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连轧系统的周期更换决策
1
作者 王欣洁 张晓红 曾建潮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对热连轧系统的预防性维修更换周期进行研究。首先,将系统抽象为相互独立的多部件系统。然后,根据各个部件所服从的分布,利用最小顺序统计量得到系统所服从的分布,并借助系统和单个部件分布函数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与... 对热连轧系统的预防性维修更换周期进行研究。首先,将系统抽象为相互独立的多部件系统。然后,根据各个部件所服从的分布,利用最小顺序统计量得到系统所服从的分布,并借助系统和单个部件分布函数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的可靠性与部件数量之间的关系。接着,以系统的单位时间总期望费用最小为目标,建立了更换周期模型,给出了预防性更换周期满足的解析表达式。最后,以部件寿命常用的分布——威布尔分布为例,给出了模型的离散求解过程,求解出系统的预防性更换周期。同时,进一步展示了在多种相关费用情形下,系统中部件数量对系统的预防性维修更换周期的影响,分析了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多部件系统 周期成批更换 预防性维修周期 最小顺序统计量
下载PDF
1180 MPa级超高强钢冷连轧过程的厚度综合控制技术
2
作者 张文军 王文奇 +3 位作者 张晓东 林威 张燕东 白振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3,370,共8页
针对超高强钢在冷轧过程中厚度波动大以及带头带尾厚度超差的问题,首先根据金属秒流量模型建立了厚度超差预测模型与辊缝调节量预估模型;随后开发了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辊缝调节量优化;最后建立了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的轧... 针对超高强钢在冷轧过程中厚度波动大以及带头带尾厚度超差的问题,首先根据金属秒流量模型建立了厚度超差预测模型与辊缝调节量预估模型;随后开发了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辊缝调节量优化;最后建立了带钢头尾轧制过程中的轧制速度与张力优化模型。以国内某冷连轧机组的第1机架为技术应用对象,选择两种典型的超高强钢进行生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超高强钢AR4146E1与DU6220A1的厚度超差长度分别从70.3 m、36.89 m下降到了16.85 m、16.3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差 控制系统 辊缝 超高强钢 连轧
下载PDF
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研究及应用
3
作者 李维刚 石林 刘玮汲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在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中,终轧厚度精度是体现带钢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带钢厚度控制过程涉及多个模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性,是热连轧带钢L2过程控制精度的最终体现。实际生产中,厚度缺陷时有发生,形成缺陷的原因复... 在带钢热连轧生产过程中,终轧厚度精度是体现带钢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带钢厚度控制过程涉及多个模型,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等复杂性,是热连轧带钢L2过程控制精度的最终体现。实际生产中,厚度缺陷时有发生,形成缺陷的原因复杂多样,目前主要依赖事后的人工分析,其难度大、效率低。为此,研发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模型,针对轧制完成后出现头部厚度缺陷的带钢产品,识别和分析厚度缺陷的形成机理,追溯和确定导致厚度缺陷的主要原因。融合资深数模专家的分析经验,通过深入挖掘带钢厚度控制背后的模型机理、理顺带钢厚度与各轧制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热轧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流程,构建了以辊缝模型设定不准、轧制力模型不准、轧制模型参数设定异常为核心的分析模块。最后,将国内某1780 mm热连轧机组连续3个月生产的带钢数据用于模型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带钢厚度缺陷溯源的准确率达到90.27%,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实现了热连轧带钢厚度缺陷的自动溯源,大大提高了厚度缺陷溯源的分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带钢 头部厚度 厚度控制 自动溯源 轧制机理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热连轧设备液压系统泄漏的实时监测方法
4
作者 赵庆浩 荆丰伟 刘恒文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3期175-177,180,共4页
针对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技术的热连轧设备液压系统油液泄漏监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原理、实验验证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该方法通过计算液压系统各液压元件油量变化,并结合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 针对液压系统的泄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技术的热连轧设备液压系统油液泄漏监测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设计原理、实验验证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该方法通过计算液压系统各液压元件油量变化,并结合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对油量趋势曲线进行分析,实现对液压系统中的泄漏情况的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潜在的漏油问题,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分析 连轧 液压系统 漏油监测
