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诗学中的“兴”与“迷狂”
1
作者 刘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仪式 诗学 比较 会通
下载PDF
迷狂说与感兴论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高鹏 《今古文创》 2023年第6期23-26,共4页
迷狂说是源于柏拉图理念论的一种审美观念,所指的是先验主体对理念的审美直观,体现了理念与物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感兴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基础,重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融合,蕴含着老庄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两个... 迷狂说是源于柏拉图理念论的一种审美观念,所指的是先验主体对理念的审美直观,体现了理念与物质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感兴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论基础,重视审美活动中主客体融合,蕴含着老庄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差别归根结底是哲学思维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美学基本理论追根溯源的探究,发现不同文化中蕴含的共同审美规律和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对比中促进中西方文艺理论相互借鉴,在理论互补中更加科学地认识各自美学理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感兴论 理念 二元对立
下载PDF
浅探柏拉图“理性的迷狂”
3
作者 王静怡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4期70-74,共5页
柏拉图屡次在“爱欲四书”中谈及迷狂。探究发现,迷狂是既具感性因素,又赋理性元素之概念。它是对完善的最高理性状态的追求过程中的表现,是灵魂追寻自我提升却又“心有余力不足”的必然结果;由于人类灵魂的局限性和对超越性的追求,它... 柏拉图屡次在“爱欲四书”中谈及迷狂。探究发现,迷狂是既具感性因素,又赋理性元素之概念。它是对完善的最高理性状态的追求过程中的表现,是灵魂追寻自我提升却又“心有余力不足”的必然结果;由于人类灵魂的局限性和对超越性的追求,它既与感性因素相联又沟通理性精神。最高的迷狂是理性迷狂,此即是灵魂所求。理性迷狂说的形成有宇宙观、社会观念、政治体制、爱若斯神话等多方面成因。西方世界继柏拉图对理性迷狂又做了进一步探索;“柏拉图式恋爱”与柏拉图理性迷狂下的爱情观有异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欲四书 柏拉图 爱若斯 理性 迷狂
下载PDF
死亡、迷狂、月亮意象的意义——《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隐喻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洪娓 范娉婷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历史和文本构成生活世界的隐喻。"迟子建认为"真正的历史在民间,编织历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为从他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可见,迟子建的历史观是对新历史主义的一种认同... "历史是一个延伸的文本,文本是一段压缩的历史。历史和文本构成生活世界的隐喻。"迟子建认为"真正的历史在民间,编织历史的大都是小人物:因为从他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可见,迟子建的历史观是对新历史主义的一种认同。"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表述有时需要用虚构、情节编织、隐喻、讽刺等来做出独特的解释和判断。"所以,隐喻既诠释了历史也隐含着作家对历史的见解和态度,或者说是作家运用隐喻来结构她所认为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额尔古纳 月亮意象 新历史主义 死亡 迷狂 意义 文本构成
下载PDF
迷狂与理智——试论《九歌》独特的审美趋向 被引量:4
5
作者 何长文 《中州学刊》 CSSCI 2001年第3期96-99,107,共5页
屈原这位历史人物 ,其人格构成具有双重性 ,是巫与圣两种文化的结合体 ,这种人格主体特征直接影响了《九歌》的艺术创作。屈原在对《九歌》素材的提炼过程中 ,注意将巫觋的迷狂转换为诗兴的迷狂 ,将宗教体验转换成艺术形式或审美感受 ,... 屈原这位历史人物 ,其人格构成具有双重性 ,是巫与圣两种文化的结合体 ,这种人格主体特征直接影响了《九歌》的艺术创作。屈原在对《九歌》素材的提炼过程中 ,注意将巫觋的迷狂转换为诗兴的迷狂 ,将宗教体验转换成艺术形式或审美感受 ,在这种艺术观照的同时 ,又融入现实理性的思考。这样 ,使作品表现出 :其中有情感的酣畅 ,但不一味地狂热 ;有精神的自由 ,但却不无休止地放纵 ;有向神灵抛舍的过程 ,但却没有陷入“原罪”的深渊。这种迷狂与理智相融并存的独特审美趋向 ,正是《九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楚辞 《九歌》 宗教 迷狂 理智 审美
下载PDF
艺术迷狂与偶像再造——三星堆青铜神像的美学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6,共6页
