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7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有预测价值
1
作者 靳丽丽 任伟曼 夏松云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96,共5页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单侧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mi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48例头晕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S分为IS组(109例)和非IS组(39例)... 目的:探讨年龄、血压、单侧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持续时间、糖尿病(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微小RNA(miRNA)-20b对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IS)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48例头晕患者,根据是否发生IS分为IS组(109例)和非IS组(39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ABCD2评分和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晕患者发生IS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BCD2评分联合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对评估头晕患者发生IS的预测价值。结果:IS组年龄、高血压史比例、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泛连接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IS组,miR-20b水平明显低于非IS组(P均<0.05)。LDL-C升高(OR=2.575,95%CI:1.497~3.353)、ABCD2评分>3分(OR=3.069,95%CI:2.242~5.408)、泛连接蛋白升高(OR=1.089,95%CI:1.018~1.187)为头晕患者发生IS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miR-20b为独立保护因素(OR=0.351,95%CI:0.220~0.559,P<0.05)。3个指标联合预测头晕患者发生IS的曲线下面积(AUC=0.859,95%CI:0.791~0.926)明显大于ABCD2评分(AUC=0.759,95%CI:0.669~0.849)、泛连接蛋白(AUC=0.656,95%CI:0.554~0.759)、miR-20b(AUC=0.821,95%CI:0.750~0.893)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ABCD2评分和血清泛连接蛋白、miR-20b水平为头晕患者发生IS独立影响因素,3个指标联合对头晕患者IS风险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缺血性卒中 ABCD2评分 连接蛋白 微小RNA-20b
下载PDF
连接蛋白2和FGF23在房颤介导心肌病兔心房组织中的表达
2
作者 郭爽 李树仁 +1 位作者 赵美 郝潇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究连接蛋白2(J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房颤介导心肌病(AMC)兔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左心房快速起搏法建立心房颤动(AF)模型,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下降>10%纳入AMC组,否则为AF组,对照组只植入起搏器... 目的 探究连接蛋白2(JP2)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在房颤介导心肌病(AMC)兔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通过左心房快速起搏法建立心房颤动(AF)模型,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下降>10%纳入AMC组,否则为AF组,对照组只植入起搏器不起搏。最终成功建立AF动物模型11只,其中AF组6只,AMC组5只,对照组6只。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JP2和FGF23水平。处死动物后,取心房组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JP2和FGF2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C组左房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内径增大,LVEF降低,与AF组相比,AMC组LVEF降低,主动脉增宽,右室扩大。与对照组相比,AF组左房心肌细胞FGF23(P<0.001)、JP2(P<0.0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而AMC组JP2表达降低(P<0.001)。与AF组相比,AMC组FGF23和JP2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AF组FGF23和JP2血浆浓度升高,AMC组FGF23水平升高。与AF组相比,AMC组FGF23和JP2血浆浓度偏低。结论 在AMC兔模型中,FGF23表达增加,JP2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房颤介导心肌病 连接蛋白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下载PDF
神经连接蛋白1、2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与髓鞘形成的促进作用
3
作者 张小娇 朱明媚 +1 位作者 王家彦 汤欣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目的探讨神经连接蛋白1、2(NLGN-1、-2)对少突胶质细胞(OLs)分化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OLs,用不同浓度(80μg/L、200μg/L、500μg/L)的NLGN-1、-2处理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OLs的分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 目的探讨神经连接蛋白1、2(NLGN-1、-2)对少突胶质细胞(OLs)分化和中枢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OLs,用不同浓度(80μg/L、200μg/L、500μg/L)的NLGN-1、-2处理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OLs的分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髓鞘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髓鞘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NLGN-1、-2能够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分化为成熟的OLs,提高OLs髓鞘形成的能力,且在体外条件下500μg/L促进效果最优,NLGN-2的促进效果优于NLGN-1。同时,Real-time PCR检测到最佳浓度处理后髓鞘相关基因髓磷脂P0蛋白(MPZ)、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500μg/L NLGN-1和NLGN-2处理OLs 12 h后MBP和MPZ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NLGN-1、-2能够促进OLs分化进而提高OLs髓鞘形成的能力,且NLGN-2的促进效果优于NLGN-1,提示加入抑制性突触的细胞因子有利于提高中枢胶质细胞的髓鞘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连接蛋白 少突胶质细胞 髓鞘形成 免疫荧光 大鼠
原文传递
抑制连接蛋白43介导半通道活性促进脂多糖诱导的人牙髓细胞成牙本质分化
4