下载PDF
高精度冷连轧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CPS)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5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163,共1页
编号:2023088获奖等级:壹等完成单位: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迁安市思文科德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 编号:2023088获奖等级:壹等完成单位: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迁安市思文科德薄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人:李旭、孙文权、王鹏飞、陈树宗、张欣、孙杰、张浩宇、赵剑威、李文田、李首辰、郭丽涛、刘超、胡柯、田飞、么玉林项目简介:项目属于冶金装备、建设与自动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装备 燕山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王鹏飞 李文田 连轧 关键技术研发 迁安市
下载PDF
热连轧高效工艺控制技术及应用
6
作者 徐宁 韩陶然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针对热轧600 mm以下带钢普遍还存在配置差、工艺落后、轧速低、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开展了一些列的技改工作,包括高效除磷及控温控轧技术、粗轧过程的组织控制技术、中间坯保温技术、精轧组织控制和轧制节奏优化、轧辊涡流探伤技术、... 针对热轧600 mm以下带钢普遍还存在配置差、工艺落后、轧速低、污染重、能耗高等问题,开展了一些列的技改工作,包括高效除磷及控温控轧技术、粗轧过程的组织控制技术、中间坯保温技术、精轧组织控制和轧制节奏优化、轧辊涡流探伤技术、ACC层流冷却的优化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带钢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高效轧制 工艺控制 生产效率
下载PDF
热连轧加热炉控制系统及升温曲线的优化研究
7
作者 闫峥嵘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153-154,157,共3页
为解决当前热连轧加热炉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对温度控制精度不够而导致的轧制产品质量不好和能耗偏高的问题,在对热连轧加热炉进行综合概述的基础上,采用可兼容通讯模块对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对加热炉升温曲线进行优化。优化改造后,对在炉时... 为解决当前热连轧加热炉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对温度控制精度不够而导致的轧制产品质量不好和能耗偏高的问题,在对热连轧加热炉进行综合概述的基础上,采用可兼容通讯模块对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对加热炉升温曲线进行优化。优化改造后,对在炉时间、装炉温度和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而且降低了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加热炉 升温曲线 控制系统 装炉温度 在炉时间
下载PDF
热连轧高铬铁工作辊带热损伤裂纹上机的探索
8
作者 甄海超 蒋春雨 +1 位作者 郝冰 张誉昂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热轧工作辊在生产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会产生各种类型的裂纹。为保障轧机和轧辊的生产安全,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这些裂纹尤其是机械冲击裂纹和制造缺陷裂纹必须去除。但轧辊是主要的轧钢工艺备件,大量轧辊异常必然造成轧钢成本上升,同时也... 热轧工作辊在生产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会产生各种类型的裂纹。为保障轧机和轧辊的生产安全,按照生产工艺要求,这些裂纹尤其是机械冲击裂纹和制造缺陷裂纹必须去除。但轧辊是主要的轧钢工艺备件,大量轧辊异常必然造成轧钢成本上升,同时也会影响轧辊的周转效率和备辊效率,对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精轧前段高铬铁工作辊实验带热损伤裂纹上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辊 连轧 轧辊异常 机械冲击 制造缺陷 全生命周期 精轧 轧钢
下载PDF
面向超高强钢的冷连轧机板形前馈控制设计
9
作者 庞晓霞 《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为了提高板材冷轧质量,设计了一种面向超高强钢的冷连轧机板形前馈控制方法。按照超高强钢不同道次设置目标板形,实现整体板形的分解计算。将各机架出口板形与目标板形曲线相近条件作为控制目标,综合分析断面外形均匀性与边降性能,设计... 为了提高板材冷轧质量,设计了一种面向超高强钢的冷连轧机板形前馈控制方法。按照超高强钢不同道次设置目标板形,实现整体板形的分解计算。将各机架出口板形与目标板形曲线相近条件作为控制目标,综合分析断面外形均匀性与边降性能,设计了板形前馈控制模型,完成机架弯辊、窜辊与倾辊优化的目标。开展实验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之前提升13%的板形,形成更均匀的厚度,边降缺陷显著降低。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板材厚度的控制精度,对后续的机架参数优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板形 前馈控制 五机架
