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MM和CLDAS的黄淮海冬小麦成熟期连阴雨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邬定荣 高静 +5 位作者 姬兴杰 张溪荷 王培娟 杨建莹 马玉平 霍治国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黄淮海地区2008—2023年的CLDAS数据和同期6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花期、成熟期观测数据,订正机理性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中发育模块(RAM)的参数,评估模式对冬小麦成熟期的模拟精度,而后重构格点化的历年成熟期日期,统计成熟... 利用黄淮海地区2008—2023年的CLDAS数据和同期65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花期、成熟期观测数据,订正机理性中国农业气象模式(CAMM)中发育模块(RAM)的参数,评估模式对冬小麦成熟期的模拟精度,而后重构格点化的历年成熟期日期,统计成熟期前6天后9天共16天的降水量和雨日数,随后基于连阴雨指标,研究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RAM模式对冬小麦成熟期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各站RMSE平均值为2.28±0.46 d,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2为0.915。(2)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成熟期降水量和雨日数均呈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平均降水量为8.8~84.6 mm,平均值为31.9 mm,雨日数为1.0~9.1天,平均值为5.4天。(3)2008—2023年连阴雨灾害波动较大,其中2009、2013、2018和2023年较为严重,大致呈4~5年发生一次的周期性规律,且灾情呈加重的趋势。(4)连阴雨灾害在黄淮海地区北部很少发生,河北和山东交界处偶发,灾害高发重发区主要集中在河南省,尤其是郑州以南的驻马店和信阳一带最为严重,发生频率约为5年一遇,持续天数多在9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发育模式 格点资料
下载PDF
河南2023年麦收期连阴雨极端特征及预报偏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超 董俊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基于多尺度观测资料、多种数值模式和主观预报产品,分析了2023年河南麦收关键期出现的连续降水天气过程的极端性特征,并对主客观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5月20日至6月4日累计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全省平均为170.3%,累计雨量有17个站达... 基于多尺度观测资料、多种数值模式和主观预报产品,分析了2023年河南麦收关键期出现的连续降水天气过程的极端性特征,并对主客观预报进行检验评估。结果表明:5月20日至6月4日累计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全省平均为170.3%,累计雨量有17个站达到历史同期排名第一;5月25日至6月4日出现长达11天的全省范围的连阴雨过程,历史排名第二。2023年5月2530日500 hPa平均场副高西伸脊点较气候态偏西33个经度以上,河南上空高度场较气候态高出160~200 gpm。中层气流变化导致降水系统移动方向发生变化,是豫西强降水漏报的主要原因;模式对台风和副高位置预报的偏差,是导致雨带向南偏差的直接原因,进而导致各数值模式暴雨以上量级降水评分偏低。豫西地形对风场影响的机理较为复杂,需对更多个例诊断分析,得到客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极端性 偏差分析 数值模式 强台风“玛娃”
下载PDF
河北省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的研究
3
作者 王猛 代立芹 +2 位作者 张欣 张绍龙 王爱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74-79,99,共7页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 利用1971-2020年河北省棉花种植区气象资料和棉花生长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分析、Mann-Kendall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非周期循环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棉花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连阴雨危害河北省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段为6月下旬-9月上旬,其中,以7月上旬-8月中旬的危害最突出;棉区以花铃期连阴雨的站次和强度最大,现蕾期和吐絮期次之,播种期最小,其中,保定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邢台、邯郸棉区以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连阴雨为主,其他棉区以花铃期和现蕾期的连阴雨为主;以邯郸、邢台、衡水南部、石家庄西部、保定中西部、唐山和秦皇岛两市北部棉区连阴雨的站次较多,其他棉区连阴雨的站次相对较少;连阴雨日数和阴雨日的日照时数在1989年出现明显的突变,之后,阴雨日数进入高值期、阴雨日的日照时数进入低值期,这导致了连阴雨的站次在1990年之后明显增多;近50年来的阴雨日数显著上升、阴雨日的日照时数显著下降,未来10年的变化趋势与过去50年的基本一致,并存在一个9~11 a的循环周期,这导致了棉花连阴雨的站次在近50年来显著上升和未来10年左右仍呈上升趋势。因此,随着未来连阴雨灾害风险的增加,应加强防御措施的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连阴雨灾害 演变特征 变化趋势 河北省
下载PDF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和可能成因 被引量:1
4
作者 竹磊磊 史恒斌 +2 位作者 王建新 苏晓乐 李凤秀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和阴雨日数异常偏多,分别为自1961年以来的历史第五位和第二位。分析连阴雨的可能气候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造成连阴雨的环流形势为欧亚中高纬度西高东低,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 2023年麦收期河南省出现了罕见的连阴雨天气,降水和阴雨日数异常偏多,分别为自1961年以来的历史第五位和第二位。分析连阴雨的可能气候成因,主要结论如下:(1)造成连阴雨的环流形势为欧亚中高纬度西高东低,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阶段性阻塞,东北冷涡活跃,冷空气能持续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偏北、偏强且异常偏西,来自副高西北侧边缘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河南省交汇。(2)副高偏强、偏北、偏西是由偏强、偏北、偏大、偏东的南亚高压和偏强、偏北的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以下简称西风急流)的引导所致,而东南亚对流层中高层的暖中心偏大、偏北和偏东且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使南亚高压形成了上述的特征。暖中心和东北冷涡的共同作用,使东亚中高层的气温梯度增大,进而加强了西风急流。(3)2023年前期的La Ni1a事件有利于麦收期副高偏北,但不利于副高偏强和明显偏西。麦收期由于台风扰动由泰国湾至菲律宾群岛以东的热带西太平洋对流活跃释放的凝结潜热较多,以及麦收期前期的春季和麦收期伊朗高原至青藏高原的地面感热和潜热较强,使暖中心形成了上述的特征,进而决定了南亚高压和副高的特征。(4)2023年麦收期北大西洋海温偏高,以及北大西洋三极子为负位相,导致了乌拉尔山高压脊持续发展并出现阶段性阻塞,麦收期前期的春季和麦收期伏尔加河至贝加尔湖西北侧地面感热和潜热偏强,而下游贝加尔湖东南侧至鄂霍次克海地面感热和潜热偏弱一定程度上导致上述两区域分别出现了大范围的位势高度正距平和负距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收期 连阴雨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 东北冷涡 南亚高压 西风急流