作者 张安妮 丁灿灿 +1 位作者 黄丽苹 李适廷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损伤模型,免疫荧光(im munofluorescence,IF)... 目的:探讨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成牙本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损伤模型,免疫荧光(im 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Cx43在牙髓组织损伤后修复中的表达模式变化。分别采用0、1、10、100和1 00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筛选最适浓度,随后抑制和过表达hDPCs中Cx43的表达。实时定量PCR(qRT-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Cx43和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al matrix protein-1,DMP-1)、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活性变化。进一步对hDPCs施以特异性Cx43通道抑制剂,检测Cx43介导的通道活性在hDPCs成牙本质分化中的作用,初步探讨Cx43调节LPS诱导的hDPCs成牙本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IF结果显示,在健康牙髓组织中,Cx43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牙损伤3~24 h,Cx43表达减弱,随后逐渐上调,直至正常水平;损伤后3天~2周,表达呈下调趋势,并且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层和固有牙髓中。以10 ng/mL LPS刺激hDPCs 6 h,可显著上调DSPP的mRNA表达(P<0.01)。抑制Cx43,可显著上调hDPCs内LPS诱导的DSPP、DMP-1和Osx mRNA表达(P<0.05);过表达Cx43,则显著抑制LPS诱导的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表达(P<0.01)和DSPP荧光强度。以10 ng/mL LPS激活hDPCs内ERK信号,过表达Cx43可显著减弱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P<0.01)。抑制Cx43介导的半通道,促进LPS诱导的hDPCs成牙本质分化相关因子mRNA表达和ERK信号活性(P<0.05);而阻断Cx43介导的细胞间通道,则抑制成牙本质分化。结论:Cx43参与调控牙髓组织的损伤后修复,并且其表达整体呈下调趋势;抑制Cx43或阻断HC,可促进LPS诱导的ERK信号活性和hDPCs成牙本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细胞 脂多糖 连接蛋白43 缝隙连接通道 半通道
原文传递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泛连接蛋白1与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
5
作者 黄国强 胡孜阳 +1 位作者 赵永 李雪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Panx-1)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218例... 目的分析血浆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Panx-1)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218例,根据PCI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分为正常复流组110例、慢复流组69例和无复流组39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Panx-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及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水平。结果无复流组年龄、糖尿病、发病至PCI时间、血小板计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P选择素、GPⅡb/Ⅲa、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体(PN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血小板-淋巴细胞聚集体(PLyA)、血浆Panx-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和慢复流组(P<0.05)。STEMI患者血浆Panx-1水平与P选择素、GPⅡb/Ⅲa、PNA、PMA、PLyA呈正相关(P<0.05,P<0.01)。LDL-C≥3.20 mmol/L、血浆Panx-1>0.88 mg/L为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98,95%CI:1.252~3.858,P=0.006;OR=16.849,95%CI:4.481~63.357,P=0.000)。血浆Panx-1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44~0.907,P<0.01)。结论血浆Panx-1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PCI后无复流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数据相关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瞻性研究 预测 连接蛋白1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细胞缝隙连接功能和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魏尔婷 赵青 +1 位作者 钟意 汤南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58,共5页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大鼠肝细胞BRL-3A和小鼠肝细胞AML12细胞缝隙连接(GJ)功能及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分别作用HUVEC、BRL-3A和AML12后的细胞存活率,筛选雷帕霉素不影响3种...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大鼠肝细胞BRL-3A和小鼠肝细胞AML12细胞缝隙连接(GJ)功能及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测定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分别作用HUVEC、BRL-3A和AML12后的细胞存活率,筛选雷帕霉素不影响3种细胞生长的作用浓度;采用细胞接种荧光示踪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对HUVEC、BRL-3A、AML12的GJ功能及连接蛋白37(Cx37)和连接蛋白32(Cx32)的影响。结果 5、10、25、50 nmol·L^(-1)的雷帕霉素分别作用HUVEC、BRL-3A、AML12细胞2 h,对细胞生长无显著性影响。采用以上浓度的雷帕霉素分别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可降低calcein在GJ间的荧光传递(P<0.05),并且雷帕霉素浓度为25、50 nmol·L^(-1)时,HUVEC细胞中的Cx37、BRL-3A和AML12细胞中的Cx32蛋白表达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 雷帕霉素作用HUVEC、BRL-3A、AML12细胞后,对不同细胞GJ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可下调Cx37和Cx32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细胞缝隙连接 连接蛋白 HUVEC BRL-3A AML12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卵巢癌迁移侵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霍茜瑜 任彦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935-1938,共4页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FN在卵巢癌迁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其调节。在卵巢癌的发展中,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表面... 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本文综述了FN在卵巢癌迁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其调节。在卵巢癌的发展中,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落,通过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结合FN,从而磷酸化FAK,增强迁移、侵袭能力。同时,肿瘤基质细胞通过微小RNA或TGF-β/RAC1/SMAD通路,上调FN表达。此外,纤维连接蛋白通过与卵巢癌细胞的结合,增加细胞对药物的抵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连接蛋白 卵巢癌 迁移侵袭 上皮间皮转化 凋亡