三星堆文化的美隐含在宗教和神话的古史系统之中 ,它是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的。其内含有三点 :①尚美的意识源于拯救 ,信仰是一种拯救。在信仰的层面上 ,通过巫术与神秘经验的意象化 ,使人达到美善与力的统一。②当先民把对自然的感受... 三星堆文化的美隐含在宗教和神话的古史系统之中 ,它是通过信仰神力而达到美的。其内含有三点 :①尚美的意识源于拯救 ,信仰是一种拯救。在信仰的层面上 ,通过巫术与神秘经验的意象化 ,使人达到美善与力的统一。②当先民把对自然的感受通过宗教的观念转化为形象时 ,这些形象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审美意识 ,表现为偶像再造的过程中 ,由自发状态转为规定了某些自身特质的审美形态。③偶像与现实人物的“视象双关”由于迷狂作用而在形式结构上呈现为“尽量减少”的趋势 ,在体积感和深度感很强的青铜器上 ,人的感性特征转瞬即逝 ,不断简化 ,“形”与“力”的抽象过程表现出美的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艺术 三星堆 巫术迷狂 审美
下载PDF
技艺与迷狂——柏拉图《伊翁》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对观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8,共8页
在诗歌创作来源问题上,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技艺说"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迷狂说"针锋相对。"迷狂说"主要来源于柏拉图《伊翁》,"技艺说"则来自亚里士多德《诗学》。本文试图重新回到文本本身,... 在诗歌创作来源问题上,通常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技艺说"与其老师柏拉图的"迷狂说"针锋相对。"迷狂说"主要来源于柏拉图《伊翁》,"技艺说"则来自亚里士多德《诗学》。本文试图重新回到文本本身,对观《伊翁》和《诗学》,从两个文本内在的情节论证及相互间的回应辩难,重审这一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伊翁》 亚里士多德 《诗学》 技艺 迷狂
原文传递
新闻职业伦理逻辑下的专业迷狂——对一个新闻伦理经典案例的再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信凌 陈可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一般认为《饥饿的苏丹》体现了专业精神与职业伦理的正面冲突,这样的判断并没有把其中的深层蕴涵完满地揭示出来。其实,拍摄者选择拍照而不是救人,无法归咎于他违背了职业伦理。相反,他的行动正是基于西方的新闻职业伦理。问题的关键在... 一般认为《饥饿的苏丹》体现了专业精神与职业伦理的正面冲突,这样的判断并没有把其中的深层蕴涵完满地揭示出来。其实,拍摄者选择拍照而不是救人,无法归咎于他违背了职业伦理。相反,他的行动正是基于西方的新闻职业伦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拍摄者在西方新闻职业伦理逻辑引导下进入了一种职业的迷狂状态之中,所做出的选择是一种非理性的职业惯性行为。其主要偏失是在漠视社会公益的情形下,把新闻采编的程序与规则神圣化与绝对化,并且人为地把新闻业界与整体社会生硬地割裂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的苏丹》 新闻伦理 职业精神 专业迷狂
下载PDF
迷狂的家户经验——王屋山巫医仪式的一项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丹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10-116,共7页
迷狂是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有三重含义:自反性;回归社会的关怀;许愿—还愿的仪式环境。正是依托家户的信仰基础,迷狂的物质性、功能性以及自反性得以可能,现实的复杂性无疑对等级的超越有进一步的延伸。
关键词 迷狂 巫医仪式 王屋山 礼俗社会
下载PDF
西方艺术中的感性迷狂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2-20,共9页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迷狂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宣泄内心情感的手段和渠道,于是便有了死尸满台的悲剧、狂放不羁的舞蹈、声嘶力竭的摇滚、人欲横流的电影等。这种感性欲望的宣泄,不仅强化了艺术创作中的激情与活力,...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迷狂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宣泄内心情感的手段和渠道,于是便有了死尸满台的悲剧、狂放不羁的舞蹈、声嘶力竭的摇滚、人欲横流的电影等。这种感性欲望的宣泄,不仅强化了艺术创作中的激情与活力,而且可以纠正理性思辨行为所导致的精神异化,因而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感官刺激的极端性发展,进而陷入肉体欲望的误区。不了解感性迷狂在艺术中的正面作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美学特色;不了解感性迷狂在艺术中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从感性与理性相分裂的民族心理结构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美学 艺术 感性 迷狂
下载PDF