下载PDF
2023年河南冬小麦成熟期连阴雨强度综合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康军 邹春辉 +5 位作者 余卫东 胡丽婷 房稳静 檀艳静 张丽梅 成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构建适合河南小麦成熟期连阴雨灾害强度指数,并明确河南小麦受连阴雨影响的敏感时段,利用河南省111个测站1961—2023年气象资料及有关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2023年河南小麦连阴雨受灾及相关发育期情况,以及主要气象因子和连阴雨... 为构建适合河南小麦成熟期连阴雨灾害强度指数,并明确河南小麦受连阴雨影响的敏感时段,利用河南省111个测站1961—2023年气象资料及有关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2023年河南小麦连阴雨受灾及相关发育期情况,以及主要气象因子和连阴雨灾害调查数据的相关性,并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河南实际,构建了3种小麦成熟期连阴雨灾害强度指数。结果表明:(1)小麦开花后35天以上,是小麦籽粒品质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最敏感的时段。(2)成熟期连阴雨灾害强度指数L2和L3均能够很好地吻合2023年河南小麦因连阴雨灾害的受灾情况,特别是L3兼具实用性和准确性,能够满足业务服务需要。(3)2023年河南省小麦成熟期连阴雨灾害强度指数L2、L3空间分布都表现为南高北低,全省平均L2为0.81,L3为0.32,均为1961年以来的最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成熟期 连阴雨 灾害强度指数
下载PDF
江西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连阴雨灾害分析
6
作者 周乾聪 段里成 +1 位作者 郭瑞鸽 蔡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4-79,共6页
基于江西省82个国家气象站点1961—202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了江西省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连阴雨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961—2023年江西省早稻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以0.379℃/10 a的速度升高,日照时数呈先减后增趋势;不同等级低温... 基于江西省82个国家气象站点1961—202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了江西省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连阴雨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961—2023年江西省早稻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以0.379℃/10 a的速度升高,日照时数呈先减后增趋势;不同等级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天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高频区发生在1980s、1990s,2000年以后则发生较少;2001—2023年的整体发生频率比1961—2000年的低,但高频区向赣西北转移,赣东北和赣中有所减弱;综合风险等级显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吉安市、萍乡市、宜春市、南昌市和九江市,中风险区主要包括赣南北部和赣东北地区,低风险区以赣南南部地区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连阴雨 灾害 双季早稻 风险分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2023年河南麦区连阴雨过程的数值模式精细化检验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马蕴琦 栗晗 吕林宜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66-74,共9页
基于河南省2706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中国气象局的中尺度模式预报产品(CMA-MESO)和华东区域气象中心的中尺度模式预报产品(CMA-SH9),从不同量级降水的TS评分和BIAS评分、误差空间分布特征及典型区... 基于河南省2706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中国气象局的中尺度模式预报产品(CMA-MESO)和华东区域气象中心的中尺度模式预报产品(CMA-SH9),从不同量级降水的TS评分和BIAS评分、误差空间分布特征及典型区域预报偏差日变化特征等方面,检验评估了2023年5月25日至6月5日河南省麦收关键期连阴雨过程的数值模式小时降水预报效果。结果表明:ECMWF对Rh(小时降水量)≥0.1 mm/h的预报表现好,CMA-SH9对Rh≥2 mm/h和Rh≥5 mm/h的预报效果较优,CMA-MESO预报性能较差。对于Rh≥2 mm/h, CMA-SH9对上午和夜间的降水预报效果较优,ECMWF对中午到夜里的预报表现好。各模式都表现出在降水量大值区预报偏差大的特点。CMA-SH9对第一阶段的平均有效降水频次预报与实况最为接近,尤其在西部山区;ECMWF则对第二阶段的预报更贴合实况。尽管此次连阴雨过程中各模式小时降水量和小时降水强度的平均值偏差较大,但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偏强或偏弱的特征;对于有效降水频次占比预报,ECMWF和CMA-MESO在大多数时次的预报分别表现出显著偏多或显著偏少的特征,CMA-SH9的预报则与实况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检验评估 小时降水 麦收期
下载PDF