下载PDF
泛连接蛋白1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贵博 周磊 王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缝隙连接蛋白家族成员泛连接蛋白⁃1(Panx1)是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通道,具有独特的门控特性。在神经系统中,Panx1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表达,并介导这些细胞之间的联系。Panx1的活性在调节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生... 缝隙连接蛋白家族成员泛连接蛋白⁃1(Panx1)是在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膜通道,具有独特的门控特性。在神经系统中,Panx1在多种细胞类型中均表达,并介导这些细胞之间的联系。Panx1的活性在调节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可塑性方面的生理功能,可能与学习和记忆有关。最近其活性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也受到关注,如缺血性卒中、癫痫及慢性疼痛。然而Panx1在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意义仍然未知全貌。鉴于此,大量研究集中在调节Panx1通道表达和激活的机制如何促进各种生理和病理的过程。本综述目的是总结当前Panx1在神经系统生理和病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1 缝隙连接蛋白 神经发育 突触可塑性 神经系统疾病
原文传递
闭锁连接蛋白-1 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初步应用
9
作者 李玉娟 张瀚文 +2 位作者 刘珊 王佳平 李勇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0-877,共8页
基于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闭锁连接蛋白-1的核酸适配体,最终筛选到15条ZO-1的核酸适配体(APTZO-1).排除线性结构与相似结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表征了9条APTZO-1与ZO-1亲和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APTZO-18>APTZO-12>APTZO... 基于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闭锁连接蛋白-1的核酸适配体,最终筛选到15条ZO-1的核酸适配体(APTZO-1).排除线性结构与相似结构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表征了9条APTZO-1与ZO-1亲和力的大小,排序依次为:APTZO-18>APTZO-12>APTZO-17>APTZO-113>APTZO-11>APTZO-15>APTZO-115>APTZO-112>APTZO-14.采用Cy5荧光基团标记APTZO-18(Cy5-APTZO-18),证实了其能对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与人脑微管内皮细胞(hCMEC/D3)的ZO-1进行荧光定位与半定量分析,且与基于ZO-1抗体法的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实验结果基本相似.本研究首次筛选到了ZO-1的系列核酸适配体,有望为ZO-1的荧光标记与半定量分析提供一种新型的、特异性高的工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锁连接蛋白-1 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 核酸适配体 荧光标记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连接蛋白通过T淋巴细胞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
10
作者 冯燕 刘卫东 +4 位作者 李婷 史甜 阿迪来·阿布都热西提 张梦霞 高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中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方法建立D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中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方法建立DNBS诱导的UC大鼠模型,ELISA检测血清IL-4和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脾脏、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亚群Cx43和Cx45的表达。结果UC大鼠中血清IL-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5)。UC大鼠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大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x43、CD4^(+)-Cx45、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C大鼠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CD4^(+)-Cx43、CD4^(+)-Cx45表达量与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CD8^(+)-Cx43、CD8^(+)-Cx45的表达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接蛋白通过脾脏和肠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参与UC的免疫反应,可能作为潜在的预测标志物和预防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连接蛋白 适应性免疫
下载PDF
消痈散结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及上皮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郑丽 杨斌 +1 位作者 张晓军 文小匀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期277-281,288,共6页
目的观察消痈散结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及上皮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痈散结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大... 目的观察消痈散结汤对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大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及上皮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痈散结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消痈散结汤组大鼠乳腺组织注射临床PCM患者浆乳组织混悬液,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消痈散结汤组给予消痈散结汤0.3 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2周。干预结束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乳腺匀浆组织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CD138阳性浆细胞比例,HE检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上皮连接蛋白E-cadherin、ZO-1及Claudin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内陷、乳房肿块,部分可见乳头溢液、皮肤破溃,血清IL-4水平减少,IL-6、IFN-γ增加,乳腺组织导管上皮E-cadherin、ZO-1及Claudin3的蛋白表达降低,浆细胞标记CD13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痈散结汤组大鼠乳头内陷及乳头溢液程度减轻,肿块体积变小。