论“迷狂说”、“摹仿说”与“神感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洪涛 孙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关于诗本原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迷狂说”、“摹仿说”等,中国古代文论倡导“神感说”。“迷狂说”和“摹仿说”以纯理性超验主义为核心,“神感说”推崇感性经验主义,两者都不能全面阐明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诗本原理的认识还需进行... 关于诗本原理,古希腊哲学提出了“迷狂说”、“摹仿说”等,中国古代文论倡导“神感说”。“迷狂说”和“摹仿说”以纯理性超验主义为核心,“神感说”推崇感性经验主义,两者都不能全面阐明诗产生的根本原因。对于诗本原理的认识还需进行语言思维、神话思维和宗教思维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本原理 迷狂 摹仿说 神感说 西方文艺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
下载PDF
柏拉图的灵感说——指向理智的迷狂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博 冯建庆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由理性到非理性)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由非理性到理性)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 在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柏拉图的理念由上而下(由理性到非理性)规定美的本质,那么灵感则是从下而上(由非理性到理性)实现了人追求达到美的本质的目的,使人见到了美的本身,进入到真实的世界——人返回了理性的家。换句话说,灵感沟通了理性与非理性,重建了人与本体世界的价值联系,最终指向了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灵感 理性 迷狂
下载PDF
迷狂说·模仿说·理念论——柏拉图诗学的现象学阐释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宏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73-78,共6页
柏拉图诗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迷狂说和模仿说。迷狂说反映的是柏拉图的早期思想,出自他的艺术直觉;模仿说反映的是柏拉图中期的思想,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产物。模仿说取代迷狂说,意味着他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背叛了自己的艺术直... 柏拉图诗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学说:迷狂说和模仿说。迷狂说反映的是柏拉图的早期思想,出自他的艺术直觉;模仿说反映的是柏拉图中期的思想,是他的哲学体系的产物。模仿说取代迷狂说,意味着他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背叛了自己的艺术直觉。要想克服这种矛盾,就必须对柏拉图的思想进行重新阐释。柏拉图认为,理念是通过智性直观活动被把握到的,这意味着他的思想中隐含着一个现象学的维度。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重新阐释,从而克服其诗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模仿 理念 直观
下载PDF
柏拉图迷狂说中的超越性蕴涵及其美学困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4-206,共3页
柏拉图的迷狂说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这导致了迷狂在审美体验中的超越性蕴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感性的贬抑对起感性的尊崇;其二,美在时间上和逻辑上的先在性。迷狂说中的超越性分裂了人存在的整体性,引发了现代美学思想家的... 柏拉图的迷狂说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这导致了迷狂在审美体验中的超越性蕴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感性的贬抑对起感性的尊崇;其二,美在时间上和逻辑上的先在性。迷狂说中的超越性分裂了人存在的整体性,引发了现代美学思想家的强烈批判,迷狂说所蕴涵的审美超越性在美学发展中面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迷狂 超越性 困境
下载PDF
柏拉图迷狂说重估——关于《西方美学史》一处长期学理迷误的辨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87-292,共6页
《西方美学史》认为柏拉图认同迷狂,为西方无理性思潮开了先河,但其发生机制、认知平台和文体线索诸方面均有可追问与反驳之处。归结到理念学说这一原初运思根基看,柏拉图在三级图式的整体意义上讴歌迷狂,可在前一梯度、或曰现世层面上... 《西方美学史》认为柏拉图认同迷狂,为西方无理性思潮开了先河,但其发生机制、认知平台和文体线索诸方面均有可追问与反驳之处。归结到理念学说这一原初运思根基看,柏拉图在三级图式的整体意义上讴歌迷狂,可在前一梯度、或曰现世层面上则悬搁了它。对此的误读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亟待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狂 发生机制 认知平台 文体线索 理念学说
下载PDF
“小世界”:理想的迷狂与人性的异化——读汤吉夫《大学纪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先智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51-54,共4页