下载PDF
基于机理模型的热连轧板形快速控制技术
10
作者 陈彤 邢天庆 +1 位作者 郭隆 李子正 《河北冶金》 2024年第2期64-67,82,共5页
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旨在解决板形变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过程中的板形约束变量问题,采用双因素线性插值的方法,在分析弯辊力和窜辊量对板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双因素传递系数模型和... 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旨在解决板形变化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控制过程中的板形约束变量问题,采用双因素线性插值的方法,在分析弯辊力和窜辊量对板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双因素传递系数模型和板形控制空间。首先对板形空间的插值方法进行设计,然后应用到弯辊力和窜辊量对轧制压力的传递系数模型的建立中,求出相应弯辊力与窜辊量对轧制压力的传递系数,这些传递系数可以被视为板形控制的关键参数,利用求出的传递系数基于板形调节建立轧机板形控制空间。通过对板形控制空间的求解,可在板形控制范围内实现板形的快速搜寻和弯辊力、窜动量对板形的快速控制,为热连轧机组的操作提供有效指导。该方法在解决板形控制难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传递系数模型和板形控制算法,实现更加精确和自动化的板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板形控制 线性插值 传递系数 弯辊力 窜辊量
下载PDF
我国连轧钢管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发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钢 陈洪琪 高瑞全 《钢管》 CAS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详细介绍了我国引进的二辊MPM连轧管机组和三辊PQF连轧管机组的装备及工艺技术情况,以及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连轧管机组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连轧管机组在发展过程中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连轧管机组装备及工艺技术未来... 详细介绍了我国引进的二辊MPM连轧管机组和三辊PQF连轧管机组的装备及工艺技术情况,以及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连轧管机组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连轧管机组在发展过程中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连轧管机组装备及工艺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工艺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是钢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管 连轧管机 限动芯棒连轧管机 三辊连轧管机
下载PDF
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生产节奏提升策略
12
作者 欧阳建 费明利 +3 位作者 穆东 张小龙 刘杰 汤宏亮 《钢管》 CAS 2023年第5期37-41,共5页
介绍了连轧管机组的几种不同芯棒循环轧制方式。指出,作为当前连轧管机组的绝对主流,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仍然存在生产节奏偏慢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对影响机组技术“瓶颈”的穿孔过程和连轧过程进行一系列技术优化,特别是通过对其... 介绍了连轧管机组的几种不同芯棒循环轧制方式。指出,作为当前连轧管机组的绝对主流,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仍然存在生产节奏偏慢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对影响机组技术“瓶颈”的穿孔过程和连轧过程进行一系列技术优化,特别是通过对其前台芯棒及毛管上下料设备结构、芯棒循环工艺流程进行创新,有望实现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生产节奏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管机组 限动芯棒 生产节奏 痛点问题 技术优化 提升
下载PDF
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在热连轧生产线中的研究和应用
13
作者 王渝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通过对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的研究、测试,表明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压力控制稳定,动态响应快速,低速性能优良。同时通过对某钢厂热连轧生产线各主要液压系统的实际流量需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液压系统采用伺服节能液... 通过对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的研究、测试,表明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压力控制稳定,动态响应快速,低速性能优良。同时通过对某钢厂热连轧生产线各主要液压系统的实际流量需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液压系统采用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和常规的恒压变量动力系统的能耗进行比较。得出了伺服节能液压动力系统比恒压变量动力系统更为节能的结论,特别是在热连轧生产线中的换辊低压液压系统中节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生产线 伺服节能 液压系统 研究