血清IL-6、IFN-γ减少,乳腺导管上皮E-cadherin、ZO-1及Claudin3的表达增加,CD138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痈散结汤能够减轻浆细胞性乳腺炎模型大鼠病理损伤,可能与平衡Th1/Th2细胞因子,增加上皮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消痈散结汤 TH1/TH2平衡 上皮连接蛋白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曲雪凌 李颖 +2 位作者 王芬 许银晖 韩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宫颈前角(ACA)、宫颈长度(CL)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预测自发性早产(SP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先兆早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PB将其分为SPB组(n=33)和足月组(...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宫颈前角(ACA)、宫颈长度(CL)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 FN)预测自发性早产(SP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先兆早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PB将其分为SPB组(n=33)和足月组(n=65)。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风险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ACA、CL及f FN对SPB的预测效能。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孕前BMI、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情况及ACA、CL、fFN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胎膜早破、ACA、fFN是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风险因素(OR>1,P<0.05),孕前BMI、CL是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保护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当ACA≥116.500°时,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的AUC为0.630,敏感度为48.5%,特异性为69.2%。当CL≤25.000 mm时,AUC为0.667,敏感度为54.5%,特异性为73.8%。当fFN≥96.155μg/L时,AUC为0.652,敏感度为60.6%,特异性为69.2%。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740,敏感度为72.7%,特异性为75.4%。结论经阴道超声测量ACA、CL及f FN水平均对预测先兆早产孕妇发生SPB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 子宫宫颈前角 宫颈长度 胎儿纤维连接蛋白 自发性早产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13
作者 熊思渊 王璐 +5 位作者 田俊杰 谷扬 马雅静 马克涛 张莹莹 李新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72-2578,共7页
目的探究连接蛋白43(Connexins43,Cx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利用ox-LDL(100μg/mL,24 h)构建RAW264.7自噬及泡沫化模型。实验分为Cont... 目的探究连接蛋白43(Connexins43,Cx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利用ox-LDL(100μg/mL,24 h)构建RAW264.7自噬及泡沫化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ox-LDL组、ox-LDL+Gap26组、ox-LDL+Gap19组。qRT-PCR检测各组Cx43、自噬蛋白Beclin-1及LC3B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x43、Beclin-1及LC3B蛋白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x43、Beclin-1及LC3B在RAW264.7细胞上的定位和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浆内出现红染脂滴,即细胞发生泡沫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中Cx43的表达水平升高。此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ox-LDL组细胞的Beclin-1、LC3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ox-LDL组相比,ox-LDL+Gap26组及ox-LDL+Gap19组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阻断Cx43能促进ox-LDL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巨噬细胞 自噬
下载PDF
连接蛋白43:致盲性眼病治疗新靶点
14
作者 程馨仪 李慧 王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前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如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连接蛋白43(Cx43)作为脊椎动物体内最常见的缝隙连接蛋白,广泛分布于眼组织中,参与胚胎发育、代谢调节、组织稳态等生理... 目前常见的主要致盲性眼病如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连接蛋白43(Cx43)作为脊椎动物体内最常见的缝隙连接蛋白,广泛分布于眼组织中,参与胚胎发育、代谢调节、组织稳态等生理过程及炎症、氧化应激、上皮-间充质样细胞转换、血管渗漏与新生血管形成等病理过程。Cx43在各种致盲性眼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就其在上述主要致盲性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靶向Cx43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致盲性眼病 分子靶向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与炎性因子的关系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价值
15
