)mg/L,而预后不良组平均浓度为(10.31±3.35)mg/L,入院时,两组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预后不良组各时间段D-二聚体浓度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可作为监测颅脑外伤进展性出血预后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脑外伤 进展性颅内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发生的 被引量:8
11
作者 童武松 徐俊法 +8 位作者 郭义君 俞辉 杨文进 郑平 唐馨芬 李高义 何斌 曾劲松 林同顺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5-499,共5页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与非PIH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GC...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创伤后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IH)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比较颅脑创伤患者连续头颅CT扫描的表现,确定是否发生PIH.分析PIH与非PIH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首次CT检查表现、伤后早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的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498例患者,其中139例(27.9%)发生PIH.116例(83.5%)PIH在伤后2 h内行CT扫描.PIH组与非PIH组在年龄、入院时GCS、受伤至首次CT扫描时间、伤后首次CT表现为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挫裂伤、初发血肿、血浆PT、Fg、D-D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PIH组与非PIH组在伤后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以及D-D与PI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结论 对于受伤后早期(2 h内)即行首次头颅CT检查的患者,如果首次CT表现为SAH、挫裂伤、初发血肿合并D-D含量升高,应进行更早的连续CT扫描以期早期发现PI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危险因素 预后 进展性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单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因子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与进展性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卢香琼 吴惺 +5 位作者 袁强 吴思荣 路鑫 毛颖 周良辅 胡锦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单纯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FⅦ活性(FⅦa)的关系,探讨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H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急诊入院的79例单纯... 目的研究单纯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FⅦ活性(FⅦa)的关系,探讨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进展性颅内出血(PH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急诊入院的79例单纯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入院时外周静脉血并送检FVHa,提取患者血液DNA,检测FⅦ启动子区CpG2、CpG3、CpG4、CpG5、CpG6甲基化率。根据患者血浆FVHa水平,将患者分为FⅦa≥90%组和FVHa〈90%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PHI,将患者分为PHI组和非PHI组。比较四组患者FⅦ启动子区CpG各位点甲基化率、性别、年龄、收缩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GCS、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Ⅶa≥90%组患者CpG3位点甲基化率小于FVHa〈90%组(0.83±0.05:0.85±0.03)(P〈0.05),而两组患者CpG2、CpG4、CpG5、CpG6等位点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I组与非PHI组患者以上CpG各位点甲基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TBI患者FⅦ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浆FVHa水平相关,甲基化率高,患者血浆FVHa水平低;而FⅦ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患者是否发生PHI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因子Ⅶ 甲基化 进展性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益磊 刘劲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8-212,共5页
颅脑创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给社会以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凝血功能障碍在颅脑创伤后十分常见,尤其多见于服用了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复杂,并且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是其出现往往... 颅脑创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创伤类型,给社会以及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凝血功能障碍在颅脑创伤后十分常见,尤其多见于服用了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复杂,并且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是其出现往往导致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成分输血以及相关血液制品和止血药物的应用是目前纠正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将对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时间窗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海兵 徐睿 +1 位作者 程强 朱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9期2821-2823,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 目的比较分析早期和晚期使用氨甲环酸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氨甲环酸的最佳治疗时间窗。方法选取2015-2016年经CT证实有颅脑外伤的患者112例,以时间窗为标准,分为早期治疗组53例及晚期治疗组59例,3h之内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列入早期治疗组,3h之后使用的患者列入晚期治疗组。治疗后24h后复查凝血象及血小板,比较两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入院后24~48h至少复查1次头颅CT,追踪患者3个月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及预后。结果早期治疗组患者DIC评分有明显改善,早期治疗组进展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更低,早期治疗组的预后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减少进展性颅内出血,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脑外伤 凝血功能 进展性颅内出血 预后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循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强 胡锦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799-803,共5页
颅脑创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是指颅脑遭受创伤引起组织损伤后,出现以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激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凝血功能紊乱,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本文综述了目前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循... 颅脑创伤(TBI)后凝血功能障碍是指颅脑遭受创伤引起组织损伤后,出现以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激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凝血功能紊乱,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本文综述了目前TBI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循证医学证据,以总结TBI后凝血功能障碍诊治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循证医学 凝血功能障碍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重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凝血-纤溶异常与PIH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詹结民 胡建成 +2 位作者 刘健 朱子进 张丰明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对预测进展性颅内出血(PIH)及评判其预后的价值。方法:急诊检测85例重度单纯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伤后6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并动态复查CT确定有无PIH发生,随访1年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凝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即有凝血功能异常,APTT延长、PT延长、Fbg下降都与PIH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而TT改变与PIH发生及预后无统计学关系(P>0.05)。结论:颅脑损伤早期PT、APTT、Fbg变化可作为预测PIH发生的指标之一,对早期APTT、PT延长而Fbg下降者更应积极连续复查头颅CT,以期更加及时诊断PIH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进展性颅内出血 预后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静脉血栓栓塞药物预防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柏晓奇 许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22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药物预防的时机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VTE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对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PIH)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药物预防的时机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VTE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对进展性颅内出血(progressive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PIH)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入住ICU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物预防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早期(住院72小时内),晚期(住院72小时后),不预防。共纳入了140例TBI患者(早期:n=30,晚期:n=49,不预防:n=61),比较组间VTE发生率、PIH发生率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IH的影响因素。结果组间VTE发生率(早期20%,晚期22.4%,不治疗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H发生率(早期46.7%对中间49%对晚期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入院后止血药使用是PI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BI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预防可降低VTE发生率,且早期运用并未增加PIH的风险,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入院后止血药使用是PI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静脉血栓栓塞 进展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建 虞正权 陈海涛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730-2731,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5项指标于颅...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评估凝血功能异常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查20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5项指标于颅脑损伤后1、3、7、14d的变化。对其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204例患者中伤后24h凝血异常发生率为47.55%,明显高于伤后7、14d(P<0.05)。凝血功能异常者易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P<0.05)。病情重者凝血功能异常更明显,以Fb、D-D异常更显著(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中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血液高凝状态与纤溶亢进并存,纤溶指标升高显著时,伤情严重,PIH发生率高,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异常 脑损伤 D-二聚体 进展性颅内出血
原文传递
颅脑损伤急性期凝血功能异常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元回 郑金意 章剑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TBI组(GCS3~8分)和轻中型TBI组(GCS>8分);按病情进展分为PIH组和非PIH组;治疗15d...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TBI组(GCS3~8分)和轻中型TBI组(GCS>8分);按病情进展分为PIH组和非PIH组;治疗15d后,按病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急性TBI患者在发病24h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重型TBI组PT、FBG和PLT异常较轻中型TBI组明显,PIH组PT、APTT、FBG和PLT异常较非PIH组明显,预后不良组PT、APTT、FBG和PLT异常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患者急性期常见凝血功能异常,早期监测PT、APTT、FBG和PLT对判断TBI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预测进展性颅内血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功能 严重程度 进展性颅内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