下载PDF
含铌钢热连轧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工艺参数的预测分析
14
作者 刘鹏 王尔亚 +1 位作者 贾黎杰 邓云杰 《冶金与材料》 2023年第7期121-123,共3页
文章针对含铌微合金钢的热连轧过程,进行了组织演变和工艺参数预测分析。首先介绍了合金钢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热连轧的原理和流程。然后,从合金钢的晶体结构和变形机理入手,分析了组织演变的热力学基础和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接着,设计... 文章针对含铌微合金钢的热连轧过程,进行了组织演变和工艺参数预测分析。首先介绍了合金钢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热连轧的原理和流程。然后,从合金钢的晶体结构和变形机理入手,分析了组织演变的热力学基础和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接着,设计了基于神经网络和统计学的工艺参数预测模型,并介绍了模型参数的优化方法。最后,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含铌微合金钢的热连轧工艺提供指导和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铌微合金钢 连轧 组织演变 工艺参数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热连轧精轧带钢楔形控制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坤 王晓晨 +1 位作者 张天明 何海楠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111,共8页
楔形是热轧带钢板形的关键评价指标,高质量的热轧带钢对楔形指标提出较高的要求。精轧带钢楔形控制与跑偏及单侧浪形等板形问题相耦合,楔形调节难度高。一方面,带钢楔形会引起跑偏造成轧制过程的生产问题;另一方面,板带楔形本身即为精... 楔形是热轧带钢板形的关键评价指标,高质量的热轧带钢对楔形指标提出较高的要求。精轧带钢楔形控制与跑偏及单侧浪形等板形问题相耦合,楔形调节难度高。一方面,带钢楔形会引起跑偏造成轧制过程的生产问题;另一方面,板带楔形本身即为精轧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若楔形控制不达标,极易引起小厚度的带钢在轧制过程起浪,造成严重的板形问题。同时,对于楔形控制,实际生产中依赖操作工的人工调控,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及科学性和准确性差、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有限元建模并依据轧机两侧辊缝倾斜压下量和出口楔形的关系式,建立F7出口楔形闭环反馈控制模型。基于带钢不同的入口厚度、带钢宽度、整体压下量分析热连轧精轧两侧辊缝倾斜压下量对出口楔形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遗传系数的多机架调控策略和基于楔形调控极限的辊缝倾斜压下量分配策略,形成精轧机组楔形控制的各机架辊缝倾斜压下值计算模型。研究结果已用于工业生产,可保证楔形调节过程中的轧制稳定性,并能避免单机架倾斜压下量过大造成附加板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板形 有限元 楔形控制 辊缝倾斜 遗传系数
下载PDF
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250mm热连轧线轧制节奏提升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德福 汪净 +3 位作者 王刚 黄瑞坤 夏岳四 肖书伟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8-104,共7页
轧制节奏与产线宽度、轧机布置、机架数量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 250 mm热连轧线轧制节奏,对轧制节奏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热炉-粗轧辊道分区改造,开发了2座加热炉同时出钢功能,实现了4座加热炉连续出钢... 轧制节奏与产线宽度、轧机布置、机架数量等因素有关,为了提高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 250 mm热连轧线轧制节奏,对轧制节奏的提升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加热炉-粗轧辊道分区改造,开发了2座加热炉同时出钢功能,实现了4座加热炉连续出钢时粗轧轧制节奏的一致性;调整了粗轧抛钢折返点,优化了粗轧负荷分配策略,减少了粗轧轧制时间;优化了中间辊道速度和精轧同步速度点,改进了精轧咬钢-抛钢的条件并实现多块钢轧制,同时提高了精轧穿带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工业应用,产线月平均轧制节奏由125 s减小到105 s,轧制节奏提升了16%,大幅提高了单机架粗轧机配置下的2 250 mm热连轧线的产能和效益,与已有报道的产线相比,轧制节奏有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轧制节奏 出钢节奏 负荷分配 连续穿带
下载PDF
基于机理与数据驱动的热连轧板凸度组合预测
17
作者 陈楠 李旭 +3 位作者 栾峰 丁敬国 李影 张殿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81,共8页
