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叶素贞 王晓阳 +2 位作者 白弘照 周雪珍 李海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812-2816,共5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P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卒中后疲劳(post stroke fatigue,PS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收集PSF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额外施加RIPostC,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疲劳严重程度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情绪。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HAMA、HAMD和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BI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6,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IHSS、BI、MMSE、FSS、HAMA和HAMD评分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71,P<0.01),试验组的各项评分改善更加明显;FSS的影响因素为MMSE和HAMA。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显著改善卒中后疲劳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缓解疲劳症状、焦虑和抑郁情绪,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为认知功能和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卒中后疲劳 认知功能 焦虑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通过水通道蛋白-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血脑屏障保护机制
2
作者 杨军 安贵良 +2 位作者 刘子琨 李浩然 宋广福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再灌注...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及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模型。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再灌注组(I/R组)、后适应组(RIPC组)。再灌注24h后对每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病理损伤变化,脑梗死体积,评估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的大鼠表现出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脑组织水肿明显,苏木素-伊红(HE)染色缺血侧海马CA1区呈现出明显的病理性改变,脑组织缺血侧呈白色,梗死范围较大,伊文氏蓝含量显著升高,AQP4的表达明显升高。RIPC组的大鼠比I/R组有明显改善,但差于Sham组。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脑屏障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下调AQP4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关。下肢作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的器官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 水通道蛋白-4 血脑屏障 脑水肿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安贵良 孙岩 +2 位作者 刘子琨 Hamissou Moussa Maman Roufai 杨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7期96-98,107,共4页
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指通过对远隔器官实施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减轻对缺血敏感器官(心、脑、肾等)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由于缺血时间发生无法预测,因此,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减轻心、脑、肾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技术是远... 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指通过对远隔器官实施短暂的非致死性缺血再灌注处理,从而减轻对缺血敏感器官(心、脑、肾等)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由于缺血时间发生无法预测,因此,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减轻心、脑、肾等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技术是远隔缺血后适应。本文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开展该方面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缺血性脑卒中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关敏 罗超凡 +1 位作者 陈集雅 李阳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0期869-873,共5页
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然而再灌注治疗也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能促进顿抑心肌恢复,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相... 再灌注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能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然而再灌注治疗也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或坏死。远隔缺血后适应是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措施,能促进顿抑心肌恢复,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机制主要集中在抑制氧化应激、抗凋亡、减轻炎症反应及增加自噬,多种信号分子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心肌梗死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顿抑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段旭 刘海艳 魏秀娥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644-649,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9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84例。2组患者均接受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序贯标准药物治疗,干预组给予RIPostC治疗。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评估患者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测定2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 h及入院后7 d VEGF和MMP9水平。转归不良定义为90 d时mRS评分≥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RIPostC治疗与预后不良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患者90 d mRS评分0~1分者占68.2%,对照组为5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IPostC干预(OR 0.372,95%CI 0.172~0.805,P=0.012)、基线NIHSS评分(OR 1.336,95%CI 1.184~1.508,P<0.001)与90 d预后存在独立相关性。同一组别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 d时VEGF和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组别间上述3个测定时间点VEGF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ostC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远隔缺血后适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影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磊 李肖红 +3 位作者 张奇洲 李毓斌 阿米娜.依布拉音 秦永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探讨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 F-FDG)放射性核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PET/CT)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 F-FDG)放射性核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PET/CT)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其中治疗后成功在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的51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冠脉血运重建术(PCI)]和B组[冠脉血运重建术+远隔缺血后适应(PCI+RIPostC)],通过半定量评分的方法确定心室各节段葡萄糖代谢和心肌运动情况。结果 2组患者心肌的17个阶段中,第1、2、3、4、6、7、8、9、10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11、12、13、14、15、16、17段与A组比较,B组心肌存活的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PET/CT测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比较,B组左室心功能较A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RIPerC可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左心功能,通过心脏18 F-FDG PET/CT评估,RIPerC显著增加梗死区心肌细胞存活数量,在其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18 F-FDG PET/CT)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隔缺血后适应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营 赵海苹 +2 位作者 吉训明 高素琴 罗玉敏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44-850,共7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缺血2 h再灌注,即刻进行RIPostC 3个循环。神经功能评分采用Longa评分法、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3种方法分别在脑缺血后8、24 h,3、7、14和30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留取脑组织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部分大鼠应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明确了大鼠的脑缺血状况。