2023年河南麦收连阴雨的形成和环流异常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司福意 徐林泽 +1 位作者 宋自福 闫晓珍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2023年5月25—30日河南遭遇了1961年以来同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连阴雨天气过程。连阴雨天气导致小麦大幅减产,品质下降,豫南、豫中和豫东部分种子田失去种用价值,被评为“烂场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数值预... 2023年5月25—30日河南遭遇了1961年以来同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连阴雨天气过程。连阴雨天气导致小麦大幅减产,品质下降,豫南、豫中和豫东部分种子田失去种用价值,被评为“烂场雨”。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EC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天气过程发生在异常大气环流背景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脊线5天滑动平均位置偏北达8个纬度,越过25°N线;西伯利亚高压也显著偏强且频繁向南暴发。(2)乌拉尔山阻塞系统的形成导致我国新疆西北部长时间维持一深厚冷涡,从而在35°—40°N形成了稳定纬向环流,冷涡底部不断有冷空气分裂东移南下影响河南。远距离超强台风的逼近导致副热带高压迅速西伸北抬,在其外围形成了一条宽广、深厚的从南海伸向中纬度地区的暖湿气流输送带,最终在豫西北汇聚出低空急流。随着暖湿气流输送带向北扩展,在大风速区的前方,对流层中低部有明显的空气质量和水汽的辐合,从而引发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导致多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出现。(3)南北两个异常的天气系统的结合,促成了中纬度能量锋区的稳定维持,锋面抬升对暖区降水起到增幅和维持作用。(4)数值模式对中、短期环流趋势和影响系统均作出了较准确的预报,但对降水量级及其分布的预测还需要进一步推敲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异常 超强台风 阻塞系统
下载PDF
驻马店冬小麦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天气发生规律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英慧 陈建杰 +1 位作者 徐凤英 张新艳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了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的科技支撑,科学精准地制定极端天气应急机制,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针对冬小麦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发生规律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选取位于驻马店市南部的驻马店、北部... 为了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的科技支撑,科学精准地制定极端天气应急机制,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针对冬小麦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发生规律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选取位于驻马店市南部的驻马店、北部的西平和东南部的正阳3个站点作为全市的代表,利用1981年以来的冬小麦观测资料,确定驻马店市冬小麦的成熟收获期大致为5月20日至6月10日。利用1960年以来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历年冬小麦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天气发生规律,结果发现,在1960年至2023年的64年里,驻马店市冬小麦成熟收获期5月20日—6月10日发生连阴雨的频率很高,并且主要集中在5月26—31日和6月6—10日。5月26—31日驻马店市大部分地区冬小麦正处于成熟期,此时的连阴雨对冬小麦收打和晾晒影响更大。冬小麦成熟日期临近一周左右的时间内,成熟日与连阴雨发生的吻合度极高,且成熟前的连阴雨多于成熟后的,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也是影响驻马店市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一个最大隐患。2011年以来冬小麦成熟收获期发生连阴雨的频率有减少趋势,但发生极端天气和严重连阴雨天气的频率在增多,连阴雨发生天数较长,过程降水量较大,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危害更大。建议驻马店南部地区种植春性或弱春性的早熟品种,北部地区种植成熟较晚的半冬性或冬性品种,南部地区尽量赶在5月20日前后成熟,北部地区赶在6月1—3日成熟,以避开5月26—31日连阴雨集中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成熟收获期 连阴雨 发生规律 影响
下载PDF
连阴雨对玉米雄穗败育特征的影响
10
作者 王小星 刘桂海 +5 位作者 常俊香 原明月 许培 李建军 张琪 李清峰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8-74,共7页
研究连续阴雨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旨在为筛选玉米雄穗耐阴雨种质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以73份玉米自交系和14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测定连阴雨6 d后的玉米雄穗长度、主轴长度、主轴败育长度、第1侧枝长度、第1侧枝败育长度、主轴败... 研究连续阴雨对玉米雄穗发育的影响,旨在为筛选玉米雄穗耐阴雨种质材料提供理论基础。以73份玉米自交系和14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测定连阴雨6 d后的玉米雄穗长度、主轴长度、主轴败育长度、第1侧枝长度、第1侧枝败育长度、主轴败育率、第1侧枝败育率等与雄穗败育相关的特征,并进行遗传变异和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连续阴雨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的雄穗败育特征表现出丰富的变异。自交系和杂交组合雄穗主轴败育率分别为0~100%和18.40%~100%,平均值分别为37.15%和35.16%;第1侧枝的败育率分别为0~100%和8.59%~100%,平均值分别为38.48%和46.31%。按雄穗败育特性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均可聚为3类,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第Ⅰ类分别有34份和4个材料,其雄穗、主轴和第1侧枝较长,但主轴败育率、第1侧枝败育率较低,为连续阴雨耐受类型;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第Ⅱ类分别有24份和9个材料,其雄穗、主轴和第1侧枝较短,但雄穗主轴败育率、第1侧枝败育率较高,为连续阴雨敏感类型;自交系和杂交组合第Ⅲ类分别有15份和1个材料,其雄穗败育程度中等。研究筛选出34份自交系和4个杂交组合为雄穗耐连阴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 连阴雨 败育率
下载PDF
