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海能 黄华东 +3 位作者 邓元央 罗起胜 符黄德 李传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144-2146,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结果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PT、APTT、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程度越重,PT、APTT、D-D、FPD水平越高,PLT、Fg水平越低(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伤后PT、D-D及FDP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Fg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参考指标。早期血浆PT、Fg、D-D及FD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功能 纤溶功能 迟发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丁亚楠 徐格林 王冀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型组47例,中型组39例,重型组5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入院时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治疗1个月后按是否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将患者分为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93例)和迟发性颅内出血组(49例)。比较不同组之间凝血纤溶功能指标。结果各型颅脑损伤中凝血纤溶功能均有异常,且随着伤情的加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逐渐升高,而血小板(PLT)水平逐渐下降(P<0.05)。与无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比较,迟发性颅内出血组PT、APTT、TT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其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凝血纤溶功能检测有助于判断颅脑损伤的伤情,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凝血纤溶功能 迟发性颅内出血 预后
下载PDF
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与凝血机制异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亮 李兵 +5 位作者 胡世颉 王冰 罗鹏 吕超 曹宝萍 费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1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凝血机制异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23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出血组),其余19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非出血组)。分析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以及凝血机制异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223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出血组),其余191例患者未发生出血(非出血组)。分析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结果 Logistic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证实凝血机制异常是颅脑外伤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32例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其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均大于非出血组(P<0.05),而出血组的血小板计数则低于非出血组,尤其是有2项及以上的凝血指标发生异常时,出血发生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凝血功能异常是颅脑外伤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异常指标达到或超过2项时更易导致颅内出血,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重视,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凝血机制异常 凝血指标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浩 张卫 +5 位作者 朱扬清 邹煜 周秋锋 刘星 钱伟 左常阳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类型,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规律和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慢...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类型,以及可能的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规律和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8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及脑内血肿4例,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主要的三类迟发性颅内出血。结论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调整合适阀门压力以及熟练掌握脑室穿刺技巧可以减少及避免出现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迟发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INR、CI、PLT与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凡菊 江竹君 伍益凡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8期1275-1278,1282,共5页
目的探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综合凝血指数(CI)、血小板(PLT)与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9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ICH分为DICH组、无D... 目的探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综合凝血指数(CI)、血小板(PLT)与颅脑外伤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9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ICH分为DICH组、无DICH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就诊时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INR、CI、PLT。结果DICH组合并伤患者占比率、GCS评分低于无D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6,t=7.046,P<0.05);DICH组INR高于无DICH组,CI、PLT低于无DI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3,41.018,4.361,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伤、GCS评分、INR、CI、PLT均与DICH发生相关(P<0.05);INR、CI、PLT预测DICH的AUC为0.858、0.758、0.792,INR、CI联合PLT预测DICH的AUC为0.919,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INR、CI、PLT与颅脑外伤DICH发生独立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DICH预测价值,为临床预测、纠正凝血异常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R CI PLT 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小儿外伤致迟发性颅内出血16例分析
6
作者 陈美荣 徐传伟 杨桂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6-336,共1页
迟发性颅内出血是指在外伤24 h后发生的颅内出血,因与即时性颅内出血有一定的时间差和缺乏特异性的定位体征,常导致临床上误诊.
关键词 小儿 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CT检查
下载PDF
小儿迟发性颅内出血38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徐广范 张瑞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小儿迟发性颅内出血 临床表现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出血救治 被引量:5
8
作者 高亚飞 常涛 +1 位作者 杨彦龙 李立宏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域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指征明确者立即手术;保守治疗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临床神经系统查体,给予颅内压(...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域迟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指征明确者立即手术;保守治疗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临床神经系统查体,给予颅内压(ICP)监测为导向的降颅压治疗。结果随访预后良好者(恢复良好+轻度残疾)为25.0%(19/76);预后不良者(重度残疾+植物状态生存)为42.1%(32/76);病死率为32.9%。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出血可引起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降低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重残率的关键是围手术期积极纠正危险因素;应术后早期诊断,早期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 被引量:22
9
作者 杜威 姚国杰 +6 位作者 韦可 伍杰 李明 龚杰 徐国政 杨铭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病人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中均行颅内压传感器植入监测颅内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17例采用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引流组),12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结果引流组术后ICP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引流组NICU住院时间、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而且引流组再次开颅手术率、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置管引流术简单易行,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并有残留血肿或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人,可以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凝血功能障碍 残留血肿 迟发性颅内出血 软通道置管引流术 内压监测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丁磊 贾俊峰 +1 位作者 王林风 张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行单侧LDC治疗的42例s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DICH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LDC)后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DICH)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行单侧LDC治疗的42例sTBI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发生DICH的危险因素。