针对传统热连轧出口板凸度预测方法存在的模型精度低、解释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将机理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热连轧板凸度组合预测模型。通过热连轧板凸度机理预测模型得到热连轧板凸度基准值,将该基准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量作为机器学... 针对传统热连轧出口板凸度预测方法存在的模型精度低、解释性差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将机理与数据驱动相结合的热连轧板凸度组合预测模型。通过热连轧板凸度机理预测模型得到热连轧板凸度基准值,将该基准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量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变量,再将偏差量预测值与基准值进行求和得出组合预测模型的板凸度预测值,并将该组合预测策略应用至多个神经网络进行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热连轧板凸度组合预测模型相较于传统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其中有97%以上预测数据的绝对误差小于0.02 mm,82%以上预测数据的绝对误差小于0.01 mm,同时该组合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普适性,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实现机理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的优势互补,使得模型更加符合实际物理意义,该组合模型既缓解了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由于过程黑箱导致解释性差、可信度低的问题,又弥补了机理模型预测结果偏离生产工况、无法实时修正的缺陷,对热连轧板带钢的板形控制以及热连轧产品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板凸度模型 组合预测 机理 数据驱动 偏差量
下载PDF
我国宽带钢热连轧工艺的实践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应耀 《轧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介绍了我国宽带钢热连轧工艺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传统常规现代半连续热连轧工艺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特点,指出连铸连轧是热连轧发展的方向,并在传统常规优化的现代半连续热连轧工艺的基础上,应用了连铸连轧的工艺思想和理念,提出... 介绍了我国宽带钢热连轧工艺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传统常规现代半连续热连轧工艺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特点,指出连铸连轧是热连轧发展的方向,并在传统常规优化的现代半连续热连轧工艺的基础上,应用了连铸连轧的工艺思想和理念,提出了实现厚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工艺思路;指出在当今绿色生产、低碳经济的时代条件下,厚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是热连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钢 常规现代半连轧工艺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厚板坯连铸连轧工艺
下载PDF
5+1型冷连轧机组不同轧制模式下乳化液油箱优化方法
19
作者 谭超超 刘亚星 +3 位作者 王硕岗 贾文强 白振华 李学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40,共8页
为了实现国内某厂新建5+1型冷连轧机组的新型3+1润滑液系统中乳化液油箱分配的最优化,建立了5+1型冷连轧机组带钢出口温度模型并编写出口温度模件,给出了各个机架在带钢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乳化液吸收温度。分析了带钢出口温度对热... 为了实现国内某厂新建5+1型冷连轧机组的新型3+1润滑液系统中乳化液油箱分配的最优化,建立了5+1型冷连轧机组带钢出口温度模型并编写出口温度模件,给出了各个机架在带钢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乳化液吸收温度。分析了带钢出口温度对热滑伤的影响,明确了各道次乳化液的作用。得到了不同轧制模式下乳化液油箱排列组合。为了防治打滑和热滑伤,开发了乳化液油箱优化方法,并根据现场实际数据做了具体算例,轧制过程中带钢打滑因子和热滑伤指数得到了优化,有效提高了机组的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冷连轧机组 轧制模式 出口温度模型 乳化液油箱 轧制稳定性
原文传递
热连轧机组机架间板形演变规律
20
作者 陈彤 邝霜 +1 位作者 单庆林 李子正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0-66,共7页
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遗传规律问题,建立了演变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在分析热连轧机组板形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影响系数对遗传规律进行求解。首先建立了七机架热连轧机组板形模型,并结合热连轧工艺与设备特点对七机架热连轧机组板... 针对热连轧机组板形遗传规律问题,建立了演变模型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在分析热连轧机组板形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引入相关影响系数对遗传规律进行求解。首先建立了七机架热连轧机组板形模型,并结合热连轧工艺与设备特点对七机架热连轧机组板形数据进行了汇总,利用编制的热连轧机组板形预报软件对板形进行了模拟,在相应板形模拟数值的基础上进行了典型机架上下游间板形遗传规律纵向对比以及典型机架来料板形与出口板形差值遗传规律横向对比。根据双向对比分析结果建立了影响系数方程,利用系数方程展示了热连轧机组机架间板形演变规律和出口板形的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轧 多机架 板形 遗传规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