2023年江苏省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忆菲 徐敏 +1 位作者 李特 谭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大范围连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天气过程和大气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连阴雨对江苏省冬小麦成熟和收获进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次过... 基于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ECMWF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冬小麦生育期及产量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大范围连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了天气过程和大气环流背景特征,以及连阴雨对江苏省冬小麦成熟和收获进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具有降水日数多、范围广、雨量大、短时强降水特征明显、伴有高温天气出现及日照时数少等特点,5月26—31日江苏省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4倍,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长江以北累计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2)500 hPa上,与历史同期相比,乌拉尔山脉附近高压与贝加尔湖附近低槽强度偏大40~60 gpm,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约5个纬度;850 hPa上,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与“玛娃”台风外围云系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多系统共同作用下造成了此次连阴雨过程的极端性。(3)持续阴雨寡照,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造成江苏省冬小麦收获期较2008—2022年推迟2~3天、淮北局部麦田发生“穗发芽”现象。淮北地区冬小麦受影响程度总体大于苏南地区,徐州市2023年冬小麦千粒重较2022年的减少3.94 g,这主要与生育期、作物品种、连阴雨强度有关。近16年来江苏省麦收平均受连阴雨影响的频次为3.2年/次,适时早播,成熟收获期适时提前收割,育种方面突出培育早熟或抗穗发芽的小麦品种,可以避免麦收期间连阴雨灾害影响,减少或避免粮食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冬小麦 天气特征 穗发芽
下载PDF
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估
12
作者 檀艳静 成林 郭康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基于河南省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和9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统计了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过程均日数、过程均雨量、过程均日照时数、年均过程次数及多年发生频率,利... 基于河南省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和9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冬小麦产量资料,统计了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过程均日数、过程均雨量、过程均日照时数、年均过程次数及多年发生频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连阴雨风险强度指数,从发生频率、风险强度指数、产量损失率对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开展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过程均日数、过程均日照时数、年均过程次数空间上均呈带状分布;构建的连阴雨风险强度指数对连阴雨灾害有较高的识别能力;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风险强度指数均呈纬向型分布,南部偏高、北部偏低;河南省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中、低风险区占比90.3%,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阳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连阴雨 灌浆期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连阴雨天气蔬菜管理技术
13
作者 侯云发 李会敏 杨英茹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7期29-29,共1页
连续阴雨天气,温度降低,光照强度减弱,湿度增大,很容易引起蔬菜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加强连阴雨天气蔬菜管理技术非常重要。1露地蔬菜。1.1及时排水... 连续阴雨天气,温度降低,光照强度减弱,湿度增大,很容易引起蔬菜灰霉病、霜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严重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因此加强连阴雨天气蔬菜管理技术非常重要。1露地蔬菜。1.1及时排水防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天气 露地蔬菜 排水防涝 光照强度 晚疫病 蔬菜产量 霜霉病 蔬菜灰霉病
下载PDF
湖北烤烟低温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4
作者 刘静 刘璐 成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为更好地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构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 为更好地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不利影响,构建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低温连阴雨 生育期 灾害频率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黔东南州水稻连阴雨保险纯费率厘定
15
作者 文建川 陈家辉 +4 位作者 龙凌云 唐凤 周智晖 莫平孝 梁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6期669-677,共9页
水稻生育中后期至收获阶段的连阴雨是影响其生长和晾晒的限制环境,研究连阴雨保险纯费率,对于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1980-2020年水稻单产数据及气象资料,构建水稻连阴雨减产模型,基于拟合优... 水稻生育中后期至收获阶段的连阴雨是影响其生长和晾晒的限制环境,研究连阴雨保险纯费率,对于降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1980-2020年水稻单产数据及气象资料,构建水稻连阴雨减产模型,基于拟合优度检验法,从6种分布模型中筛选各县(市)最优模型估算连阴雨灾害概率,结合连阴雨概率及减产率厘定保险纯费率。结果表明:黔东南州水稻连阴雨综合指数与减产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线性表达式为Yr=6.66CRI+4.12,连阴雨综合指数越大,水稻减产率越高。连阴雨发生概率随灾害程度加重而降低,各县(市)有30%~50%的概率发生轻度连阴雨,中度和重度连阴雨概率则分别为10%~30%、0~3%;海拔较高的麻江、黄平发生中度、重度连阴雨的概率较其余地区偏高。16个县(市)水稻连阴雨保险纯费率分别在7.38%~10.47%,西北部麻江、黄平两个县保险纯费率较高,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连阴雨 减产率 保险纯费率 概率
下载PDF