结果 Longa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7 d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肢踩空试验和12分评分法结果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3 d和7 d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分析显示,RIPostC组与对照组相比,RIPostC组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ostC可以减少大鼠脑缺血后8和24 h、3和7 d的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3d和7d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远隔缺血后适应 神经功能评分 脑梗死体积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海鹏 钱云霞 +6 位作者 林奔腾 赵欣 许海峰 程绪杰 贺永明 周亚峰 杨向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 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并在心导管室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PPCI+RIPost C组(n=36)和PPCI组(n=44),两组均接...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 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STEMI并在心导管室行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PPCI+RIPost C组(n=36)和PPCI组(n=44),两组均接受PPCI。PPCI+RIPost C组在球囊扩张3 min内针对上肢行RIPost C。受试者术前和术后0.5、8、24、48、72 h共抽取静脉血6次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第7天应用心脏超声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PPCI+RIPost C组CK-MB峰值明显减低〔(280.60±45.83)ng/ml vs(352.21±65.42)ng/ml,P<0.01〕;PPCI+RIPost C组CK-MB曲线下面积中位数为717.25(364.63~921.98),PPCI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为807.00(693.30~1 136.00),PPCI+RIPost C组较PPCI组CK-MB曲线下面积明显减低(P<0.05)。(2)PPCI+RIPost C组术后第7天LVEF显著高于PPCI组〔(54.50±9.73)%vs(48.14±7.04)%,P=0.01〕。结论针对上肢行RIPost C可以降低STEMI患者心肌坏死面积、提高患者LVEF,提示RIPost C对STEM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远隔缺血后适应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中的脑缺血保护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荣波 刘潇强 +5 位作者 方敬念 肖颖秀 曾琼 肖丽云 郑卫东 庄伟端 《新医学》 2020年第11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IPC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补救性动脉溶栓、取栓支架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方法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RIPC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血管内治疗,包括溶栓、补救性动脉溶栓、取栓支架或与药物溶栓联用以实现闭塞血管再通。RIPC组在血管内治疗术前于左下肢绑缚无创血压袖带,术中第一次球囊扩张或血栓抽吸而恢复血流后1 min内开始充气加压阻断左下肢血流,充气5 min,放气5 min,交替3个循环。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及NIHSS评分)、治疗前后凝血功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以及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提高,NIHSS评分均下降,且RIPC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24 h和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蛋白原、IL-6、CRP水平在术后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RICP组术后7 d上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IPC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症状,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可能是潜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急性脑梗死 早期血管内治疗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为明 徐鹏远 +5 位作者 岑云云 许青文 孙大力 李树民 戚宇星 李奕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否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和远隔缺血后适应组(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组)共3组...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否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种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和远隔缺血后适应组(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组)共3组,每组8只。Con组只给予解剖游离肠系膜上动脉;IR组解剖出肠系膜上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60min后再灌注120min;RIP组在肠系膜上动脉缺血20min后捆绑左下肢形成4个间隔5min的循环缺血再灌注(共40min),再进行再灌注2h。测定回肠组织中丙二醛(maleiedialdehyde,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肠道组织形态学改变,对小肠黏膜损伤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光镜下观察IR和RIP组有明显的肠道损伤,RIP组肠道损伤程度明显较IR组轻。小肠损伤按Chiu氏评分,RIP组Chiu评分值(2.10±0.63)明显低于IR组(3.20±0.76)(P<0.05)。IR和RIP组回肠组织中MDA和MPO含量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而RIP组回肠组织中MDA及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均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适应可能是通过减轻活性氧损伤及炎症反应来保护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小肠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晓欧 徐惠琴 巴晓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实验1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实验2组(远隔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每组各12...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实验1组(缺血预适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实验2组(远隔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每组各12只大鼠。在实验后3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组织凋亡与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组大鼠在建模过程中有6只因建模失败而死亡,3组建模后3 d存活大鼠的体温、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后3 d,实验1组与实验2组的脑组织凋亡指数、脑梗死面积、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SOD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其原因可能与远隔缺血后适应可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脑组织细胞凋亡,并降低SOD活性有关,而缺血预适应与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缺血再灌注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后适应 细胞凋亡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心颖 丁文婷 +3 位作者 鲍双振 高倩 魏琰 崔永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仅采用基础药...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仅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加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偏利现象发生率。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NIHSS评分[(13.3±2.1)分]较对照组[(15.2±1.8)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偏利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偏利现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水平,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缺血 远隔缺血后适应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梁鹏 张江 王大力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7期520-520,共1页
远隔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 远隔缺血后处理尤其是肢体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在缺血后处理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因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性强,且具有事后性,目前已成为研究保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热点。远隔缺血后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我们就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肢体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 缺血性脑血管病 损伤 机制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老龄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萌 黄江 +2 位作者 安帅 曹光磊 沈惠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8期715-720,共6页
