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30例回顾性临床研究
1
作者 王月玲 刘学明 +1 位作者 王桂玲 李安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00-1002,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01~2010-05入住本院的30例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迟... 目的分析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01~2010-05入住本院的30例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敏感试验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患儿中早产儿占80.0%(24/30),低出生体重儿占66.7%(20/30)。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0.0%(15/3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占46.7%(14/30),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真菌占3.3%(1/30)。结论新生儿迟发型败血症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多见,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多见,并且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迟发型败血症 药物敏感试验 回顾性临床研究
下载PDF
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黎杰勇 何志勋 +1 位作者 王伟名 林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9-607,共9页
目的评估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LOS的临... 目的评估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关于益生菌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LO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LOS类型包括临床败血症和确定败血症。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益生菌组3 490例,对照组3 376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临床LOS的发生风险较低(RR=0.79,95%CI:0.66~0.94,P=0.009);益生菌组临床/确定LOS的发生风险较低(RR=0.79,95%CI:0.67~0.94,P=0.007);益生菌组中纯母乳喂养者确定LOS的发生风险较低(RR=0.77,95%CI:0.62~0.96,P=0.02)。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益生菌可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LOS和临床/确定LOS的发生风险,以及纯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确定LOS的发生风险。[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6):599-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败血症 益生菌 META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小朋 吕回 +2 位作者 李旭芳 宋燕燕 周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组和临床迟发型败血症组,回顾分析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特点。结果共2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117例,发生率为51.8%。其中45例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占19.9%(45/226);72例为临床诊断迟发型败血症,占31.9%(72/226)。确诊败血症组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异常的比例高于临床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62.7%),革兰阳性菌16株(31.4%),真菌3株(5.9%);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及肤色等的突然变化,虽然无特异性,但有预警作用;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存在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败血症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临床特征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76例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生前的睡眠时间及24 h心率变异性的特点分析
4
作者 邱祥锦 练修强 童婕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2121-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生前的睡眠时间,24 h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出生孕周及体质量相... 目的:探讨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生前的睡眠时间,24 h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分析及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迟发型败血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出生孕周及体质量相似的非迟发型败血症患儿76例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的睡眠时间,并分析SDNN、SDNNIDX及SDANN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时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DNN、SDNNIDX及SDANN单独及联合评估的AUC面积分别为0.82、0.77、0.71、0.93。结论:败血症早产儿易嗜睡,SDNN、SDNNIDX及SDANN对早产儿迟发性败血症均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三者联合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败血症 心率变异性 早产儿
下载PDF
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其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勇裴 朱云霞 +2 位作者 吴婷 陈灵 任菁菁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1期1851-1853,共3页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及LO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66例极低及超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LOS发生情况将其... 目的分析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及LO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66例极低及超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LO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LOS组(74例)和LOS组(92例),LOS组中临床诊断为LOS的新生儿55例,确诊37例,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分析LOS组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OS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 2组的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胎龄、体重、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14. 13%(13/92),非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4. 05%(3/7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S组新生儿的致病菌共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1. 11%(14/45),革兰阴性菌占62. 22%(28/45),真菌占6. 67%(3/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体重儿 超低体重儿 迟发型败血症 病原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小朋 周伟 +3 位作者 李旭芳 宋燕燕 张庭艳 梁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LOS分为两组:LOS组和无LOS组。回顾性分析LOS的...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LOS分为两组:LOS组和无LOS组。回顾性分析LOS的发生率、病死率、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2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中,117例(51.8%)发生了LOS,其中45例为确诊LOS,72例为临床诊断LOS。LOS组患儿病死率为13.7%(16/117),明显高于无LOS组(5/10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其中32株(63%)为革兰阴性细菌,16株(31%)为革兰阳性细菌,3株(6%)为真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小于胎龄儿、肠外营养持续时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是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分别为:0.84、1.59、1.34、3.11、4.55,均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较高。LOS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细菌。胎龄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长、小于胎龄儿、PICC或机械通气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LOS的发生危险可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型败血症 危险因素 极低出生体重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早发型与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指标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文喻 曾丽 +2 位作者 陈国洋 马丹娟 麦荣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8期3024-3027,共4页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指标、病原菌谱以及药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37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根据发病年龄... 目的 分析早发型和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指标、病原菌谱以及药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败血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37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并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EOS组,n=174)和迟发组(LOS组,n=198),比对两组间的临床特点(体重、胎龄、Apgar’s评分、WBC、LY、PLT、PCT和CRP等)和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早发型组患儿出生体重、Apgar’s1min评分、Apgar’s 5min评分、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均值均高于迟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型组患儿早产、CRP≥10.0mg/L、病死率的比例及PLT的均值均高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和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分别占71.84%、57.58%,其中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两组患儿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唑林等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迟发型组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明显高于早发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是新生儿败血症常见致病菌,但早发型与迟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指标及病原菌分布、药敏情况有所不同,可根据相应的特点进行诊断,并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发型新生儿败血症 临床指标 病原菌
下载PDF
牛乳铁蛋白防治早产儿晚发性败血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建平 孙红芹 +1 位作者 郑玉辉 卢国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6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确定牛乳铁蛋白(BLF)或BLF+鼠李糖益生菌(LGG)能否降低早产儿晚发性败血症发病率。方法将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日龄小于3 d的257名早产儿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BLF组(82例),BLF+LGG组... 目的确定牛乳铁蛋白(BLF)或BLF+鼠李糖益生菌(LGG)能否降低早产儿晚发性败血症发病率。方法将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日龄小于3 d的257名早产儿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BLF组(82例),BLF+LGG组(85例)和对照组(9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随访,直至死亡或出院。比较3组晚发性败血症发病率。结果所有观察对象中共24例确诊为晚发性败血症。与对照组相比,BLF组和BLF+LGG组晚发性败血症发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F组、BLF+LGG组、对照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分别为0.00%、1.17%(1例)、5.55%(5例)。BLF组与对照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43);BLF+LGG组与对照组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49)。BLF组、BLF+LGG组、对照组早产儿死亡率分别为4.87%(4例)、4.70%(4例)、6.66%(6例)。BLF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1);BLF+LGG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4,P=0.816)。BLF组、BLF+LGG组、对照组早产儿败血症归因死亡率分别为0.00%、1.17%(1例)、5.55%(5例)。BLF组与对照组早产儿败血症归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P=0.043);BLF+LGG组与对照组早产儿败血症归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1,P=0.049)。结论BLF单独使用或与LGG组合使用可减少早产儿晚发性败血症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鼠李糖益生菌 败血症 发型 早产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