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DICH 14例,发生率为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前存在对侧颅骨骨折及手术时机过早是sTBI行LDC后发生DICH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BI合并中线移位及对侧颅骨骨折等高危因素,行LDC后易发生DICH,应慎重选择去骨瓣减压术时机,且应加强监护并早期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大骨瓣减压术 迟发性颅内出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迟发性颅内出血24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金海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导致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4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迟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分析。结果 存活率 83 .3 %,病死率16.7%,致残率 2 0 .8%。结论 对婴儿补充维生素K能预防该病 ,... 目的 探讨维生素K缺乏导致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4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迟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性回顾分析。结果 存活率 83 .3 %,病死率16.7%,致残率 2 0 .8%。结论 对婴儿补充维生素K能预防该病 ,早期诊治 ,效果良好 ,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维生素K缺乏症 迟发性颅内出血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至武 梁丽萍 +2 位作者 宋海民 冯开明 蒋秋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7期1944-1949,共6页
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中出现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16例,发生率15.24%(16/105);发生迟发性颅内出... 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脑积水行VP分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5例患者中出现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16例,发生率15.24%(16/105);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性别(P=0.207)、年龄(P=0.795)、原发病(P=0.207)、有无骨窗(P=0.731)及有无高血压史(P=0.206)无关。结论 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骨窗及有无高血压史无关,术后早期重复头颅CT扫描有助于早期发现VP分流术后颅内出血,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颅内出血 脑积水 VP分流术 术后并发症 高血压
下载PDF
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作为迟发性颅内出血预测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费春 王静 曹冠柏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6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能否作为轻型颅脑创伤(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246例轻型TBI患者,伤后6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根据有无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能否作为轻型颅脑创伤(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诊治的246例轻型TBI患者,伤后6h内行首次头颅CT检查提示无颅内出血。根据有无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轻型TBI后48h内复查头颅CT提示有迟发性颅内出血患者21例;对照组:伤后48h内复查头颅CT无迟发性颅内出血225例。两组患者均于伤后6h内采集静脉血5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UCH-L1水平。对检测结果做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找出最佳截断点(cut off),即ROC曲线上最左上方的点,此时敏感度及1-特异度均较高。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和标准误,利用AUC评估血清UCH-L1的诊断价值。结果在cut off值为58.14ng/mL时,其AUC为0.720±0.042,此时血清UCH-L1鉴别轻型TBI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灵敏度和1-特异度分别为60.6%和82.0%。结论测定轻型TBI患者血清UCH-L1水平,可作为预测迟发性颅内出血新的辅助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
14
作者 谭彬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方法 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组;把重型颅脑外伤分为迟发颅内出血组和非迟发颅内出血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紊乱与颅脑外伤分型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方法 23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组;把重型颅脑外伤分为迟发颅内出血组和非迟发颅内出血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这四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TT分别为(16.58±1.83)s、(18.48±2.66)、(19.50±2.28),Fbg分别为(3.08±0.89)g/L、(2.82±0.75)g/L、(2.64±0.39)g/L,随病情程度地加重TT时间延长而Fbg水平降低(P<0.05);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非迟发性出血组PT(12.18±2.35)s,Fbg(2.78±0.35)g/L;迟发性出血组PT(14.87±2.14)s,Fbg(2.29±0.27)g/L。两组PT和Fbg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血功能与颅脑外伤患者疾病的分型、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可通过这些数据变化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凝血功能紊乱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昌福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ICH)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将来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旨在改善STBI手术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delay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ICH)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将来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旨在改善STBI手术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STBI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TBI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多部位颅骨骨折、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气颅等资料。分析STBI患者术后发生DICH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STBI患者中发生DICH有22例,发生率为31.43%。将全部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及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多部位颅骨骨折及脑挫伤均为影响STBI患者术后发生DICH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具有高血压病史、发生多部位颅骨骨折及脑挫伤的STBI患者术后发生DICH风险较高,临床可据此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术后DICH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多部位骨骨折
下载PDF
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出血2例法医学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献辰 王清芝 贺坤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外伤 血友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颅内出血
下载PDF
小儿迟发性颅内出血7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林桂学 李晓光 《吉林医学信息》 1998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迟发性颅内出血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18
作者 唐荣菊 宁洁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4期104-105,共2页
我们从1997-09~2002-07,临床观察5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出血 致伤原因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附15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田永吉 马振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0-723,共4页
目的介绍颅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所有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高危因素... 目的介绍颅内表皮样囊肿手术后一种罕见并发症——自发性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所有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并发症的病例特点及高危因素。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患者共737例,其中手术治疗719例,术后出现自发性颅内出血15例(2.1%),男5例,女10例,(男/女=1:2),平均年龄(39±8)岁,出血发生在术后第(9±3.7)天,死亡10例(66.7%)。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后第5—18天为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的高危期,目前尚无规律可循,因此应提高对这种罕见并发症的警惕,争取早发现,早抢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表皮样囊肿 迟发性颅内出血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致反复迟发性颅内出血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安慰 邓培刚 +1 位作者 张铁 洪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1-521,共1页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traumatic intracranial aneurysms,TICA)在颅内动脉瘤中比例低于1%。笔者2007年4月收治1例表现为多次迟发性出血的TICA。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创伤性内动脉瘤 迟发性颅内出血 反复 发性出血 I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