当下的中国社会,问题重重,急需要共识,急需真正“人”的观念,然而,最需要的往往是最缺乏的。一方面,各个阶层各种观念之间严重缺乏对话与交流,在不断的撕裂中丧失了共识的获得,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直接用“断裂”来概括1990年代... 当下的中国社会,问题重重,急需要共识,急需真正“人”的观念,然而,最需要的往往是最缺乏的。一方面,各个阶层各种观念之间严重缺乏对话与交流,在不断的撕裂中丧失了共识的获得,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直接用“断裂”来概括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另一方面,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作用下,人性逐渐迷失,“人”再一次失去了其作为目的的存在方式,而必须以工具的方式存在。汤吉夫是一位长期积极“介入”现实生活的作家,他以自己最为熟悉的高校生活作为视角,参与对整个当代社会现实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纪事》 汤吉夫 人性 异化 迷狂 理想 世界 90年代以来
下载PDF
《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最佳诠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8,共5页
将杜拉斯的小说《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和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互相参照解读,从叙述者、解谜、解题三方面分析了该小说所具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倡的从文本开始颠覆男性话语的特质。小说以生动具体的文本形式阐释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抽象... 将杜拉斯的小说《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和法国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互相参照解读,从叙述者、解谜、解题三方面分析了该小说所具有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倡的从文本开始颠覆男性话语的特质。小说以生动具体的文本形式阐释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抽象深奥的理论,两者遥相呼应,恰好印证了女性主义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拉斯 后现代女性主义 多元性 《劳尔·斯泰因的迷狂 精神分析法
下载PDF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现象批判 被引量:6
18
作者 傅书华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72,共12页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信仰、对苦难的承当的盲目美化、鼓吹。由于对物质与精神关系把握的失误,由于将下层民众顽强的生存力量、实际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与下层民众在人类精神领域里所可能具有的力量混为一谈,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皈依的误区,民间立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物质 精神 个体 集体 心灵迷狂
下载PDF
“旋转”与科尔沁博的迷狂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翠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2-23,共2页
蒙古博文化 ,是科尔沁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因。以迷狂、神附体的方式跳神治病 ,是近代科尔沁博的主要职能和典型特征。科尔沁博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为神赋形 ,生物力、情感力、意念力三元鼎立的创造神灵。其特技与智能还体现为由真实的昏... 蒙古博文化 ,是科尔沁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因。以迷狂、神附体的方式跳神治病 ,是近代科尔沁博的主要职能和典型特征。科尔沁博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为神赋形 ,生物力、情感力、意念力三元鼎立的创造神灵。其特技与智能还体现为由真实的昏迷向亚性昏迷或象征性昏迷转化 ,迷狂代替生死之间的昏迷现象。然而 ,将科尔沁博导向昏迷 (迷狂 )境地的真正咒力和魔法是疯狂激荡的“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迷狂 神附体 跳神治病
下载PDF
迷狂与惊羡——论许地山、叶灵凤的神秘小说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秀珍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9-43,共5页
许地山的小说描绘经历宗教神秘体验的教徒生活,以此来宣泄那个时代的人生问题,成为20世纪20年代科学主义日趋形成的语境中的另类作品;叶灵凤等的神秘题材小说以戏仿的笔调消解了神秘体验的神秘性,而迷恋于惊羡体验和异国情调,反映了五... 许地山的小说描绘经历宗教神秘体验的教徒生活,以此来宣泄那个时代的人生问题,成为20世纪20年代科学主义日趋形成的语境中的另类作品;叶灵凤等的神秘题材小说以戏仿的笔调消解了神秘体验的神秘性,而迷恋于惊羡体验和异国情调,反映了五四以来文艺青年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体验 迷狂 惊羡体验 戏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