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的研究
1
作者 佘守章 刘继云 +1 位作者 阮祥才 彭梠宪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74-74,共1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CAM)的作用及成人、小儿异常勇气的特点。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以DatexUltimaSV/V监测仪,用D—lite管(9.0×1.5cm或7.2×1.2cm)行CAM,观察202例(ASAⅡ-Ⅳ)手术患者,年龄2~8... 目的: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CAM)的作用及成人、小儿异常勇气的特点。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以DatexUltimaSV/V监测仪,用D—lite管(9.0×1.5cm或7.2×1.2cm)行CAM,观察202例(ASAⅡ-Ⅳ)手术患者,年龄2~89岁,体重9—85kg;记录不同模式通气时CAM的各种参数或图像。结果:(1)CAM在人工通气患者中异常情况的检出率达11.4%;其中临床医师未发现,CAM首先显示异常情况达69.6%;与同类手术未用CA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异常通气时CAM中PV环和FV环的变化特点小儿和成人一样。结论:CAM对了解成人和小儿麻醉和手术对肺和气道力学的相互影响,对通气异常的诊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性起着积极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呼吸力学 连续气道监测 旁气流 小儿
下载PDF
围术期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的研究
2
作者 叶军明 钟茂林 魏俊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 (CAM )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旁气流 (SSS)技术以SIEMENS 90 0 0监测仪行CAM ,观察 2 81例 (ASAⅡ━Ⅲ )手术患者 ,年龄 1~ 82岁 ;记录不同模式通气时CAM的各种参数或图象。结果 :CAM在人工通气患... 目的 :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 (CAM )在临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旁气流 (SSS)技术以SIEMENS 90 0 0监测仪行CAM ,观察 2 81例 (ASAⅡ━Ⅲ )手术患者 ,年龄 1~ 82岁 ;记录不同模式通气时CAM的各种参数或图象。结果 :CAM在人工通气患者中异常情况的检出率达 12 .0 9%。与同类手术未用CAM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 :CAM对通气异常的诊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气流 呼吸力学 连续气道监测 围术期
下载PDF
围术期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佘守章 刘继云 阮祥才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CAM)的作用及成人、小儿异常通气的特点。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以DatexUltimaSV/V监测仪,用D-lite管(9.0×1.5cm或7.2×1.2cm)行CAM... 目的: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CAM)的作用及成人、小儿异常通气的特点。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以DatexUltimaSV/V监测仪,用D-lite管(9.0×1.5cm或7.2×1.2cm)行CAM,观察202例(ASAⅡ~Ⅳ)手术患者,年龄2~89岁,体重9~85kg;记录不同模式通气时CAM的各种参数或图像。结果:(1)CAM在人工通气患者中异常情况的检出率达11.4%;其中临床医师未发现,CAM首先显示异常情况达69.6%;与同类手术未用CA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异常通气时CAM中PV环和FV环的变化特点小儿和成人一样。结论:CAM对了解成人和小儿麻醉和手术对肺和气道力学的相互影响,对通气异常的诊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性起着积极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气流 呼吸力学 连续气道监测 成人 小儿
原文传递
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测定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建英 王一雄 +3 位作者 姚锡虎 谢文钦 杨玉欣 魏安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88-890,共3页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大小。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对5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平卧位、侧卧位非通气侧肺阻力环(F-V环)、通气流率(PEF)、I∶E、R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进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的大小。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对5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非通气侧肺通气量进行监测。观察患者平卧位、侧卧位非通气侧肺阻力环(F-V环)、通气流率(PEF)、I∶E、RR等参数的变化。结果平卧位时观察到非通气侧肺的F-V环为锯齿状封闭的环,环的上下较对称。整个呼吸周期PEF不恒定,为(3.89±0.69)L/min,VT为(72.56±17.27)ml,I∶E和通气侧相反,但观察结果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F-V环变大,环上锯齿相对平卧位时少,上下较对称。PEF不恒定,为(5.24±0.61)L/min,VT为(158.67±17.79)ml,I∶E观察结果也不稳定,RR与对侧RR一致。与平卧位相比,侧卧位时非通气侧肺PEF、VT增加(P<0.05)。开胸后,F-V环、PEF逐渐变小,消失。结论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在双肺完全隔离的条件下存在低潮气量通气,采用SSS技术能很好地对非通气侧肺进行连续监测,能动态测定患者非通气侧肺PEF、VT等通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旁气流 通气流率 连续气道监测 非通气侧肺阻力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