麦收期连阴雨对信阳市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影响分析
16
作者 庄若南 李雨农 +1 位作者 张占魁 杨慧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利用1961—2023年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分析62年信阳市小麦麦收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特征和信阳市2023年麦收期连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其与小麦籽粒发芽霉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22年信阳地区共发生麦收期连阴... 利用1961—2023年信阳市冬小麦生育期和气象资料,分析62年信阳市小麦麦收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特征和信阳市2023年麦收期连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及其与小麦籽粒发芽霉变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22年信阳地区共发生麦收期连阴雨11次,发生频率为1.8次/(10年),在5月下旬发生的概率最大。(2)2023年信阳市连阴雨天气主要由低槽、低空急流及切变线等系统共同影响产生。(3)连阴雨对小麦籽粒发芽霉变的影响因品种和播期而异。品种相同,晚播小麦霉变情况比早播小麦略重,晚熟品种发芽情况各个播期之间基本相似,早熟品种发芽情况随着播期推迟而逐渐变轻;播期相同,早熟品种霉变情况比晚熟品种的略重,随着播期的推迟,霉变率逐渐趋于一致,早熟品种发芽情况明显重于晚熟品种的。(4)连阴雨日数与冬小麦成熟收获期重叠度越高,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连阴雨 气象条件 发芽霉变
下载PDF
1991-2020年重庆水稻生育期连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
17
作者 武强 毕淼 +3 位作者 何佳洋 韩旭 李艳丽 阳园燕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629-636,共8页
为掌握重庆水稻生育期连阴雨的发生规律与成因,科学指导水稻生产防灾减灾,基于1991—2020年重庆市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再分析资料,研究重庆水稻不同种植区及不同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各种植... 为掌握重庆水稻生育期连阴雨的发生规律与成因,科学指导水稻生产防灾减灾,基于1991—2020年重庆市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再分析资料,研究重庆水稻不同种植区及不同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特征和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各种植区全生育期的连阴雨均呈减少趋势,其中,中部减少趋势最明显,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气候倾向率为-0.33·(10 a)^(-1);东南部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最高,达1.18,但减少趋势最弱;东北部连阴雨发生站次比最低,仅0.55,且预计阴雨灾害将进一步减少。水稻营养生长期的连阴雨发生频次最高,生殖生长期最低。空间分布上,水稻全生育期连阴雨发生频次东南部最高,单点最大值达1.80;东北部最低,单点最小值仅0.27;高值区分布在重庆偏南区域,不同生育期略有差异;而低值区始终位于东北部。连阴雨发生最为频繁的营养生长期,各地区均受负位势高度异常控制,南北位势高度梯度减小,冷空气南下易导致连阴雨发生。连阴雨发生频次最高的重庆东南部,水汽起源于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东南暖湿气流提供。营养生长期的水汽输送带相比苗期更偏南,呈西南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连阴雨 气候特征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收获期连阴雨灾害影响及应对措施
18
作者 宋子珍 武豪 谭凯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248-250,共3页
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省份,其小麦产业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连阴雨作为河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小麦收获期遭遇连阴雨更是极大地制约了河南省的农业生产... 河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省份,其小麦产业发展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连阴雨作为河南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小麦收获期遭遇连阴雨更是极大地制约了河南省的农业生产发展。为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分析河南省小麦收获期遭遇连阴雨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从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加强对农户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连阴雨 自然灾害 河南省
下载PDF
2023年河南省麦收期连阴雨特征分析及影响评估——以漯河市为例
19
作者 江清霞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235-237,共3页
基于漯河市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3年和2023年57个区域气象站的气象资料、7个自动土壤观测站墒情资料、3个农业气象站农作物生长发育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生产的情况... 基于漯河市3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1—2023年和2023年57个区域气象站的气象资料、7个自动土壤观测站墒情资料、3个农业气象站农作物生长发育资料,对2023年5月下旬至6月初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生产的情况,对此次罕见麦收期连阴雨过程进行影响评估。在分析2023年5—6月河南省漯河市麦收期连阴雨天气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长期和短期应对措施。该研究可为麦收期连阴雨过程的气象服务及灾害评估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为农业管理部门和广大种植户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措施,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麦收期连阴雨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收期 连阴雨 特征 影响
下载PDF
近50年夏季四川盆地连阴雨的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20
作者 韦杰良 康杨 +1 位作者 益西卓嘎 李尧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838-850,共13页