目的明确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否能够提高老龄大鼠体内骨折愈合过程中各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骨折愈合。方法选取64只老龄大鼠(18~20月龄),制作胫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应用大鼠肢体缺血适应仪对... 目的明确远隔缺血后适应是否能够提高老龄大鼠体内骨折愈合过程中各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骨折愈合。方法选取64只老龄大鼠(18~20月龄),制作胫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远隔缺血后适应组(32只)和对照组(32只),应用大鼠肢体缺血适应仪对远隔缺血后适应组进行缺血后适应干预,对照组做空白对照。在骨折后第7、14、28、42天取材。然后通过Micro-CT、生物力学、qRT-PCR以及Westenblot等方法检测两组老年大鼠骨折侧骨组织的结构、骨强度、成骨标志物以及低氧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术后第14、28天和42天远隔缺血后适应组的骨痂体积以及灰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远隔缺血后适应组大鼠胫骨标本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和强度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在术后第7、14、28天时,远隔缺血后适应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蛋白表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折后短期的适宜频率的远隔缺血后适应可以促进老龄大鼠胫骨骨折愈合,其促进作用是通过诱导成骨以及促进血管生成两方面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远隔缺血后适应 低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阿依古再丽·图尔贡 赵倩 +4 位作者 刘芬 宋宁 张雪鹤 杨毅宁 李晓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2月—2018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2月—2018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STEMI且急诊行直接PCI的患者30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RIPostC组(n=155)和对照组(n=154),RIPostC组患者行直接PCI术前完成三轮下肢缺血后适应。比较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AUC)、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直接医疗费用。院外平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患者院外MACE发生率及再入院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结果RIPostC组入院48 h内CK-MB累积释放量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院内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院外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院外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Kaplan-Meier曲线比较两组患者MACE事件累计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显示PCI术后50天后Kaplan-Meier曲线明显出现分离,RIPostC组院外总MACE累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RIPostC组住院期间及再入院花费的直接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PostC作为PCI治疗过程的辅助治疗,不仅能改善STEMI患者临床预后,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远隔缺血后适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医疗费用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预防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海霞 李林 +2 位作者 谢海洋 邵祥忠 秦延昆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4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海安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采取数字表法分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海安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采取数字表法分随机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1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脑卒中后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HAM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2组治疗后HAMD、NIHSS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显著降低ADL评分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1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2组治疗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能够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其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能够缓解抑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缺血性脑卒中 抑郁 远隔缺血后适应 预防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通过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善小鼠缺血后脑组织的恢复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雪 罗玉敏 +1 位作者 闵连秋 王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改变可以在脑缺血急性期引起脑水肿,在缺血恢复期改变胶质瘢痕的形成。本实验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调节。方法脑缺血被诱导通过C57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的阻断1 h,在再灌注即刻给予RIPC。结果 RIPC能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14 d大脑半球的水肿、梗死面积,减少脑萎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率。而且RIPC能调节星形胶质细胞亚型的比例,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3 d和14 d,RIPC能降低缺血侧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增加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GS)的表达,并且能够下调GFAPα的水平和上调GFAPδ/GFAPα的比例来调节GFAP的亚型。结论RIPC治疗能调节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可塑性,提高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星形胶质细胞可塑性 远隔缺血后适应 星形胶质细胞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评价
18
作者 曲典 吕秀玉 +2 位作者 张雪凤 牛忠江 付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 观察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44例,观察组(常... 目的 观察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4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45例,疗程均为14 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 d、30 d、90 d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90 d对患者行mRS评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IHS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第14 d在观察组及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0 d、90 d在观察组及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RS评分在观察组及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0 d、90 d mRS评分在观察组及治疗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90天总有效率、良好预后,在观察组及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操作简单、便捷、依从性高、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远隔缺血后适应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miR-199a、miR-13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文婷 王心颖 +2 位作者 高倩 魏琰 崔永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4145-4148,共4页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微小miR-199a(miR-199a)、miR-13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8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阿替普酶组和适应联合组各79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适应联合组采用远隔缺血后... 目的探究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阿替普酶对脑梗死患者微小miR-199a(miR-199a)、miR-13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8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阿替普酶组和适应联合组各79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适应联合组采用远隔缺血后适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99a、miR-137表达量;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与阿替普酶组相比,适应联合组NSE、Hcy、hsCRP、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阿替普酶组相比,适应联合组NGF、BDNF、miR-199a、miR-13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阿替普酶组相比,适应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可显著治愈并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改善miR-199a、miR-137的水平,促进脑梗死患者身体恢复,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后适应 阿替普酶 脑梗死 微小miR-199a 微小miR-137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