作者 许丙洋 袁波 +1 位作者 娄志刚 杨海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3年第5期644-646,6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1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死亡组(n=30)、存活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与细胞纤维连接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13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死亡组(n=30)、存活组(n=105),再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健康者55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组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与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对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维连接蛋白(cFN)以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发病3 d时的血清CRP、IL-1β、TNF-α、cFN以及ICAM-1水平高于发病1、5 d(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RP、IL-1β以及TNF-α水平与血清cFN、ICAM-1水平呈正比关系(P<0.05);同时,对比分析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发现CRP、IL-1β、TNF-α、cFN、ICAM-1、GCS评分以及血肿量比较有差异(P<0.05);并且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cFN以及ICAM-1水平以及血肿量是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血清cFN、ICAM-1水平与炎性因子呈正比关系,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反应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 急性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泛连接蛋白1参与炎症调控及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源 段倩雯 +2 位作者 董旭鹏 刘澈 马玉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8-1323,共6页
1泛连接蛋白1(pannexin 1,Panx1)通道及其调控1.1 Panx1概况Panx1作为泛连接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激活后可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释放10 kD以内的物质于细胞外,如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 1泛连接蛋白1(pannexin 1,Panx1)通道及其调控1.1 Panx1概况Panx1作为泛连接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激活后可在细胞膜上形成通道,释放10 kD以内的物质于细胞外,如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UTP)、K+和Ca2+等。细胞内物质作为炎症介质,经Panx1释放到细胞外,诱导失控性炎症反应发生[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1 炎症 细胞焦亡 胱天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下载PDF
NMDA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神经连接蛋白3表达
17
作者 雷伟 王诗邈 +1 位作者 谢奥坦 朴浩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 目的: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大鼠神经元来源的细胞系H19-7细胞中神经连接蛋白3(NLGN3)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MDA、NMDA受体(NMDAR)特异性拮抗剂D-AP5和β-catenin特异性siRNA处理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19-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NLGN3及c-Myc的表达变化。结果:NMDA刺激后H19-7细胞中β-catenin蛋白上调,与此同时NLGN3和c-Myc表达增加;使用D-AP5阻断NMDAR以及特异性siRNA沉默β-catenin均能抑制NLGN3的表达。结论:NMDA能够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大鼠神经元中NLGN3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神经连接蛋白-3 H19-7细胞
原文传递
胶质细胞连接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亓俊华 苏一洵 易陈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胶质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活化,表现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调控疾病进程。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膜表面广泛表达的连接蛋白(C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Cx可以形成半通道(HC)... 胶质细胞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生活化,表现为细胞形态和功能改变,从而调控疾病进程。胶质细胞活化和细胞膜表面广泛表达的连接蛋白(Cx)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Cx可以形成半通道(HC)或者缝隙连接(GJ),分别介导细胞内外和细胞之间的小分子物质交换。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胶质细胞Cx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可通过改变神经元的功能及存活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本文主要概括胶质细胞Cx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并探讨靶向Cx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 连接蛋白 半通道 缝隙连接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OTUD 3敲除对神经干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徐同迎 焦倩 姜宏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OTUD 3敲除对神经干细胞(NSCs)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妊娠第14天时野生型(WT)和OTUD 3^(-/-)胚胎小鼠的脑皮质组织蛋白,同时进行体外培养WT-NSCs和OTUD 3^(-/-)-NSCs,并根据细胞状态传代,传代至第3代... 目的探讨OTUD 3敲除对神经干细胞(NSCs)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妊娠第14天时野生型(WT)和OTUD 3^(-/-)胚胎小鼠的脑皮质组织蛋白,同时进行体外培养WT-NSCs和OTUD 3^(-/-)-NSCs,并根据细胞状态传代,传代至第3代时,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第1、3天时OTUD 3^(-/-)-NSCs和WT-NSCs生长状态。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WT-NSCs和OTUD 3^(-/-)-NSCs中Ki67、Nestin和β-tubulinⅢ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WT-NSCs和OTUD 3^(-/-)-NSCs中以及WT和OTUD 3^(-/-)胚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OTUD3和Cx43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培养并传代至第3代的WT-NSCs和OTUD 3^(-/-)-NSCs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Ki67、Nestin和β-tubulinⅢ染色阳性。与WT-NSCs相比,OTUD 3^(-/-)-NSCs中OTUD3和Cx43表达量显著下调(t=16.82、3.21,P<0.05);与WT胚胎小鼠相比,OTUD 3^(-/-)胚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OTUD3和Cx43表达量显著下调(t=10.04、20.41,P<0.05)。结论OTUD 3敲除后,NSCs中Cx43表达量显著下调,Cx43可能在促进NSCs的增殖和神经发育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连接蛋白43 去泛素酶类 小鼠 基因敲除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