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集模式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春梅 阮忠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6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间隔采集与连续采集模式行单采血小板采集后,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P L T)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4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行间隔采集模式(2 U/次→1 U/次→2 U/次)与连续采集模式(2U/次),对两组对象采集前... 目的探讨利用间隔采集与连续采集模式行单采血小板采集后,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P L T)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4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行间隔采集模式(2 U/次→1 U/次→2 U/次)与连续采集模式(2U/次),对两组对象采集前、后以及采集后12个月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 P V)、P L T、血小板分布宽度(P D W)、大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连续模式2次单采前PLT水平低于间隔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模式采集12个月后,MPV、P-LCR、PDW与间隔模式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模式BMI≥24高于间隔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采集应结合捐献者的PLT与BMI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若捐献者BMI≥24,建议采取间隔采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采集模式 连续采集模式 单采血小板采集 外周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