本文基于1971~2020年共50年夏季四川盆地地区102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逐月海表温度格点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和合成分析等方法,首先探讨了四川盆地地区连阴雨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其次分析了与四川盆地... 本文基于1971~2020年共50年夏季四川盆地地区102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逐月海表温度格点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和合成分析等方法,首先探讨了四川盆地地区连阴雨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征,其次分析了与四川盆地地区连阴雨降水量年际变化相联系的异常环流以及海表温度。结果表明:(1) 四川盆地夏季连阴雨降水总量、发生次数及累计天数的空间分布均呈盆地中心少、边缘多的特征,且三者的最大值均在盆地西南边缘。变化趋势上,盆地站点在三个指标上均未体现出一致性的减少,下降趋势都不显著。(2) 四川盆地夏季连阴雨的年际变化与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变化关系密切。对流层中低层西太副高主体位置偏西,中高层南亚高压主体位置东移。在两个高压的相互作用下,盆地区域在对流层低层有垂直上升运动,在对流层高层有强烈辐散运动。(3) 前冬季、春季热带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偏高,夏季热带中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偏低和热带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偏高时,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有利于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至盆地引起降水异常。另外,在地形作用的影响下,连阴雨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人们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四川盆地降水变化特征及其机制的认识。Based on the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02 stations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a in summer for 50 years from 1971 to 2020, the monthly reanalysis data of NCEP/NCAR and the monthly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id data of NOAA, this paper firstly discusses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cators related to consecutive wet day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a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un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d composite analysis. Then it analyzes the abnormal circulation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onsecutive wet day precipit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amount of consecutive wet day precipitation, the number of occurrences, and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days in the Sichuan Basin in summer are characterized by less in the center of the basin and more at the edge, and the maximum values of the three are all at the southwest edge of the basin. Regarding the variation trend, the basin stations do not show a consistent decrease in the three indicators, and the downward trend is insignificant. (2)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consecutive wet day in the Sichuan Basin in summ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and intensity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and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is westward, and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troposphere moves eastward.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the two high pressures, the basin region has vertical upward movem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strong divergent movement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3) When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high in the early winter and spring,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 is abnormally low in the summer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is abnormally high, it causes abnormal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port of water vapor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to the basin, causing abnormal precipitation. In addi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consecutive wet day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conducive to deepen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Sichuan Basi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wa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变化特征 夏季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